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晴媽

人來了, 然後呢?

2008年11月02日
一二年前到過北宜公路上的金瓜寮溪(註1),溪水清澈見底,連風都聞得出乾淨的清新,沿著溪谷有一條剛闢建完成的腳踏車道,當時孩子年紀小,不可能騎上這條路,但今天下午趁著空檔又再造訪金瓜寮溪,卻發現了很嚴重的規畫問題。

上回來時根本沒人的小地方,今天是一進去就開始塞車,二台大遊覽車在我們前方,應該是路狹所以和對向車子堵上了,根本過不去,走走停停大約五分鐘,車子完全不動,一旁還有縣府的立牌「坪林鄉低碳旅遊示範區」,晴爸說,全堵住了怎麼低碳?車子二分鐘沒動,索性熄火,我說這下很低碳吧,我和孩子下車往前走,想看看到底為什麼車子都不動?才走沒三分鐘,就看到有個缺口,警車停著,二名員警很緊張的在疏導已經打結的交通,對向有台VOLVO的車子,員警示意他向後停入缺口,但車主不肯,他執意自己可以先過,還破口大罵為什麼讓遊覽車進這麼狹小的道路?警員苦口婆心的要求小車車主先讓一下,因為他不肯讓,出入車輛都已回堵嚴重,在小車主盛氣凌人的叫罵聲中,遊覽車側身通過,我們家的小白也開了過來,上車後,孩子忙不迭的把實況轉播給爸爸知道。


過了堵塞點,又到了上回幫晴拍照的最高點,除了拍照的三五人群,還有不少自行車遊客,看來這已成了自行車客的另一熱愛地點。

原本不太會騎車的敝人,為了和孩子一同享受騎自行車的樂趣,硬著頭皮學車,並勇敢的於十月購入一台Dahon小摺車,激勵自己車都買了,更要好好學騎,結果每回要去騎車,都無法成行,只在昨天周六和孩子在台大惡補了二小時。新買的小摺在後車廂,因此今天只需借一大二小自行車,一家四口同時上路,我們先沿著金溪露營中心(借車處)的右方前進,上坡路段不太好騎,加上路面坑坑疤疤,對我這個剛上路的新手格外辛苦,但才騎了一分鐘,就看到溪裏的魚兒成群,我們坐在車上往下望去,好美啊,映著山的溪水,有魚兒悠遊著,最美的是我可以上路,不用呆在原地等他們回來。


騎了一陣子,靖說他想去騎自行車道,所以我們就掉頭騎回金溪,再往腳踏車道騎去。腳踏車道在公路旁邊,和公路有分隔,另一側是溪谷,才上路沒多久,就發現車道有一堆人走在裏面觀景,如果是老手可以左閃右躲避開人群,但我才上路二天,怕撞到行人,只好下車,行人都很和善,他們看到我的車也都大加稱讚,只好老實說因為剛上路怕撞到他們,所以才下車。



除了行人,對向還有來車,而且還有機車也不時穿梭,這條小小的道路到底它的原始用途是什麼?觀景步道。自行車專用道?(註2)一個車道卻要容納雙向自行車及行人,顯得有些局促,加上路面大約三五公尺就有凹凸不平的圖案,這些圖案包括了各種野生動物腳印放大模型,像:樹蛙、台灣藍鵲、山羊...,我的技術不好,所以每三五公尺就覺一陣巔簸,不知老手會不會像我一樣覺得這些圖案真是妨礙通行。雖然圖案很美觀也很有教育意義,但設置在自行車道上,三五公尺就有個起伏,這是正確的車道設施嗎?


自行車道彎度頗大,而且一旁又有溪谷,許多下坡路段我只敢下車步行,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發生意外。所以我在想,腳踏車道是不是也要分級,像這種有難度的車道,不只有陡坡、下坡、彎道,又有行人在當中行走,應該列為保護級,在步道的入口處就要提醒新手不能騎上來,免得徒生困擾。



我的速度慢,那三個父子已經不知騎到那去了,大約在一千二百公尺(步道的地面有標示)處,靖和晴爸先回頭,晴晴還沒看到人影,等了一會兒,才發現她推著車回來,借的車子無法騎,只好讓她騎小摺,我推著車回到借車處。一面推車一面看風景,也很舒服。

回到借車處,老闆幫忙把鍊條掛好我們四口再次上路,這回是出門往左騎,柏油路面也是坑坑洞洞,不到一分鐘有自行車道,這裏的自行車道較為寬廣,大約有一個半車道寬,但是路面一樣有凹凸不平的圖案,右手邊是汽車用道,左手邊就是農田,比起剛剛的坡陡谷深,這裏比較適合我這種新手,這回真的感覺風從臉上拂過,只不過回程時,又在車道遇上六七個行人。只好等他們走遠再上路。
人來了, 然後呢?_img_1


今天去騎車我看到的是人潮進來之後,整體規畫沒有跟上來:只能容納二台小車通過的道路,根本無法讓大小車會車,那是不是考慮在入口處即實施管制,或是有時段限制大車進入,以免大家都塞在狹窄的路上,還有如果真的要實施低碳之旅,是不是在入口處就有停車場,讓所有汽機車停放,進入此間只淮走路或騎自行車。雖然不便,但是卻可以讓遊客體會樂活的慢節奏。

坪林在北宜高通車後,觀光產值衰退,這一二年的自行車風行才挽救了奄奄一息的坪林鄉,我知道最近縣府大力推動坪林觀光,希望藉由觀光創造產值。規畫不完善的硬體,隨著人潮到來,顯得左右支絀,光一個自行車道,就看出當初規畫時沒考慮到自行車及步行者的需求,如果是自行車道,就不該讓行人走上去;如果是自行車道兼步道,那就得增加分隔島,不要讓行人及騎車者二者爭道。只是一個車道要同時胃納漫步者、雙向騎車者、甚至不該出沒的機車,這樣的步道怎麼讓人完全放鬆?再美麗的山水都會因為這些小瑕疵而褪色。

金瓜寮溪很美,極具觀光價值,走在裏面,有山有水,住家院子就可看出種茶人家製茶的過程。旅遊結合生活的觀光價值不言可喻,但是跟不上人潮的硬體設施,卻會成為我再次到訪的一大阻力。
人來了, 然後呢?_img_2

註1:
" 當年去玩的照片" ^^

註2:
" 推薦此景點之報導", 看來這個作者沒有騎車上路,所以不知道那條名為觀魚自行車步道十分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