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綠豆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jenn阿姨文定之喜

2010年07月03日
公開
34

我們在近十一點左右快速的離開林口勝光球場.. 開車趕到汐止囉..路上爸爸買了雞肉飯還有小菜.. 讓媽咪在路上餵飽瑄寶貝...寶貝吃了大概有一半的雞肉飯.. 還ok囉..再到餐廳去吃吃喝喝........... 我們大概半小時後就到達餐廳囉!沒想到今天餐廳居然11點半而己也.. 停車場就客滿了..還好我們還有餐廳門口的位子... 不然就要走一段路到前面停收費的囉~!!! 今天天氣真的好熱喔...從門口走到餐廳..媽咪都被太陽晒到頭都暈了~! 到了現場..沒想到媽咪還算早來的咧..只有jiro舅舅(因為剛好是遠親,超級巧的)載eva阿姨.sunny阿姨還有elisa阿姨到...我們就坐在同一桌... 沒多久sonia阿姨一家四口也來囉~!元元哥哥一進來..就拿糖果給瑄寶貝喔~! 看到糖果..寶貝開心的收下..開場前..元元哥哥一直來找瑄寶貝玩.. 只是瑄寶貝愛羞的躲在爸爸的身上...寶貝別害羞嘛~!大家一起玩喔~! jenn阿姨今天的新秘是媽咪介紹的喔..剛好是佳珍阿姨的新秘... 真是不好意思..給他砍了個破壞行情價..還好新秘"佳伶"阿姨人很好.. 也剛好住汐止很近...真是謝謝他囉~! 今天jenn阿姨真的是個漂亮的新娘喔~!連瑄寶貝都說漂亮喔~! 只是有夠小聲..希望jenn阿姨有聽到喔~! 當然新郎倌..正斌叔叔有帥喔~! 喜宴的過程很溫馨..只是中間第二次進場的時候.. 大家太客氣了吧..進場棉花糖都沒有很熱鬧用"搶"的.. 真的跟媽咪參加過的都不一樣喔... 所以寶貝總共帶回五個棉花糖.....夠你吃的了~! 今天寶貝算是不太乖..一直站在兒童椅上面... 但還好不至於番番....這樣表現算及格啦! 喜宴結束..我們還打包了不少東西... 回家路上..jiro舅舅的車子..因為下車時..太燈沒關.. 所以沒電..發不動了..我們的車也才走不遠.. 剛好爸爸車上有"靠電"的功具.... 沒想到爸爸第一次用..是幫助了自家人...jiro舅舅的車啦! 之後寶貝就在路上..一路睡到家囉~!!!! 祝jenn阿姨跟正斌叔叔..一定要幸褔喔~!!!

兒童叛逆期

2010年06月14日
公開
56

所謂幼兒的孽童期∼應該就是指幼兒的第一次叛逆期吧 通常會發生在幼兒1∼3歲左右 文�黃期璟 孩子開始牙牙學語時,就像海綿一樣吸收所有的事物,同時發現「我說的話,大人也聽得懂 呢!」所以,孩子嘗試發表自己的意見,想跟大人一樣,甚至挑戰權威。此時,正是人生中第一 個叛逆期,是正常的表現。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學齡前的幼兒處於感覺動作期與前運思期的階段,孩子會根據最直接 的感受做判斷與學習。當他無法滿足眼前的欲望,會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像是哭鬧、耍賴,因 為他覺得「為何不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他只是單純表達心中所認知到的,像強強只知 道要出門,「出門就是要穿自己喜歡的鞋鞋呀!」他還無法認知喜宴跟新皮鞋的關係,所以他會 堅持自己的想法,就像大人要求孩子聽他的話是一樣的。 直接強烈表達情緒 情緒的發展歷程包含:感受情緒、理解情緒、表達情緒。幼兒受限於認知和語言上的發展,他們 能夠認知的情境與使用的詞彙,尚不足以做出完全符合社會期望的合宜舉動,加上成人的不了 解,因而時常發生與父母僵持不下的狀況。 尤其是幼兒情緒通常是直接的、短暫的、強烈的,成人務必了解孩子為何堅持?而非只是一味阻 擋孩子的意見。倘若只針對表面的行為進行糾正,不但適得其反,可能會阻礙親子關係的正向發 展。 傾聽孩子的堅持 ◇個人喜好 跟玩伴爭高下 當孩子逐漸成熟,會因為媒體或同儕的影響,發展出階段性的好惡,像是神奇寶貝、海賊王、珍珠美人魚等等,所以,當他想與同儕 「一爭高下」的時候,往往會堅持一定要穿著某某的衣物, 即使父母覺得不妥,孩子依然堅持。 ◇引起注意 讓父母重視需求 有時候,孩子也會好好地表示想要完成的事情,但是父母無法當下滿足他,或沒說明清楚無法實現的原因,幼兒就開始使用其他的方式,引起父母關注,強調自己的重要性,希望父母可以重視 他的需求。 ◇真的需要 有時候幼兒的堅持,並非完全不合理,是礙於詞彙或認知,他說不出個所以然,只好重複他會說的簡單詞彙,像是「我就是要…」「我不要聽你的!」「我不喜歡…」,孩子可能是在發出需要幫助的訊息,而非一味地鬧脾氣。 ◇說出原因 讓孩子感受體諒 幼兒堅持某件事情,有背後的原因,如果無傷大雅,還是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像是一定要爸媽陪他玩;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可是孩子真的需要父母的陪伴與互動,此時不妨告訴孩子「你是不是很想爸爸媽媽陪你?我們也好想陪你,可是我們正在忙,可以再等十分鐘嗎?我們一起看時鐘,計時開始!」當我們說出原因,孩子就不那麼堅持,是因為他感受到我們的了解與體諒。 ◇提供選擇 思考解決辦法 在團體活動時,孩子想要某個同學的玩具,雙方堅持不下,此時我們可以問他:「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可是小明也喜歡玩耶,你要不要問小明可不可以一起玩?還是問小明還要玩多久?可以討論大家輪流玩的方式嗎?」當孩子開始思考解決方式的時候,也轉移了情緒的焦點,解決了問題。 ◇幽默處理 父母轉個彎想 強強堅持要穿舊舊皮卡丘的球鞋出席喜宴,可以俏皮的跟孩子說「我想皮卡丘可能很想在家休息,要不要等我們要出去玩的時候,再帶它一起去?」我們也可以反向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何不穿著輕便一點去赴宴呢? ◇切勿批評 孩子鬧彆扭的時候,千萬不要一氣之下說「你這個樣子,跟你老爸一個樣!」「你真得很煩ㄟ!講都講不聽!」逞口舌之快,只會讓孩子否定自己,甚至遷怒自己最愛的家人,其實是不必要的。因為處理任何事情的過程,都是身教的一部分,我們能否在處理的過程中,依然讓孩子學到尊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參考資料 學前教育電子報--孩子,你到底在「ㄏㄨㄢ」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