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祕子

如何幫助小孩安全地學習獨立

2007年10月02日
謝謝海水正藍媽咪的分享


文�科諾利.亞妮茲 譯�何宜倫  

這年頭作父母的總是非常操心子女的安全,但又希望子女能學習獨立?

到底該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有效地取得平衡?

以下是相當中肯的十三點建議。
●盡可能帶女兒和兒子接觸不同的人,加強他們鑑別人的能力。社會經驗愈豐富,對人的感覺會愈敏銳,唯有透過和環境緊密接觸才能讓小孩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如果孩子總是離不開母親該怎麼辦呢?你可以小心地鼓勵他,但是要給他時間,讓他知道世界是多麼多采多姿和你是如何保護著他,逐漸增加他的自信。

●循序漸進地給小孩多一點自由,但是要注意有些青少年會認為他能一次擁有全部的自由──只有自由,沒有責任。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自由與責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責任之一就是:遵守約定。

●和小孩一起為他的獨立而感到高興,表現出你的好奇心而不是憂慮和不安,當他做某件事情之後,你會說:「我很想知道你經歷了些什麼!」 快樂的期望通常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盡可能讓小孩自己決定要相信和不相信什麼。和小孩討論有關自由或約束的話題時要認真看待他的直覺和意見,過程中除了給他支持之外,也要一直注視著他。監督和看管是不可缺少的──問題只是在於要怎麼做。再重申一次技巧在於:平衡的拿捏,試著找出一個平衡點。

●不要用所謂「良好的建議」來擾亂小孩,如果他們無疑的比較了解某些東西,家長也不該立即插手干預,因為原本只是關於小孩的行為和偏好,如果你的想法也參與其中,你便剝奪了他從正確或錯誤的決定中學習的機會,也奪走他自己做決定的勇氣。

如果小孩從來沒有學著提出自己的看法,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負責,又怎麼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呢?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小孩會照著「別人」的話去做,而這些「別人」或許就會阻礙他清楚地表達「我不想這麼做!」

●讓你的小孩去冒險和有機會體驗特別的事物,例如:和朋友一起在樹林裡紮營和到遊樂場裡郊遊,學習為自己負責。

●交付給小孩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多給孩子機會證明自己是能幹的人。

●允許一些小擦傷。缺少風險和挫折的生活是不完整的。當小孩面對失敗時,你千萬不要立刻插手幫忙。不要在每一個小困難發生或是小孩裝病的時候都給予安慰,也不要馬上就讓他吃藥。

●不懼怕小痛、掩飾身體的些微不適、不抱怨微小的疼痛、或是不逃到母親的身後尋求後盾,有時候會帶來更多的自信和獨立。

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強調:「事情沒有那麼嚴重!」為什麼忍受是有意義的呢?因為一個沒有被過度溺愛又強壯堅毅的小孩,會準備好面對生活中其他的危險和不順利──這對小孩自信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也是你能給他最好的保護。

●培養小孩小心謹慎的態度,周密的思慮不但可以訓練對自己和別人負責,也可以讓生活更安全。讓自己成為小孩的好榜樣,讓他看見你待人接物的小心與謹慎。

●不要替小孩做他能做的事,因為最晚到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已經可以照顧自己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起居。

●設法讓小孩體驗成功的經歷。「我成功了!」或是「我還不夠好!」──自身的體驗和想法會影響對自己的評價。每一個發展的階段都可以讓優點變得更好,讓他更驕傲。你應該要發現他的過人之處,並且給予正面評價,因為每個人的長處都需要被認同。敘述你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給孩子聽。

●為了能更正確地評價孩子的朋友,試著認識他們。有時候母親直覺孩子的新朋友不討喜,這時候怎麼辦呢?

當然,你的孩子有機會自己辨別出誰是損友、誰是益友,但是,如果孩子的朋友形跡可疑或是和可疑的幫派掛勾而無法脫身的話,基於保護小孩的立場,家長必須插手干涉。你必須明確地讓他知道:「我無法忍受你和他們在一起!」朋友的影響力很大,他們除了是玩伴、傾聽者和建議者之外,也可能帶來危險。

直接禁止小孩交朋友,或是籌劃一場冗長的談話,可能兩者都無效。最好是幫助孩子建立一段新的友誼,可以在運動社團和音樂學校裡慢慢尋找,不要太快放棄。

(本文選摘自玉山社新書《勇敢的孩子會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