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彤均媽

9個月 (33W~36W)

2007年11月05日
胎兒變化: (單胞胎為主)
1.皮下脂肪增厚,皮膚沒有紋路、呈粉紅色。
2.胎毛漸消除,指甲已長好,皮膚變的平滑,男女性器完成。
3.此時的胎兒已預備好要出生。胎兒的循環、呼吸、消化等器官發育成熟。
4.胎位固定並下降,超過36週胎位還不正的胎兒,要再轉回去的機會就很小了。由於空間愈來愈小,所以胎兒的活動也較少。
5.此期胎兒身高成長約45~50公分,體重約2500~3000公克。
6.皮下脂肪的發育良好使身體的皺紋減少,體重增加的速率大於身高。
7.這個時期出生雖然還未成熟,但在保溫箱中,照顧得當,生存機會很大。

母親變化:
1.子宮高度會因胎兒頭部下降至母體骨盆腔預備出生而降至橫隔膜以下。
2.肚臍凸出。初產婦此時胎兒的頭在母體之骨盆中。
3.子宮出現無痛性收縮。
4.反胃、胸口鬱悶的感覺強烈。
5.體重再增加1~2公斤,也就是增加原來體重約8.0~13.0公斤。
6.子宮底高度32∼38公分,羊水量1000CC。
7.因為腹部突出及胎兒增大壓迫,腰部有時會酸。
8.因為子宮底很高的關係,胃被壓迫,故不能吃太多。
9.乳腺有時會有奶汁排出,這叫做初乳,應輕輕用軟布或棉花以清水拭擦保持清潔。

例行產檢:
(一)體重:
測量體重上升情形。
懷孕期間體重約增加10∼12公斤。初期﹝∼3個月﹞1∼2公斤,中期﹝4∼6個月﹞5∼6公斤,末期﹝7個月∼﹞4∼5公斤。
增重太快可能有水腫,增重太多胎兒可能太大,容易引起背痛疲倦。增重太少可能胎兒生長遲滯。
(二)血壓:
懷孕時的血壓可能比懷孕前略低。
在懷孕二十週前,血壓高於140/90mmHg可能為慢性高血壓。
在懷孕二十週後,血壓高於140/90mmHg可能為妊娠高血壓,若併有蛋白尿或水腫時,則為子癇前症,嚴重時會引起全身痙攣成為子癇症,危及母親與胎兒的生命。
血壓偏高時應臥床休息,飲食控制,必要時需住院以藥物控制並適時生產。
(三)水腫:
足部水腫較常見,若全身水腫﹝如軀幹、臉部﹞,要考慮子癇前症。
(四)尿糖:
尿糖經常較高可能有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或糖尿病。
可作妊娠糖尿病篩檢,妊娠糖尿病診斷或驗飯前及飯後血糖。
(四)尿蛋白:
尿蛋白偏高可能腎功能不良,要檢查是否有腎臟病。
若伴有高血壓則為子癇前症。
(五)胎兒心跳:
懷孕6-8週以上可由超音波看到心跳。
懷孕10-12週以上可由腹部聽到胎兒心跳。
測不到胎心跳可能因胎兒較預估週數小,位置較偏,胚胎尚未發育,或胎死腹中。
懷孕12週以上聽不到胎心音時,應做超音波檢查以確定診斷。
(六)子宮大小:
量子宮底與恥骨聯合的距離可估計胎兒大小。
懷疑胎兒太大或太小時,應做超音波檢查。
(七)胎位:
檢查胎頭位置。懷疑胎位不正時,需做超音波檢查。

胎兒生長超音波評估:
評估胎兒生長速度。同時,懷孕末期若仍胎位不正時,可以清楚了解胎兒手腳、身體在子宮內的姿勢,以便提早決定生產的方式。
1.胎兒生長遲滯可能因為母體、胎盤、或胎兒本身的因素造成,若無特殊原因,也需定期追縱並做超音波生理功能檢查。
2.巨大胎兒可能危及母體及胎兒本身。

注意事項:
1.第八、九個月,每個月應接受二次定期產前檢查。
2.若有少量出血時應注意早產、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異常現象,須找醫師檢查,並接受適當的處理。
3.愈接近懷孕末期愈易發生子癇前症,故對飲食應注意,並禁食過鹹的食物。
4.應時常量體重,若體重過份增加,可能會有危險,應找醫生檢查。
5.每天工作不能過量,但也不用完全停止工作。
6.宜繼續做乳房護理及使用適宜的胸罩,維持乳腺通暢。
7.應有充份的休息,做輕鬆而適度的運動,如散步等。
8.準備寶寶衣物時勿以樟腦丸、奈丸或臭丸處理,以避免因G-6-PD缺乏症﹝俗稱蠶痘症﹞造成溶血性貧血。
9.熟悉生產過程及生產徵兆,並準備迎接隨時可能來臨的生產。
10.做好產前運動及清潔。
11.與家人開始計劃新的生活,迎接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