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MIA

象山自然步道

2004年07月31日
【象山地形景觀】台北近郊的綠色屏障
http://www.hsiliu.org.tw/mountain_3main.htm

  住在松山的台北市民,談起虎、豹、獅、象這四獸山,一定如數家珍。其中,象山因外形似象頭而得名,它就位在台北盆地東方的信義區、世貿大樓斜對面,拇指山高高地立在它東南邊。象山長長的尾稜伸入松山路與市立療養院之間的平地,這是象山象鼻子的部份。
  從山頂上向北望去,可見到基隆河河谷平原;南邊是坡內坑、三張梨;東邊是和象山同屬南港山系的虎山、豹山和獅山。

  海拔183公尺的象山,雖然不高,但由於前方無屏障,登高眺望,整個台北盆地一覽無遺。

  漫步在象山自然步道中,黃褐色的石乳園峭壁、巨石、形成象山不同於一般低海拔山區的地形景觀。這裡的地層主要由砂岩組成,富含植物化石,是重要的含煤地層。

  象山是台北盆緣一座較完整的山稜,它的尾稜都呈指狀地延伸嵌入盆底平原,它是盆底平原的依靠,也是當地居民可以舒緩身心的綠色地帶。


【象山的歷史人文】人與自然共享的台北後花園

  最早的時候,象山原是一座低海拔原始闊葉林,由於座落在台北平原的東北邊緣,很早就出現人為開發,現今山上仍留下的相思林就是當時整座山人工造林後遺留下的植株。爾後,隨著錫口(松山舊稱)人在山下的經濟活動改變為運動休閒,迄今,象山自然萌發的天然林,又已逐漸復原並取代人工相思林,也因此,仰賴天然林中種類繁多的植物為食的動物,也逐漸多樣而繁盛。今天,一條條蜿蜒的泥路、鋪設的砂石階,花崗岩步道,以及繁茂的森林、隱藏其間的各種生物,都述說著象山已是松山人生活中的一部份。

  晨起運動的居民,假日登高的遊客,走進象山,一派清新自然。它離人群如此近,山的吐吶,滌淨塵囂,這塊綠色的肺,讓人更該珍惜。

  自然步道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構築的。它提供了一條可以仔細看山、賞山、學習山的路徑;同時也希望人們的足跡只烙印在步道上,留給山林更多自然繁衍的空間,讓這裡的動植物不受干擾地自由成長。畢竟,山是動植的家,而我們只是作客。學著將自己隱藏在自然之中,和其他生物同等對待,便能領略自然之美。

  現在的象山,孕育著無數自然生命,也傳授著健康和知識。常見老師帶著學生,父母牽著孩子,或三五好友結伴而行,或獨自漫步解說活動,象山,有的是自然與人文。

【象山的植物生態】山林中綠意萬千

  象山雖然曾經是相思樹造林地,但歷經相當長的歲月後,在台北地區旺盛的植物發展潛力下,如今已是一片多樣化的蓊鬱森林,植物的保存仍相當完整。

山稜上的風衝林

  若以區內的自然環境來區分,很明顯的:山稜環境因屬於巨岩地形,陽光全天照射,又受風侵襲,可見到植物多為較耐強風、乾旱的種類,例如:結堅果的青剛櫟,冬季開白花的大頭茶,結小紅果實的鐵冬青、銳葉楊梅、木明橘等喬木。這些長在稜線上的植物,都是風衝林樹種,它們都具有厚厚的革質葉,好減少水分的蒸散,而且還具有又深又廣的根系,以便穩穩地固著在地面上。但是儘管如此,它們的生長及存活仍舊十分困難,一旦遭到破壞便很難重新再長。

山腰、山窪植物

  西側的山腰屬於避風坡面,此處比較潮濕、土壤肥沃,筆筒樹、台灣桫欏、菲律賓榕、華八仙等植物生長茂盛。樹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著生植物(如山蘇花、伏石蕨等),而熱帶潮濕環境的板根現象,也可以在這裡發現。

山坡上的植物

  往永春崗公園方向伸展的象鼻子,以及往吳興國小方向延伸的象尾一帶,是典型的山坡植物社會,香楠、樹杞、江某、白匏子、血桐、杜英、山香圓、刺杜密……,種類甚多。這裡的環境既不貧瘠,也不十分潮濕,生長的環境較為中性,香楠是此處的優勢樹種。

山谷中的植物

  在象尾處形成的一個山谷型環境,有山麻黃成林生長,林下覆蓋著茂密的海南實蕨。這裡的植物多半葉片大而薄,以便爭取更多陽光。常見的植物還有水同木、稜果榕、水冬瓜、冷清草等等。

岩壁上的蕨類與爬藤

  西側山腰步道的岩壁,十分陡峭,由於人為的開發不易,自然的風貌更能完整呈現。岩壁上懸垂而下的金狗毛蕨、長葉腎蕨、珍珠蓮、拎壁龍,以及種類繁多的各種岩生蕨類,都讓這片岩壁處處綠意盎然。走過這裡,切莫忘了抬頭觀賞。

  象山雖然不高,但隨著地形起伏,逐步蜿蜒登頂,仔細觀察身旁的植物,仍然可以感受到植物群落的變化與多樣。

【象山常見的動物】蟄伏、躍動的自然生命

  一片富有自然生機的山林,蟄伏在此,躍動其間的動物,豈止萬千,牠們在這都市外的綠色天堂裡,按著自然的律動,和植物、也和動物彼此共存共榮,在很微妙的關係裡,達到消長平衡的和諧。走在象山步道上,何妨放慢腳步,靜下心靈,仔細探探樹間、林下,或著仰望上空、俯看腳邊草叢,在有所「發現」的那一刻,定能感受到另一種生命的神奇與美好


  象山常見的動物包含極廣,五色鳥、白頭翁、紅嘴黑鵯、綠繡眼是山中最常見的鳥兒,牠們的特徵就寫在名字上,很容易辨認。早晨和黃昏是鳥兒的覓食、活動時間,走過結有果實的樹,若能格外安靜留意,通常能看到牠們的蹤影。此外,象山上空也會有大冠鷲盤旋,晴朗暖和的早上,選一空曠處,不妨抬頭看看。喜歡鳥的朋友,別忘了攜帶望遠鏡和圖鑑,建議您在此多做觀察與記錄,您將發現那些愛唱歌的畫眉鳥兒、深藍紫色的紫嘯鶇、竹雞、灰鶺鴒……都在林間活躍起來了!

  觀察昆蟲需要的是耐心和好眼力,畢竟也只有蝴蝶愛穿梭飛舞,顏色又大多鮮艷華麗,極容易成為注目的焦點。然而像喜歡停在野草叢中的綠色蝗蟲、棲息在樹幹上黑或褐色的鍬形蟲,都有極佳的保護色。當然,您也可以留意路燈周圍,一些趨光性的昆蟲一早可能還留在這附近。夏季是蟬鳴時節,除了聽蟬聲之外,試試看也許能在樹木的枝幹上發現黑色的熊蟬和草叢中的草蟬。

  象山林下潮濕,偶有水澤,蛙類也是這裡的大家族。屬於台灣特有種的褐樹蛙、台北樹蛙都有極佳的保護色,要找到牠們不容易,但是在夏季的繁殖期(唯獨台北樹蛙在冬季繁殖),牠們的鳴聲可就熱鬧非常。

  爬蟲類當中,以斯文豪氏攀蜥最不怕人,牠愛爬樹又跳得遠,經常對著人做出伏地挺身的示威動作。此外,麗紋石龍子、印度蜓蜥、草蜥也很常見。在暖和的早晨或雨後上山,偶會遇見蛇類出來晒太陽或覓食,只要別驚擾牠們,是絕無危險性的,更何況青蛇、錦蛇都是可愛又溫和的小動物,可千萬不要施以石頭棍棒。

  象山潮濕的環境裡,蝸牛的族群十分可觀,斯文豪氏大蝸牛、煙管蝸牛幾乎在整個山區都看得到。植物茂密的象山,動物的種類自然也豐富,走入象山,感受生機盎然的躍動吧!

【如何到象山自然步道】
◎三個主要入口:

※永春崗公園 可搭乘27、46、259、299、504公車到永春高中;或搭258公車、忠孝幹線到松山商職,再步行永春崗公園,由公園右側的石階進入。

※市立療養院 搭54、69、277公車至市立療養院後,從療養院右側沿著山邊的馬路進入,再接石階步階。

※登山口 搭1、22、32、37、38、226、288、503公車至吳興國小,再走進信義路105巷22弄,見有「象山早覺會」字樣的拱形鐵架,沿水泥階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