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晴媽

歷史在哪裏?

2006年10月08日
了解歷史最好的辦法是「親眼見到」,可是歷史不都消失了嗎?如何親眼所見?嘿嘿,文物或史蹟就是親近歷史的最佳管道。

與其跟孩子講上一大堆台灣史,不如帶孩子到府城實地走一走,看看那些傳聞中的地點,孩子才能感受到原來這些故事不只是課文上的記載,它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到台南,最想去的地方是赤崁樓,因為我還沒進去參觀過,姑且不論台灣史學者如何看待這段歷史,一踏入赤崁樓就看到鄭成功的塑像,懷想國姓爺登陸鹿耳門之後,在此指揮大軍和荷蘭人作戰,那種思古悠情,真的會令人有種莫名感動。

古色古香
古色古香

中秋節連續假日的人潮十分可觀,帶著孩子先欣賞影片,大致了解概況,才開始參觀這座古蹟。贔屭(注音念法為:畢細)碑林是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剛剛在影片中已介紹這是清朝在平定林爽文事件後,乾隆龍心大悅御賜的碑林,碑文以滿文或漢文文字書寫,暑假參觀故宮時,晴已看過滿文文字,因此她一下子就在碑林中發現滿文的碑石。靖說贔屭和烏龜很像。而這些歷經百年還屹立不動的贔屭背後,原來還有許多神話傳說,有興趣的人請點( 這裏 )。

石馬
石馬

走進拱門後,看到一匹石馬,正好有家長把幼童抱上去拍照,二個孩子也想如法炮製,我堅持只能站在底下或旁邊拍照,不能坐上石馬,以免破壞古蹟,石馬後方有一個小門,就是荷蘭人普羅民遮城的大門,雖說是大門,可是一進裏面,空間十分狹窄,磚牆上有許多歲月痕跡,斑駁或結晶,想起前幾周才看過的龐貝展,我跟孩子們說,也許龐貝城的古蹟也會像這面磚牆一樣,那是歲月的痕跡,孩子們聽了以後都覺得很新奇。


接著又去參觀書院,影片介紹時說明因地震毁損,只剩大門門面然完好,裏面只有二間小小的房間,雖然不能看到完整的書院舊貌,但站在那裏想著古人的朗朗讀書聲,真是不亦快哉。

離開書院往文昌閣走去,右手邊有一紅磚殘垣,也是普羅民遮城的遺跡,文昌閣一樓做為展示之用,沿著木造樓梯走上二樓,靖看著那些鏤空的窗戶,深深讚美古蹟之美。二樓奉祀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象徵獨占鰲頭之意。二樓還掛著不少祈求高中的祈福木片或紙片,帶著孩子行禮如儀,希望文昌帝君和魁星保佑,讓孩子的學業平順。

走出文昌閣,看到一口蓋著塑膠蓋的古井,據說有條秘道從這裏通到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也曾因此傳說數度挖掘秘道,但都徒勞無功,雖然不知其真偽,但這種帶有野史傳說的想像,往往比正史迷人。

走進海神廟,牆上陳列的解說牌,看著那些解說,時光倒回好幾百年前,荷蘭人建城、鄭成功據此地為軍火庫、清朝納入版圖、日人統治,裏面還有一座普羅民遮城模型,看著模型,我讓孩子去找大門還有剛看到的遺跡。他們問我,為什麼現在和模型不一樣?我說因為經過地震,還有清朝人改建,日本人修建,所以古蹟的外觀不太一樣了,但目前在這裏的古蹟也都很值得保存。

走上二樓,有各種戰船模型,維妙維肖,因為不懂船隻樣式,只能照著解說上文字照本宣科,我也讓孩子們去想像當年鄭成功登陸鹿耳門的浩大船隊,到底用了哪些樣式的船隻?不知是大家對戰船興趣缺缺,還是遊人不愛此地,偌大的二樓只有稀疏的參觀者,和園中的人潮形成強烈對比。我們在這裏駐足良久,酷愛汽車的靖,愛烏及屋,連船都看得入神,晴則因看過北海小英雄卡通,也對船隻充滿好感,二人來來回回的看了好幾次,真是值回票價。

鯉躍龍門
鯉躍龍門

我們還站在二樓外欣賞建築之美,雖然天氣炎熱,但有涼風輕吹,文昌閣及海神廟的二者都有向外翹起的簷角,弧度相當優美,尾端有「鯉躍龍門」的裝飾,鯉魚口吐水波,形成捲捲波紋,和一般常見的古蹟屋簷不太一樣,特別生動好看。

早在我們踏入海神廟之前,晴爸因覺炎熱,逕自到咖啡座納涼,當我帶著孩子去和他會合,他對我們母子三人的參觀功力十分佩服。本來還打算再去看看安平古堡(熱蘭遮城),但爸爸說天氣太熱,留待下回再說。

今天的赤崁樓之行,讓我重溫荷蘭治台以來的台灣歷史演變,彷彿走入時光隧道,所得到的知識不是教科書上死板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歷史,下回聽到鄭成功的故事,孩子一定會更有興趣。教科書上的鄭成功也許只有短短幾行字,但,透過古蹟的聯結,鄭成功變成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活在孩子的想像中。歷史原來不遠,親近古蹟,你會發現歷史原來就在你身邊!

( 照片請看這裏 )

( 值得一看的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