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vivian

如何挑選好的營養補充品,避免花錯錢又傷身?」

2013年08月14日
【專欄文章】「如何挑選好的營養補充品,避免花錯錢又傷身?」
.2012年7月10日 15:13「如何挑選好的營養補充品,避免花錯錢又傷身?」



撰文者:蔡贏康 藥師



經歷:畢業於台大藥學系,並攻讀台大藥理學碩士

曾於基層衛生所、社區藥局、國泰醫學中心擔任藥師的工作

目前在全台灣最大的骨科醫療中心擔任藥局組長

已在藥學臨床領域具備超過5年以上的經歷





根據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統計,台灣的健康產業年產值5600億元左右,生產企業共約1700家,銷售企業約2.5萬家,其中保健食品銷售額2011年接近900億元,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審批保健食品有11862個,預計到2015年,我國保健品的銷售額將達到4500億左右,我們可以看見預防醫學觀念的抬頭與保健食品市場的趨勢。

我們知道台灣人愛吃營養補充品出了名,一年可以蓋一棟101大樓,但是每次走進藥妝店或藥局,看到架上玲廊滿目的保健相關食品好像在賣零食一樣,所以如何正確判斷選購,才不會花了冤枉錢又傷身,已成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下面就一般大眾心中疑問或迷思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購買到真正安全又有效的保健食品,專業的部分應該會有些生硬,但希望對大家能有些幫助~







Q:我不想吃營養補充品,因為我怕吃藥會有副作用?



這是我們常聽到上一輩的長輩反應的問題,認為營養補充品是藥品,怕吃了對身體會造成負擔。其實營養補充品就是我們常講的保健食品,它們只是食品中的一個種類,所以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以增進健康與減少疾病為害風險為目的,只是透過現代濃縮萃取的技術製成類似藥品外觀的錠劑、粉劑或膠囊等劑型,但其定義以及用途是與以治療與矯正疾病為目的的藥品是不同的,而且政府所規範用的法律也是不同的,只要在仔細評估個人健康的狀況後與合理適當的攝取量後,使用營養補充品是不會像服用藥品一樣會產生副作用的,所以使用天然的營養補充品其實與中醫的食療或食補是一樣的概念,下次當固執的爺爺奶奶們有疑慮時就可以請他們放心。



而且只有透過科學證據佐證,並經過國家認證,給予健康食品標章 (小綠人認證) 的保健食品,才能在法律上稱為「健康食品」,係指產品能提供特殊的營養素或具有特定的保健功效,才能在包裝或廣告上標示奇特定的保健功效。因此在法律上食品有食品與健康食品兩個分類,雖然其餘沒有健康食品標章的保健食品在定義上是屬於一般食品,但仍是用健康食品管理法來規範管理的,所以消費者在使用一般的保健食品時也不用太過擔心。



P.S若保健食品中的維生素含量在衛生署公告的建議含量以上,或是雖然沒有超過限量,卻宣稱有疾病的適應症,以上這兩種情況則就應以藥品列管。







Q:我只想從三餐中的飲食來攝取營養,營養補充品在身體虛弱時再吃就好了?



有一部份的民眾會有這樣的觀念,其實是來自於過去專家傳統的營養補充品使用的觀念,傳統認為為了要減少維生素過量的危險,所以建議針對特別族群或身體有需要再服用。

但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與汙染,讓我們食物的營養價值越來越低,舉例來說,在日本的研究中發現,1950年時100克菠菜所含的維生素C的含量是150毫克,到了1994年只剩下13毫克。加上現代人都以外食為主,很難達到像是現在衛生署建議的蔬果579這樣最基本的飲食標準,因此像是哈佛大學的專家Fletcher博士也在JAMA醫學期刊上說到因為大部分的人無法單靠日常飲食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因此建議成年人每天必須服用營養補充品。

因此以現代營養補充的觀念,因應現代人普遍基礎營養素不足與不均衡,以及飲食西化與過多加工食品造成攝取過多Omega-6不飽和脂肪酸而容易造成身體不正常的發炎反應,針對這兩個主要的問題,專家認為綜合維生素與深海魚肉中的魚油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是可以平時長期持續使用的營養補充品。

其他部分可視個人的健康狀態選擇相對應保健功能的營養補充品來做身體保養與疾病預防。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營養補充品不是仙丹,除了使用適當的營養補充品外,每天均衡的飲食、規律的生活、適當的運動與愉快的心情,對於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是同等的重要而且缺一不可唷。







Q:我去中醫診所或中藥行抓的藥材是不是比錠劑膠囊的有效?



不管是東方或西方在中草藥的研究與使用上都有好幾世紀的歷史,近來從傳統中草藥植物所研發出的抗癌、抗愛滋等藥物也在製藥領域上大放異彩,而中草藥也同樣在化妝保養品與營養補充品的領域開始占一席之地。

像是從生活中女生常喝的四物湯到四物雞精與四物飲的例子中,我們同時也慢慢

發現中藥有朝向「科學中藥化」或「保健食品化」的趨勢,前者是指有經過濃縮的中藥製劑,後者是指萃取其中有效的營養成分來製成保健產品。但是傳統中藥材除了有中藥材真偽與等級一般民眾難以分辨、價格會因以訛傳訛哄抬而不穩定等購買上的問題、還有熬煮方式使用上的不便利性,這些原因讓一般民眾尤其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族群的消費習慣慢慢轉向使用濃縮的科學中藥製劑或是萃取中藥材中特定成分所製成的保健食品。

但另外更重要的關於中藥保健食品化趨勢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中藥材有效成分的部位的萃取,以靈芝為例,真正富含多醣體與三帖類的部位是靈芝的孢子體,而不是在像雨傘的子實體中,所以直接熬煮的靈芝藥材是無法攝取到其中珍貴的有效成分的,必須透過現代科學的技術例如像是超級靈芝的100%全孢子破壁技術來克服。

第二個原因是如果是能做到用製藥等級來研發製造營養補充品的公司,以如新華茂生技的6S品質製程為例,因為能做到對於中草藥中特定有效成分結構的確立與萃取,而能做到有效成分含量的標準化,同樣以超級靈芝為例,這樣標準化的過程讓消費者每次購買的每一罐產品與其中每一顆服用到體內營養補充品中的有效成分,如多醣體與三帖類的劑量都是能維持一樣的13.5%與6.0%,才能在長期服用後維持長久穩定的保健效果。

此外,以綠茶精萃膠囊Tegreen97為例,標準化的過程除了能確立每一顆綠茶膠囊中綠茶中最重要的成分像是EGCG等茶多酚的有效成分能維持在目前市面中最高的97%以上之外,另外也能將綠茶中4%的咖啡因去除,讓使用的消費者在攝取到有效的成分時不會參雜到其他對人體無益或甚至有害的成分。

雖然在傳統中醫中藥治療的領域中有一些以目前製藥與營養補充品技術是還無法取代的部份,但隨著生物科技的日新月異,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好的中草藥能透過現代的生技工藝來提供消費者更上一層在於安全性與有效性上可以被科學驗證與量化的保障。







Q:那我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需求與優質的營養補充品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身體的特定條件,例如本身是孕婦或是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以及自身的健康需求,例如身體疲勞、骨質疏鬆、更年期不適…等,來知道要選購哪些相對應自身保健功能的營養補充品,另外自己要多做一些功課,充分認識營養補充品中的原料和有效成分,以及其他相關的產品,才有能力去比較產品之間的差異與優劣,不要受流行或廣告的迷惑。

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大原則,要選擇到好的營養補充品就沒有那麼難:

第一個前提是要先選擇有良好信譽與品牌的營養補充品公司,因為好的公司是好的產品的基石,此外可以去觀察其公司的產品是否有在全球各個國家上市,

這代表這間公司的產品是否能夠通過各個國家各種的要求與規範的考驗,對消費者來說也能有更多層保障。

第二是不要只是追求價廉,應該選擇由天然動植物萃取來源的營養補充品,例如市面上有幾毛錢一顆用化學合成的B群,也有價格較高像是由啤酒酵母中萃取的B群,因為合成的維生素缺乏天然維生素所擁有的重要分子結構,造成無法被人體辨別而難以利用,另外合成維生素可能還含有石化衍生物、尼古丁和煤焦油,會對人體造成負擔,所以在這邊呼籲大家避免使用善X或新寶X多這種含有合成維生素的營養補充品了。而這幾年經常新聞中看到有關於國內外的實驗室發現補充維生素造成身體疾病的報導,當我們看到這類報導時我們要先釐清這些受試者的營養補充品來源,千萬別急著下定論或感到恐慌。

另外除了要選擇天然萃取的來源外,也不要為了貪圖便宜而購買大包裝的產品,因為產品只要一拆封接觸空氣,保存期限最多就只剩下3個月,而不是包裝上所標示的有效期限,所以最好能選擇以一個月使用量所設計包裝的產品,除了避免產品過期浪費,也可以透過這樣以一個月為單位的使用來觀察身體健康的改變來調整營養補充品的使用。

第三,大家應該都有聽過水中毒這個名詞,其實身體需要的營養素和我們觀念中很安全的水一樣,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所以除了要依照衛生署對於各種營養素的建議劑量使用外,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應該要選擇複方成分的產品,優於單一成分的產品。

第一個原因是人體的機能都是由許多營養素共同協力去參與的,所以只補充單一的營養素所能提供的效果自然是有限的。以女性更年期後的骨質疏鬆為例,除了鈣質的補充外,還需要其他營養素像是維生素D、鎂、維生素K來增加鈣質的吸收,維生素C促進膠原形成與骨骼生長,還有植物性荷爾蒙來減緩女性更年期後賀爾蒙缺乏所加速骨質的流失。所以針對想要改善的健康問題,應該要先了解全面性的營養需求,才不會有拆東牆補西牆,花了錢卻成效不彰的情況。

第二個原因是單方的產品通常劑量都會比較高,所以比較容易服用過高的劑量造成毒性的累積。因此也不要聽信單一成分卻有多功能的營養補充品。

此外,因為國家在健康產業的方面有設立許多第三公正單位的標章或獎項,除了像前面提到我們比較常見的小綠人健康食品標章外,此外還有更高評選標準的國家品質標章,代表其公司的產品必須每一年都通過評核,才能持續擁有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也會在每一年在從其中選出前6名頒予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金、銀、銅獎的殊榮,所以當我們消費者在購買營養補充品前,應在同一類的產品中優先選擇具有標章或獎項的產品,因為代表有著國家的保障,也可以再進一步依照健康食品標章、國家品質標章、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順序選擇到最優質的產品;反之,也可以用一家公司所擁有的標章與獎項的數目來評估一家公司的研發實力與對消費者是否負責用心。

不過目前台灣所核可的健康食品標章只有13項:調節血脂功能、免疫調節功能、腸胃功能改善、骨質保健功能、牙齒保健、調節血糖、護肝 (化學性肝損

傷)、抗疲勞功能、延緩衰老功能、輔助調節血壓功能、促進鐵吸收功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及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所以像是基礎的營養素這類並不具有專一性特定功能的營養補充品是不會給予健康食品標章的,所以並不是每一種營養補充品都能取得標章的。

此外,隨著科技進步,除了像是高血脂、糖尿病等可以表現在血脂肪高低或血糖穩定度等客觀性的測量外,也可以透過新一代的測量,像是之前中央健保局所舉辦全台巡迴檢測的生物光子掃描儀來測定全身性的營養狀態與抗氧化指數,透過這些客觀性可以量化的科學指標來評估所服用的營養補充品是否有達到改善健康狀態與預防疾病的效果。







Q:那我生病時只需要吃營養補充品慢慢調理,不一定要服用藥品?



營養補充品主要在於透過補充身體本來不足的維生素或透過動植物中特殊的天然營養素來調整體質而達到增進或改善健康狀態或減少疾病風險,與藥品主要是在治療疾病是不同的。的確有些疾病,例如感冒,給予藥品主要是緩解咳嗽、流鼻水等不舒服的症狀,主要仍要透過休息提升體力與免疫力才能恢復健康,或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一樣,藥品的角色是治療疾病的症狀,不是治癒疾病。但同時要注意某些嚴重的疾病,例如癌症、嚴重感染、發炎或過敏,仍要以藥品治療為優先。

所以當生病或懷疑有疾病時,第一步還是要先接受醫師的診斷與治療,但也可以進一步詢問醫師的建議以及依循上述挑選適合自己健康需求與優質的營養補充品的原則,來選擇營養補充品做營養補充或輔助治療。以癌症為例,在前幾年的美國臨床醫學會上,也發表了關於同時服用靈芝與綠茶的營養補充品對於癌症的輔助治療有協同的作用的論文,我相信未來營養補充品在疾病的輔助治療上會占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此外,對於疾病不管是用藥品治療或是用營養補充品來增進健康,都要找出真正的原因,舉例來說,一個肥胖的人有血脂肪過高與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用降血脂藥物或紅麴的營養補充品來將低血脂肪,與用消炎止痛藥治療發炎或葡萄糖胺來增加關節潤滑度,都沒辦法根本解決病人的問題,而真正應該解決的是病人體重過重的問題,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情況也是台灣人處理健康問題時很常見的迷思。







Q: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營養補充品嗎?



只要依照營養素合理的攝取量,原則上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營養補充品。但是針對下列族群:孕婦、未成年人、有特殊疾病者、有在服用藥品者,在於營養補充品的使用上,就有特別的注意事項或禁忌。

孕婦方面:為了提供胎兒正常的生長,暫時不要額外補充植物性荷爾蒙或調理女性荷爾蒙的成分,例如月見草油、琉璃苣籽等;要避免會活血化瘀的成分,例如當歸、紅花、川七等可能會易導致早產或流產,像是Q10有抗凝血作用也不能使用,另外像是深海魚油富含DHA可以幫助胎兒腦部與神經發育,但魚油同時含有EPA有抗凝血的作用,應在生產前減量或停用;要避免會除濕利水的成分,例如車前子、薏仁等可能會影響胎盤循環或造成羊水過少。要避免比較燥溫的成分,例如人蔘、肉桂等可能會導致孕婦燥熱上火;也要避免攝取過多的維生素A或吃過多像是豬肝這種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避免造成胎兒畸形。因為孕婦還要考慮生產完哺乳的問題,所以盡量還是不要在懷孕期間或哺乳期間服用中藥草本的成份,避免對胎兒發育造成影響,除非有特殊的需求,其實只要做好飲食上的管理,加強懷孕期間需求的基礎營養素像是葉酸、鈣質等維生素與魚油等營養補充,就可以讓孕婦與胎兒都擁有健康的身體。

未成年的人,因為身體都還在發育的階段,所以具有塑身功能的營養補充品因為會影響熱量與營養素的吸收代謝,例如甲殼素;或是會影響身體組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質的合成,例如CLA,紅麴;或是會影響肝臟酵素代謝,例如五味子。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未成年人的生長發育所以不建議使用。

此外,某些疾病的病人,因為本身疾病的特性或因疾病正在服用的藥品,在營養補充品的使用上就要特別注意甚至有所禁忌,以心血管病人為例,如果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如Aspirin或Warfarin,應避免使用過多的魚油、人蔘或CoQ10以免增加出血的危險;如果有在服用心衰竭與心律不整的藥物如Digoxin,不要併用人蔘以免干擾藥品的血中濃度(MEIA)而難以測量監控;有高血脂的病人如果已有服用Statin類的降血脂藥物,應避免再使用紅麴來降血脂肪;精神科的病人如果有在使用情緒改善劑Trazodone,不要倂用銀杏以免造成過度鎮定嗜睡的副作用。因此病人在使用保健食品前可以詢問一下有預防醫學概念的專業醫師或藥師來幫你評估是否會與所使用的藥品形成交互作用。







雖然上面講了這麼多,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選擇營養補充品的大原則:首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健康需求,進而選擇天然來源萃取、完整複合配方、小包裝、具有國家的健康食品標章與獎項的營養補充品,同時做好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管理、養成運動的習慣以及保持愉悅的心情,相信大家一定會除了吃的安心,最重要的是吃的健康讓自己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