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Howard and Van

我是周休五天的農夫、周休兩天的教師

我是周休五天的農夫、周休兩天的教師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喝水大賽有感

2018年05月25日
公開
64

今年的第一次下水,就開始在今天的「喝水大賽」了~~~ (※這是我和同事對一年一度,市長盃游泳比賽的戲稱) 不知怎麼的,這次特別的有感觸,覺得一定要把心情記錄下來…… *** 首先,真的覺得自己完全的符合了「男人四十歲只剩下一張嘴」而已啊~~~ 相較於熱血的林老師,拚到抽筋,都努力地抓著水道繩,把自己「拉」向終點。身為第一棒的我,一蹬牆就發覺人家比我快的時候,就決定無恥的以八分力游完全程。 在回家的路上,看著自己二頭肌上的橘皮組織,就像是聽到館長在直播裡罵著:「你就是懶啊!」 說真的,還在持續復健中的我,也不是不自量力的覺得:自己還能回到熱血的二十出頭;只是,這幾年下來,我清楚的感受到:勞動真的不能和運動相提並論。 既使每周都會經歷那體力透支的農作,可是這種週休5日的半農,對於穩定周休2日的老師而言,我真的得承認的是…我過得實在是太墮落了! *** 另一個深刻的體會,則是來自於學校那些「有體育專長」的同事…… 比賽前,提醒著大家不要緊張;比賽時,沒有保留的用盡全力;以賽後,也不會對輸贏表達太多的情緒,只是一直在安慰著非專業的我們。 這種絕對的落實著「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才是真正的體育人啊~~~

分數的其他用處???

2018年05月24日
公開
58

放學導護時,就看到一群其他年級的學生,一衝出校門,就興高采烈地對著安親班的老師說著: 「我今天有三科九十分以上喔~~」 「我也是耶~~~」 「要不是那一題,所以我才91而已」…… 不知是不是我導護站到意識不清了?聽到孩子們的這樣的童言童語,我居然沒有生氣,取而代之的反省起自己來了…… *** 記得那天在處室和主任在討論時…… 「除了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之外,分數還有什麼用處呢?」說真的,聽這提問的瞬間,我真的矇了。尤其它還是出自一名轉任行政的資深老師口中。 「嗯~~~~」我真的思考了一段時間,然後這麼的回應著:「那就只剩下相互比較、炫耀和傷害了吧?」 從表情可以讀出的訊息是:她並不滿意我的答案!只是,人家也沒有多說些什麼,我想…她是要我再想想吧? *** 也許,就是這個藏在角落的記憶,才讓我對今天導護時,看到的這樣的風景時,產生很大的感觸:如果在這樣的教育生態下,考卷上的數字,就像是之前的遊戲王卡、戰鬥陀螺,甚至是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一樣,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必要」話題,那麼連個分數都說不出口的我們班學生,不就沒有辦法融入這樣的小型社會裡了嗎? (※我們班不但考試很少,既使有考試,也不是那種百分等地的評分方式啊!) *** 唉~~~原來教育也和結婚一樣,從來都不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而已,真的要考慮的是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我會做水了!!!

2018年05月19日
公開
55

如果我沒有親手做過一次,我根本不知道我的不足! 如果我沒有再試一次,我也不知道自己真的是做得到的!! *** 才在群組裡,和電腦那頭的球友抱怨著田裡的水不夠;老爸就在茶几的另一頭問著我:「你會做水嗎?」 雖然也跟著許多不同的人(爺爺、老爸、水電師傅、甚至是之前老人家們的看護),操作過好幾次了,可是我還真的沒有自己親自動手做過啊~~~因此…… 既使我立馬回應了「沒問題」,其實底氣是虛弱的。因為我都是人家說什麼,就做什麼,根本沒有用心記過。 *** 時間到了,還是硬著頭皮的上工了,而腦子裡也開始回想之前種種…… 完成了水源頭的基本清潔工作,接回了水管,我赫然發現到:「咦~~水怎麼沒有來呢?」於是,我開始焦慮了,而沒有肩膀的壞習慣也第一時間的在腦海浮現—我只想打電話給老爸懺悔,然後請專業的師傅來收拾殘局。 就在我沮喪地走回家前,突然看到剛上山的表姑丈。大概的聊了一下,帶著我回水源頭,再看一次。 「最近沒有下雨,水源頭的水位太低了。如果把集水桶放低還沒有辦法的話,就只能調整水管的位置了。」其實,表姑丈提點說的重點,我也是了解的—就只是簡單的物理學而已。只是,我就是「懶」啊! 突然,也不知道哪來的羞恥心爆發,我居然拿起了鋤頭,再去試試看了。而原本以為是會是個大工程,沒想到五分鐘不到,我就引到水啦~~~~ *** 感謝我的大自然老師,又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啦~~~

蚯蚓回來了

2018年05月11日
公開
62

一早,捷運上就傳來了大聲的爭執,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大家的側目…… 「如果你下次再考35分,我就送你去『弟小』!」(※「弟小」為知名連鎖補習班的改寫) 「我考幾分都不會去,我去了會變笨蛋!」 雖然不認識這對母子,可是三年來,從孩子圍著幼稚園的背心,到即將進入中年級的現在。其實,我也算是看著這個孩子長大的,也於是,更是對他們之間的互動更感興趣。 認真的聽著媽媽對孩子的說話內容,基本上沒有發現太大的問題。媽媽的態度更是把握循循善誘的原則,尤其在孩子已經明顯有情緒的情況下,這更顯得難能可貴。只是,總是覺得哪裡不對勁,直到下午在田裡翻土時,看到一隻隻肥大的蚯蚓時,我才發現到問題所在—媽媽並不擔心孩子已經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了,只是一再的強調著英文對於未來的重要性而已~~ *** 只是因為自己半農的關係,既使這些年來如何的友善耕作,相較於之前那段慣行對於土地傷害而言,進展真的有限。尤其在水源不夠的情況下,我知道自己這塊耕地的土壤還是貧瘠的。 已經記不得多少次,我動過放棄友善耕作的念頭了?更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堅持下來的?直到今天…… 我赫然的發現到,自己的每一鋤下去,都看會蚯蚓,而且一隻比一隻大隻。記憶中,這樣的風景已經是老爸引進農機之前的事啦! 於是我相信,「這塊土地」又活了起來啦~~~ *** 其實,蚯蚓之於土壤,不就如同學習興趣之於學習本身一樣嗎? 引進了「慣行」的一切之後,原本的老農放棄的與自然共生的過程,享受在豐收的愉悅裡。又為了維持這樣的榮耀,無止盡的與大地索討著。而在更頻繁的農機、更重的化肥和農藥之後,也的確帶來更多的產量。可是,蚯蚓默默得離開了,因為只重視結果的農人,不需要牠們了。 如果我們對於孩子的學習,無法從結果的重視,回到過程的陪伴,那麼,像是蚯蚓一般的學習興趣也會漸漸被忽略。也許,呈現在考卷上的數字,也真的能夠如同慣行之後的豐收一樣只是,孩子也就只能成為慣行農耕下,逐漸失去活力的土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