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via*

充分享受陪孩子長大的每個時光

充分享受陪孩子長大的每個時光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我的孩子真的資質不佳?別逼愛游泳的孩子去爬樹

2015年12月08日
公開
82

寒假帶女兒回學校拿東西,女兒隨口嘟嚷:「我不喜歡回到這個傷心的地方。」 「蛤!」我很訝異:「國中的老師不是都對妳很好嗎?」 「老師都很好,但在這裡我是白痴。」 我終於懂女兒的意思,因為國中時,數理科讓她苦不堪言,算數學常算到哭,就算盡了全力熬夜拚搏,月考成績也只能落在中段。聯考後,同仁的小孩過半上第一志願,其他也都念明星高中,就我的女兒落點PR60幾,連自己學校的高中部都考不上。 我決定讓女兒念高職,同事很驚訝,連女兒都不置可否,所以我必須先說服她:「妳覺得爸爸做事是不是很有信心?」 「超臭屁,超有信心。」 「但爸爸過去很沒信心,因為爸爸的數理也不好,所以高中考兩次,大學數學考十二分,只能念私校,但因為學業的打擊,長期自我期許不足,大學念到重修科目太多,要補到第五年才能畢業。」 「那奇怪,為什麼你現在變得自信到有點自大?」 「哈,那是因為我畢業後選擇自己擅長的跑道。我發覺當英文老師,只考國文、英文兩科,剛好是我擅長的科目,結果怎麼考怎麼上,才知道以前中學比五科,我是白痴,但現在只比兩科,我是天才。」 「爸,我好像懂了,我不想再當白痴了。」 「所以我們不要再念五科都很重的高中,我們念高職好嗎?」 女兒接受了,雖然高職也有數理史地,但課程輕、難度低,女兒竟然喜歡上了數學:「爸,大人為什麼自以為是,老給我們太難的課程,然後說這適合我們的程度?其實高職的數學不難,我反而愈讀愈有信心。」 「大概是制定課程的教授和老師,以為全世界的人都和他們一樣會念書吧!」我只能如此自嘲。 女兒在高職如魚得水,最後考上第一志願,現在自信心十足,不僅當上系學會副會長,還敢一人站在臺前帶幾百人跳舞,和以前的退縮膽怯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爸,我很幸運是你生的,因為你知道哪一條路適合我,如果我是別人的女兒,現在還會自覺是個白痴。」那天回程在車上,女兒有感而發地說。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斷定一條魚,魚一生都會相信自己很愚蠢。」即使是愛因斯坦,高中時都因為背科不行而被退學,結果不能在德國考大學,只能跑到瑞士念一所「重視理解不重死背」的高中,最後世界才誕生了這位不世出的物理天才。 在我所任教的高中裡,有一大半的學生因為「總分不高」,自信心低落,但我知道他們都是某幾科的天才,所以他們指考時大多能考到自己理想的校系。然而臺灣目前高教的趨勢是減少指考名額,最後要廢掉指考。 雖然教育部強調未來的「新型學測」會保留指考精神,但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前幾志願的學校仍採計「五科總分」,孩子們還是被制度綁架,沒有腳的被迫爬樹,沒有鰭的被迫游泳,最後大家都痛苦地活著,缺乏自信與創造力,國家的整體國力就下滑了。 一個國家可能只需要十分之一的人是五科全能,其他的人好好學習及發揮自己的天分即可,我和女兒,甚至是愛因斯坦都屬於後者。我們選擇不和所有的人爬同一棵樹,毅然跳進屬於自己的河流後,開始用自己的鰭去界定世界的疆域。 但那滯留在樹上的歲月,好苦。 在涵育百川的大地上,還有許多新生代搞不清楚自己肩上長出的是翅膀還是鰭,希望「被認為是萬能」的學者和老師能懂,能懂得幫助那些有強壯背鰭的「異類」,不要再逼他們去爬樹,讓他們勇敢游進自己的那條河吧!

呂秋遠:不要對自己的人生妥協

2015年11月10日
公開
80

孩子:對自己的人生不要妥協,妥協是中老年人的習性! 作者:呂秋遠 │ 發表日期:2015-10-06 孩子,我拖稿很久了,不好意思: 你的文筆真的很好,一點都不像大一的新生,所以你說,你報考華語文學系,想要選讀亞洲地區文學與文化,而且順利通過口試上榜,我想實至名歸。不過,很遺憾的,你媽阻止你去報到,而且幫你選了家附近的大學夜間部建築系,接著你白天打工,晚上上課,整個暑假都在悔恨中度過,你想問我: 「我真的很想知道自己能怎麼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如何在未知的未來中描述真實的報酬給媽媽知道。」 我先幫你回答你媽媽問你的四個問題。 1.讀那種東西,有何屁用?興趣當飯吃?別傻了癡人說夢。 雷洛說,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飯,但是念大學並不是為了找飯吃。大學,是為了讓自己找出興趣,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一輩子受用。我舉一個例子,有個大學生,他在大學的時候念財稅,發現同學唸一小時的會計,他要念三天才有可能趕上人家;後來他跑去政治系旁聽政治學,突然覺得人生充滿了光明,所以他決定在大四時報考政治研究所,很快就拿到碩士與博士。那個人,如果繼續念財稅,應該會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 那人叫做呂秋遠。 是的,興趣不能當飯吃,但是如果有興趣,就可以讓自己在一小時內,想通別人三天才知道的事情。興趣,就是人生最好的興奮劑。 2.你知不知道光是學貸就足以讓你在以後出社會的時候狼狽不已? 這問題無效,因為你念什麼,都一樣有學貸,你媽以為你邏輯不好,拐你的。 3.整個中國那麼大,隨便一個孩子就比妳瞭解透澈,你以為你很行? 文學跟學習降龍十八掌一樣,是講究天分的。中國雖然很大,可惜他們不用繁體字。況且文學的創作,往往受限於政治的氛圍。中國一日不民主,文學的氣息就還是會被扼殺。至於隨便一個中國孩子就比你透澈?那可不見得,華人文學的重鎮,也可以在台灣啊! 對,你當然很行,要對自己有信心。 4.(這是媽媽沒說出口的,但我自身覺得如此)她捨不得最小的女兒離開家裡。 媽,我以後總是要獨立的啊!不管結婚或單身,都是如此的。 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滿意嗎? 媽媽說,學習文學不能出頭,只有學習實用的科系才能出頭。你自己說了一段話,非常有意思: 「我不理解父母所謂的出頭是指成為天下雜誌或各大媒體爭相採訪的紅人或者是擁有萬貫家財、財大氣粗的企業家,還是真的是他們說的:妳要珍惜妳的才情,它們會為妳帶來人生最富足的東西。」 最後兩句,請劃上紅線,這是正解。 十八歲,正是學習的開始。請你揮霍你的人生,去學習你真正喜歡的事物,實踐內心的渴望。你知道真正喜歡什麼、內心渴望什麼,就已經比同年齡的孩子成熟許多。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跟母親溝通,希望可以回去念文學。如果真的不行,那就在二十歲成年以後,直接準備轉學考試。至於這兩年,你就認真的到圖書館多看點書,或者到喜歡的科系去旁聽,甚至打工多存點錢都可以。 對自己的人生不要妥協,妥協是中老年人的習性,因為他們回頭無望。但是如果你現在就學會妥協,以後你會後悔自己沒有年輕過。 言僅於此,請在大學內,認真學習可以撼動自己心靈的知識。 記得要聯誼、要打工、要談戀愛、要上網、要關心社會、要唸書,就是不要想著未來要出頭。 那,不是你能想的,或是現在應該想的。

別犯了父母的十大迷思

2012年10月02日
公開
80

1、過度照顧︰ 現在許多小孩一生下來,就被照顧的無微不至,其結果可能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從小被餵食到了兩三歲甚至更大,孩子的小手缺乏拿湯匙、筷子的練習,會導致手部肌肉的發展問題,上了小學可能連寫字都會很困難。一直餵食孩子柔軟的食物怕他噎到,會讓孩子沒辦法發展咀嚼能力,甚至沒辦法正確發音。怕孩子冷、怕孩子熱、怕孩子受傷、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負,處處保護的結果,反而是在傷害孩子。 2、過度安排︰ 相信你的周遭,一定有許多行程排得比你還滿的孩子。但許多研究都發現,被過度安排的小孩,最後都容易喪失對生活的熱情、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特別提醒父母,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充分的發揮。 每天至少空出一段時間,什麼都不要安排,讓生活有點不可預期的樂趣。 3、說教太多、身教太少︰ 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書,自己卻在看電視。要求小孩要有禮貌,自己卻一天到晚對孩子破口大罵。當父母言行不一的時候,會失去孩子對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對父母的反感。 如果希望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就該盡量陪著他讀書,你可以看你自己喜歡的書,也可以與孩子共讀。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禮貌,表現出你對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 4、只關心學業,忽視其他生活能力的培養︰ 「現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對孩子的投資全都放在功課成績上,」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包崇敏指出現代家長最大的迷思。游乾桂提醒父母,學校只能給畢業證書,卻不能給就職保證書,拿到高學歷好成績,不是競賽的結束,離開學校才是競爭的開始。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數、學歷、學校之外,對於孩子內在的智慧、美德、快不快樂、健不健康等等,更需要關心。 5、用【買】來滿足孩子︰ 自從社會走向極度消費之後,父母想要滿足孩子,只要掏出口袋裡的錢,就能買到各式各樣的東西,從買玩具、買課程、買故事書到買一個個廣告中許諾給孩子的美好未來,父母買給孩子的東西不斷增加,卻不見得能增加孩子的快樂。黃春明在【九彎十八拐】雜誌裡,便以「吞噬動詞的怪獸」一詞來形容「買」這個字,現代人只有消費,除了買,還是買,孩子除了得到那買來的東西之外,卻失落了許多學習和成長。 6、完美主義︰ 曾經在醫院負責輔導工作的教育學者游乾桂發現,許多被送進精神病院的孩子,往往是父母造成的,他們被父母的要求與渴望逼的喘不過氣,最後只好宣佈放棄。 游乾桂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條活路,也給孩子一條退路,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考上第一志願,他也還有一條退路,退一步海闊天空也不一定。 7、害怕輸在起跑點︰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許多父母的信念。為了及早作好準備,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結束無憂無慮的童年,這其實是一種競爭力的迷思。孩子的成長有他的節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變化,當孩子的身心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識或技能的階段時,提早學習往往沒有效果,甚至傷害孩子的心智。 政大教育系教授王鍾和鼓勵父母與其整天掛念著孩子未來有沒有競爭力,不如從自我成長、自我突破的角度來引導孩子,這比強調要孩子贏過別人、打敗別人更重要。 8、 負面的言語太多︰ 如果你有機會把你和孩子對話錄音下來,你可以分析一下,你會不會在言談中不斷地出現負面的語彙,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為什麼你都不聽我的話…」「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闖禍…」。負面的交談太多,其實很容易啟動人的防衛機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糾正他的缺點,他的大腦會漸漸形成一種反應,一看到你就緊張、害怕、甚至產生敵意。在心理學上有所謂的「痲痹化作用」與「明朗化作用」,負面言語加強「痲痹化的作用」壓抑了孩子的天賦,正向的言語卻能啟動「明朗化作用」,因為有人欣賞鼓勵,孩子會表現的更好。 9、透過孩子活出自己︰ 淡江大學 教育心理諮商研究所所長柯志恩發現,許多親子間的緊張關係,來自於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願望的投射,每天把全副心血都投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像是「透過孩子活出自己」。柯志恩提醒,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別把他當作是自己的「事業」來經營,父母自己也應該活出自己獨立的生活,否則一旦子女不領情,父母就會產生很多怨憎。 10、忘了享受做父母的樂趣︰ 孩子快不快樂,其實是評量父母最好的指標。孩子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除了要盡責,也別忘了享受孩子帶給你點點滴滴的幸福與滿足,要能經營親子間的快樂時光,做父母其實很快樂。

如何教孩子讀書

2011年09月20日
公開
78

親愛的家長您好: 第一次數學評量剛結束,孩子是否如家長所願有好成績?也許有,有許沒有。我們愛護孩子,給孩子最好的環境、讀最好的學校、課後上最好的補習班,事事準備周全卻忘記教孩子磨利他的斧頭-學會讀書的方法,也就是如何應付考試的方法,這是很重要的事,卻被大部分的人疏忽了,或是不知道怎麼做!跌倒之後,重要的是如何再站起來,從過程當中得到智慧、累積經驗。和家長及班上孩子分享文章片段,盼您也能合心協助孩子時時反省自己,保持在進步的狀態中,使自己更好。 最後敬祝全家福 導師 陳嘉瑋敬上 100.09.13 「如何教孩子讀書」誘導孩子主動多讀書,以下方法提供家長參考: 一、 對孩子說話的語氣請以建議取代命令 以「要不要試試看呢?」的建議口吻取代「去做……」的命令語氣。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對權威的反抗性,另一方面,「建議」方式是將決定權交給對方的方式,由此自然地養成孩子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二、儘可能給他「薄的」 不論念什麼書,當你唸完一本書時,會有說不出的成就感。為了經常給予孩子成就感,應給孩子「薄的」書,如此一來,他就有動力繼續接受下一本的挑戰。 三、房間不要只貼「預定進度表」,做張「完成表」,完成的畫個紅圈 即使認真擬定了讀書計畫表,而不重視完成度,也是徒勞無功。若能做一張「完成表」、「成績表」,讓孩子可以看見自己努力的成果,那麼他一定會更加用心地做。 四、善用「截止時間的效果」 與其拖拖拉拉地工作,不如設定時間,在短時間內完成比較有效率-我們稱這種效果為「截止時間效果」。因為一般人在工作即將結束時,會提高注意力完成剩餘的工作。 讓孩子訂定每日的讀書計畫,時間以一小時為限。小孩子常對於還未做的事總事先以口頭承諾,一副一定可以做到的樣子。例如:在書桌前坐不到三十分鐘的他,可能會興致勃勃的說:「今天我要唸三個鐘頭的書喲!」與其毫無效率可言,不如專心致力於那六十分鐘,也可培養他「今日事、今日畢」的做事態度。 問孩子「幾點開始唸書?」這種問法,就算真的開始唸書,不過是在浪費時間;如果你問他「唸到何時才結束?」就算是很懶的孩子,也會很專心地讀書,直到既定的時間截止。孩子對「何時開始」這句話的印象,是必須無限制地讀書;相反地,若是「何時結束」,孩子會想結束後要做什麼,於是便帶著快樂的想像,努力地唸書! 五、孩子有問題時,不要全部告訴他,把剩餘的交給他自己去查 讓孩子以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以便養成孩子的的自主性。要先找對時機,然後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待問題解決一半後,再告訴他「剩下的讓你自己去做」,之後就放手讓他自己去解決,這樣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自信。 摘錄自「如何誘導孩子讀書」 多湖輝 著

不發火一切都美妙

2008年01月03日
公開
63

不發火一切都美妙 文:劉墉 --------------------- 內妹帶長子回台, 190公分 的16歲大男生,跑前跑後地幫媽媽提東西、用電腦整理資料,羨煞一群親戚朋友,問她是怎麼教的。「沒怎麼教,他們自己長成這樣。」內妹笑答。 她說得一點沒錯,而且因為工作忙,十幾年來,她連晚飯也沒燒過幾頓。有一陣子,三個兒子放學,得先自己走很長一段路,去「男童中心」用餐、作功課。每個孩子都很乖,功課也很好。雖然媽媽極少去學校參加家長會,卻常接到孩子帶回家的獎狀。 有一天,內妹一家來玩,我看孩子隔不久就這個過去抱抱媽媽、那個跑去親親媽媽。我好奇地問四個孩子,為什麼跟媽媽這麼親?「媽媽愛我們。」四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 孩子成績不及格 她笑開懷也誇獎 太太常說,她的好朋友麗蓮跟我小姨子很像。我小姨子是「牧師娘」,麗蓮則是慈濟的資深義工。小姨子除了成天忙教會,每個星期天下午,無論刮風下雪,都和丈夫站在紐約街頭傳教。 麗蓮則是四處為慈濟辦活動、到老人中心帶老人唱歌遊戲,還每天幫美國政府,開車為獨居的老人送晚餐。麗蓮的孩子也長得帥、功課又好。只是幾年前,我太太常聽麗蓮說她兒子的成績,從九十分、八十分、七十分到六十分,還有不及格的。妙的是,麗蓮一邊說一邊笑得很開心:「多棒! ABCD 都有。」 所幸孩子愈大, 成績愈進步,現在居然成為全 A的資優生。據說,有一天麗蓮問孩子為什麼自己知道用功了。孩子說:「 媽咪從來不給我壓力,還誇我。小時候我沒感覺,但是漸漸長大,開始覺得慚愧,怎麼考那麼爛媽媽還誇?只好拚命用功 。」 女兒晚歸她沒罵 換來真誠的道歉 電視新聞報導法院的少年觀護人盧蘇偉,小時候有一次五科才考十分,媽媽認為他智商低,沒責罵,還給他雞腿吃。 盧蘇偉坐在門口啃雞腿,看見同班同學也拿成績單給家長。那鄰居爸爸一張一張翻:「一百、一百、一百、一百,咦? 怎麼這個才考九十,另外十分呢?」鄰居小孩指指盧蘇偉:「十分掉到阿偉家了。」可是,盧蘇偉後來拚命,考進警察學校,以第三名畢業。他更用小時候力爭上游的經驗,帶領「更生少年」,找回許多迷失的孩子。 我有個朋友的太太,以對子女嚴格聞名。有一天,她上大學的女兒出去玩,說好十一點以前回家。當晚她也有應酬,進門,覺得累,和衣躺在床上,沒想到就睡著了。夜裡一點突然驚醒,想到第二天要來我家聚餐,由她負責的「羅宋湯」還沒燒,趕緊跑去把牛肉丟進鍋裡煮。她睡意未消,坐在廚房椅子上發楞。 這時候女兒悄悄進門了,一眼看見媽媽,嚇得臉都白了,隔了一下,主動向媽媽道歉,自己沒能抓準時間,回家晚了,害媽媽操心。「我從來沒看過女兒那麼真誠地認錯。過去她只會叛逆,跟我頂、跟我吵。」朋友的太太,第二天聚會時對我說:「可是昨天,我根本沒想到她回家晚了,她卻以為我是坐在那兒等她。」我笑問,她的女兒為什麼那天特別真誠。小丫頭笑笑:「因為媽媽沒像以前那樣,劈頭就罵我。她如果罵我,我一定叛逆,她不罵我,我反而不好意思了。」 只怪我媽不罵我 害我沒有叛逆期 一個朋友中年失業,脾氣特壞,常跟上高中的兒子衝突。有天一大早,他睡不安,醒了,去做早餐,也順便為兒子打了杯果汁。校車要來的時候,兒子才衝出臥室。朋友把果汁遞過去。兒子一揮手:「我不喝。」就轉身去穿鞋。 朋友那天整夜失眠,身體很弱,沒力氣罵孩子,坐下來,沒說話。卻見那大男孩已衝出門,又突然轉身回來,從桌上拿起果汁一飲而盡。朋友當天晚上問他兒子,為什麼早上那麼有良心。 他兒子說:「因為你沒像平常一樣破口大罵。我知道,那是你早起特別為我準備的,不喝對不起你。出了門,心不安,所以回來喝掉。」還補一句:「奇怪,我猜我衝出門的時候,背後一定會傳來你的吼聲,你早上為什麼沒吼?你會不會身體不舒服,該去檢查檢查?」 我高中時很不用功,年年兩科不及格,必須補考才能過關,還在校刊上寫文章說:「我要寫詩、我要作畫、我要的是什麼都不在乎。凡我將來不需要的,滾他的蛋!」同學看了都罵我。文章拿回家,我娘卻猛點頭,說:「寫得真棒。」 直到大學聯考前兩個月,我才知道拚命,熬夜讀書,我娘居然說:「身體重要,別念了。既然喜歡畫畫,不上大學,開個畫室也很好。」我沒聽她的,一番臨時抱佛腳,居然進了師大。後來常有人問我的叛逆期是怎麼過的,我都笑說:「我沒叛逆期,只怪我媽不罵我,我沒得叛哪。」 講了這麼多真實故事,我不想再多說什麼。 因為許多東西不必說,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必多說。 只要去愛、去奉獻、去關懷、去付出,有良心的孩子,多半自己會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