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詩晴-詩閔の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真歹教喔!

2007年06月10日
公開
21

詩晴自從四月時有一次"意外"地坐馬桶便便成功後,以為她就此可以不用包尿布了,結果那次卻只能算是意外,因為到目前為止,她坐馬桶不是上不出來就是已經來不及了,最後還是脫離不了尿布。 訓練小孩上廁所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經過阿媽費心地訓練,詩晴總算稍有進步了,這個假日帶回來,詩晴醒著時幾乎有大半的時間是陪她在馬桶上渡過...也不知詩晴是真的想上廁所還是只是覺得坐馬桶很好玩,有事沒事就喊著要"尿尿"or"棒賽",而我們只要聽到這二個口令,就會馬上停下手邊的雜務,優先處理大小姐的需求,趕快將她褲子脫了抱到馬桶上,但是10次大概只會成功1~2次,詩晴坐馬桶尿出來後,有時其實只有一二滴,她都會很高興的自己拍拍手說:好棒喔!就為了這十分之一的成功機率,這個假日我們疲於脫褲子-拆尿布-抱坐馬桶-馬桶旁守候-包好尿布-穿上褲子,不斷地重覆這些動作,而阿媽每天訓練詩晴上廁所,期間的辛苦真是可想而知! 昨天晚上真是被詩晴整慘了,睡不著覺一直以想尿尿當藉口要溜出門外,不理她卻硬拉著我的手要去廁所,就這樣跑廁所跑了好幾次,每次都沒成功,有種被耍的感覺,番到11點多,大概是玩累了,吵說要喝奶奶,喝完就睡著了!等到一大清早我睡得正熟,詩晴又醒來說要尿尿,打開尿布發現一大包,應該已經尿過了,她卻仍執意要拉著我的手去廁所,結果馬桶坐了大半天當然是尿不出來,這時的媽媽早已火冒三丈,氣得打了她的屁屁,真想放棄訓練小孩上廁所,媽媽對小孩的愛心及耐心快要被坐馬桶這件事給磨光啦...~>_

閔-肺炎疫苗(1)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59

關於自費之肺炎鏈球菌疫苗打或不打,由於BB在三個月後母體的抗體逐漸消失,必須靠自己應付週遭的各種細菌,比較容易生病,而詩閔最近常常在清晨醒來時打噴涕,免不了開始擔心她是否也遺傳了過敏體質或是感冒,另方面又回想起詩晴三、四個月大時就開始感冒不斷,幾乎每個月都在看病吃藥,所以僅管肺炎鏈球菌疫苗不便宜,考慮過後決定儘早讓詩閔施打疫苗,期望能在她還沒生病前防患於未然。 附帶一提,今天帶詩閔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第一劑前醫生幫她量身高體重,三個半月之身高63公分,體重7.5公斤,幾乎是姊姊5~6個月大時的身高體重,難怪穿姊姊6個月大的衣服都剛剛好,養份真的吸收得很不錯呢~~~ *有關肺炎鏈球菌,感謝BBH的媽咪提供下列相關資訊 【王志堅(三總小兒感染科主任)】 由於人類呼吸道與外界環境接觸頻繁,因此呼吸道感染是小兒門診最常見的疾病,其中細菌性肺炎是呼吸道感染中較嚴重的疾病。 如果發現家中小孩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水、發燒、呼吸次數增加、活動力及精神狀態降低、食慾不振、甚至呼吸困難,都須進一步注意,因為這些症狀極有可能是小兒細菌性肺炎的病徵;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呼吸時胸痛、或伴有咳血的症狀;細菌性肺炎如果不及早治療或延誤治療,常會造成膿胸或肺膿瘍,還可能因此併發縱隔膿腫、肋骨或胸骨骨髓炎、敗血症等併發症,但如果治療正確,通常預後甚佳。 這種又名「肺炎雙球菌」的肺炎鏈球菌,好發族群主要是5 歲以下的孩童,以呼吸道融合病毒為主。據統計,全球每年有1,700萬個5歲以下的嬰幼兒因侵入性肺炎鏈球菌感染而發病,死亡人數達120萬例。在台灣,這類的感染病例亦正逐年增加中。 肺炎鏈球菌的治療需使用抗生素,但台灣長期濫用抗生素,導致肺炎鏈球菌基因突變,對於盤林西林、Amoxicillin、Azithromycin都已產生80%的抗藥性,,居世界之冠,也因此國內兒童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率高達9.6%,比美國的2%高出將近四倍。 平時看似健康的孩童,即使不生病、不吃抗生素,仍可能在托兒所、幼稚園感染到抗藥性細菌。在尚未有效控制抗藥性問題之前,為預防孩童感染疾病,接種疫苗是目前最直接、有效提升孩童免疫力的根本的方法。 肺炎鏈球菌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已有疫苗可預防,七價接合型疫苗-沛兒(Prevenar)突破傳統肺炎疫苗在二歲以下嬰幼兒身上無法產生保護效力的限制,使預防醫學的概念更因此得以有效延伸。 ============================================== 【TVBS新聞 】 感冒好不了 台灣肺炎抗藥冠全球 小感冒實在輕忽不得,因為醫師發現近幾年感冒導致肺炎的病例變多了,而且現在肺炎鏈球菌具有抗藥性,不幸引發腦膜炎死亡率極高。醫師建議最好趁寒流尚未來襲,提早帶家中2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老人,前往接種疫苗。 一到季節轉換,醫院裡小兒科門診,馬上擠滿小病號。不少家長老是煩惱小寶貝感冒怎麼一直治不好,其實不是體質問題,而是因為台灣民眾罹患肺炎的抗藥性竟然高居全球之冠。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最近十幾年以來 ,肺炎鏈球菌的盤尼西林抗藥性,急速的增加,現在台灣大概是有80%左右的,肺炎鏈球菌是盤尼西林抗藥性的。」 抗藥體質有風險,就算咳嗽、流鼻水的小毛病,大人小孩不分年紀,一但不巧再碰上肺炎鏈球菌,小感冒都可能會致命。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一開始好像是感冒,但是我們要知道細菌感染一但進行到敗血症以後,你用抗生素治療,不一定來得及,像有時候休克,全身器官已經被破壞了,他就救不回來了。」 預防勝於治療,醫師建議最好施打疫苗。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肺炎鏈球菌很嚴重敗血症的兒童,它的發生率是很高的,(治癒)以後說不定還會再得到一次,因為肺炎鏈球菌一共有90種,最好是能夠有疫苗來預防。」 適用2歲以下幼兒的肺炎疫苗目前已經引進國內,醫師提醒家長,最好趕在冷氣團報到前帶孩子前往接種,比較保險。 ============================================== 預防嬰幼兒肺炎鏈球菌 自費打七價接合型疫苗共需1萬多 2005/10/13 20:31 東森新聞報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秋冬進入肺炎鏈球菌發威的高峰期,嚴重時可能引起小朋友發生肺炎、中耳炎,甚至併發敗血症、腦膜炎等重症。目前市面上已經過衛生署核可最新的肺炎鏈球菌七價接合型疫苗,適合2個月大的嬰兒及2歲以下的兒童接種,不過需接種4劑,一劑自費3200元。 根據統計顯示,兒童肺炎在去年已經悄悄地爬上嬰幼兒死亡原因第4名,與名列第8的腦膜炎同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台灣兒科醫學會林奏延理事長表示,國內家長對於肺炎鏈球菌的認知度是43%,其中只有3%家長曾帶小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除了家長教為熟知的肺炎,中耳炎中有6至7成也是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的,即使多數家長不認為中耳炎是嚴重小兒疾病,但反覆感染容易併發腦膜炎,或是產生聽力受損等後遺症,對小朋友未來的生活會造成很大影響。 根據2000~2003年的回溯性調查,社區性肺炎中約7~10%是由肺炎鏈球菌引起,有增加的趨勢(2000年是6.5%、2003年為10.4%);而最常發生的季節為1到3三月,其次是10月到翌年1月;5歲以下的兒童危險性最高;臨床上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呼吸道相關疾病,佔16.19%;幼兒感染肺炎鏈球菌後的平均住院時間長達10天,其中18.07%的住院病患會轉至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停留的時間平均為7.2天。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進一步指出,常見的肺炎鏈球菌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竇炎)、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彌散性侵犯型疾病(菌血症、腦膜炎)等3種;在美國,預估每年有700例腦膜炎、1萬3千例菌血症、7萬1千例肺炎及500萬例的中耳炎發生,台灣人口是美國的1/10,以同等比例來推算,台灣盛行率約為美國的1/10。 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是65歲以上的老人以及5歲以下的嬰幼兒,目前國內已有二十三價肺炎疫苗,可以提供65歲以上老人及3歲以上兒童注射,但2歲以下的幼兒,因為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因此過去並無適當的疫苗可以接種。 國內今年最新引進終於引進適用於2歲以下幼兒的疫苗,降低嬰幼兒的鼻咽部帶菌率的感染率,對細菌性腦膜炎、肺炎、中耳炎、菌血症有97%保護效力。免疫機轉與二十三價肺炎疫苗不同,因此在免疫生成力上,不僅對2個月大的嬰兒有保護效果,對2歲以上的兒童保護作用也較強。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及加拿大、英國、澳洲、鈕西蘭、比利時、德國及美國皆已建議注射,在美國及澳洲則是全面免費接種。但再台灣必須自費接種疫苗,共4劑,每劑3200元,醫師建議規接種時間表可在2、4、6、及12~15個月大時較適合。 ============================================== 「肺炎雙球菌」的肺炎鏈球菌是指同一種哦!!! 只是一個是成對排列!(肺炎雙球菌) 一個成鍊狀排列唷!(肺炎鏈球菌) 只要有打疫苗 二種都可抵抗的啦! 目前疫苗是2歲以上施打 年底會有2歲以下可以打的唷! 不過2歲以下新疫苗要分4劑打唷!(這是藥廠建議啦!) 2歲以上疫苗已在台灣上市 廠商稱肺炎鏈球菌為肺炎雙球菌 疫苗是根據第二十三型血清型的肺炎雙球菌製成 臨床研究顯示,可以預防九成左右的此種病菌感染症 適用於二歲以上兒童 接種完畢的預防效果可達五年 一、前言: 肺炎鏈球菌屬於鏈球菌科(Steptoccaceae),鏈球菌屬(Steptococcus),稱肺炎鏈球菌(S. pneumoniae),舊稱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或稱肺炎球菌(Pneumococcu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譯作肺炎鏈球菌或是肺炎雙球菌,主要差別是在於該菌是多個聚集或是兩個而定。 二、大小與外部型態: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為柳葉刀狀(lancet-shaped)的革蘭氏陽性菌,為兼性厭氧。其莢膜非常明顯,無芽孢及鞭毛,所以不具運動性。直徑約為0.5~1.25μm,在顯微鏡下面,可觀察到其狀似矛頭,而且大多為兩兩菌體成對存在,只有少數菌體單獨存在或許多菌體排列成鏈狀。具有莢膜的菌株會在血液培養基上呈現圓形、半透明、扁平且表面光滑的菌落。 三、內部構造: (請看原網址圖唷!) 四、自然棲息地: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較其他的細菌更具嚴格的寄生性,培養亦較困難,而且其營養需求度相當高,所以很少存在於自然環境中,一般說來,他們會分佈在生物體上,如:在人的身上以眼、耳、鼻處較多;而腸道、皮膚、泌尿系統等環境對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來說過於嚴苛,所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並無在此分佈。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人類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可以在一般呼吸道輕易發現。 五、適合生長環境: 此菌適合生長的條件: 1.溫度在25℃~42℃,但以37.5℃時生長情況最佳。 2.pH6.5~8.3時均可生長,但以pH7.6時為最佳。 3.CO2濃度5~10%。 4.培養基中必需含有血液或血清時才能生長。(因為血液中含有過氧化氫脢,可移除肺炎鏈球菌所產生的過氧化氫。) 六、致病性: 下列為肺炎鏈球菌會造成的一些疾病: 1.肺炎 一般症狀為咳嗽、突發性高燒、胸口疼痛,致死率為5%,某些帶有敗血病併發症致死率更高。現今細菌性肺炎有高達60∼80﹪是由此菌造成。 2.鼻竇炎和中耳炎: 常因病毒感染上呼吸道而併發此菌隨後引起急性鼻竇炎和中耳炎。 3.腦膜炎 肺炎鏈球菌引起敗血症,中耳炎和鼻竇炎,可散佈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膜炎,又頭傷患者亦較易引起腦膜炎。致死率及神經併發症〈耳聾〉,為其他細菌性腦膜炎的4~20倍。 4.敗血症 25~30%肺炎雙球菌性肺炎患者及80%以上腦膜炎患者會併發敗血症,但鼻竇炎和中耳炎患者則不易發生。 5.菌血症 會導致關節炎、腹膜炎,尤以心膜受損患者亦併發心內膜炎。 過去在治療肺炎鏈球菌所造成的疾病方面,大多是用青黴素,但現在的肺炎鏈球菌很多已經有了抗藥性,對付具有抗藥性的肺炎鏈球菌,我們則改用紅黴素來進行治療。所以在治療之前要先進行抗生素感受試驗。 七、傳染途徑與潛伏期: 肺炎雙球菌常可存在於正常人的上呼吸道內,期傳染途徑和大多數呼吸道傳染病依樣,多是經由飛沫傳染。當被感染者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免疫功能有缺陷時,或是先前病人曾經有病毒感染上呼吸到時,就比較容易發生疾病。肺炎雙球菌的潛伏期因疾病而有所不同,最短的約一至三天。 要預防感染侵襲性肺炎雙球菌感染,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注重周遭環境的清潔衛生,而對於確定受到肺炎雙球菌感染的病患,要注意其鼻咽分泌物的消毒及處理,並注意與患者共處的環境,必須要維遲通風良好。 八、疫苗與副作用: 疫苗成分 目前上市使用的肺炎雙球菌莢膜多醣疫苗 (pneum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vaccine) 是非活性的23價疫苗,含有23種常見的血清型,可以涵蓋已開發國家85-90% 以上的侵襲性菌種。在兩歲以下對於多醣類抗原免疫反應特別差的幼兒,並不建議接種這種疫苗。1997年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於肺炎雙球菌莢膜多醣疫苗的建議,認為所有65歲以上老年人與容易得到嚴重感染的2-65歲慢性病人,都應該接種疫苗。 副作用 疫苗局部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硬塊、疼痛的發生率約為30-50%,這些副作用在年老者較少發生,其他全身性副作用的發生率極低。 九、參考文獻: 1.蔡文城著 2003 微生物學 p.410~412 2.張國明著 1985 醫用微生物學 p.330~331 3.方維倫著 應用微生物 復文書局 4.http://med.mc.ntu.edu.tw/~ped/health/he1/he1-20.htm 5.http://microbiology.scu.edu.tw/wwwroot/cai/safe/s1a1a.htm 6.http://pck.bio.ncue.edu.tw/pckweb/database/data2/ck/ch08/supply/y2.htm 7.http://kbteq.ascc.net/archive/doh/doh52.html

全職媽媽

2007年05月02日
公開
93

早上目送爸爸出門上班,看著詩閔熟睡的臉龐,覺得很溫馨也很踏實,終於不必再一大清早把詩閔挖起來送到保母家,也不必在下雨的夜晚撐著傘把詩閔包得密不透風地從保母家接回來。 作出這個決定其實沒有一年多前申請留職停薪時那樣灑脫,提出辭呈後甚至有想要撤回離職申請的衝動,但只要一看到女兒這麼小,需要人好好照顧,很多事情並不是花錢請保母所能取代的,另一方面也希望對小孩做到公平,姊姊從出生到現在都是親人專職在照顧,在目前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實在捨不得將小孩交給保母長時間照顧。 保母對詩閔的照顧其實算盡責了,最後一天將詩閔抱回來時保母甚至還不捨地紅了眼框,但仍有一些小細節發現後更加確信放棄工作自己帶小孩是值得的。就拿奶瓶來說,從保母家帶回來的奶瓶在餵奶時流量變得很大,一罐奶不到三分鐘就快餵完,看著詩閔來不及吞嚥的樣子,我趕緊抽回奶瓶讓她慢慢吸,檢查後發現原來有幾個奶嘴都已經裂開了,想不通為何還沒長牙的詩閔可以將奶嘴咬裂那麼大洞,家裡的奶瓶用得比保母家久都還沒裂開,只要一想到詩閔在保母家喝奶時不到三分鐘就被解決,實在是有點心疼呢!而每次抱回家時都發現衣服領口有很深的溢奶污渍,也擔心餵完奶有沒有充分打膈,還是被丟在一旁等...還好往後都不必再去擔心這些小細節了! 當了全職媽媽後,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掃除,上了一個多月的班,一下班趕著接小孩,假日帶二個小孩更忙,家裡的整潔只能得過且過,今天終於有空好好整理家裡,聽著音樂做家事好像很適合我,還蠻樂在其中的,另方面也很感謝長輩幫忙照顧詩晴,讓爸爸媽媽的生活除了小孩,還可以擁有品質,少一個人工作或多或少有些影響暨往的消費習慣,但我和爸爸都認同生活簡簡單單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