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艾莉絲chen

相信/陪伴/視野/勇氣

相信/陪伴/視野/勇氣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親子共讀~

2007年03月20日
公開
43

親子共讀的重點不只是在教孩子「如何閱讀」, 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想要閱讀」! 陳銀螢 「媽媽,妳讀這一本給我聽。」停下正在洗碗的動作,瞥見三歲兒子手上拿著他最喜歡的《天使玩具兵》,這是我們一起看了不下十數次、讓他愛不釋手的無字書。我知道他已經會邊看邊講這個故事了,現在他需要的並不只是再聽我講一遍,而是想和我靠在一起,一起看、一起講(甚至一起演)這個故事時溫暖滿足的感覺。 共讀:最有價值的親子互動 為什麼要強調親子共讀的重要?專家、學者與家長都承認,親子共讀時情感性和社會性的互動都是最原始、最自然,也是最持久與最有價值的。此外,心理學家認為,語言與文字是人類賴以體認宇宙萬象並探索人類心智活動最重要的利器。當幼兒的眼睛看著書本上的文字,耳朵聽著成人閱讀的聲音,同時有兩種感覺器官傳送訊息到大腦,對語言和文字都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毫無疑問地,共讀可同時增進兒童閱讀、說話,甚至寫作的能力。 創造樂趣,傳遞價值觀 基於上述理由,我們就不難理解共讀經驗可以為親子帶來話題,進而增進彼此的交心與更深的了解,使親子關係更親密,這正是親子共讀的重要貢獻之一。對年幼孩子而言,共讀更是親子間甜蜜溫馨的共同記憶。我和孩子間許多遊戲的點子都是從書中引發的。舉例來說,小兒子最近喜歡用左手矇著眼睛,右手拿著紙巾捲筒,從這頭衝向那頭。阿公阿嬤弄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但我一看就知道,他是在學幾天前讀過的《騎士和噴火龍》書中的騎士:左手當成鋼盔(還好後來他學會把五指微開,否則滿容易跌倒的),紙巾捲筒當然就是長劍長槍了。當他看到媽媽學他的動作一起玩時,好開心喔!這是我倆共有的閱讀經驗,所以可以心領神會馬上很有默契地玩在一起。 再者,父母在與孩子共讀時,會傳遞給孩子自己所看重的價值觀念,例如:書中的人物、事件多少能啟發孩子一些想法;書中主角的勇氣和信心,也會為孩子開啟面對問題時可能調整的方向,並成為孩子的鼓勵來源。更何況,當父母為孩子選書時,就已經把自己的價值觀與想法注入其中了。 擴展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那麼,何時開始親子共讀呢專家們建議越早開始越好,因為越小的孩子越會模仿,他們會學父母翻書、看書、讀書等舉動,並且連結閱讀時文字、聲音與那種愉悅的感受。特別要注意的是,父母固然要鼓勵孩子獨立閱讀,但是對於可以自行閱讀的孩子而言,仍有進行共讀的必要性,因為會閱讀不代表熱愛閱讀,父母持續與孩子一起閱讀,可以增加孩子閱讀的廣度和深度,進而培養孩子成為終身閱讀的人。為了使孩子喜愛學習、喜愛閱讀,親子共讀不應只是為還不識字的幼兒唸書而已,還應該往下扎根,引起孩子對閱讀的樂趣;也要向上延展,提升兒童的閱讀理解力和口味。 家中的圖書不夠怎麼辦?好好利用圖書館是幾位公認的優秀「資深媽媽」共同的建議,她們曾用肯定的口氣對著我說:「老師,妳要常常帶小孩去圖書館,這是最不花錢的親子活動喔。夏天又可以省冷氣……」。在家中布置孩子專屬的圖書角落,固定從圖書館借書回來,就能開開心心地進行親子共讀了。不論是按著書上的文字「照本宣科」,或是用自己的話一邊說一邊問的「加油添醋」,只要過程愉快且具開放性,孩子(當然也包括成人)便能從書中的想像世界(或現實事件)看見無限的可能。 培養「想要閱讀」的熱情 親子共讀很重要,但重點並不只是在教孩子「如何閱讀」,而是引導孩子「想要閱讀」! 記得兩年前,教會請戴繼忠牧師分享傳福音的經驗,他是放棄英國的優渥生活,到中國內地傳福音的戴德生牧師的第五代孫。兒童主日學老師藉機向小朋友介紹戴德生牧師的事蹟。老大回家問我知不知道誰是戴德生,我就拿出圖畫版的戴德生傳(註1 ),當晚為他唸了一章。故事一開始講的就是五歲小男孩戴德生如何對中國產生好奇,正好與兒子同齡,引起他很大的興趣,一定要我每晚講給他聽,後來兒子實在不耐煩我的慢慢讀,乾脆自己讀,雖然有不少地方看不懂,但這反而成為他想要認字,好讀得順暢些的重要動力。自此,孩子發現人物傳記的迷人之處,進而開闊了閱讀的範疇。 「想要閱讀」的熱情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著名的共讀手冊作者Jim Trelease說:「培養閱讀熱情的要素之一,是有人陪伴參與閱讀活動,因為閱讀也是一種社會性的經驗,需要與他人互動,才能有更多的理解和樂趣。」因此,父母提供給孩子的共讀經驗,可以把閱讀的熱情像種子般栽種在孩子身上。 培養孩子「想要閱讀」的熱情與興趣,才是親子共讀真正的重點。 (作者為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系副教授) 註1︰美國Barbour Publishing出版一系列Young Reader's Christian Library,這是關於聖經人物以及知名基督徒的傳記口袋書。

《天下雜誌》精選國內外教育網站~

2007年02月24日
公開
19

《天下雜誌》精選國內外教育新趨勢、新觀點的網站,介紹許多國內值得學習的老師典範與教學資源。都是親子生活共學或老師教學現場的好幫手,隨時上網,可以發現不同的驚喜唷! 1. 兒童資源集結地 網站:內政部兒童局 網址:http://www.cbi.gov.tw 內政部兒童局成立的網站,提供台灣的兒童、青少年及家長政府推廣兒童相關權益及補助的訊息,包括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教補助、各項講學金申請、兒童福利措施簡介、兒童人權公約查詢。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如果能熟悉政府的相關政策,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資源,讓家庭教育的負擔再減輕一些。 2. 讓孩子從喜歡自己到喜歡世界 網站: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網址:http://www.rainbowkids.org.tw 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麻煩與困擾,該怎麼讓孩子喜歡自己?接納自己呢?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透過繪本與故事,為孩子建構一個充滿快樂的世界。隨著繪本的介紹及故事的講述,爸爸媽媽可以參考網站的進修訊息及資源分享,讓自己的孩子也能徜徉在故事的國度裡。 3. 用愛為孩子打造書庫 網站:台灣閱讀推廣中心 網址:http://www.twnread.org.tw 台灣閱讀推廣中心持續推廣「愛的書庫」活動,透過 網路的登錄及借閱,讓一箱箱的共讀好書可以到各個 學校裡讓老師借用並推廣閱讀。而網站上不僅分享閱 讀活動推廣的過程,也提供許多帶領閱讀活動相關的 學習資源及教材,是老師可以運用的一個好網站。 4. 繪本故事世界 網站:文建會兒童文化館 網址:http://children.cca.gov.tw/children/index.php 常常看到好書卻無法直接將內容介紹給孩子嗎?有了 好書卻沒有教學指引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導讀嗎?兒童 文化館由文建會協助設置,每月固定線上播放推薦的 繪本及好書,並提供繪本的周邊資源,讓老師上網就 可以為孩子導讀繪本。 5. 教學資源的好幫手 網站:國語日報 網址:http://www.mdnkids.com/ 全國唯一的注音報紙,讓許多老師把國語日報當作學習教材的重要來源。這份完全屬於孩子的報紙,讓許多的教育新聞能夠隨時地與教育從業人員分享。 6. 窗外有學校 網站:教育資訊補給站 網址:http://npin.org/ 經營教育事業並不容易,有許多議題都需要更多的經驗作參考,教育資訊補給站,於線上提供搜尋的資料庫,可針對孩子所面對的不同問題提供諮詢及解答。包括在家教育、遠距教學、幼兒教育、資訊教育等,其中也包括一些學習遲緩孩子的協助方式,提供家長參考。 7. 用教育邁向世界 網站:Education World 網址:http://www.education-world.com/ 本站曾榮獲微軟、網景、蘋果電腦、今日美國、PC Family等網站評鑑奪得多項教育網站大獎。每週結合時事推出教學計劃,諸如萬聖節的由來與應景活動、想像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情形等,符合教師教學需要。另外也與其他教育性質的媒體合作,探討特殊教育、絕種動物、搬家時幼童的心理調適等。當然也不乏全球教育新聞、有特色的教育網站介紹,相當適合教育工作者參考。 8. 掌握學習脈動 網站:The New York Times Learning Network 網址:http://www.nytimes.com/learning 以新聞導向見長的學習網站,具時效性與國際性。學生閱讀今日發生的新聞後,可以做「今日新聞小測驗」或玩玩填字遊戲,或對新聞以及記者提出問題,可以加強對時事的了解。對教師而言,以每日新聞為主題而設置的教案,讓學習貼近時事與生活。對家長來說,也可以善用網站來指導小孩如何正確的閱讀新聞。 9. 品格教育決勝負 網站: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網址:http://www.character.org 簡稱CEP,這是品格教育伙伴為了發展美國青少年的品格教育及善盡公民美德,打造一個更富同理心及有責任感的社會。網站提供品格教育新聞、書籍、相關出版品,以及線上討論區,更提出十一項有效的品格教育原則,做為品格教育計劃課程的準繩。 10. 打開學習視野 網站: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 網址:http://www.ncl.edu.tw/ 國家圖書館,是學術殿堂的起跑點,協助學術研究,並推行文教活動。館內蒐集、典藏我國及其他世界各國重要書籍與文獻資料,打開所有讀者的知識大門。尤其,它的線上查詢系統,已開放線上列印資料的功能,讓你更方便獲得各種資訊。

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2007年02月07日
公開
48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用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 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 給他表演的舞台: 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