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銨+洲+家 媽咪

淺談腸絞痛

2007年11月25日
嬰兒腸絞痛常見於出生2個星期至3個月的嬰幼兒
在出生4到6星期達到高峰
主要症狀是,這些嬰兒白天像個小天使,
吃得飽、活力好,體重增加也正常。
但到了一天中的某個固定時間,
大多在傍晚4時至8時,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突然尖聲哭叫、聲嘶力竭,滿臉脹紅或泛白,
常令新手父母抓狂。

有時寶寶的雙手緊握、四肢冰冷,
或四肢用力伸直、肚子鼓脹。
大多數在1、2小時後自動好轉,
但也有的寶寶哭了一整晚,直到精疲力竭方休。
隔日醒來又是生龍活虎,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種情況一個星期至少出現超過3次,
且大部份持續3個星期以上。
除了腹部鼓脹外,檢查起來並無特殊異常。

嬰兒腸絞痛通常在寶寶3個月以前都會自然消失,
但也有的人要到4至5個月大才停止。

造成嬰兒腸絞痛真正的原因並不明。
有人認為,和腸胃過敏有關,也有人認為,
與嬰兒的神經和腸胃系統不成熟有關,
還有一些情緒上的因素,會以哭鬧來表達其需求。

2、3個月大的寶寶,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
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而且對於日夜、睡眠或清醒,
以及外界環境的意識都還在發展中,
對於輕微的腹脹或較為劇烈的蠕動,就會有強烈的反應。

飲食上,建議寶寶喝母奶,而且讓孩子吸一邊的乳房,
直到飽足,自己鬆口為止,再換邊餵。
如此不會只吃到前奶,因前奶的乳糖含量較多,
當消化乳糖的酵素無法一次處理這麼多的乳糖時,
比較容易脹氣。

但有些哺餵母乳的嬰兒也會有腸絞痛的問題,
此時可以注意母親的飲食中,
是否有可能引起過敏的成份,
例如牛奶、巧克力、咖啡及藥物等。
若此為因,在母親停止攝取這些食物後的兩週內,
嬰兒的哭鬧應會停止。嬰兒若是吃配方奶,
並不建議馬上換奶粉。

如果寶寶並非每日固定型的哭鬧,
而是白天、晚上皆持續,或斷斷續續哭鬧不安,
或是有發燒、食慾不佳、活力變差等症狀
就應該儘快就醫檢查,排除是否有腸阻塞、
腸套疊、疝氣等嚴重急症。

若腹脹厲害且伴隨嘔吐、腹瀉、體重減輕等症狀,
則要考慮牛奶蛋白過敏、乳糖消化障礙等問題。

有些緊張型的小孩需要父母親對他特別的溫柔,
白天最好不要讓他在太嘈雜的環境。
多抱抱寶寶通常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新手父母要了解的是,脹氣痛只是暫時性的,
它會自然好轉,而且不會妨礙寶寶的生長。

在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
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
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
據統計有八%到四十五%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痛。
其常見的症狀為腸道痙攣,腹部鼓脹,
也就是「膨風」,而寶寶哭聲淒厲,
非常躁動幾乎無法安撫。等到腸蠕動波消失,
而有排氣才會緩解
發作時間有二個高峰,約是傍晚四時至八時,
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一旦是腸絞痛的發作
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
父母可以先用薄荷油塗抹腹部作按摩,使其排氣。
也可使用溫毛巾熱敷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

腸絞痛依程度輕重不同,有的孩子幾個禮拜後就自然解除,
但有的必須奮鬥到六個月大以後,
對父母而言真是痛苦難熬的經驗,
由於嬰幼兒表達能力不足,父母親在帶孩子就醫前,
一定要細心觀察腹痛持續的時間、疼痛的程度、
餵食的狀況、排便的型態及有無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燒),
以提供給醫師作為診斷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