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晴媽

快雪時晴帖

2008年10月18日
故宮周末下午五點之後入場免門票,可參觀至晚間八點半,因此今天我就帶孩子去看快雪時晴帖。

從士林往故宮公車竟然沒座位,可見乘客眾多,在故宮下車的人也比想像中多,進了展間才發現已經擠滿一堆人,在周末五六點之際,還有這麼多人在看這不太熱門的書法展,可見書聖王羲之魅力。

一進展間,首先看到的是蘭亭集序拓本,今天下午才和孩子講過唐太宗如何騙到正本的軼聞,蘭亭集序一開始就提到了三月三日修禊,我也跟孩子解釋了典故,靖看了一會兒就自動離開,晴和我看了很久,為了專心看字,我沒再多解釋,晴會自己找出認識的字,再去對照上面故宮提供的國字。拓本中也有不全或殘破處,甚至可以從旁邊的紋理去想像石碑的質感,也算是一得。

以前念歷史,一定都會學到楷、行、草及隸書,因為沒看過書法作品,只能強記。今天把孩子帶來看晋唐名家書法,他們馬上理解楷書就是電腦當中的標楷體,草書像畫畫,行書則介於二者之間。展場中還有一帖王羲之的草書,短短幾字,但筆隨意走極有神韻。

這回主角就是三希帖之首的快雪時晴帖,超過三公尺的玻璃櫃前,大家慢慢的排隊前進,第一眼望見神乎其技,不知是何人所題,此帖被尊為故宮十大國寶之首,但是本尊只有小小一幀,在昏黃幽暗的燈光中,面對這幅唐朝摹本,只有讚歎,可以想見大雪初霽,王羲之一時興起寫下這帖字,張候收到這封短箋了嗎?不知道,但是在流動的字體之間,每一字的空間結構美感,及書法家的美好心情都收在這二十八字中了。http://web.cca.gov.tw/Culture/wac/word1c.htm

快雪時期一帖中還有歷代各朝名家或收藏者的觀後心得,或收藏章印,由於燈光晦暗,看得很吃力,但我看到了不知哪一個朝代,有四個人一起觀賞此帖的興奮留言。這一幅名帖,雖然真跡已隨唐太宗常眠地下,但是傳世的摹本仍然讓後代子孫爭相觀看,不只帝王珍藏,連文人也一樣欣賞不已,除了欣賞,還要寫些評論或讚美之辭,最有名的是元朝趙孟頫的評語,每個人幾乎都是萬分欣喜的得見此帖,直到乾隆將之收於三希堂,並命大臣撰寫心得,或命大臣依帖畫境,乾隆一定極愛此帖,從頭至尾有不少印記,三希堂、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甚至是圓乾方隆的單獨印章。不知該說他對文物的喜愛超於常人,每看一回就迫不及待蓋個章,還是說這個天子占有慾很強,面對這珍寶一再蓋章,以宣示其所有權?

快雪時晴的各代留言,在今日看來很像bbs的討論區,看到珍貴書法的同好,大家留下隻字片語,雖然他們不像今時今日的網路社群同時相聚,但是透過長長的篇幅,在相隔百年、千年後仍可揣想歷代文人、君王看到此帖之歡欣、呼朋引伴之雀躍,真是不亦快哉。

展場還有一幀顏真卿悼姪兒的文章,一再塗改,但情意真切。懷想其下筆時之悲切,就不在意其塗改,不過晴說媽媽他寫錯好多字,嗟,人家是遭逢安史之亂,心情悲憤莫名,此帖和印象中胖胖的顏體書法大相逕庭。

看完晋唐書法,再步入宋朝定窯展間,整個展間空盪無人,獨享宋磁的溫潤美感,我們都很開心。

三樓玉燦珠光展間,只有個位數觀眾,這是第一回不用和一大票觀光客或本地遊客一起共賞翠玉白菜,我們在它的前後左右來回移動,把它看個夠,再看到展間的北平故宮平面圖,對照著文物的來源,啊!真是有思古幽情。


除了晋唐書法展,我們還去看了江浙派晝展,我對當中的明人寫意畫印象極深,筆觸很像現代漫畫,我們在觀賞時,一旁有幾位老先生椠在品論論足,其中一人很推薦寫意畫的陸元璐題字,他說陸元璐在明亡後自盡身亡,極有節義。老先生感慨日本有很多真跡,台灣反而不多,而且不重視,沒想到一位看似平凡的歐里桑,對書法也頗多研究,真是令人肅然起敬。


快雪時晴帖展期至十一月二十日,想一睹真跡者請把握展期,否則就得再等明後年的三希帖齊聚台灣,才能再睹其風采。




魔幻故宮
魔幻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