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樺媽Karen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轉貼

2008年04月04日
學習重點
1.放輕鬆,只有父母快樂自在,孩子才會有安全感
2.從愛開始
3.「陪伴」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
*********************************************************************
野人文化1月新書《教養可以這麼浪漫》最貼近台灣人的教養書


●焦點話題:

2007年的出版市場一片冷清,親子教養書卻屢創佳績,從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到李艷秋《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仔細一看,赫然發現,這些大大暢銷的教養書所講的,都是把小孩送出國的經歷!

難道,教出好孩子,只能是精英貴族的特權嗎?
 若是沒有能力送孩子出國的家長,怎麼辦呢?
 不想把孩子的根拔起,希望孩子的童年是在自己土地上成長的父母,怎麼辦呢?
 不接受貴族式的學校或補習班,沒有外傭或其他人幫忙,一個父母兩人都要上班的普通家庭,怎麼辦呢?
 陪著孩子長大,應該是件浪漫的事,為什麼變成大人沉重的負擔了呢?

李偉文告訴你,教養孩子不必捨近求遠,也不需要大把鈔票,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到。本書提出許多「既方便實用,又很浪漫」的作法,教讀者如何利用台灣的環境與公共資源,陪孩子快樂成長與學習,讓每個孩子都像李偉文的雙胞胎女兒AB寶那樣,大聲說出「我每天都很快樂!」「別人補習,我們補快樂!」



●內容簡介:

 一個希望給孩子好多東西、同時又希望什麼都不給的父親。

從新手奶爸的雞飛狗跳,到享受並珍惜陪著孩子重新體會生命再來一次的美好經驗;
 從對當前教育環境的觀察,體會到點燃孩子的好奇與熱情,才是一切學習的根本、才藝班並不是唯一選擇、童年不該沒有暑假……;
 他引導孩子讀書看電影,透過親子對談,一步步培養孩子的品格力,及對生命的體會;
 他仿效孟母三遷,讓家裡就是個超大觀察箱,走出門就可以在大自然快樂起舞……

 他真是個浪漫派哲學家,他說不必擔心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因為孩子終究會摸索出自己的模樣。因為,父母無法永遠承接孩子現在和未來的壓力,唯一能做的,就是親手播下愛的種子,而且一次一粒!勤於澆灌肥沃土壤,讓種子發芽,讓孩子心裡永存活水源頭。

 他也真是個勤勞務實、行動力十足的爸爸,孩子的每一個階段,他從不錯過;孩子的喜好厭惡,他認真對待;他從教養書籍自學,從教養兩個小孩自我實驗;他將自己不同身分的所見所得,轉換為孩子未來成為世界人、地球人時,應有的視野與胸襟的期許……



●推薦書評:

★ 天下雜誌親子教育暨童書總編輯何琦瑜,「父親」這個角色在台灣,就算不是「大型垃圾」,也應該被評為「不稱職」。究竟,父親在家庭生活、在教養孩子的歷程中,可以貢獻些什麼?應該扮演什麼角色?讀李偉文的《教養可以這麼浪漫》,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這是一個哲學家父親生活筆記,值得所有不想成為「大型垃圾」的父親參考,也值得母親閱讀,藉此與另一半「共勉之」。

★ 親子教育作家游乾桂,他在書中有如一位帶著點火器的智者,躲在孩子身邊,用心的點燃隱伏於心的好奇與熱情,讓孩子把自己的發現藏於私人的百寶箱中,每一小篇文章都充滿意義、發現與反思,他盛情邀約每一位讀者與他一起走入如天如地的視野裡,快樂起舞。



●目錄:

Part I 探索 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Part II Double!雙倍的苦與樂

Part III Natural! 沒有屋頂的教室

Part IV 教育 是一種態度

Part V 笑聲 不一定從電視來

Part VI 擁抱 荒野中的炫蜂



●作者 李偉文 簡介:

身為牙醫師,他將自己的診所,設計為有四五千本藏書的圖書室,成為社區圖書館;採約診制,讓自己能自由安排行程,儘管演講、開會、寫作和戶外活動邀約不斷,仍能兼顧生存與生活。身為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他認為成立炫蜂團,可「挾小孩以令父母」,因為,影響了一個小孩,至少同時影響了六個大人(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從孩子下手,可以收最大效益。

近幾年,他透過文字寫作、參與大小會議、受邀演講,部落格已突破百萬人次;訪問過他的媒體多不勝數,主題更是多元:有《經理人月刊》的「改變你今年生涯運氣的10個決定」、康健雜誌的「樂活男人」、《人本教育月刊》連載「AB寶的自然生活系列」、《學前教育雜誌》「為孩子注入生命力」、《30雜誌》的「自然生活經驗」、《My LOHAS生活誌》的「成年彼得潘的夢想之家」、104人力銀行的「魅力上班族」、《有機誌》的「有機爸爸的夢想接力」、《教出寫作力》天下專刊的「閱讀與寫作」……

他努力當個自學爸爸,安排家庭教育,不斷檢討與融會各種論點,找到了屬於家長該吸收的養分。



定價:300元

出版:野人文化

*******************************************************************
日本著名的動畫導演宮崎駿某一次接受訪問時談到他製作動畫電影的起心動念:「現在的孩子每天都一點一點的失去希望,我實在不忍心看到這種現象,為了這群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決定終生投入電影的製作。」


  台灣的孩子也如同日本一樣,在繁重的功課與莫名的壓力之下,屬於孩子應有的好奇與熱情也一天天消逝,眼睛裡的光芒也一天天黯淡下去。或許這就是我寫這些文章的主要原因吧!

  當蘊慧知道我正在整理過去十多年來零零星星的紀錄,將有關雙胞胎女兒的文章集結成冊時,相當反對,她說:「誰會對於我們怎麼帶孩子有興趣?」「我們的孩子資質普通,人家敢出書所寫的孩子都是超資優的,AB寶這麼平凡會不會貽笑大方?」

  其實我的想法正與蘊慧相反,正因為我們孩子資質一般,而且我們採取的教養方式也幾乎都不必特別花錢,父母也不必多能幹、多厲害;是夫妻都得上班的台灣普通家庭所能運用的資源、所過的家居生活,這才對大家有幫助,「只要願意,你也可以這麼做。」

  雖然我與蘊慧在大方向的價值觀是相同的,但是生活習慣與學習態度卻有非常大的差異。

  比如說,我們都認為孩子的常規養成是教養最重要的核心,因此,孩子必須有規律的作息,每天分擔做家事,不吃垃圾飲料食品,這些我也都同意,但是我卻覺得不必死板板的像天條一般。所以我常常在和AB寶一起出去散步時,偷偷買些垃圾飲料給她們享受一下,因為規律是必要的,但是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也應該容許小小的放縱一下吧?

  又比如說,蘊慧堅持孩子每天九點半要上床,最遲十點要入睡,同時也認為每天教的功課一定要搞懂才能做別的事情。這兩個「常規」有時候是會矛盾的,A寶在小學二年級時就發現了:「媽媽每天晚上到了九點以後,就會開始發瘋,聲音會變得好大聲!」

  或許因為我從小到大不只沒有補習,也從來沒有大人會檢查我的功課,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有許多道理搞不清楚,許多以前該學會的功課不只當時沒搞懂,甚至現在也沒搞懂,可是,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我的讀書習慣是「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還沒弄懂,然後就把它包裹起來(放在心裡)放著,先跳著往後面看下去,或許不久就懂,或許長大一點就懂,但是我不會讓一個問題卡住,而僵在那裡什麼也動不了!

  對於我和蘊慧教養上的差異,AB寶似乎適應得很好:在媽媽面前乖乖的把一切該做的事情做完;媽媽值班或不在時,就跟著爸爸去玩耍!

  很多家庭或許會為了孩子教養問題而鬧得夫妻失和或者徬徨無所適從,其實我總是覺得家長一定要放輕鬆,只有父母快樂自在,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能正常的學習與成長。好吧,若是你還是不知道教養該從哪裡開始的話,美國詩人艾蜜莉曾寫過:「我老是不知道從哪裡著手,但是我相信從愛開始絕對不會錯!」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許多東西是以愛之名偽裝,比如說:「面子」與「恐懼」,愛是關切、是陪伴,但不是束縳,更不是占有,當你脫口而出:「我是為你好」時,就要當心了!

  我們常提到的「陪伴」,代表著與孩子譜寫共有的溫暖回憶,而童年中能保有許多如此的記憶,其實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了!

  轉載自野人出版社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