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eg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戶外音樂會

2009年04月11日
公開
9

下午參加完復活節的party後 回到家 我們小歇一下 晚上就散步到家裡後面的中正藝文特區 因為這裡有一場戶外的音樂會~~李泰祥與樂興之時交響樂 整個廣場滿滿的人 我們很幸運找到了一個視野很好的位置 爸比買了一些食物 我們就一邊野餐一邊享受著這美麗音符的音樂會 這讓媽咪想起年輕時和爸比常常到歐洲旅行 尤其是碰到音樂季時 隨時隨地都可以在大大小小的公園欣賞音樂會 而且都是隨性坐在草皮上一邊野餐的 悠閒自在實在是人生一大享樂 小品也很陶醉在其中 ~~ 當演奏天鵝湖時 爸比還在一旁述說天鵝湖的故事... 看著小品靜靜的聽著音樂 媽咪知道這時她肯定是有著許多故事裡的畫面的 後來當歌手許景淳演唱一首"你是我所有的回憶"時 還轉頭問爸比這首有沒有故事 爸比就依歌詞裡的內容敘述有關思念的意境... 說著說著~~只見小品突然轉向媽咪 掉下了眼淚 媽咪急著問 小姑娘竟然說是因為好喜歡這一首歌而感動的哭了 又過一會兒 小品更是哭的傷心又說:將來不去很遠的地方讀小學 因為這樣會想念媽咪和爸比~~~ 哇~~我的媽呀~~我的寶貝女兒 妳會不會想太多了呀~~ 爸比就一直安慰說 以後小品一定就讀家裡附近的小學就好 這時小品才點頭不哭的~~ ㄏㄡ~~是真的哭哪一種喔~~看了都會心疼的那一種 寶貝呀~~妳未免也太感性了吧~~~噗!!

故事屋

2009年04月08日
公開
8

好久以前就耳聞"故事屋"小有名氣了~~ 一直都想帶小品去看看 中午接小品下課後 吃過午餐後 媽咪跟小品就一起散步到也在大安森林公園旁的故事屋瞧瞧 一進去先是一個不小的公共空間 有小小的桌椅 有玩具區 有書櫃當然也有很多的繪本 還有一面牆可以讓小朋友盡情塗鴉 然後周圍有三個不同主題的空間 也就是故事屋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看聽的故事 今天因為小朋友不多 所以裡面的大姐姐跟我們討論了一下 希望大家都選聽同一主題的 所以小品在這裡第一次聽故事就是有關名間傳說的故事 媽咪也可以進去聽聽看 一次的時間約50~60分鐘 可以聽3個故事 一開始 媽咪還真有點懷疑一個鐘頭 小朋友到底耐得住嗎?? 這部分 媽咪確定小品是可以的 後來聽過之後 才明白 雖然是三個故事 講故事的大姐姐 會用三種不一樣的方式呈現 所以不會覺得時間過長而無聊 而且講得還蠻精采又生動的 也會跟小朋友有所互動 小品聽的很認真 還不停可以聽到她的笑聲~~ 雖然硬體部分已經算是舊了 聽故事的感覺 媽咪和小品都覺得很滿意 算了算覺得加入會員是最划算了 反正就在貓熊旁邊 挺方便的 會員又是無限期的 就當場加入了!! 又有一個好地方可以去囉~~還不錯哩 ^__^ 媽咪從來都沒有講過有關民間傳說的故事給小品聽 也不知道為什麼 到書店都不會選這類的書 今天算是小品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故事 媽咪也覺得蠻新鮮有趣的呢!!

好文章分享:四∼六歲,培育專注力的好時機 (轉貼)

2009年04月06日
公開
14

四∼六歲,培育專注力的好時機 (轉貼) 3、4歲孩子的內心,總是充滿著希奇古怪的問題,做父母的要如何回應孩子?該怎麼導入孩子有興趣的議題?是要教他?還是啟發他就好? 與孩子共讀一本有趣的書吧!在圖文引導的親子對話中,孩子將因為喜悅,進而思索、學習。 四歲左右,幼兒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喜歡自己行動、自己思考。此時,如果父母能幫他準備各種發展興趣的工具,讓他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就能能養成他做事專心的習慣,這對他上小學以後學習任何科目,都有幫助。 為了讓孩子養成專注習慣,父母請注意以下事項: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把「為什麼」掛在嘴上,父母即使不知道該如何回 答,也要老實的告訴孩子,並和他一起尋找答案。   有時父母已經做了完整的說明,但孩子還是聽不懂,或是無法以簡單易懂 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問題,請不要因此對孩子的問題感到厭煩或馬虎了事。 讓孩子多用手,可以訓練腦神經   現代家庭中電器用品充斥,一般人使用手指的機會相對減少,因此造成許 多孩子不會綁鞋帶、使用小刀、挑魚刺、擰乾毛巾或抹布,也不喜歡寫 字、用漿糊、夾豆子……,甚至無法走遠路。   小學老師常說,最近孩子識字不少,寫字卻沒有以前的學生好看,原因就 在現代兒童的手指缺乏運動。手指運動可以訓練腦神經,讓孩子更容易集 中精神。 四歲是學習自主的時候,父母必須養成幼兒凡事自己做的習慣。 除了具危險性的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澡、洗手、刷牙、梳頭、如 廁或表達自己的意見,都是父母必須教育的事。   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自己完成,並記得讚美他。 找出孩子情緒不安的原因   有的孩子經常煩躁不安,精神無法集中;有的孩子對事情容易感到厭倦, 沒有耐心。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的原因整理如下: (1)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2) 父母對孩子的限制太多。 (3) 給孩子太多玩具和書。 (4) 生活環境過於嘈雜。 (5) 強迫孩子接受不必要的事物。 (6) 學習過多才藝。 (7) 無法自由自在的玩耍。   你的孩子生活裡有沒有這些困擾?如果有,趕緊幫他消弭吧。因為無論你 叮嚀他多少次,只要這些困擾存在一天,他就一天無法專心。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集中精神,特別讓孩子去學畫或彈鋼琴;其實這也要孩子有興趣才行。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安靜的看書、畫畫、做勞作,才叫專心,事實並不盡然。用心了解孩子,會發現他們其實不喜歡被命令,如果能夠以孩子的意願為中心,鼓勵他自由發展,反而更能夠幫助他凡事專心。   改變家裡的氣氛,讓孩子有踏實平靜的感覺,讓孩子看到父母專心的樣子,對孩子而言,這就是最好的學習榜樣。 資料取材自《上小學前該教和不該教的事》�清水驍(日本智能教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