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rebecca

嬰幼兒退燒的處理要領

2004年12月01日

嬰幼兒退燒的處理要領



在兒科門診診病童當中,發燒寶寶求診佔了極大的部份,而在半夜小兒科急診更是以「發燒」就醫的情況為多。行醫十八年中,常常看到新科父母,抱著幼兒緊張萬分來就診,主訴是小兒發燒,卻又見他們把寶寶包得密不通風,一方面擔心發燒會燒壞「腦腦瓜」,一方面又擔心不知什麼原因造成寶寶的「發燒」,若處理不得當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其實,家中有幼兒的家庭,父母親在其哺育成長的過程當中,難免寶寶有因身體不適而發燒的現象,因此我們應對發燒的構成有正確的認識。



1.為什麼會發燒

寶寶為什麼會燒呢?人類是屬於「恆溫」的哺乳類,也就是受到腦部中樞神經不視丘的控制,維持體溫在肛溫攝氏卅六度至卅七度半之間,早上體溫較低,而傍晚則有略高的傾向。發燒的定義是指體溫超過正常體溫的狀態。而發燒只是身體的一種反應,一般而言,是人體受了致病微生物(例如濾過性病毒或細菌等)入侵,人體免疫系統中的白血球釋放出所謂的「致熱素」,刺激大腦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而造成體溫升高,有些細菌本身就有這種作用,但大多數細菌皆先作用於白血球上,再釋放出致熱素,因此當人體遭受細菌感染時,導致發炎發燒現象,體內白血球數目並不太增加,兩者間的不同,常被用於鑑別診斷的依據。

而根據統計,小兒感染所造成的發燒大多是以濾過性病毒為主,濾過性病毒感染為一種「自限性」的疾病,也就是大部份自己會克服度過疾病的。醫療上只是屬於支持療法。因此發燒並不可怕,只是代表生病的「徵狀」。老一輩的觀念裡「發燒會燒壞腦筋」,絕對是不正確的,找出發燒的原因。對症下藥,而不是一味的使用退燒藥,才是正確的作法。



2.其他造成體溫升高的原因

其實發燒也並非全部由「感染」或疾病造成的,有些原因也會造成嬰幼兒體溫昇高。如嬰幼兒因中樞神經尚未完全成熟,是以對體溫的調節出現障礙;因此,當外界溫度隨之上升,也可因衣服穿得太多無法散熱而造成,這就是所謂的「夏季熱」,或俗稱「虛熱」;而過去空調系統如冷氣機末普及化的時代,更稱之為「富貴病」,因為這種小嬰兒,必須二十四小時置放在冷氣房內,維持室內溫度在攝氏二十至二十四度之間,寶寶便會不藥而癒,不再有發燒的現象。而在嬰幼兒發生脫水時,如急性腸胃炎,或中暑時,水份攝取不足出汗較多時,也會有發燒現象;此時只要補充水份,可經由靜脈點滴注射或口服輸液治療,燒便可自然而退。

極少數病人由於外胚腫發育不全而無法排汗,造成所謂的「無汗症」,嬰幼兒便可能因無法排汗,處在環境高溫狀態而導致經常性發燒,而發燒時如有出汗的現象,家長反而可以較為寬心,因為就要「退燒了」的現象,然而通常以不超過攝氏零點五度為限,而且,像這樣的發燒,寶寶的精神仍佳,食慾也好,玩興不減,家長更可檢視可能發生的情況,不要急著給予退燒藥。發燒時,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一般而言,愈年幼的寶寶對發燒較成人愈能忍受;大人發燒時往往頭痛情況嚴重,小孩發燒時最多的反應是懶洋洋的,可能是不善於表達感覺吧!而發燒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度並不成正比,反倒是在嬰幼兒有明顯的感染(如敗血症),卻造成體溫下降(低於肛溫卅六度)的情形是一樣不好的徵狀,是更加要注意的。



3.發燒不會燒壞腦筋

醫師經常強調「發燒是不會燒壞腦筋的」,那麼,發燒時是否該給予退燒處理呢!答覆當然是肯定的。尤其是在有熱性痙攣的小孩,退燒真是當務之急。所謂熱性痙攣是指在寶寶發燒八至十二小時以內,寶寶會有眼球上吊,牙關緊閉,口吐白沬,四肢抽搐的現象;發作大腦發育成熟完整後,便可不藥而癒。而當寶寶曾有一次熱性痙攣後,一旦發燒,家長便應立即給予退燒之處置,避免再一次熱性痙攣的發生。



4.正確測量體溫確定是否發燒

怎樣是合宜的退燒處置呢?首先必須確定寶寶是否真的「發燒」了,經常有家長喜歡用觸覺如額頭或手等部位去評估寶寶的發燒,或以臉部潮紅、嘴唇乾熱等症狀認定寶寶發燒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正確測量寶寶的體溫」是十分重要的,寶寶的體量量測包括肛溫、口溫、腋溫及耳溫,均有其測方式,必須熟知各類溫度之正常狀態,以判斷是否發燒。

當寶寶確定有發燒時,首先要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疾病症狀,寶寶是否有嘔吐、哭鬧不安、食慾降低、倦怠、嗜睡等身體不適狀況,此時便需儘快就醫,如果尚無明顯症狀,可採取退燒方式。正確的退燒觀念應是退燒「只是減緩發燒之症狀」,而非疾病之治療,因此無論用任何退燒方法,並不影響病情的療程,以及痊癒的時間,許多家長或老一輩的觀念,經常抱著發燙的嬰兒,急得像螞蟻、焦急萬分、不知所措,一方面在家燒香膜拜或想像發燒的原因,是否「長牙」引起的發燒,還是因「受驚」引起的發燒,另一方面四處尋找退燒良方,只求快速退燒,甚至不惜抱著寶寶四處求醫,一間診所看完再換一間,要求打退燒針,高價購買犀牛角,或者去「收驚」等等,千奇百怪,無奇不有。又聽說發燒不可洗澡、不可吹電扇、冷氣。把寶寶用衣服包得緊緊的,外加層層棉被,種種錯誤觀念,真叫醫謢人員頭痛萬分,也讓寶寶飽受發燒之苦。

寶寶發燒時的正確處理方式,應是每位新科父母都必須十分清楚的;因為一定會派上用場的,一般家庭對處理發燒可採用睡冰枕或給予洗溫水澡,可減低寶寶的不適,對肛溫三十九度以下的發燒,效果十分顯著,過去採用的「酒精拭浴」,已被証實不僅無效同時寶寶會因此而產生不適。而發燒程度較高者就必須使用退燒藥來降低體溫了。



5.退燒藥的使用

一般而言退燒藥是屬於「指示藥」而非「處方藥」,也就是藥房甚至超級市場就可購售。口服退燒藥應是常備藥的一種,也就是寶寶應該必備的藥品,以免半夜寶寶莫名來由的發燒,家長又得手忙腳亂的摸黑掛急診了。

退燒藥種類很多,「打針退燒」已被醫學証實不僅無益同時有時會引起副作用的退燒法,因此口服退燒藥與肛門塞劑退燒成為最常用的退燒方式。一般為四至八小時,也就是使用退燒藥、口服退燒治療須一至二小時才能達退燒效果,而經六至八小時可能又再度發燒,而肛劑則退燒作用較快只須半小時即達退燒效果,但藥效過去,疾病尚末痊癒,又會再度發燒,塞劑在有腹瀉的寶寶不宜使用,而嘔吐時則以塞劑取代口服退燒,可達到退燒的效果。退燒藥的使用還是要由醫師詳細說明使用方法,是否可同時使用,每次劑量須多少;才是安全的退燒。

有時發燒本身並不是嚴重的問題,而經由使用過多的退燒藥,反而造成退燒藥的過量中毒,最有名的就是水楊酸中毒,引起的酸血症、意識障礙等,或使用小兒普拿疼而造成肝功能異常都是我們所不願意見到的副作用。再次強調,發燒並不可怕,而是怕得了什麼病,千萬不要一味想急速退燒,許多病都有一定的病程,使用支持療法,耐心等候它過去,否則把警示的紅色燈-發燒急速砸掉,問題沒解決反而帶來了無數後患,是家長必須要深切警覺的。





摘自:網路資料∼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副院長 楊文理



嬰幼兒退燒的處理要領_img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