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rebecc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共享

2010年05月07日
公開
37

好友Pauline 轉寄一封郵件,看後頗有同感也和大家分享 ^^ ==========(以下為mail原文) 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給兒子寫過一封信,這封信很快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我覺得不只給兒子,其實適合所有人看! ========== 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一)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二)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三)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愈早 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謹記! (六)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八)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 (九)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摘自:好友轉寄郵件

【新書】母愛真可怕

2010年03月17日
公開
33

母愛真可怕?: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媽媽都不是專業的教育者 但卻很用力的教育著孩子 作者:許常德 序言 如果你看到本書的書名就勃然大怒 如果你還能拿出你的修養挪些包容來看我的序 對不起 請你 息怒 讓你生氣非我本意 我只是想引起注意 提醒大家 媽媽的狀況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 她們的工作總是超時 她們的風險總是最大 她們的腦袋還被塞滿社會對她們不人性的期待 她們的身分總是多重 她們的愛不知節制 她們像是萬能什麼事都要她扛下 她們很苦 很容易很苦 苦久了就會變成長途賽跑的選手 終點是孩子的長大成人 而這還可能是第一回合的競賽 賽程中 為了獲勝 她們會全神貫注 如果有必要 她們會先犧牲掉自己的娛樂夢想事業和健康 如果還不夠 她們會犧牲掉她和丈夫的一切 萬萬不能不要的是他對孩子的照料 不管她有沒有能力 不管別人帶是否會比她更適合 於是我們會看到很多媽媽半路落後或陣亡了 她們都是負擔超支的一群 一路上很多人為她們加油打氣讚揚喊口號 卻不見誰看到她們的苦與痛 好像在看鬥雞賭賽般 大家都瘋狂在比賽裡 為了孩子 為了孩子 為了孩子 為什麼沒有人看到這競賽的危險 現在結婚率那麼低會不會就是因為孩子都看到了媽媽的沉重 結婚生子不是人生的必然 不適合請不要入座 這是一場不知道要得到什麼的競賽 雖然媽媽心裡清清楚楚想要什麼 只是不便明說 或是不知怎麼說 孩子看著她們的一路改變 孩子也想卸下媽媽身上的重擔 只是這還是要媽媽本身願意 癮 是媽媽要特別注意的事 長期重複做某一件事 就可能變成一種癮 這會讓媽媽失去公平的判斷 這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對雙方的好處都不及它帶來的壞處 最大的壞處在於 孩子會不滿妳老是什麼事都要告訴他怎麼做才是對 唉 我也在想 我為什麼要想那麼多呢 看著一位位新媽媽的加入 我想提醒她們怎麼避免讓自己的愛不要變成可怕的力量 想 是我們最能給的關心 不是嗎 所以 請息怒 雖然我不需要對不起 但我仍為 我讓你誤會而說對不起 =================================

心得報告

2010年03月17日
公開
34

下午虹上圍棋課 我在家樂福把這本書看完 (沒錯!!就在家樂福圖書區看的 ^^") 進書店一開始只是隨便翻翻看看 眼角閃過架上這本【母愛真可怕】 之前就看過作者上節目打書 因為書名太勁爆對內容也有點小好奇 忍不住拿起來翻閱..結果一看就上癮 對裡面很多章節都很有共鳴 記得以前上班時對"職業婦女"這個名詞就只有一個累字 上班下班煮飯搞小孩.....一天天就這樣忙忙碌碌的過著 也沒想到這麼快會變成全職媽媽..生活繞著孩子轉 看著那句【世界上99%的媽媽都不是專業的教育者 但卻很用力的教育著孩子】 ㄟ∼這好像在寫我捏 ^^" 記得跨年時有一則新聞 媽媽帶著小孩和姪女一起去看跨年煙火秀 散場時因為人多小孩走丟了 很多人當下的反應是『這個媽媽在幹嘛..小孩顧到丟』 好像當爸爸的男人永遠不需要負責任 好像照顧小孩完全是媽媽的工作 對多數爸爸而言小孩生了不用顧 反正他吸空氣就會長大 而可憐的媽媽卻要背負社會傳統的期待 如果哪一天 老公外遇→那就是老婆沒做好 小孩生病→那就是媽媽沒當好 好像每個女人(媽媽)都應該做到像大愛台的師姐一樣才叫完美 媽媽與孩子之間除了血緣還有那條臍帶的相連 很多媽媽不論自己的心力有多少、能力有多強、財力有多厚... 就是要很用力的拉拔孩子長大 換個角度想想∼母愛真的很可怕!! 其實身為女人何苦要虐待自己 為什麼就不能打扮美美..即使只是接送小孩 愛自己又不自私 媽媽是一份最辛苦的工作 還是來敷個臉∼放鬆點 先愛自己一下吧!!

轉貼文章『為什麼妳要道歉…?!』

2009年06月11日
公開
29

這篇文章是Lulu推薦 自 超人小冠家 同意轉貼 (謝謝 ^^) (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40279,cid134462907.htm) =========== 小孩吵架,最應該要教育的幾乎都是大人… 「小外甥在學校闖禍了!」接到爸爸的電話。 「什麼事啊?!」我問。 「聽說把小朋友打到流鼻血啦!」 爸爸有些緊張,他要我立即前往學校了解情況並處理。 我一直很疼小外甥,他個性很憨厚,為何會出手打人呢?我實在搞不懂! 於是立即放下手邊工作,逕往學校去…… 進導師辦公室時,映入眼簾的是:我的大姊一直彎腰卑恭的向對方家長道歉…但是對方家長似乎完全不領情,脾氣火得像什麼似的…對方家長還一直說要找警察來,一定要把小外甥關起來…!!! 看看站在一旁的小外甥,他的臉色鐵青,一肚子火氣,我知道他從小的脾氣就是拗,但是從來不和人惡搞的! 他今天動手打人,我相信一定有他的原因… 我一進去導師室,什麼話都懶得說,直接抱起了小外甥,說:『不要怕!舅舅來了!你什麼話都可以說!』 這時小外甥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打人就不對了!說什麼說!還有臉哭?!』對方家長劈頭就這樣堵我! 我火氣也來了,決定嚇對方一下,開口就操台語開罵:『幹!你是三小!沒看見恁倍在教厝裡的小孩講實話喔?!』 『你不滿的話,去傳人過來!』 『恁倍最看不起不懂事理就說:打人就不對ㄟ人!』 對方先是愣住了!頓時聲音變得一片寧靜… (看來,社會上多數還真的欺負善良的人…!) 打破沉寂,直接問老師發生事情的原委! 沒想到老師也說不出所以然(這時候我的火氣真的來了),於是我讓小外甥告訴大家為何他要打人! 同時我要求被打的小朋友一起站在老師面前,要他們當面對質! 『美術課,我在做我的勞作啊!』 『他很沒禮貌,過來借我的東西都不說一下!』 『但是我不想要借他啊!』 『他每次向人家借東西都不還,也不會珍惜…!』 『今天他拿了我的萬能糊就跑!我就衝過去要拿回來!』 『但是他都不還我,我也搶不回來!』 『他突然把我的萬能糊往窗外丟,別的同學幫我撿起來!』 『他還用很難聽的話一直罵我…』 『我叫他不要再亂罵,他就對我比中指,還向我吐口水…』指著自己的鞋子。 『所以我生氣就一拳打過去…』 『他…流鼻血了…』 小外甥低著頭,很後悔的表情。 ………………… …………………………… …………………………………………… 當小外甥敘述過程的同時,我一直盯著這個小朋友和家長,並不斷確認對方的反應,其實我完全相信小外甥不會亂說… 我回頭問挨打的小朋友:『 那時候 老師呢?!』 「上廁所…」他小聲的說。 『他講的有沒有不對的呢…?!』我接著問。 「我有跟他借啊!」他反駁。 『借個萬能糊也沒什麼啊…!』對方家長從旁幫腔。 『但是他有答應要借你嗎?!』我不讓他閃躲,他回答不上來…。 『小氣!借我們不就好了嗎…?!』對方家長這時理直氣壯的說。 我狠狠的瞪了對方家長一眼,這下真的是秀才遇到兵了… 知道不來些突然的手腕可能沒完沒了,立即轉頭告訴老師:「既然家長這麼喜歡請警察來,還是請你撥電話請東門派出所的員警先生來一趟好了!」這句話一出來,全部的人都愣住了!(包括對方家長) 接著我緩緩的說:『今天我們的小孩的確打人,犯了錯,實在傷害了同學!』 『我們願意就法律層面完全負責,包括醫療賠償!』 『但沒經過別人的同意,私下拿就是偷,公開強取就是搶!』 『畢竟起因是對方強奪我們的物品,我們絕對不會放過!』 『搶奪他人財物屬於公訴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一經提告就無法撤銷!』 『未來提告的話,那個部分請他們自己負責!我就此先聲明!』 知道自己語氣說得很緩,但是絕對有很強的殺傷力! 老師當然不願意打這通電話,立即出來緩頰… 但是我態度非常堅持,我說:『既然你們讓我出來處理,對方家長也只認為是我們家的小孩很小氣,似乎所有的錯都是我們造成的!我們何必再多有爭執呢?!』 『讓這件事直接交給司法公正單位處理,對大家不是另一種學習嗎?!』 頓時對方家長突然像洩了氣的皮球,不能再多說什麼…! 趁著氣勢正強,我直接補了一句:『還是不要麻煩警察先生來這兒好了,我們一起前往警察局,好嗎?!』 我直接走向對方家長面前,正式的邀約… 半餉,對方家長看著我說:『有這麼嚴重嗎?!』 情勢演變讓我覺得對我方有利,但必須忍著些,我皺著眉頭說:『我不知道!』 『因為是你們的態度讓我覺得很嚴重啊!!!』 『要找警察來,是你們先提出來的!』 『一定要關我們家的小孩,也是你們堅持的!』 『換作是你,不嚴重嗎…?!』 『只是我覺得來龍去脈既然我們都清楚了,我也認為必須採取行動啊!』 『我不袒護自己的小孩,他有錯,就該承擔受罰!』 『但起因是你們的小孩搶奪,我也必須讓我的小孩知道我行事公正!』 『是非對錯我們何必再浪費彼此的時間,私下在這兒討論個沒完沒了呢?!』 『讓法官和執法單位來教育我們的小孩,難道不好嗎?!』 …………………空氣又凝結了起來………… 對方的媽媽突然問我:『你要告我們什麼?』 『搶劫或搶奪吧?!我再問一下律師會好一些!』我故意說嚴重些。 我看見他們已經在計算如果我這樣一告的話,他們會很麻煩… 頓時決定來個火上加油的手腕,把胸前的錄音機(當時只有小型錄音機)拿出來,對他們說:『從我進這個門,我們所有對話我都錄下音,需要時可提供法官參考!』 我知道這個動作是很具有挑戰性的,通常的人一旦面對麥克風或者錄音、錄影時,都會收斂許多… 我看他們立即壓低聲音討論起來,然後對我很防備… 趁著對方陷入抉擇與討論之際,我看著小外甥說:『你覺得你自己有錯嗎?!』 他點點頭。 『你覺得你應該怎麼辦呢?!』我問他。 『道歉……!!!』他小聲的說。 『但是不是做錯事情,靠著道歉都可以解決啊!你知道嗎?!』我補充。 大姊在一旁著急,但是我請她把事情交給我,不要再表示任何意見… 『你們討論結果如何呢?!我們可以一起去警察局了嗎?!』 我再次邀約對方家長。 『有其他方式解決嗎?!』這時對方爸爸口氣委婉許多。 『你說呢?!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回答。 『你們的小孩向我們道歉!這件事就算了!』 他似乎認為這是解決的方式,而且說得有些勉強…。 在一旁的老師似乎認為這很合理,還猛然點頭… 結果,我直接拒絕,說:『不!!!』 這個拒絕一出現,大家又都愣住了… 『為什麼?!』對方家長認為我很無禮拒絕他們的善意。 我清了清喉嚨,說:『該道歉的不應該只有我們家的小孩!』 『起因是誰呢?!你認為你們的小孩沒有錯嗎?!』 『請不要告訴我:被打和流血的人已經夠可憐了,所以可以免責!』 『那麼你認為該如何?!』對方家長問。 我知道他是壓抑著火氣,也知道他有些小來頭… 『你們的小孩也必須道歉!』我認真的說。 我看見他鐵綠著臉的表情實在很好玩,於是補充一句:『還要正式寫和解書,請老師當第三公證人!』 此話一出,相信大家都會認為我不通情理,其實這是為了避免未來產生麻煩。 事情的結局就是如我的要求: 一、這2個小孩彼此道歉,互相寫一份道歉卡給對方。 二、雙方家長簽立和解書,老師當公證人。 三、此間醫療費用憑收據由我方支付。(其實也不需要看醫生,所以免付) ***************************************** 後來回到大姐家時,我問她:『為什麼妳要道歉…?!』 她說:『對方家長很兇,對方小孩也流鼻血…!』 後來我們聊很多,我略作整理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一、『闖禍』有時是一種無價的學習! 1.不要讓小孩子因此退縮了! 2.即使在外頭打架,先問清楚原因!(不要急著揍小孩,這也是一種教育!) 3.有時候我還會告訴自己的小孩:『打得好!』『我也一樣會忍不住去K他!』 4.但是事後等小孩心平氣和之後再引導:如果重來一次,有其他方式嗎?! 5.不論如何,當家長的心情必須很平緩! 二、即使小孩真的犯錯了,家長不必急著去道歉: 1.又不是家長犯錯,所以請家長不必『強出頭』吧! 2.要道歉的是小孩子,所以小孩必須在過程中了解『錯在哪』! 3.如果家長一直搶著道歉,就等於幫小孩子到處在「擦屁股」!會養成小孩倚賴! 4.『不積極作為』其實就是一種『作為』,但是家長必須耐住火候! 5.引導小孩子從單一事件,了解到「如果再有近似的情況,該怎麼辦!?」 6.讓小孩子自己知進退,這才是教育!(壓抑不是唯一或者最棒的管教方式) 三、家長必須多為自己打氣與加油: 1.全家人的『健康』必須排在第一位! 2.『成績』必須排在『品格』的後面!(太多家長排錯了!) 3.多找機會和小朋友聊天!(543的亂哈啦也很好!) 4.不要讓自己當『一輩子』的家長!當小孩25歲之後,該當朋友比較好! 5.不要把小孩子的問題『放大』!但要將他們的好『放大』! 6.常常給自己加油一番! 7.『家』是最好的一個倚靠!向著家人要能夠敞開! 8.好朋友之間也常常一起互相鼓舞!

媽咪碎碎念-危險

2008年11月16日
公開
32

騎乘摩托車危險嗎???...........................是的【危險】 也因為危險..所以訂定交通規則和罰則 但不可否認危險確實是人為造成∼像不遵守交通規則、違規 我承認騎機車載小孩確實是滿危險的事 但並不是別人出事你也一定會跟著出事 沒人希望發生不可挽回的傷害 就是要盡量確保自己的安全 遵守慢慢騎並且以小心為最高原則 爸比不喜歡虹乘坐摩托車.......也會因此大怒 因為年少時經歷過跟家人爭取騎車機會和過程 騎車的危險當然了然於胸 在電玩遊戲中虹也愛開賽車..到遊樂場時也想當"拓海"過過癮 不知道當虹大到想買Yamaha騎車追風時我們該怎麼因應 他可能無法理解體會 為什麼別人有..振振有辭認為已經長大會注意安全 而他就是「不可能」、「不准」 然後在反對下「偷偷摸摸」、或是「隱瞞」 交通工具本來就無罪..和危險之間的彈性要怎麼拿捏 為了反對而反對、最後是非很容易被忽略了 我想重點應該是要讓他了解【安全】的重要 而不是使用什麼交通工具 平常就該告誡他騎車開車不遵守規則=危險 生活中慢慢讓他了解什麼樣的行為是"危險"的事 要如何避免"危險"發生 騎車開車除了注意安全外還要留心旁人可能造成的危險 要懂得應變............. 不應該因噎廢食 不要以為開車就是很愛小孩 就很安全 遇上不守規則時同樣容易發生憾事 不要像爸比明明知道抽煙就是件"危險"的行為 殘害自己和週遭的人 但卻依然故我

為誰好

2008年03月29日
公開
31

中午吃飯時大姊提到Kitty放春假了 要求想和同學安排2天1夜出遊 因為怕長輩擔心所以想在北部就好 大姊說她不答應 因為怎麼說都不放心 公公一聽馬上附和 當然不行 她還小怎麼可以在外面過夜 不行 老公不以為然說她已經長大了 當然可以 你們怎麼可以這樣永遠把她當小孩子 公公說 哪裡長大 她還是小孩子 不行 得到公公大力支持的大姊接著又說 我只有這麼一個小孩 我當然不放心 其他的人可能有兄弟姐妹 可是我們家只有一個 我知道早晚要放手 可是再怎麼說 我還是會擔心 我和老公都不再搭話 我們心裡都知道 這不是家裡有一個兩個小孩的問題 不可能因為有了兄弟姐妹就可以答應孩子在外過夜?!.... ======= 晚上大家都在客廳裡看電視 Kitty抱怨(口氣不是很好)∼∼ 她每次都說不行 為什麼不行 上次後來就有答應(沒成行) 我都說我們在台北玩就好 然後她的理由從來就不能說服我 二姊聽到問了什麼事 幫腔回了幾句 她都上大學了 怎麼不行 妳們不要老是把她當小孩子看 大姊馬上用台語嗆"妳什麼都不知道妳少開口" ======= 從頭到尾我都沒吭聲 因為我知道問題出在【媽媽】身上 我在想是不是媽媽的不放手 不放心 是因為不想讓她自己心虛 不想揹負【妳不是個好媽媽】的負擔 媽媽對自己的要求看得比對孩子的尊重及信任還重要 選擇不放手其實是要對自己有交代 而不是要孩子對自己負責 這種不信任感的傷害遠遠甚過口中的『我會擔心』 嘴上的『為她好』說穿了其實只是『為了自己好』罷了 所有的教養書都說 媽媽這角色不單只是保護孩子成長過程免於受傷恐懼 最重要的是協助孩子培養完整自信的人格.............等等 記下來只是想提醒自己 千萬不要忘了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單只是要孩子事事聽從自己 而忘了傾聽他心裡的聲音 還有 只要有足夠的信任 放手 他不會因此而走遠 但 路卻會更寬

好文分享-名人專訪VS.洪蘭

2008年03月11日
公開
41

台灣的生命力在民間 by 洪蘭團長專訪 我是民國58年離開台灣的。和以前比較來,我感覺現在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但是紙本的閱讀不如以前。以前的學生比較用功,現在的孩子則是刺激比較多、也比較聰明,但感覺沒有「根」,上面的枝葉很大,但是根很淺。 民國64年,我第一次回台灣,做的是失語症的研究。那時候的台灣,生命力很強、蓬勃發展,我記得我第一次回來的時候,我連我家都找不到。那個時候,台灣不僅變化非常快,而且所有人都非常有信心。很多從事外貿的台灣商人,英語不會兩句,就拎著包包到阿拉伯或哪裡去作生意。我回台灣的另一個原因,是覺得人生過了一半,但過去的人生好像都在替別人做事,我覺得「應該回來了!」 台灣生命力在民間 我覺得台灣的生命力在民間。現在的小學,不管多麼偏遠,都有愛心媽媽、義工媽媽。她們不會管是妳的孩子或是我的孩子,任何地方只要有飯吃,孩子就可以到那裡去。 但,現在的台灣,某一方面愈來愈西化,也逐漸失去民族自信心。像是去中國化,就是讓我很難過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另一方面,台灣人也愈來愈有地球村的感覺;現在的學生面對外國人,都很大方開朗。比較可惜的是,在見到很多外面世界的同時,應該要保存你自己的東西,這樣才不會失去認同。 我這幾年之所以會走出研究室,開始到處演講、到山地服務,大概是從白曉燕案凶手陳進興被槍斃時開始。記得那時候有則新聞,是台大醫院有個太太,吃減肥藥變成鐵肺,需要移植。但當她知道要移植的是陳進興的肺,竟然拒絕,說那是狼心狗肺,最後那個太太等不到肺就死了。 象牙塔的知識 要拿到外面用 我當時看了這個新聞很驚訝,心想:「肺只是一個器官,是幫助你呼吸的東西;一個人好不好是腦,怎麼會是肺呢?」那件事讓我很震撼,覺得教育到底教到哪裡去了,難道不知道狼心狗肺只是一個形容詞嗎? SARS的時候,有人說綠豆可以抗SARS,結果就有一堆人去搶綠豆,弄得一豆難求。還有人說午夜熬的綠豆湯才有效,結果又有一堆人晚上不睡覺,去熬綠豆湯。就是這些事讓我覺得,象牙塔裡的知識,如果沒有拿到外面去用,是沒有用的。我們的生活和教育是脫節的,就是那時候,我開始出去演講,現在只要有小學要請我演講,找我去講親子教育,我一定會排時間出來。 希望孩子都能保持純真 我很喜歡山地的孩子,覺得他們很純樸、不貪心。像有一個孩子沒有鞋子穿,我看到了帶他去買鞋;後來我媽媽也看到了,也要帶他去買鞋,他馬上告訴我媽媽,他有鞋了。要是換了別人,可能會覺得,多一雙鞋更好。我很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保持這樣的純真;長大了以後,大人也能塑造一個社會,一個非常正常的、大家能互相相信的社會。 我自己不曾補習過,也覺得那時候的孩子比現在快樂。但是我們現在走在路上,什麼時候曾看見一個孩子,是快快樂樂、蹦蹦跳跳的去上學?現在的孩子,好像後面有一條隱形的鞭子鞭著,是不得已的,讀書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父母別相信 「不要輸在起跑點」 我一直告訴很多父母親,千萬不要相信什麼「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論點,人生是馬拉松。我念書的時候,冥王星還是九大行星之一,大腦定型了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再再生。現在,這些都被推翻了,知識是不斷改變的,所以父母親不要一直叫孩子背東西,這樣會把腦子背死了。 人生這麼長,永遠學不完,只要觀念對了,價值觀對了,而且擁有健康的體魄、可以活很久,就可以學很多東西。做父母親的,一定要把眼光放遠一點。 很多父母親都想要知道,怎樣讓孩子更聰明。其實父母親應該讓孩子更有毅力,碰到挫折能爬起來。現在的孩子都不能接受挫折,一碰到挫折就倒下去;我只要求我的孩子兩件事,就是有毅力和有耐力,這樣就一定會成功。 我一直強調強健的體魄很重要。運動會產生多巴胺,多巴胺是種正回饋的神經傳導物質,和心情有直接關係。運動這麼重要,為什麼不把學校課程減少一點,讓孩子多運動? 【2008/01/21 聯合晚報】 摘自:網路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07524

好文分享-好教養,看父母就知道

2008年03月03日
公開
46

好教養,看父母就知道。 文�洪蘭團長 一個畢業已經出來開業的學生,教師節來看我,他很不快樂,因為每天門診太沒有挑戰性,一半是過胖兒童,一半是過動兒童。 他說:「我跟父母說飲食要規律,不要給他們吃零食,但是父母都不能堅持,孩子一吵,馬上就投降。我告訴他們,小時後的口味會影響他長大後的選擇,小時後天天吃炸雞、漢堡的人,長大後,當然優先選擇炸雞和漢堡。天天吃,怎麼不胖? 小時候不曾加以管教的孩子,長大後當然不聽從老師的話,隨心所欲,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在別人眼裡就變成過動。父母都以為順著孩子的意就是好父母,其實是害了孩子的壞父母。」 他愈說愈激動,也難怪他,這個迷思的確很嚴重。 艾力厄斯(Norbert Elias)是位社會學家,他觀察1939年到1989年,這50年間,社會最大的變化是權力移轉,權力從父母手中移轉到孩子。50年前,父母跟孩子說話很少是問句(這樣好不好?)現在父母不再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徵求同意(時間不早了,電視關掉去睡覺,好不好?)既然是問句,孩子就認為可以不同意,所以他就會說:「不要,我還要看,再讓我看五分鐘。」如果說:「電視關掉,去睡。」這是個命令句,孩子就不會討價還價。 他認為口氣可以溫和,但態度要堅決。 他同時認為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朋友是平輩,互惠平等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互惠平等的朋友關係。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看電視,他不能叫你不要看電視。 艾力厄斯認為,今日很多的過動兒其實是從小缺乏家教,養成習慣後,不服管教。 至於小時後的口味會影響長大後的選擇,我們在實驗室的動物身上看到。如果把一個新奇的食物和一個熟悉的食物放在一起,老鼠會毫不猶豫的去吃牠幼年時熟悉的食物,老鼠對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會非常小心,先吃一小口,24小時沒事後,再回去吃一小口。 父母如果在孩子小時後給他吃各種青菜,他長大後比較不會排斥青菜,如果小時後都是吃炸雞、漢堡,那麼他三不五時會非常想念這種食物,就跟我們留學時,會很想念家鄉的牛肉麵、大餅、蚵仔煎一樣,這種童年的喜愛烙印在我們大腦中,因此,父母的確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很快投降。 最近有一個研究發現,養成孩子良好行為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管教得嚴不嚴,反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不參與孩子生活的父母最會體罰,孩子將來的問題也最多。 這個報告說,父母是監護人,監督和保護孩子使他安全成長,教育他,打開他的視野。 父母要先做到監護人才去做朋友,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而是父母子女各司其職的家庭,在重要的事情上,孩子沒有投票權,因為他們尚未成年,需要指導。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楷模,你每天回家吃飯,孩子自然飲食均衡; 當你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服從你的管教。 摘自:網路

轉貼:紀律遠比記憶重要

2008年02月25日
公開
35

紀律遠比記憶重要 我去朋友家,發現她的女兒才兩歲就很會幫忙做事,她坐在客廳跟我聊天。 需要筆寫東西時就跟女兒說:「妹妹,去書房幫媽媽拿枝筆來。」 女兒就快快的拿來,等一下又說:「妹妹,去臥房把媽媽的皮包拿來。」 女兒又快快的拿來,用完了,自己會放回去。 看得我目瞪口呆,她笑著說:「你忘記『心理學』裡『學習』那一章了嗎?學習就是個連結呀! 只要所有東西都有固定地方放,很小的小孩都可以使喚去做事。」 的確,一個孩子如果聽得懂那個物件的名稱,又知道那個物件放置的地點,就可以輕鬆地拿到那個東西。 如果從小養成孩子物歸原位的習慣,他以後就不必浪費時間找東西, 紀律是成功的要件之一,有紀律才有毅力,才會成功。 我們平常會找不到東西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好,東西亂放,增加回憶時提取線索的干擾。 (老太太出門時,把金子換了三個地方藏,回來後就找不到了) 如果剪刀永遠放在廚房的第一個抽屜,那麼,剪刀和抽屜就形成強壯連結,一想到剪刀,就想到抽屜,就不會找不到了。 也就是說,如果每樣東西都有固定的地方放置,就不必花大腦資源去記哪樣東西放在哪哩。 大腦資源就可以釋放出來去記別的事,生活就會有效率。 所以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 東西有固定地方放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別人不會誤拿。 前幾年台灣有個醫院把放鬆肌肉的藥物跟三合一疫苗放在一起,結果護士誤替嬰兒注射放鬆肌肉的針,導致嬰兒死亡。 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比教導知識還更重要。 很多人一找東西就以為是自己記憶不好,以為記憶好,一切都美好,其實遺忘是必要的。 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遺忘,那麼他無法成大事,因為細節塞滿了他的注意力系統,所謂「拘小節者不能成大事」。 俄國的心理學家盧瑞亞(Aleksandar Luria)曾經研究一個完美記憶的人。 這個人在看一眼很長的數學公式之後,經過十五年,仍然可以一字不誤的背誦出來。 但是他的生活痛苦極了,不相干的訊息一直湧出來,干擾他處理現在的訊息,使他最後一事無成,潦倒終身。 所以很多時候,遺忘是個福氣,很多事不必記掛在心頭,過去的就算了。 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一個重要機制。 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臺灣現在很注重孩子的記憶,忽略了孩子的紀律,這其實很危險。 就將來成功的條件來說,紀律遠比記憶重要。 在孩子小的時候,花時間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比送他去補習班更有幫助,因為紀律會使他以後一生受用不盡。 摘自:老公轉寄郵件

轉貼:有些男人是永遠學不會去愛一個女人

2008年01月15日
公開
45

有些男人是永遠學不會去愛一個女人 有位男性朋友,某天跟我說,他終於在離婚後才發現, 原來馬桶是要經常刷洗的。 原來照顧一對子女,竟然要花費如此多的心力。 而且要失去自由! 我問他:「你前妻現在過的好嗎?」 他說:「她在離開我後,嫁給一個老外,過的很幸福。」 我接著又問:「她沒回來看過孩子嗎?」 他平靜的說:「沒有。」 「她不愛小孩嗎?自己生的耶!」我不解的問。 這位朋友開始喝著酒,對我娓娓道來,他與前妻間的種種。 他的妻子是個不錯的女人,雖然婚前很愛玩, 但是婚後卻一改從前。過著非常居家的生活。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他經常早出晚歸,說是為了生意交際應酬。 妻子體諒男人在外工作的辛苦,並無怨言。 第二個孩子出生了,他更是經常晚歸,甚至在外過夜。 妻子希望他能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她陪孩子, 而他總是以事業忙碌為藉口,依然我行我素。 婆婆是個思想保守的老人,婆婆總認為兒子的種種, 皆是妻子做的不好的緣故,於是對妻子的態度非常冷淡。 結婚八年,妻子終於對他下達最後通牒。 妻子對他說:「結婚都八年了,你為這個家付出了什麼?你為我做了什麼?」 他醉醺醺的說:「我每天辛苦賺錢給你們,為了生活打拼,這些還不夠嗎?」 妻子說:「你認為這樣就夠了嗎?一個女人要的就只是這樣嗎?」 他不滿的表示:「不然妳還要什麼?讓妳不愁吃穿,生活無憂, 天天待在家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幾個女人比妳過的好?」 妻子痛心的說:「結婚這些年來,你根本看不到我的付出,看不到我的苦。 你不知道為何你的孩子忽然間長大懂事,你把一切看成是那麼的自然。」 他不滿的表示:「我沒付出?沒照顧妳嗎?給妳錢花的是誰? 孩子會長大不是靠我辛苦賺錢撫養的嗎!」 妻子漠然無語,她知道這一刻該覺醒了。 於是每天晚上,等到孩子睡著後,妻子就會刻意裝扮美麗前往PUB,點一杯琴湯尼。 她靜靜看著PUB裡的男男女女,她知道此時丈夫正沉醉於酒店之中。 PUB牆上的鏡子反映著她的臉孔,這些年來她憔悴多了, 每天忙碌於家庭與空洞的感情世界裡,眼前的這張臉竟讓她感到唾棄。 終於,她提出離婚,無條件的離婚,不要小孩不要錢, 只想離開這個浪費她生命的男人,讓她不快樂的男人。 而他(丈夫)則是責備她的無情,竟然狠的下心拋棄孩子, 她則是無言默默離去................... 故事說到這裡,我這位男性朋友低著頭不說話了???我想是他喝太多了吧?拍拍他的背 .... 他說話了:「妳知道嗎?從離婚後,我一直想為孩子,找個可以代替孩子母親的人。但是,我喜歡的孩子都不喜歡」 我問他:「是不是孩子第一眼不喜歡的,你就不要了?」他點點頭........ 他開始自言自語了,「我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孩子不會自己長大, 我母親其實是很不可理諭的。原來家事是如此繁重, 原來每天帶著兩個小孩,根本哪裡也去不得,原來馬桶會那麼乾淨是有原因的。」 他開始痛哭.........我則陷入沉思中。 後來,在一次機緣下,我遇見他的前妻了,她剛從加拿大回來。 她笑著說那段日子真的好傻,好辛苦。 她緩緩的訴說:「那時候雖然我努力的去做,努力的好好維持這個家庭, 但是那樣只是讓我更覺得自己像個菲傭,婆婆常常跟我作對, 孩子要撫養教育,丈夫的冷漠無情更是讓我的心徹底破碎。 八年的苦是訴說不盡,離婚後我也想過要爭取孩子的監護權, PAUL也同意(她的老外老公)。 但是,最後我還是放棄了,因為台灣是個父權的社會(保護男性多過於女性)。 如果我想要擁有自由,當然我就得放棄一切, 但是,我不覺得這樣男人就可以佔到便宜了。 過沒幾天,我又遇到那位男性朋友了......他問我願意當他的女友嗎? 我笑笑,搖搖頭。 因為我知道有些男人是永遠學不會去愛一個女人的, 有些男人需要女人,只是因為他們缺乏一個褓母, 只是缺乏一個菲傭,或者是需要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 我的那位男性朋友一直不能相信,原來馬桶是需要清洗的。 等到後來他自己蹲在廁所洗馬桶時, 才猛然發現到有一個女人曾經對他是如此的重要! 我實在是不喜歡聽到像 "我要賺錢養家.你知道壓力有多大嗎?"、"我賺的錢都給你了.你還要我怎樣?" ......諸如此類的話,但生活上我卻常聽到 那,那些女人的辛苦就不是辛苦? 那些女人的壓力就不是壓力? 女人要的"感覺"是屁...,是"不切實際" 男人情緒就必須要這樣理直氣壯的在夜店發洩? 男人們!女人可以傻傻的愛著你 不代表可以讓你傻傻的對待 有個女人真心的愛著你.為你付出是很幸福的... 當你吶喊∼∼難道我做的還不夠時... 請看看.對方也為你做了很多事 愛...不是施捨..不要覺得別人欠你很多.... 一個女人好好的.沒有必要把自己丟在婚姻裡還被嫌棄 拿了一點錢回家又怎樣...真要計算的那麼真.. 搞不好老公該給老婆的錢...還少了很多很多 珍惜你有的吧! 生命也是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要趁早去做∼∼ 摘自:朋友轉寄郵件

有感-叛逆的青春

2007年11月12日
公開
8

真的是有感∼∼ 剛看完一個談話性節目..探討的是近來年輕學子輕視自己寶貴的生命 忘記在哪裡看過一段話 人的一生要在結婚生子後才較完整..因為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可以讓你再過一次童年 真的..有了虹以後某方面來說真的像再『活』了一次的感覺 就像今晚飯桌上也說著當我還小的時候..外公外婆就常帶著我們到山上洗溫泉 虹問我那時候如何如何....邊回答邊回想..那感覺既遙遠模糊又好像才發生 我很感謝老天爺給我一個這麼可愛又貼心的寶貝 每天每天彼此「love you」說了不下數十次..更別說抱抱和親親 有了虹 是讓我人生最感恩的一件事 話說回來..節目裡的心理醫生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選擇自殺結束寶貴的生命 雖然悲劇發生了但父母卻直指事前「完全沒有徵兆」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當父母辛辛苦苦的工作賺錢..認為自己一切都只為養育子女..卻『不放心』在孩子身上 一昧的要求孩子遵守自己訂定的規則..又或強迫孩子學習、讀書、應付考試.... 卻自以為這樣對他最好 虹是男孩..不同於女兒的貼心..女兒可以無話不談 但兒子總是被教育成男子漢不能輕易"示弱" 很快的虹8歲..他的青春期會如何?叛逆期要怎麼過? 說實話..我有些ㄘㄨㄚˋ著等 (依據經驗論..國中時期才是最恐怖的階段..現在所謂的叛逆都只是小兒科罷了) 專家又說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千萬不要以自己是父母是強權的姿態 發生口角也千萬不要說出讓自己後悔、做不到的事 比如:早知道你這樣..當初就不該生下你、你給我出去、有本事你就不要回來、......等 現在的環境不比以前..以前孩子可能在家門口待著..現在出去真的回不來 要記得 經歷過國中時期的叛逆期 孩子才可以證明自己正式脫離父母 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 而做父母的要能克服被孩子質疑的恐懼..也要教導小孩抗壓的能力 父母及孩子都要學習「面對挫折時要怎麼克服?」 這是我的課題..雖然不容易..但我希望我能有毅力耐力的完成 虹是2000年出生..當他踏入社會或許是2020-2025年? 那時候的社會型態是如何?我還能給他建議、跟他一起選擇科系? 或者那時候什麼科系都不重要..取代的是一切未知??????????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 我不會規定花園裡的花一定要玫瑰變茶花 果園裡的果一定要香蕉種成蘋果

好文分享-婚姻的殺手

2007年10月12日
公開
12

都是「沒時間」惹的禍 作者 游老老 誰是最可怕的婚姻殺手 一位經驗豐富的婚姻顧問在他的退休的歡送會上,應邀發表感想。他要大家猜猜看,今天的婚姻問題中最可怕的殺手是誰? 有人猜是「溝通」,有人說是「個性不合」,有人覺得應該是「經濟壓力」,甚至有人說可能是「對配偶失望」,....這位充滿了智慧的長者看了看四周的人,慢慢地說出答案:「這個殺手的名字是『沒時間』先生」。 當一男一女結為夫婦時,他們就進入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無論在戀愛時,自認是如何了解對方,但是等進到婚姻中,才明白經營婚姻的挑戰,遠超過他們婚前所能想像的。 現在許多家庭因著經濟需要,夫妻二人都要上班,等有了孩子更是忙的不可開交,別說有好幾個孩子的家庭了。接送孩子上學,下課後去補習,學藝。有時週末比週間還忙,參加各種活動、比賽。 婚姻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夫妻之間,因著「沒時間」單獨相處,「沒時間」溝通想法,「沒時間」討論說了一半的問題,甚至「沒時間」表達愛意。兩人的關係就在這種若有似無,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存在著,雙方都有「如食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喝過加了太多水的果汁嗎?說它是果汁,太淡了,不像;說它不是果汁,又有些甜味。喝下去嘛,既不好喝又撐肚子﹔放著不喝,沒多久就發酸壞了。淡而無味的婚姻就像這個處境。 不少婚姻顧問都強調夫婦要學會「溝通」,並講究溝通的「技巧」,這都沒錯。不過,依老老來看,「學習如何溝通」遠不如「有時間溝通」來的更急迫。聽過一對夫婦參加了許多婚姻講座與溝通課程,最後還是以離婚收場。原因無他,因為他們把僅有的時間都用在參加講座上,以為上完課就自動滿足了彼此溝通的需要。 步步下降的夫妻關係 諸位有沒有經驗,遇到一位多年不見的好友。相談之下,大為驚訝,兩人的想法、價值觀居然是南轅北轍,相去甚遠,不再像以往那麼契合了。為什麼?因為太長沒有見面,太久沒有時間溝通了。 一對只顧著忙工作、忙孩子的夫婦,縱然是生活在一個屋頂下面,也會像前面說的這兩個老朋友一般,「相見等於沒見」,「對話卻非溝通」。夫妻關係非但無法「正常化」,反而會降級,從「夫妻」變成「合夥人」(一起供養小孩),再變成「室友」(已經各行其事),更糟的還會降成「對手」(彼此看不順眼了)。 吃一頓 補一年? 有的夫妻打拼一年,等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休假,希望藉著全家外出旅遊,培養夫妻親子關係。這就有點像一年只打工不吃飯,等攢了錢好好吃它一個頓補一補。行不通的,這種年度出遊有時反而變成全家惹氣的時候。夫妻在旅館中,午夜夢回時,一肚子委屈,想不出來為什麼變成這個地步,辛苦打拼到底是為了什麼?問題出在平時大家都沒有足夠的時間相處,若是寄望在長假上,效果准會令你失望。 年假的相處固然需要,平時的相處是更為重要。若要婚姻幸福與長久,夫妻二人就必須學習經常安排「單獨相處」與「優質溝通」的時間。 老老擊退「沒時間」先生的法寶只有兩個,大家看了以後自己去體會體會。頭一個是「積短成長」,其次就是「無中生有」。 積短成長 ●「積短成長」就是學會使用零碎時間。舉例來說明: 1. 晚餐前(庖廚之樂):下班回來,太太在廚房忙,先生就不要在客廳等吃飯,看報、看電視(兩個人都累了一天,為何先生有特權獨享休息?)。陪著老婆在廚房,一面洗菜、一面切菜、做飯。這樣每天至少會有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說話時間。先生也不會因老婆一人做飯,等太久而餓死(說不定還能學點手藝)。 2. 臨睡前(卸妝之樂):夫妻二人要協調睡覺時間,通常妻子要卸妝,梳頭,沐浴等等。先生若能此時陪侍,既能深得妻子之心,又有優質溝通時間。每天又可以多出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 3. 起床後(畫眉之樂):夫妻二人可能因為上班時間不同,或是遠近不同,起床時間也不同。但是要盡量調整到一起起床。在梳洗,上妝、更衣的時間也有十五分鐘或更長。有人說老婆七點就要出門,他八點半才要出門,怎辦?簡單,陪老婆起床,一起梳洗,吃早點,送老婆出門。然後再回來,撥好鬧鐘,再睡一覺。覺沒少睡,溝通任務也達成了。老老自己親身經歷,經營關係效果極佳。 4. 抓住其他零碎時間:老老並不是鼓勵夫妻二人成天逆在一塊兒,而是用點腦筋,注意每天的零碎時間,五分鐘可以談談心,五秒鐘可以送一個吻,一秒鐘可以隔空送一個微笑,走道上擦肩而過時,來點「肢體接觸」。總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夫妻二人願意為彼此付出,不會恩愛才怪。 現在老老告訴你,夫妻都上班,週末還有活動,但是「每天」都可以累積一個小時以上的優質溝通時間,你相信了吧?若還有問題就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就是把原來不可能相處的時段,變成可能。  1. 每週一晚:平常因為有孩子,特別是小一點的孩子(從五六歲到五六年級)需要照料,每天晚上都會被綁在家裡。老老以前的做法是與教會中住得近的四、五個家庭(孩子年齡也相仿)聯合起來。每週四晚上六點半開始到九點半(最晚十點),輪流送到其中一家去。孩子們都盼著星期四來到,與朋友見面。所以不用吩咐,都規規矩矩地吃飯,洗澡,穿好衣服,還催著大人快點,不要遲到。老老頭一次帶磨刀石出去,因為不習慣,在街上開車,轉了快一個小時,不知道要去哪裡「打發時間」(真是可憐!)後來每次都能享受,夫妻關係受益很多。 有個附帶規則就是:單獨相處時,不准談孩子,不能談工作,不能談教會。除了這些,你可能就無話可談了,那就談談「戀愛」吧,這是夫妻單獨相處的時間,看個電影,吃頓小館,公園坐坐。婚前去哪裡,就去那裡吧。 2. 出遊一週:這是由上面一點擴大,在暑假時期(或春假或長週末)。可以由這個小「互助會」中的一家照顧兩家的孩子,讓另一對夫婦外出一週旅遊,然後角色互換。沒聽過孩子反對,大人也很高興。這個方式對大些能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比較合適。 3. 雙人司機:通常是夫妻倆人中的一位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或是去上才藝課。老老的建議:若另外一人沒重要的事,就可以陪著去。有時上課時間短,家長要在附近等,這樣兩個人就又多了一起喝咖啡的的時間。 4. 用用想像力,每一家都會有不同的機會。大腦是看不見的,若是不用,配偶怎知它的存在呢? 沒時間招待「沒時間」 機會是創造出來的,時間是調控才有的。兩顆誠摯的心,加上採取行動,就是經營與強化夫妻關係的關鍵。信不信由你,「沒時間」這位殺手通常都是經過你的「允許」與「容忍」,大大方方地走進你的家,長時間地進行破壞家庭的惡毒工作。 主權操控在你的手中,只要你願意,不准「沒時間」進入你家門,不要給他留下任何「見縫插針」的空間,就可以把平淡的婚姻起死回生。 摘自:網路

如何為孩子選朋友

2005年07月20日
公開
5

如何為孩子選朋友 當孩子逐漸長大,你開始覺得他老是和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阿姨、舅舅玩耍、說話、好像還缺少了一些什麼?一個幼小的孩子和成人相處固然可以受到安全的照顧,學到更多遊戲技巧,但是當他一個人玩耍時,你總會看出他的落寞。他需要一個朋友,一個年齡相仿的朋友。 你可以引導他找一個朋友,從同班小孩,住在同棟公寓、社區、大樓的小孩,到住在附近親朋好友的孩子。試著每週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玩,或帶自己的孩子去小朋友家度過一個下午,和別的小朋友約好時間在公園見面也很好。 以下是從心理學的觀點,提供你為小朋友選朋友的參考。有助於你幫孩子選對好朋友,進而幫助他成長: 一.幼稚的孩子需要思考成熟的玩伴。 二.驕氣的孩子需要獨立自主的玩伴。 三.膽小的孩子需要勇敢的玩伴。 四.孤僻的孩子需要外向的玩伴。 五.愛搗蛋鬧事的孩子需要強壯但不野蠻的玩伴。 六.慢吞吞的孩子需要行動快速的玩伴。 七.容易分心的孩子需要專心學習的玩伴。 八.漫無目標的孩子需要懂得計劃的玩伴。 九.不守規則的孩子需要循規蹈矩的玩伴。 十.沉悶的孩子需要開朗的玩伴。 最後別忘了,孩子的互動需要您的鼓勵和支持,不是干涉與操縱。 摘自: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如何啟發孩子的語言能力

2005年06月03日
公開
7

如何啟發孩子的語言能力 孩子的語言能力分兩方面:口語與閱讀,啟發的方式各有不同,而最重要的是讀書給他聽。 讀書給學前年齡的孩子聽要有技巧。首先,把孩子抱在膝上或是挨著他坐,這使閱讀這回事已不只是智力的啟發,他使你們親子間產生一種親切的關係。在讀書時要採取使他也能看到書上的圖畫姿勢,不時指出圖上的細節並提出問題:「看到右下角那隻老鼠了嗎?你想他在做什麼?」也鼓勵他指出圖上的細節。如此,你會使他的觀察力益為敏銳,而讀書給他聽這件事將更為有意義。 唸書給孩子聽聲音也要力求變化,時高時低,戲劇化一點,效果會更好。多久唸一次呢?隨你高興,試試看,至少每晚唸一個或兩個很短的故事。 教他認字母寫字是增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第二步。 第三步是教他自己做書。你想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嗎?恐怕沒有比這個更有效的方法了。他要寫些什麼也不能干預,應完完全全地是他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而此事必定是他極感興趣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稱讚。 第四步是引起他對字的好奇心。當你帶他出去玩或上街時,遇到招牌、商標,看到電視廣告上的字也可隨時提醒他,如此,只要你的態度是一本正經地,而且經常提醒他的注意,不久他就會問你這個字怎麼唸,什麼意思了。你已經成功了,這也是形成他日後學習閱讀的動機的一部份。 摘自:怎樣教養0歲到6歲的孩子

什麼才算是好玩具呢?

2004年12月08日
公開
4

什麼才算是好玩具呢? 首先,好玩具必須是安全的。沒有角角稜稜會傷人,不是易碎的,沒有小零件使孩子誤吞下去。 第二,好玩具必須是耐用的。當然玩具到底可玩多久要視玩它的孩子而定,不過,塑膠製品與洋鐵製品最不耐用,木製、合金製的最耐用,不過,木料也有各種,必須加以辨識,有些木料還是極容易斷裂的。 第三,如果玩玩具的活動有百分之九十是孩子的,百分之十是玩具的,就是好玩具,反過來說就是壞玩具。譬如電動小狗,電鈕一按就會滿屋子跑,還會搖尾巴,可是主要的活動者是玩具,孩子除了按按鈕外無事可做,這也就是何以下一步的玩法總是把玩具拆開,弄壞了事。再看看積木,堆的形式沒有嚴格的規定,花樣又多。記得,孩子的活動越多,玩具替他做的越少,孩子玩時越能增進其自信心、創造力,學習的東西越多。 第四,好玩具必須好玩。玩具的教具性再高,如果不好玩,也不能稱為好玩具。 第五,適合孩子的年齡與發育狀況。 給學前年齡的孩子選擇玩具還要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年齡越小,玩具越大。跟大些的年齡比起來,學前年齡的孩子需要較大的積木、較粗的蠟筆與鉛筆、較大的釘錘…..。 很多父母捨不得給孩子買好玩具,因為他們覺得這種玩具太貴了,可是,算起來,什麼叫貴?如果買一個50元的塑膠汽車,乍一看好像很便宜,可是孩子玩不到二十分鐘就壞了,再也不能玩了,豈不又成為貴玩具了?用這些錢可以買幾樣比較耐玩、構造好、有教育價值的貴玩具,哪個划算? 還不要忘記,孩子們最重要、最喜歡、最有價值的玩具還是「你」。他和你一起玩的價值千百倍於玩任何玩具,再漂亮、再好玩、再多的玩具,也沒法代替他跟你一起玩所獲得的心靈上的滿足。 其次,孩子還有個重要的玩具,那就是電視機,儘管電視有許多缺點,電視節目很少夠水準,可是,至少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方面仍有不容忽視的價值。故,不要採取極端的「反電視」態度,花點時間坐下來與他一起觀賞,看看到底那個節目最值得看,想辦法使他們喜愛這些節目,而你的與他一起觀賞就是一種方法,一種教他選擇節目的方法。 摘自:怎樣教養0歲到6歲的孩子

侵略性與暴力

2004年11月25日
公開
7

侵略性與暴力 父母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為暴徒,不過卻希望他們成為具相當侵略性的成人,一個大男人被動不是好事。如果父母使之養成消極被動的個性,在擔當其男性的角色時就會受到阻礙。過分保護兒子,使之連想的暴行都不接近的父母並不是在幫助孩子,是在教他成為個乖順的孩子,他將無法成為一個堅強、具侵略性、足以把持自己與別的同年齡孩子相處的男孩子! 在作者行醫的經驗中,時常有被動的男孩來求醫,他們的問題多是受玩伴的欺負而不能自衛,這真是大諷刺;父母恐懼暴力,過分地反對暴力,把孩子訓練成消極被動,沒法擔當其男性的角色,然後再來找心理醫生,請求他們把這種訓練解除! 不過,並不是你必須走另一個極端,而讓你的孩子什麼玩具槍都買。那種能射擊子彈的,即使是塑膠子彈也會把別人的眼睛射瞎,也不要買那種趣味低劣的玩具;塑膠兵、普通的玩具槍、讓他看看有暴力畫面的卡通及有槍戰的西部影片就夠了,當他的獨立、外向、以及不受別人指使的表現常受到獎勵時,他將成為一個正常的具有侵略性的男孩,而長大成人時,也會是正常的具有侵略性的男子漢,而不是暴徒。 許多作父母的內心裡感覺到太禁止孩子與暴力接觸禁止得太過分了,這是最不該的,因為婦女多希望自己的丈夫有一隻強而有力的手,在她需要時可以扶持她;而過分禁止孩子與暴力接觸絕不會助他成為這樣一位強而有力的男性。 我們時常在雜誌上看到「孩子從電視上所看到的暴力行為學得暴戾」的論調,這實在是謬論。孩子暴戾是從父母那裡學得的: * 當父母阻撓孩子心理上的需求,而使他們滿懷憤怒與暴戾之情時。 * 當父母本身有暴戾之行時。 * 當孩子打人或破壞東西時父母不嚴加管教時。 * 當孩子得不到宣洩暴戾之情的機會時。 如果你能避免這些,就不必擔心電視的螢光幕。 其實電視上的暴力行為並不是新東西,聖經上就充滿了殘暴行為,莎士比亞的作品裡也是,孩子的兒童故事裡也少不了妖怪、惡魔等角色。故,給孩子選節目時,必須運用妳自己的常識與判斷力,不過請千萬別太過分,連稍微沾一點暴力意味的節目都不准孩子看。你的孩子對於想像中的暴力與事實的暴力分辨得很清楚,我們要嚴格限制他們的暴戾行為,卻需要給他們宣洩暴戾之情的機會。譬如說,我有個四歲的病人,有一天生起我的氣來,還沒來得及阻止,他的拳頭已經揮過來了,我嚴厲地對他說「你可以告訴我你生氣,你可以叫我傻瓜,可是不能打我!」過了一會兒,他在一旁用塑膠兵玩打仗,他自己的軍隊把對方打個落花流水。如果我沒有阻止他打人,就等於鼓勵他從事暴行,如果不讓他玩打仗,就沒有給他宣洩暴戾之情的機會了。 不要忘了,懷了仇恨的暴徒都是在童年時沒有得到愛的人,殺人害人的都是病態的心理不正常的人,他們由於被剝奪了愛而充滿仇恨與暴戾。故,我們所能給予孩子的最有效的防治暴力的方法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多花一點時間來與孩子建立一種健全、堅固、親切的關係。給他們指出戰爭的殘忍、恐怖與悲慘,教他們愛人如己。 摘自:怎樣教養0歲到6歲的孩子

放手更能讓他長大

2004年11月03日
公開
12

放手更能讓他長大 網友傳了一個笑話給我:聯合國出了一道題目,請全世界的小朋友作答: 「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結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小朋友會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非洲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知道什麼叫做「糧食」。 歐洲的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知道什麼叫做「短缺」。 拉丁美洲的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知道什麼叫做「請」。 美國的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知道什麼叫做「其他國家」。 亞洲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己的看法」。 我看了之後,苦笑了很久。我覺得創造出這個笑話的人真有程度,這確實是一針見血的諷刺:我們確實從小都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己的看法」,多數人總要掙扎很久、糊塗很久,才發現,啊,原來我活的人生「好像不是」我要的人生。 我也常碰到在戀愛、工作的選擇上,為了長輩的「反對意見」痛苦很久的人。我會問他:「那你自己的看法是什麼呢?」我總發現,他們痛苦的原因,並不全因為別人的反對或逼迫,而是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很多人活到七老八十,還是成天聽著東家長西家短,把自己弄得心煩意亂;或者寧可求神問卜,就是不敢自己做決定。有自己看法的人少之又少,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要求「乖寶寶」的社會裡,為了方便管理,我們從沒被訓練成有主見的人。「太有主見」總被當作負面批評。「好乖」一向是大人對小孩的最佳讚美之詞,只要有耳朵就好,嘴巴最好也只用來說「好」。就算是所謂「小時候很叛逆」的人,也未必有自己的看法。往往只是覺得「大人這樣說是不對的,我就是不從」,因為反抗而走上的道路,常常是「明知這樣也不對,卻糊裡糊塗地往歹路走」,也一樣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走上歧途,都說是「被壞朋友帶壞了」。 我們不會天生就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是生長在一個「鼓勵你有看法」的家庭;要有自己的看法,只能靠自我的對話練習:遇到人生的選擇題,先問問自己:到底我有何看法?不要急著問別人。當然,「自己的看法」必然要有支持它的後盾,那就是:承擔失敗的堅強與自我負責的勇氣。 有個女性朋友新婚,怕寡母獨居寂寞,很有心地將她接到自己的家中住,沒想到這位岳母動不動就進女兒、女婿房裡,屢勸不聽,有回女婿正在換衣服,岳母大剌剌地推門進來,赤條條的女婿被嚇得魂不附體,岳母也還見怪不怪地說:「哦,沒關係,我什麼沒看過?一家人嘛……」小夫妻當然沒能相處得太好。妻子已經習慣母親鉅細靡遺的照顧,然而新婚丈夫卻怎麼也消受不了,不久就離了婚。岳母比女兒還激動,大罵女婿沒良心,並不知道自己惹了多少禍。丈夫離開了,女兒當然也埋怨母親,為什麼只要有媽媽介入,她的感情從沒好下場? 這可不是「罕見案例」。當事人如果換成婆、媳與夾心餅乾的丈夫,相信每個人家隔壁就能找到現成的例子:因為不肯放手,所以不懂分寸,故意聽不見聲音。這些家庭糾紛如何解決?真的很難。放手是一種對別人獨立生命的尊重,需要漸進式的練習,在我看來,三、四十歲時還不懂得尊重的人,活到六十歲更學不會尊重。 感情關係裡,有宿主,才有寄生蟲。宿主的營養愈來愈缺乏,寄生蟲還會怪宿主供應差。 愛他,就請不要「無微不至」地照顧他,讓他變成寄生蟲。 摘自:朋友轉寄郵件

【處罰孩子的原則】

2004年09月15日
公開
16

【處罰孩子的原則】 一、人為的後果應前後一致。 同樣的行為應有同樣的後果,如果孩子第一次用蠟筆畫牆壁被罰三天不准用蠟筆,第二次同樣的行為若只是縱容的笑笑就算了,孩子將永遠無法改正錯誤。 二、犯錯必須立即處罰。 處罰的時間越近,效果越好,時間拉遠了,孩子可能不易與錯誤連結起來,如果上午犯錯就在上午處罰,不要等到下午爸爸回來再處罰。 三、以剝奪其權益為處罰時,時間不可太長。 罰一個五歲的孩子一個月不看電視是不合理的,到那時處罰已經失去作用,罰他幾天不看倒是能促其改正錯誤的有效方法。 四、不要罰的太殘忍。 不要因孩子犯錯而剝奪掉他已盼望了很久很久的權益。像生日宴會、去遠足等,這種處罰對改正錯誤上沒有幫助,只有形成孩子內心的敬意和報復心。 五、處罰應與行為有關。 例如用蠟筆畫牆就罰他三天不用蠟筆,就是與行為有關的處罰,孩子會察覺此關連而覺得處罰很公平。處罰時應盡量做到合理有效。 六、給孩子一個可行的標準。 日常教訓孩子的用語應儘量避免用「不要怎樣怎樣…」而改為「要怎樣怎樣…」。譬如說不要孩子丟沙子,可說「沙子是玩的,不是丟的。」 七、明智地處理危險的情況。 就一個學前兒童來說,所謂危險情況是;過馬路、火、熱開水、刀、藥(毒)品等。如果善自利用環境的控制,許多情況是不必擔心的。 不過,環境控制得再好還是不夠,而在不使之心生懼意的情況下教給他應付危險情況的方法,倒是極為明智的。在不大危險的情況下,讓他吃點小虧,也是教他日後小心點,多聽你勸告的方法,保護得太週到,使他從沒有機會嚐嚐自己行為的後果,反而是最危險的。 摘自:怎樣教養0歲到六歲的孩子

「哭」跟「笑」一樣重要

2004年09月11日
公開
7

「哭」跟「笑」一樣重要 有一天,我跟一位設計師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說當他的孩子跌倒了,他會說:「自己爬起來,不要哭!」 「自己爬起來很好,可是,跌倒了,會痛!可以哭吧?」我這樣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體會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有些「違反人性」。他改口說:「好吧!我會跟我女兒說可以哭;我兒子是男生,還是要跟他說不要哭!」 我這次可大聲了,板起臉來回他:「誰說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會痛呀!可以哭!」 我的朋友笑笑,沒再說話。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個小時候不哭、長大後連苦都不會說的大人。他很優秀、很有責任感、樣樣都好,很會逗人笑,我見他時總是歡樂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變得很彆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說?因為他不擅長面對別人的壞情緒。 一個這樣什麼都好的人,你覺得他缺少的是什麼呢? 我想他自己心裡知道吧。 要改變卻很難了,因為他已經是個大人了,從小他就習慣這樣。 ************ 這兩天我們在報上都看到影星應采靈跟徐明的女兒不幸跳樓輕生的新聞,我看到報上寫遠在雅典的徐明聽到女兒跳樓的消息時,打電話給應采靈說:「不要哭!等我回來……」 我不明白怎麼忍心要求一個失去心愛女兒的媽媽不要哭?哭了,就不好嗎?就表示不堅強嗎?一個失去女兒的媽媽有足夠的理由大哭特哭三天三夜的──那種痛,不應該嗎?不能表達嗎? 堅強、勇敢、快樂、樂觀……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質,我很喜歡,也認同應該學習培養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學習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哀傷、憤怒、沮喪、悲觀……接受這些負面情緒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讓這些情緒有個出口,也是一樣重要的。 一個不允許自己有情緒的大人,往往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現出正面的情感,孩子一旦有負面的情緒表現,像是「哭」,唯一對應的方式就是斥責─不要哭!不能哭! 童年的負面情緒經驗對一個人的心智成長有什麼作用呢?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創傷成因,及其對一個人後期生活影響而著稱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在她的著作中,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無論什麼事讓我感到難過或高興,我都能自由地表達,不必為了取悅誰而面帶笑容,也不必為了別人的需要而壓抑我的煩惱和憂慮。我可以生氣,沒有人會因此死去或頭痛;當你傷害了我的情感時,我可以大發雷霆,卻不會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 孩子表面會變乖,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乖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 我一直覺得人生要正向思考,卻不必一面倒的過得「太勵志」,甚至勵志到有點不像人! ************ 我希望我的孩子笑口常開;但是,當她哭時,我不想一味地要她「勇敢一點,不要哭!」…… 痛了,會哭;傷心,會哭;不高興,也會哭…… 你自己能哭,才能面對別人在你面前哭,才會體諒別人,才會相信大家都一樣、都有軟弱無助的時候,才有可能想: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呢? 「好好哭吧!不管妳為什麼哭,媽媽都會在一旁陪妳……」我只想這樣對我哭泣的孩子說。 然後,希望她將來是一個可以體貼別人的、柔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安慰別人。 摘自:朋友轉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