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格滴雞精_回文活動 異動公告:因品牌內部審核因素,故得獎名單延後到4/19 16:00後公布,敬請期待!

J老爹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善良需要的何止鋒芒?

2019年08月19日
公開
180

  上小學對孩子是很重要的里程,這個階段將讓他們更社會化,畢竟離開了幼兒園那樣的舒適圈,有所成長是絕對必要的。韋小寶在六歲生日前夕就成為小一新生,成了我34年後的學弟,校方在六月初舉辦了一場說明會,也給了家長一本有許多欄位要填的冊子,算是個人資料冊吧,就像公司的人事檔案那樣。 要填的大多是不用動腦筋的基本資料和監護人聯絡資訊,只有三個欄位讓我思量了好一會兒,就是要我們寫下孩子的優點、缺點,以及期望他未來能培養的能力。 思考的原因並不是我和韋小寶一點都不熟而不知如何下筆,相反地我可以立刻想到好幾個,只不過優缺點的判定標準為何呢?在想了好幾個優點之後,這個問題也隨之浮現。首先我想到的第一個是「善良」,那這個真的是優點嗎?以我活到這個年紀的經歷,其實沒有打從心裡覺得這是絕對的優點。 學生時代我本著單純的友情和同學互動,認為人善被人欺馬善遭馬騎這種事情簡直是荒人間之大謬,只要我出自善意待人,有什麼道理會被人欺負?如果我凡事可以多為他人著想,世界不是很美好嗎?這些想法當然就在出社會沒幾年後蕩然無存,雖然我大致上是沒有被暗地算計、挖洞跳的經驗(或者是說就算有我可能也查覺不到),不過也深刻體會到要在職場上立足、出頭,比「善良」重要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只要在台灣職場待過,一定都知道我要表達的是什麼,隨便舉都有例子。像是一個人出自好意幫同仁分擔工作,一次兩次之後那個工作就變成他理所當然該做的,不然就是完成之後功勞被主管或同事搶去,眼見升官發財的都是別人,默默付出的人永無機會,這種事情族繁不及備載,寫到這邊已經感受到一種內牛滿面的前奏,就不贅述。 有兩句金玉良言從小就常聽到: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現實卻是你愈忍,別人愈是得寸進尺;你愈退,對方卻是用力進逼,逼得你遍體鱗傷不支倒地,還要再多補兩腳,這就是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的下場?對別人善良的人講得好聽叫做好人,講得實在叫做魯蛇,因為在圓滑、狡詐、狠心、好鬥這些職場必備人格特質面前,善良根本一文不值。 那麼,我難道要教一個不到六歲的小孩不能善良,以成為一個陰險狡猾的職場高手為目標嗎?但是他如果終究要成為這樣的人,為什麼現在不能這樣教?我現在要他善良,以後要他不能善良,這不是很不make sense嗎?這些問題我想了好一陣子,目前還沒有標準答案,只能先用多講道理的迂迴方法來折衷一下,包裝道理的方式當中,又屬故事包裝的成效特別大,和行銷的概念很接近。 《東郭先生與狼》是我這幾個月常講的床邊故事之一,很多人小時候一定都聽過但劇情大概忘了,很容易估狗得到,這裡就不講。重點是講完後我往往會強調故事的寓意,以前我會以大野狼的角度為出發點,告訴韋小寶「別人為我們付出,我們要懂得感恩,忘恩負義是無德無良的,終究不會有好下場」;然而一旦把善良這件事放進來之後,寓意主軸就變成東郭先生的立場了。 「善良是好事,不過要用對事情、時機,還有對象,無條件的善良可能損人又不利己。東郭先生是運氣好遇到了幫助他的農夫,如果他就這樣被大野狼吃掉了,以後大野狼還會重施故技,那麼東郭先生的善行,反而間接害到了別人。」 說著這些道理的同時,其實也在警惕我自己,都活到這個年紀了,不要再老是天真地認為人性是善良的,現在有了家室,不多保護自己一點,怎麼保護家人?愛默生語錄有這麼一句:「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我是覺得,善良不僅要具備鋒芒拒絕別人,更要擁有盾牌保護自己,唯有兩件神兵兼具,善良才能避免淪為禍端或是為惡劣作嫁的工具。 我在六歲時似乎沒人和我說過這些,所以我也完全無法確定一個不到六歲的孩子,對這些東西能有多少理解。話說回來,我後來還是在這個欄位寫了「善良」,然後大概每隔兩三天就會再講一次《東郭先生與狼》,教育的成效目前還不明顯,但至少成了他能一字不漏講出來的短篇故事之一。 #所以美國隊長失去了盾牌就連美國副隊長都當不上 #其他的優缺點我忘記寫什麼了反正一定有寫好寫滿 #我沒有在打書我其實不喜歡打書因為聽起來很像打輸

放下那些不值得在你心裡的,放過自己

2018年08月31日
公開
195

每逢開學季,腦中就會浮現小時候那種趕在最後兩三天把暑假作業拼完的夢魘。中年級的時候,我相當痛恨「寫日記」這項暑假作業,放兩個月的暑假就要寫好寫滿六十篇,沒得妥協,硬要把一塵不變的日子文字化又不能寫成流水帳,對一個九歲十歲的屁孩來說真的寫到很厭世,也就很自然排斥寫作。 升上高年級之後,我突然領悟到,全班快五十個人,每個人寫六十篇,班導哪有可能一篇一篇看完?搞不好我這種中等生的作業根本沒人想碰,我想寫什麼就可以寫什麼啊!於是我雙魚座的本能就被激發,不但幻想自己遊歷世界各國家、宇宙各星球,也因為沉迷漫畫和電玩而設計出許多組團打怪、冒險尋寶的情節,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寫了進去,以現在的說法,就像是在經營自媒體一樣,暑假還沒結束我就把所謂的「日記」寫完了;後來交出去之後一直沒有被班導叫去約談什麼的,更加驗證了我的想法是對的。從那次之後我對寫作的態度就徹底翻轉,算是不小的收穫。 成為爸爸到現在,我很慶幸自己持續以寫作在記錄著親子生活。記錄的管道有很多種,最多人用的應該是攝影這種較輕鬆、較直接的方式,對拍照沒特別喜好又總是選擇和主流保持一段距離的我就不考慮了;而文字記錄則可以讓親子雙方共同成長,因為無論在寫作前、寫作當下,或是回頭看自己的作品,都是需要思考的,透過不斷思考就能找到機會修正過去的錯誤,逐漸走向成熟之路。 這對男人尤其重要,心智不成熟的男人不僅會過著不健康的人生,在許多方面也很容易造成他人的困擾,所以我覺得男人如果想努力維持外表年輕,沒什麼對錯,但如果心智沒有與時俱進,就是等著被淘汰的物種。自己因為當爸爸而成長了多少我不敢說,只能確定和小孩一樣在成長的道路上,畢竟看了五年前寫的東西,就會發現這段時間有很多足以改變人生觀念的體悟,其中一個是放下的智慧。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是保險人和直銷人很喜歡掛在嘴上的一句話,這句話用在職業選擇上,意義相當單純,但用在人際關係上,到某個階段會特別有感受。年少的我和半澤直樹一樣相信人性本善,也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施與受應該是對等的,付出了多少善意就會獲得多少回報,所以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對每個人都釋出善意,認識我比較久的朋友應該多少都見識過或耳聞過;如果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可能會感到納悶難過,檢視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或是做得還不夠,說穿了就是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意到有點迷失自我的程度。 隨著歲月的積累、數次的職業轉換,遇到的人、事愈來愈多,也就有「雖然竭誠以待,卻遭冷眼相對」之類的經驗。曾有一位工作上的合作對象,於公於私我自問已經服務到殫心竭力、鞠躬盡瘁,甚至在休假時也花很多時間溝通,這位合作對象卻還是非常不滿意我們團隊為她做的一切,私下和我的同事說我壞話,這種戲劇般的情節發生在現實生活而且還被我遇上了,很難不讓我對人性的看法多一些新的解讀。 碰到這種事,心裡當然不好受,但如果真的仁至義盡了,真的就只有放下一途;說實在點,我的人生至此只剩大約一半的光陰,是該要慎重選擇值不值得努力的對象,才不會在日後留下更多遺憾。而在人際應對方面,善意還是要釋出的,只是對於「對等回報」的期待也要放下,不把這回事當成理所當然,心境就豁然許多。 這種智慧放諸四海皆準,再以社群工具為例,FB和IG這類實名制的社群只會隱惡揚善,整天看到的不外別人吃喝玩樂、大曬恩愛之類的內容,對全心全意育兒的父母來說,其實偶爾會有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的恐懼。曾有網友整理,如果把養育小孩的錢省下來,每週可以吃一次教父牛排,每月可以換一支智慧型手機,每年可以到歐洲旅遊兩次,每五年可以換一台全新中型房車。一旦認清了這個事實,又看到臉友po的美照,對心理素質是蠻大的考驗;只要是用偏向負面思考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就會萌生「我為什麼要生小孩來折磨自己」這樣的念頭,久了還會有做出傻事的可能。建議還在水深火熱育兒地獄的爸媽,除非有些疑難雜症,可以到社團或討論區適當地求助、取暖,其他社群能少用就少用,或是看到了也別太往心裡去,屏幕裡的芸芸眾生都只是過眼雲煙,這麼做是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 當然這只是人生無以數計真相的一部分,就算明白了這個,成長之路還很漫長,甚至說這條路通往人生終點也無可厚非,有一句千古至理名言就是「男人心中永遠住著一個孩子」,這個說法還算客氣,講白話一點就是男人到死都很幼稚啦!這是男人可愛又可恨的特點,給人哪種感受,就看是在什麼情境下展現幼稚的一面了。 五年了,身體很誠實地告訴我我老了,荷包很盡責地告訴我又要送小孩禮物了,而我所記錄的一切也很明確地告訴我,我的人生因為當了爸爸而更加充實、完整了。儘管對小孩的付出我從不覺得要什麼回報,但韋小寶說了很多次長大會買跑車給我開,這我是真的有在期待的。  #你的銀子不是你的銀子  #見人就是繳錢  #Happy_5th_Birthday

心遠地自偏,美景在山間

2018年08月23日
公開
197

去年八月下旬,住家附近的公園設置了U-bike租車點,有一陣子我會利用小孩睡覺之後,去騎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當作一天的運動量。 騎了幾天之後我發現,這樣的運動效果可以說是零,因為騎的都是沒什麼坡度的平地,晚上十點多也難流很多汗,但有助思考很多事情,包括生活、人際、工作,都會利用這個時間好好想一下,然後有一些問題就能得到答案,這樣的助益並不小於運動。 有一次我騎著騎著,想到自己明明一直蠻喜歡運動(大約從退伍之後開始),現在也是有時間就盡量運動,那單身時為什麼都沒有把握時間大量運動呢?我花了幾天才想出答案,因為當時為了將來幸福著想,必須頻繁地參加聚會、約會,在不斷認識新朋友的過程中,維繫人際關係與男女感情,所以週末幾乎都在吃喝玩樂,覺得如果淪落到得把這種時間用來運動的話,那就表示人緣太差了。 現在的我當然沒有什麼聚會約會了,什麼朋友生日趴、中秋烤肉趴、聖誕交換禮物趴,自從有了小孩就再也沒碰過,對人緣這回事也就看得比較淡,所以打球、慢跑、爬山這些可以獨自從事的戶外活動,就成為目前的休閒首選。雖然從兒子出生後我就開始憧憬,有一天我們可以一起從事這些休閒,然而目前看起來,那一天還挺遙遠的。 某個週六下午,兒子不知哪根筋突然不對勁,竟突然冒出一句話「明天我要和媽媽去做生意」,對我來說這句話的驚喜程度就如同發票中了四個號碼那樣。於是從他講完那句話之後,我大概每兩小時就提醒他一次,畢竟以前他有過忘記自己說過的話以及改變心意的前科,不能大意。 很幸運地,週日他真的心甘情願跟了去,就這樣我有了幾個小時可以自由運用,在育兒近五年以來算是相當珍貴的。能做的事很多,在家裡悠哉打打電動、看個電影,或是到咖啡廳寫寫文章、看個小說都是很適合夏日午後的休閒,不過我最後做了一個看起來最傻的選擇,就是背上包包,往四獸山前進。 大熱天往山裡跑,任誰都會認為只有腦子進了水才會幹這種蠢事,不過仔細想想,在高溫動輒飆破35度的時候,家家戶戶必然是冷氣開好開滿,把室內的熱氣都往外排放,造成熱島效應,導致都會地區更加炎熱;反觀山林地區,不但少了熱氣的摧殘,還有許多林蔭可遮蔽,反而很適合避暑。再說蠢事我這一生也沒少做過,哪裡還差得了這一件。 由於地利之便,我大概30多年前就和家人常來虎山親山步道,算是相當熟悉了,不過步道入口旁有另一條通往象山、沿途經過九五峰及拇指山的路線,其長度、海拔、所需時間都遠超過虎山親山步道,這個難得的幾小時就是讓我得以一圓長久以來夢想的機會。曾在某篇文章提過,我比九成的地球人更不怕熱、更不易被蚊子咬,所以防曬、防蚊用品我完全不需要也沒準備,只帶了一支登山杖、一大瓶飲用水就上山了,我衷心認為這種體質是一種禮物,不常登山的話實在很浪費。 雖說是登山,但只要沿著前人努力開出的步道前進,九成以上的路程都輕鬆得像在散步一樣,絲毫沒有任何難度。可能是週日的關係,身邊來來去去的登山客還不少,絕大多數的目測年齡都在60至80歲,就算有些女生戴著草帽、墨鏡、口罩、袖套,從頭到腳包得密不透風,又像採茶的又像養蜂的,年紀大概也在這個區間,畢竟60歲以下可以從事的娛樂還很多,80歲以上要來也不容易。 嚴格說起來,登山是一項比較極端的運動,只有開始與結束,一旦啟程了就必須一路走到終點,不像跑操場或打籃球,隨時可以收工回家;然而登山最大的樂趣也在此,在持續前進的過程中,隨著海拔增加,視野也會愈來愈廣,映入眼簾的風景愈美麗,得到的成就感也會愈多。九五峰海拔375米,站在標著「九五峰」紅字的大石上,信義區的街景以及幾個鄰山的地標盡收眼底,自然成了拍照、打卡的熱點。 第一次抵達這裡縱然莫名興奮,但我對拍攝這樣壯闊的景緻毫無興趣,除了我本來就不是個攝影控之外,我覺得最美的風景其實就是大自然,過程中所見的花草樹木、蟲蟻鳥獸,都是珍貴無比的美景。我每天都是在城市裡生活,幹嘛還特地到這裡拍城市? 這裡是南港山系最高峰,接下來就幾乎是下坡,隨著象山步道入口出現在眼前,也表示這趟登山行程以及我的小小假期宣告結束。從虎山步道入口走到這,大約要兩小時左右,儘管汗流浹背,估計消耗的熱量大概也不到半碗飯,所以靠運動來減肥這回事,我很久以前就知道是天方夜譚了,保持肢體健康和愉快心情才是運動的真義。下次再來不知會是何時,只要兒子跟太太去做生意這件事令他們兩人都滿意,那很快就會再有機會了。  #爸爸放風時刻  #凡間三五載育兒已千年  #走山不走鐘

不能幫一輩子,就不要過度干涉

2018年08月08日
公開
202

這次就從最近很紅的花蓮地檢署檢察官林俊佑說起吧……或許該稱他為前檢察官,在鬧出嘩然一時的審童事件之後,原本被安排發配澎湖,不過可想而知當地居民對縣長提出強烈抗議,縣政府還言明「澎湖不是回收場」表示拒收;然後根據最新報導他已受停職處分,月薪從本來的12萬變成「只有」2萬。其實我不明白為什麼停職還有錢可領,也許法界的停職和我們這種市井小民認知中的不一樣吧。 同樣身為一位學齡前兒童的父親,我很能體會林先生保護小孩的心情,但能體會不代表認同做法,他明明還有300個更理性的處理方式,偏偏選了個超爛的,讀那麼多書真是枉然了!雖然法務部公開表示對他處分,不過反正風頭過去,民眾淡忘了這件事,他還是會悄悄復職,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畢竟在這個社會,殺小孩都不用償命了,濫用職權把小孩審問到失禁又算得了什麼?所以官方處分這種東西聽聽就好,認真就傻了。 然而就在媒體與社會大眾都把焦點放在林先生私自帶警察去幼兒園耍官威的同時,也有部分網友認為「他說女兒長時間被霸凌是真有其事嗎?」、「恐龍家長固然不對,但園方處理學童霸凌問題的態度就沒問題嗎?」該園園長前幾天出面澄清,表示林先生在6月20日先和她說女兒被同學排擠,請她處理,她問了老師也看了錄影帶,覺得「孩童互動一切正常、無霸凌現象」,結果6月21日,林先生就帶了兩名刑警硬闖進來審問園童,後續發生的事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些了。 幼兒園園童年紀大都在3~5歲之間,自己帶過小孩的都知道,這個階段的是非觀念與行為準則還不成熟,喜歡做什麼事情純粹出於真心覺得好玩,常常這一秒打打鬧鬧,下一秒又說說笑笑,是很稀鬆平常的;很多家長對小孩過度保護,就把霸凌這個字眼無限上綱,一點風吹草動都忍不得,不擇手段討公道,就怕小孩吃虧。和前面提到的一樣,我覺得要保護小孩是應該的,但比起自己出面,總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上週六晚上帶韋小寶到附近的公園玩,遇到了一個和他年紀相近的男孩,韋小寶依照慣例很快就和他玩在一起,也拿出了自己帶的小汽車和他分享。而那個男孩玩沒多久就有點嗨過頭,用力把小汽車丟得遠遠的,然後一邊亂跑一邊大笑,沒打算要把車撿回來。這一幕讓韋小寶愣住了,不過他只是默默地去撿車子而沒說什麼,直到發生了兩、三次,我起身走過去和他談談。 「你很喜歡你的玩具,也很喜歡和你的朋友玩,對吧?」 「嗯。」 「那你可以試著和他說,『請你好好珍惜我的玩具,不要用丟的好嗎?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也可能會丟到別人,讓別人受傷。』如果他不聽,我們再用別的方式和他溝通。」 「好。」 當然,我一個大人如果就這樣走過去對那個孩子怒斥,是很容易的,但實在不好看,也會讓韋小寶覺得發生什麼事情,有爸爸出面就行了,我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解決,好輕鬆喔!這不是我期望他養成的心態;他也總要長大成人,遲早要自己去面對所有的事,既然我不會幫他一輩子,就不用過度干涉。 另外我不覺得那個男孩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出於惡意,我們常看到他來公園玩,幾乎每次都是阿嬤帶來的,也沒看過其他的兄弟姐妹,估計是個備受寵愛的金孫,要什麼有什麼,而且長輩疼惜都來不及,哪可能會去糾正行為,所以這就是他平常玩玩具的方法,反正也不缺新的玩具。韋小寶和他說了那些話之後,雖然他停止了丟車子的動作,卻也和韋小寶疏遠了一些,自顧自地玩,我想他未來在團體生活中,關於人際相處的部分,要學習的應該還有很多。 我不知道林先生會用什麼心情過這次的父親節,但我想被他嚇到便溺失禁那個孩子的父親,到現在心裡肯定還是不好受,只希望那個孩子不要在心裡留下不可抹滅的陰影,那是很糟糕的結果。 #不只法官裡面有恐龍檢察官也有 #然後我們都選讀法律的當總統 #國家的未來在哪裡寶傑你怎麼看

你得到了數字,那健康呢?

2018年04月16日
公開
505

整個三月都是走路上下班,最明顯的好處是交通費省了一點,而在巷弄之間穿梭的過程,也以還算輕鬆的心情看到了一些特別的風景,則是意外的收穫。 大約有九成以上的公司同仁參加了這個以鼓勵運動為出發點的活動,其中可能也有近九成是報名後才知道要做什麼的。知道後我後悔了一陣子,因為規則的背後藏著一些普通人看不到的缺失,後來憑藉著樂觀思考,才逐漸擺脫了後悔。這麼說吧,我個人覺得這個活動的立意甚好,但方式有失公平(後面補述),所以權衡了一下,認為還是要以立意為重,反正不公平的事情每天每處都在發生,不需用太高的道德標準去檢視。 我曾經覺得減肥、運動這些事,最直接關係到的就是自己的健康,本來就應該是自發性的行為,無論遇到什麼阻礙都必須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去達到目標,如果還需要揪團去做,那就是本身意志力太薄弱,需要別人一起彼此提醒、鼓勵,才能做得長久。直到我吸收了較多親子教育的資訊,慢慢了解「同儕效應」對人性的影響有多大之後,就覺得講意志力薄弱好像稍具侵略性了點,姑且就說是對同儕的依賴性使然吧;儘管只是說法的不同,不過聽起來就名正言順多了。 接下來講這個活動的公平,我前兩段答應過的。要讓運動有成效,時間是一大關鍵,然而每個人除了工作之外的角色不同,能運用的時間當然不一樣。簡單來說,未婚時從下班到睡覺就是我的休閒時間,慢跑10K大致是每天基本的練習量;但是走入家庭有了小孩,做完家事哄完小孩以後,我的休閒時間平均是從十點半到十一點之間才開始,根本不可能再花一個小時去慢跑,運動就成了一種奢侈。 公平的問題已經很明顯了,這個運動對那些單身、已婚沒小孩的同仁有絕對優勢,有小孩的也可能因此改變一直以來的相處方式,比方說為了假日也要增加里程,就特別安排可以走很多路的地方,這樣其實也沒有達到活動成立的初衷,只是一味增加數字罷了。 在這樣的劣勢之下,我剛得知規則的時候就很清楚,自己在這個活動是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了。獎金?身外之物。榮譽?過眼雲煙。我只想著完成自己在團體中應盡的義務,不要拖累整組成績,如此而已。累積里程數字再好看,如果對健康沒有改善,終究還是違背了公司辦這活動的美意。 這個運動APP我在公司揭曉成績那天就刪掉了,我相信運動將會是我終生熱愛的,但運動中的任何數字都是由於競爭引起的。儘管很多人嘴上說得好聽:「我的對手只有自己,我只和自己競爭。」不過潛意識還是會因為勝負而沾沾自喜、患得患失,這是人性。我覺得運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健康和快樂,執著於競爭結果往往會讓這些意義扭曲,這是我從來不參加任何一場路跑比賽的原因之一。而我同時認為競爭若能完全從各種運動中抽離,也是一種烏托邦的形式了。  #運動  #還是很感謝有這個活動  #也感謝幫我報名的同事  #沒有圖文不符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所以養孩子有什麼好擔心的?

2018年01月25日
公開
330

在小寶滿三歲又十個月後的第一個週末,我帶他到北埔露營,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露營,我人生中第二次露營,距離上次大約隔了29年。 我們下午一點左右到營地,不到兩點就下了大雷雨,而且是超級豪雨那種等級,說我們是在瀑布中露營我都信。即使在天幕之下沒有淋雨的困擾,但營地為排水系統欠佳的碎石地,下個幾分鐘就已出現多處積水,沒多久連坐的位置都幾乎沒有了。 接下來的時間,我和同學利用雨較小的空檔將帳篷搭完,小寶則是和同學的小孩在雨中嬉戲,開心地在碎石地面上挖河道、堆山丘,絲毫無視溼透的全身和鞋襪,是一幅如果被我岳母看到肯定暴怒到中風的情景,而且持續了好幾個小時。 本來我已經做好他晚上一定會發燒的心理準備,也偷偷查詢了附近醫療院所的資訊,因為這樣的前例還不少。不過當晚不但完全沒事,還睡得很香甜,隔天不到六點就在陽光中醒來,繼續生龍活虎地玩樂直到我們離開營地。我才真正頓悟,這臭小子並沒有我以為的那麼弱,擔那麼多心根本是多餘的。 接著我再進一步思考,把孩子養活不是一件難事,當爸媽的常擔心這個煩惱那個,在小孩旁邊囉哩八嗦嘮叨一堆,反而讓孩子活得很痛苦,然後我們在那邊糾結小孩連一碗飯都吃不完、連十小時都睡不到,自己也不好過。不妨用更輕鬆的態度看待每件事,吃不完一碗飯,只吃半碗飯也不會怎麼樣;睡不到十小時,睡九小時也沒什麼大不了,不斷逼迫他們達到自己的標準,唯一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毫無益處。 以我對很多事的看法來說,其實「輕鬆」應該要被我視為育兒哲學的中心思想才對,不過現實狀況是小寶曾在一些公園的擁擠沙坑玩過之後,當晚就發高燒,還不止一次,所以帶小孩方面偶爾還是不能那麼放鬆。如果下次再有類似的情形,我會鼓勵他在雨中盡情玩耍,與其滴雨未沾卻悶悶不樂,我寧可他是玩得不亦樂乎的落湯雞;畢竟我相信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當然孩子也是。  #爸爸去哪兒   #親子旅遊   #露營

小蘇打粉+食用醋 清潔超給力的家事好幫手

2018年01月22日
公開
679

人間處處都是寶,東北有三寶,燒臘有三寶,馬路有三寶,歲末也有三寶,年終、尾牙、忙打掃。前兩寶是令人開心的(通常是),第三寶就比較辛苦,無論是主婦還是媳婦,應該多少都要累個一下;要累到什麼程度,就看隊友給不給力了。 在這個時節特別容易看到打掃清潔神器的廣告,然而有錢可以任性,沒錢只能認命,善用唾手可得的生活小物,效果其實也不輸昂貴的清潔用品,像是小蘇打粉就是大家熟知的家事好幫手。若是再加上食用醋,利用酸鹼中和的特性,更可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喔!這次以廚房洗碗槽為實驗對象,來見證實際效果吧。 老爹白天當員工,晚上當長工,在有限的時間要包辦很多家事,就容易忽略一些小細節,像是洗完碗盤後從來沒有一次會再仔細把槽裡的水珠擦乾淨,時間一久就會有這種汙垢。阿娘喂~這要是被我媽和岳母看到,不被唸到海枯石爛地老天荒才怪! 普通的污漬,用刷子沾小蘇打粉嚕一下就很有效,不過這個症狀已經蠻嚴重的,我們就再下一點猛藥~先在污漬上均勻撒小蘇打粉。 靜待幾分鐘,再倒些許食用醋下去,會因為酸鹼中和立刻產生大量泡沫,甚至會產生刺鼻的氣味,儘可能不要讓家中幼兒靠近。 在小蘇打粉和食用醋這兩大清潔高手襄助之下,刷起來輕鬆愉快不費力,很快就光亮如新了。 這個方法也能應用在其他金屬材質的家具,像是瓦斯爐檯面、水龍頭及排水口,不過僅能清除污垢、毛髮之類的有機物,若要清除鐵鏽或沉痾已久的頑垢,建議另尋他法囉。  #除舊布新

當「禁止」完全沒用的時候,我還能做什麼?

2017年07月07日
公開
4163

聽過身邊一些結婚多年仍未當父母的朋友說,因為小孩很吵,所以討厭小孩、不打算有小孩。我從結婚前就非常喜歡小孩,雖然也同意小孩歡起來就是各種雞犬不寧,但童稚的天真單純完全可以掩蓋過這個缺點。何況自己有了孩子之後,似乎就能理所當然地理解,吵鬧本來就是小孩身心發展的必經過程,所以這個缺點就變得更微不足道了。 事實上,仔細觀察後我們可能會發現,有的時候孩子失控,吵的不是孩子反而是大人。像是吼小孩不要幹嘛幹嘛,不可以怎樣怎樣的,而大多時候這些聲音比起孩子的嘻鬧聲更是繞樑三日不絕於耳。這同時也是很多爸媽在親子相處的痛點,禁止的事情講一次沒用、兩次沒用,聲音就要更大,口氣就變更差,弄得好像全世界都知道這個行為不可以,就只有那個小孩不知道似的。我想這多少也造成「小孩很吵」這樣的刻板印象,畢竟一切起因還是孩子。 那我們先看看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看完之後,或許可以在自己的教養方式加入新的觀點,也會覺得很多問題其實幾千年前的人就已經有答案了,只是我們有沒有覺察到而已。 大家小時候一定都有從課本或故事本上認識禹,他讓人印象深刻的主要就兩件事,第一他是搞水利工程的,第二他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這邊要講的重點和第一個較有關,而水利工程又得從他爸說起。話說四千多年前的中原,大河大川常會因為山區融雪造成氾濫,發生洪水侵襲鄰近的村莊,長年以來不堪其擾,部落決議後就撥了一筆預算,派了禹的爸爸「鯀」接下整治河川的任務。 鯀用了最直接的方法「防堵」,就是水來土掩,哪裡水多就堵哪裡,但是洪水的力量遠超預料,一旦暴發,任何堤防、土牆都跟紙糊的沒兩樣,鯀用多少東西堵,就被沖掉多少,連他偷來的防堵神器「息壤」也沒派上用場,搞了九年都沒什麼成績,當時的部落領導「舜」就把鯀流放蠻荒之地,命他此生不得回來,然後再叫鯀的兒子禹接手。 禹想說:我的老天鵝,我爹去治水治不好被你搞掛,然後你現在竟然還要我去治水?但這可是最高領導的意思,拒絕了可能自己和家人都沒好下場,寶寶心裡苦但寶寶怎麼能說,只好硬著頭皮幹了。有了前車之鑑,禹明白用同樣的方法,只會重蹈覆轍,便先帶一群人,花了些時間進行地形地貌的勘查,仔細研究真正有效的方法。勘查結束後,禹打算以「疏導」來代替防堵,遂編制報表申請預算,動用龐大的人力物力,在這些河川的主流旁邊開挖了許多支流,讓暴增的河水有管道可以分流出去,就不會有潰堤的危機了。 這個方法確實奏效,從此洪水案件比例逐年降低,卻也花了他十三年的時間,才將主要氾濫地區全部整治完成。傳說他這段時間起早貪黑、夙興夜寐,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在現場指導、監工,曾有三次經過家門都沒能進去和家人團聚。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當時身負重任接了這麼一個燙手山芋,老爸又因為失敗遭驅逐,家人對禹的期望一定很高,回到家想必會被三姑六婆五姨二嬸問東問西的,耳根子肯定是清淨不了;那還不如全心全意致力工作,功成之日再好好享受天倫之樂,為時未晚。 事實證明禹的堅忍是對的,他的治水成果不但幫助了很多人,舜也因為這項功績而將領導的位子禪讓給他,成為史上第一個水利工程師轉職為部落領導人的先例;於是夏朝因而創立,中華文化第一個封建王朝也就這樣開啟了。 我忘記第一次知道這個故事是從課本還是故事書了,當時還不是很懂寓意何在,直到現在當了爸爸好幾年之後,才明白裡面傳達著很重要的教養觀念,就是「防堵」與「疏導」這兩件事。 當了爸媽都不會有例外,在教育小孩的過程一定有「必須導正行為」的時候,特別是被我們認為「危險」、「沒規矩」、「侵犯他人」的行為,像是靠近瓦斯爐、在公共場合大叫、在捷運上亂跑、胡亂拿店內的商品,或是對別人動粗,我們就會說「不要過來!」、「不要叫!」、「不要亂跑」、「不要亂動東西!」、「不要打人!」……但老實說,真的有用嗎?通常孩子聽了一次還是繼續,直到我們的語氣比較嚴厲甚至語帶威脅,他們才可能停止,不過再犯的機率很高,接近100%。 說穿了,我們的方法和鯀一樣,就是直接的防堵,禁止孩子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結果如何呢?孩子可能當下會受到嚇阻而停止,但只是害怕受責,表面服從,並非真心認為那個行為是錯的,等到爸媽沒注意或不在身邊,仍然會再去做,根本達不到矯正偏差行為的目的。我們常在社會新聞看到有兒童在家中玩火、玩窗簾、靠近窗戶而釀成意外甚至憾事,或許也和家長糾正行為的方式有關。 其實有時候我們自己多少也明白說了沒用,但好像是一種「至少要給別人知道我有在管小孩,不然隨時都可能被po網爆料說我是恐龍家長」的心態使然,就必須做做樣子應付旁人,實在辛苦。 那既然橫豎都要說,建議試試禹的方法,開條支流把孩子的偏差行為和負面情緒「引導」過去,像是「到客廳玩」、「坐在椅子上」、「店裡的東西用看的就好」、「有事情慢慢說」之類的,告訴他們清楚的指令,再找機會告訴他們亂跑、亂拿東西、打人是不對的,循循善誘矯正行為。 很多教養專家提倡在當下「轉移注意力」,也是建立在這個概念之上的。以幼兒心理狀態來說,一天到晚聽到的都是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碰,潛藏在血液裡的叛逆因子早晚有爆發的一天,開始聽到什麼就在那邊不要不要的。因此減少對孩子說「不」的機會,也可以降低他們說「不要」的頻率。 或許「引導」比「禁止」更花時間,但孩子本來就不是機器人,教養也不是能夠立竿見影的事,若能確實達到目的,對孩子的人格養成有正面幫助,多花點時間絕對是值得的,禹不也是比老爸多花了四年,才換來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的太平社會嗎? 自從在社會打滾了幾年之後,逐漸領悟到每件事情都有適合的節奏,該急的事不能等,急不得的事就要慢慢來。以開車為例,有些平面路段只能開40以下,在高速公路就一定要開到60以上(小提醒:內線是80喔),不照這個速度,既危險又會吃罰單。貓熊老爹以為,教育就是一件急不來的事,養成孩子的良好性格沒有捷徑,靠的就是照顧者的耐心和毅力。 如果你在教養上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很聽話,那非常恭喜你,你不只上輩子燒好香,前十八代祖宗想必都是大善人;反之,如果偶爾會思考該用什麼方式和孩子說話,不妨參考看看吧~ #正向教養 #親子溝通

美國Creative Baby 創寶貝三合一成長型餐椅 讓寶貝愛上吃飯的好夥伴

2017年03月27日
公開
1027

在小寶才一歲的時候,我參加朋友的親子聚會,看著他們的小孩已經三、四歲,我總會羨慕地說:「真好,你們都解脫了。」朋友只是苦笑地說:「我們現在才是真正累的階段,你要好好享受現在,以後你一定會很懷念……」我當時完全不懂,有什麼會比瘋狂餵奶、拼命哄睡、尿布換不停的育兒地獄還累?這個階段有什麼好懷念的?經過幾年,小寶三歲半的今天,我完全理解了。 脫離嬰幼兒階段後,累人的育兒工作雖然逐漸減少,但也因為孩子在心智和肢體開始快速成長,而衍生不同的煩惱,像是吃飯就讓大部分父母傷透腦筋了~舉凡偏食、食慾差、不想自己動手吃、不會好好坐著吃……都是父母或多或少會遇到的問題。 尤其在「不會好好坐著吃」這方面,更是週遭大多朋友都抱怨過的。小孩的屁股就像長了蟲一樣,經常才吃一兩口,椅子還沒坐熱就想溜下去玩,大人只能使出洪荒之力跟在後面餵飯,死活就是要孩子把飯吃完,這樣的畫面,爸媽絕對不陌生啊~ 這完全就是小寶的日常寫照,每餐最多只吃一半就想下去玩,好像人生只要玩玩具就玩飽了( ̄﹏ ̄|||) 所以像跟屁蟲一樣餵飯,我們都經驗豐富了。直到有次全家到某間餐廳用餐時,小寶居然從頭坐到尾,還乖乖把飯吃個精光,這比我當年考上大學還令人感動,我就差沒把眼淚噴出來了。 激情過後我仔細端詳了一翻,這裡的餐點沒特別好吃,服務生不是漂亮姐姐,小寶應該也沒特別餓,那到底是什麼巫術讓他有此改變呢?看來看去,比較不一樣的是店家準備的兒童餐椅不同於一般,是有調整空間的成長型餐椅,也許這就是關鍵。 我們家用的是常見的I牌兒童餐椅,較為冷硬,坐在裡面像是被囚困一般難以活動手腳;雖然對爸媽來說輕巧方便,但是從孩子的使用感覺出發,或許坐得並不舒服。儘管不能斷定為孩子不愛坐著吃東西的主因,但不排除這個可能性。總之既然小寶喜歡不一樣的餐椅,這就是個解決我們困擾的方向。 今天我們準備了美國Creative Baby 創寶貝三合一成長型餐椅,試試看換了餐椅,能不能讓小寶有更好的用餐習慣。主要配件就是這些,不需要其他工具和零件,只要用雙手就能簡單完成安裝。 先將四支腳架插入固定孔,把銀色按鈕固定住就已完成基本安裝了。 麻豆試坐時間到~小寶現在體重17公斤,坐起來完全沒有侷促感,看他悠哉的表情就知道了。 美國Creative Baby 創寶貝三合一成長型餐椅有兩段式高度可調整,一樣是用按鈕來控制。 長高後的餐椅已經接近一般餐桌的高度,可以直接靠著桌緣吃飯,不過裝上專屬的餐桌當然更方便,就沒有用餐地點的限制囉。 餐桌的位置有三段式,可依照寶寶的大小調整到適合的位置。 特別的是還有腳踏墊,安裝後又讓舒適度大大提升~ 一切就緒,就來好好享用水果囉。 以前就算是準備他喜歡的火龍果,也不願意坐在餐椅上,寧可捧著水果坐在冷冰冰的地板上吃,這次竟然可以乖乖地坐著吃完,看得我又老淚縱橫了。 另外,美國Creative Baby 創寶貝三合一成長型餐椅配置後方固定帶,可以固定在一般的椅子上,方便攜帶,就不用再擔心店家沒準備兒童餐椅囉! 照顧年幼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這小孩怎麼就是不聽話呢」這些容易讓人理智斷裂大動肝火的時候,但是發飆不但仍然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搞得兩敗俱傷~所以找出問題並解決,才是走出困境的正確之道喔。自從家中多了美國Creative Baby 創寶貝三合一成長型餐椅這個新成員後,我們再也不用為了小寶吃飯問題困擾,反而要擔心他愈來愈喜歡這個餐椅,沒吃飯的時候也想坐在上面玩玩具了…… (〒▽〒) 【附錄】 超簡單的不專業組裝示範影片(貓熊老爹眼殘手拙,一般人應該隨便都可以組得又快又好): 讓寶貝愛上吃飯的好夥伴>>>點這裡看更多! #兒童餐椅

超酷的八年「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參與心得分享

2016年12月21日
公開
1876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許多需要爸媽費心的事,正常吃喝拉撒睡就不用說,智力、語言、肢體等各項發展,也不能慢得太過異常,否則以後成長之路可能會走得比一般孩子更辛苦。小寶今年八月開始進入校園生活,從此之後,和同儕比較就成了必然的事情,所以我們多少會特別注意他的發展程度。正巧前陣子我們突然接到一份通知,有一個「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的調查人員,表示想以剛滿三歲的小寶為研究對象,邀請我們受訪。 調查人員進一步說明,「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是師大學術單位設立的,藉著調查國內零至八歲幼兒各項發展,瞭解環境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以提供有關單位制訂各項與兒童相關政策的參考。聽來立意甚佳,當然樂於配合。而且研究計畫簡介中說到,三歲幼兒被抽中的機率約為0.9%,比中發票還低,所以小寶也算得上是超級幸運兒吧。 大約一個月前,我們就接到了調查員的訪問邀約,中間因為遇到小寶感冒、小寶媽加班,還有強颱侵襲等不可抗拒之因素影響,才延到最近的平日晚上。訪問人員柳先生到了之後,先給我們簽了一份同意書,就開始進行訪談。 柳先生詳細說明了進行方式,雖是訪問為名,但我們要做的就是逐題回答,題目類型包含認知語言、肢體動作、情緒控管方面,像是「能不能同時接收兩個指令」、「能不能用清楚的詞彙表達情緒」、「能不能用雙腳跳躍」、「會不會自己穿衣服」…等,大約有一百多題,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 老實說我答完之後有些感觸,現在的爸媽在要求孩子發展正常的同時,也應該正視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譬如說我就在美食街看過一個急性子的媽媽,一直催促她旁邊的女兒吃飯,那個孩子看起來大約兩歲左右,還處在對世間萬物抱有高度好奇心的年紀,被外物干擾分心相當正常;那位媽媽卻不斷咆哮,叫她「專心一點」、「吃快一點」,後來乾脆把小女孩手中的飯匙搶過來,快速把她餵完,邊餵還邊唸唸有詞:「這麼大了還不會自己吃飯!」接著就匆忙收拾東西離開了。 我不知道這位媽媽在趕什麼,也許和週年慶還是什麼限時搶購有關,但不重要。她這樣長時間剝奪孩子觀察週遭事物以及自己吃飯的權利,這個小女孩可能就會慢慢變得不敢去摸索、嘗試,對學習新事物也會感到退縮,然後這位媽媽再來怪她為什麼會變這樣,卻不知是自己對待女兒的方式使然。 所以父母在期望孩子高人一等、出類拔萃之際,或許更應該說服自己尊重孩子照著想要的步調去發展,與其拖著邊走邊流淚的孩子前進,不如讓他快樂地用自己的速度走,我想對孩子或是爸媽自己,都不啻為一種恩慈。 訪問結束後,柳先生在離去前表示,因為這個調查需要長期追蹤幼兒健康、認知語言、社會情緒、身體動作發展,以及家庭、教保環境與經驗的資料,所以接下來每年都會再來訪問一次,直到小寶滿八歲為止。由於這次的訪問,我們獲贈了300元超商禮券以及一份發展報告書,只是家裡物品凌亂,小寶媽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放哪兒去了。然而,我更希望我們提供的訪問結果,對整個計畫進行有正面幫助,畢竟政府推行正確的兒童相關政策,受惠的也是我們這樣的親子家庭呀。 #成長記錄 #幼兒發育

孩子,請你走自己的路

2016年08月15日
公開
1653

很多文章都說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戰場」,我覺得說是「農場」或許更為貼切,我不是送他去打仗的,是送他去「耕耘」的。 三歲是個建立很多觀念和行為準則的階段,身為獨生子的韋小寶,此時除了生活自理能力之外,在與同儕相處中發展出來的團體意識也同樣重要,儘管這句話從我這種毫不合群的人口中說出非常奇怪,但為了避免他日後嚐到和我一樣的苦楚,就不得不肯定這件事的重要性。 所以我想校園生活很適合讓他「耕耘」自己的將來,期望在這段過程結束後他會得到豐富的收穫,除了團體意識以外,也能懂得尊重別人、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甚至關懷生命,比起這些,從小就會很多英文或才藝,實在一點都不重要。儘管在過程中一定會經過很多跌跌撞撞,但每一道傷疤都會是他成長的資源。 當時我們決定要讓他從小班開始讀並告訴長輩,我媽沒說什麼,岳母則是認為這麼小就送去一定很容易生病,表示不太支持。這個我當然有想過,但並不是中班、大班、小學就沒有病毒的存在,不管任何時候開始上學都一樣會有感染的風險;何況也有兒醫說過,在學齡前就被病毒侵襲過,反而能在學齡以後具備應有的抵抗力,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 雖然沒有一個父母喜歡看到孩子病懨懨的模樣,不過這些都是成長的必經過程,我們在當父母時就應該要有這樣的心理建設了,若因為擔心被病毒感染就一直把孩子關在家裡,就跟怕他跌倒然後禁止他奔跑一樣,未免保護過度。我能理解岳母疼孫惜孫的觀念,所以我們才更要讓他變得夠堅強,畢竟父母只能暫時擔任引導、陪伴的角色,孩子未來的每條路,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雙腳走,才是真正的成長。 韋小寶在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大致上算是好的,直到第二個星期才開始有「不想上學」的想法,雖然在我的預料之中,但還是不知道怎麼幫他,只能和他做好約定,說「媽媽會準時去接你下課,回來就可以吃優格、水果、核桃」之類的。可想而知,這樣的方法效果有限,老師私底下和我們說,孩子出現抗拒上學的情形十分正常,只要我們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他們就會努力讓孩子喜歡上學這回事。 因此我也盡可能冷然面對他對幼兒園的抗拒,只要確定他在裡面飲食、排泄、和師生相處的情況都正常,就只能藉著引導他分享在幼兒園的趣事,來轉移抗拒的情緒。儘管他每天講的都比我預期還要少,我還是得每天做一樣的事,而期望著總有那麼一天,他會由衷喜歡上學。 而讓我比較頭痛的是午睡,從他每天下課回家就不太有精神,晚上都早早上床這點來看,午睡時間他八成都沒睡,但我也無權苛責及要求他,因為這點和我小時候一模一樣。我也是午睡時完全不睡,只愛觀察老師和別的同學,並且胡思亂想個沒完,午睡這個習慣,可能到我高中才逐漸養成。下午只要有數學課我一定會睡著,只有中午小歇一下比較不會有睡意,但也還是沒用心在上課就是了。 要是沒當爸爸,我絕對會認為「不愛睡午覺會遺傳」是超級可笑的事,但就目前而言,我笑不太出來,只能接受事實。然而往好處想,喜歡觀察世間萬物總是一件好事,關懷他人的同理心,必須以洞察其心理狀態為起點,才能進一步去了解對方的需要及缺少的東西,這是我很希望他以後能具備的人格特質。就像積極改善原住民醫療環境的「台灣史懷哲」徐超斌醫生說過的那句話:「不是我想,也不是我要,而是我看見需要!」我深信具有關懷他人的同理心,不一定會讓人變得更有錢,但一定會讓人的人生更有意義。 只是,如果又能觀察又能午睡,就真要謝天謝地。 總之,韋小寶總算開始了他的校園生涯,儘管可能會有更多的狀況接踵而來,我們也不知道哪天會接到老師的電話請我們去處理什麼大條的代誌,開始走自己的路,總是一件值得爸媽開心的事。我相信孩子是一代比一代聰明的,所以等到他有足夠的能力和判斷力時,我會希望他走他自己想走的路,只要不為非作歹、不離經叛道,我都會鼓勵他盡量去嘗試、挑戰,就像第一天上學,我送他到幼兒園的途中對他講的:「請你走自己的路。」 #學前教育 #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