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vivia*

充分享受陪孩子長大的每個時光

充分享受陪孩子長大的每個時光

特色小學3-頭家國小(未來Family雜誌)

2016年02月01日

運動





特色學校3>頭家國小

作者:葉亞薇 │ 發表日期:2016-02-01


點擊瀏覽數:1394



頭家國小不僅是台中地區最知名的雙語國小,校方投注在體育課程上的用心,更獲得許多家長認同,並且親自參與支持。除了重視學科、培養國際觀之外,更重視鍛鍊好體格。



台中潭子是以加工業為主的小城鎮,這裡卻有一間學校,光環可媲美台北市明星小學,那就是「頭家國小」。這所小學融合許多奇妙的組合,雖然名字聽起來鄉土,卻具備英語、游泳等多元教學特色,而且還擁有外籍老師、專業教練等豐富的教學資源。




「英語vs.游泳」創校兩大教學特色


頭家國小校長王玉龍表示,十四年前頭家國小開始招生,即訂下英語、游泳「一文一武」兩大教學特色,「我們希望學生在各方面能多元發展,培養有禮、自信、具國際視野的孩子。」擁有全台中唯二室內溫水游泳池的學校,一到六年級都有游泳課,畢業前每位學生都能仰式、蛙式、蝶式、自由式等四式,校內光是游泳教練就有八位。


頭家國小游泳校隊也是賽事常勝軍,在103年全國中區分齡游泳錦標賽榮獲21金12銀3銅,並破大會11項紀錄,104年度台中市市長盃游泳錦標賽則獲得27金27銀7銅,並破4項大會紀錄,成績斐然。




從小一開始學游泳,用遊戲克服對水的恐懼


「台灣是海島國家,學習游泳不只是全身運動,也是自救能力,讓孩子能終身帶著走的能力。」王玉龍說,小一開始,每學期安排6週體育課實施游泳教學,每個班級上課時,除了一位體育老師在岸邊維持秩序,二位教練在水中指導教學,還有志工家長擔任岸上觀察員,也就是說,除了救生員,每班有四位大人守護小朋友的安全。


小一第一堂泳課後,教練會把恐水、有嗆水經驗的孩子挑出來,在取得家長同意後,另闢時段開設「水中適應班」,透過教練以一對二、一對三的方式,藉由水中遊戲、趣味活動讓孩子克服對水的恐懼。


負責泳隊訓練的教練丁瑋君說,除了泳技能力,泳隊更重視生活禮儀與規範。孩子與教練及家長間互動的禮貌、泳衣和蛙鏡要收納整齊,包括團隊的服從與紀律、小泳將之間人際關係,以及挑戰卡關的受挫力。


丁瑋君分享,一趟泳程,必須由多次折返集合,小朋友一邊游、一邊算趟數,還要算折返瞬間的休息秒數,必須很專注,腦袋才能精準記憶並計算。此外,為了保持最佳體能狀態,泳隊規定不可吃冰、吃辣,每個孩子與家庭都得共同遵守,練就好體格。「許多支氣管不好、過敏的孩子,免疫力因為游泳而增強,身體更健康了。」校長王玉龍補充。




鼓勵小孩培養運動習慣,家長也認同


頭家國小泳隊家長後援會長魏旗彣,和太太楊雅善都是很熱心的志工家長,家中兩個男孩分別是小一、小四,都是泳隊成員。喜愛全家一起到戶外運動、有武術背景的魏旗彣,很認同運動健身的好處,非常鼓勵二個兒子游泳,曾有算命師說孩子不可碰水、有水劫,「但我的觀念是,既然遇上水會有危險,就更應該學著親水、學會游泳,才有保護自己的能力。」面對一般父母的疑慮,楊雅善相當正向思考。


事實上,哥哥小一的時候很怕水,作息習慣晚睡,後來看到南亞海嘯的新聞,讓他驚覺會游泳太重要了,主動請纓加入泳隊!也因此建立晚上10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的好習慣。


比賽有輸有贏,孩子多少都會有得失心。魏旗彣記得,哥哥在一次比賽中誤判鳴笛聲,被認定偷跑而出局。輸了、哭了,孩子後來聽到鳴笛會遲疑,成了心理障礙。「這一年我不斷鼓勵他,獎盃不是最帥的,做個選手就是榮耀,比賽是向自己挑戰。」全家人都為哥哥加油打氣,哥哥也努力從挫折中學習成長。




運動讓生活更充實,自然不需擔心沉溺3C


除了游泳,魏家兄弟還學籃球、鋼琴等才藝,體力和時間可以嗎?媽媽楊雅善說,和孩子討論過「時間管理」,利用每堂下課十分鐘,先來寫作業、複習功課,放學後才能無後顧之憂練游泳或上才藝課。運動後回家,全身舒展、精神奕奕,更能專注課業,「我告訴孩子,成績要好好維持。這學期平均90分,有達高標喔。」充實的生活,孩子花在3C、電腦的時間就少了。


魏旗彣回憶,當初讓兒子參加游泳隊,是因為小男孩好動、體力旺盛,游泳能消耗多一點體力,回家就安分些。「看著孩子每一年體格成長、肌肉線條修長,兼具力與美,爸爸很得意。」楊雅善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