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晴媽

大航海代展覽

2006年12月03日
省立博物館正在展出大航海時代展覽,原本以為只會展出西班牙、荷蘭人在台灣爭霸的歷史,沒想到展場裏十分完整的展出了十五世紀以降,西方列強經營海上霸權的歷史,走進展場彷彿走進時光隧道。甲板
甲板


因為靖靖感冒,在家休息,今天我只帶姐姐去參觀,晴晴的年紀夠大,而且她看展覽比弟弟有耐心,因此今日的看展之行十分愉快。

我們先看過展覽,但因為展間禁用閃光燈拍照,我不敢造次,只挑光線明亮的解說拍照,逛了一二次後,再去聽導覽,果然收獲多多。

導覽人員很盡職的介紹了當年使用的各種船隻,除了照片,現場還有幾艘做工細緻的模型船,有了導覽說明,看起這些船更是親切不少。在海權時代剛開啟時,掌握地圖就掌握了航線,掌握海上霸權,因此地圖可是極高機密,現場也展示了一幅以人為名的地圖(抱歉,我沒記下人名),他假冒傳教士,深入西班牙偷得地圖,再輾轉帶回義大利,因此留名千古。正因為地圖十分重要,所有爭霸海上的國家,莫不想盡辦法繪製地圖,或製作羅盤。他們利用天象觀測,或經驗判斷,慢慢畫出世界地圖,展場裏有一個十分古老的地儀,看得出歲月痕跡,前人利用自然觀察探索世界的精神,在時隔四五百年後今天想來,還是令人感動。

還有一幅是日本長崎的南蠻圖,長崎當時也是極為活躍的商港,以澳門為據點的葡萄牙人搭著克拉克船(又稱黑船)在外海停泊,再換接拍小船上岸,畫中可見當時長崎的景貌,及船長下船時,黑奴隨侍在側的生動描繪。

接著看到的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廠,據導覽表示,東印度公司不只是一家貿易公司,還擁有自己的造船廠、船隊、具備自保的武力,簡直是一個地下政府,因此才能橫行海上,拓展版圖,聽到這些聞所末聞的史實,真是新鮮啊。


進入另一個展間,可以看到當時的地圖,圖上畫了很多植物及動物,在左上方也標示出台灣島,那時台灣還叫I Formosa,只不過地圖上的台灣不是完整的島嶼,而被初分成三段,導覽問我們為什麼是如此?我說是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走遍全島,只到過西半部,看到河流切割的台灣,就想像著東部也是如此,所以是三個分段的台灣。導覽人員說也許是如此,那天同看展的人群裏有個爸爸,他說,剛好是以大甲溪,濁水溪為切割線,大家又仔細看了圖。不只導覽人員解說,觀眾也在思考及互動,這可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導覽啊。


導覽人員介紹了香料群島,也指出展場中香料陳列的抽屜,不少人都跑去看,我們因為稍早看過,就把機會讓給他人。我們又看到一張哥倫布登陸美洲的畫作,哥偷布當時想航向印度,這是我所知的史實,沒想到竟然意外登陸美洲,他把看到的住民稱做Indian,意即印度人,哇,這下又學到新知,原來印第安人的名稱是如此來的啊。

展間還有不少青花瓷,標示牌上寫著克拉克瓷,先前導覽人員已介紹了葡萄牙船隻稱為克拉克船,因此可知這批瓷器可能來自葡國船隻,在當時的歐洲,可把這些來自中國的瓷器當作藝術品,隨著導覽人員解說,我幻想著滿載絲綢布匹、瓷器、香料的船隻,在海上航行著,千里迢迢的回到歐陸。繁忙的海上貿易,打開了世界門戶,也讓原本封閉的各個大陸,有了往來,隨著商業利益而來的就是戰爭。只可惜中國當時一直固步自封,如果能有鄭和下西洋的勇氣,有清一代,應該不會淪於列強割據的局面吧。

看完大航海時代展覽,發現該好好複習世界史,台灣史,才能更深入引導孩子討論,此一展覽至十二月十七日,周一公休,很適合小學程度的小朋友,有空的人可以帶孩子去看看,保證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