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晴媽

老骨頭騎車記

2008年12月13日
氣象說好天氣持續到周六下午,好天氣不出門太可惜,所以決定今天帶孩子騎自行車動一動。

我們先到公司拿我的小摺,坐公車到台大拿二小的自行車,在台大悠閑的晃來晃去,二小的自行車鈴已經故障,趁著台大自行車行今天營業,騎過去加裝新車鈴,老闆問我們只在台大騎車不會無聊嗎?我們異口同聲的說不會,台大的樹木很多,道路又整齊,車輛又不多,在裏面騎車很舒服。

到了午餐時間,我們剛好經過活動中心附近,把車鎖好,看到裏面有家自助餐廳菜色頗多,點了一大盤菜三碗飯,一百一十七元,二姐弟當場說好便宜,拿著餐盤就座用餐,出門在外一向自備筷子,但仔細一看,台大活動中心餐廳使用的都是美耐皿餐具,餐後分別回收,看起來十分整齊有序,乾淨又便宜,下回可以再來此地用餐。

吃飽了飯,我們騎往新生南路,想了一下,決定今天邁出台大,到河濱自行車道騎車,但首先就是要經過交通十分繁忙的羅斯福路。跟孩子說等會過馬路時要下車,牽著車子過馬路,直到自來水園區那條馬路才能騎車,而且今天是第一回騎到外面的馬路,車速不能太快,要和媽媽保持二個車身距離,不能離開媽媽視線。叮嚀完畢放手上路,第一關在過馬路時,才走到一半就遇到紅燈,靖站在中間,幸好有二個路人哥哥幫忙他把車子放成橫向,過了羅斯福路,往自來水園區的路是單行道,我們只好牽著車子走在狹窄的人行道,好不容易走到思源路,這下終於可以上車了,慢慢沿著思源路騎著,孩子看著自來水園區都驚歎它變得和從前不太一樣。路上車子不多,所以我們只要沿著最外側騎乘,還算安全,突然外側車道有一輛車,它在等待進入停車格,後方又有摩托車呼嘯而過,所以我們只好在此車後五公尺等待,等它停好後才通過。

一番折騰,終於看到腳踏車專用道的標誌,孩子鼓足精神往前騎去,看到這個標示我緊繃的精神也為之放鬆,才騎了一會兒就到了景福站,孩子們說原來這裏也有租借站,租借站看起來很現代化,不到二點,裏面的車子看來已不多,附近還有攀岩場和溜滑梯,讓二小玩了一會兒我們才上路。

台北市的自行車道舖設,路面與路邊草皮接綘處沒有落差,今天應該不會再發生因為路面不平而摔車的意外吧。騎著自己的車子上路,很是愜意,孩子說這裏的景觀很美,大樓和草皮都很漂亮,望著遠方的橋和草地,我跟孩子說不要看二邊的高樓,只要看看眼前的車道,媽媽小時候的台北市就是像這樣,只有很多草地,沒有什麼房子。

不知孩子在騎車時看到什麼,但沿著這條河濱車道,很多童年記憶都回來了,小時候我們住在南機場漳州街,有時會和大孩子一起到堤防邊玩耍,那時沒有環河道路,也沒有很高的堤防,記得只要爬過一個陡坡越過一座寺廟,就可以到河邊,到底玩了些什麼實因年代久遠完全沒印象,有一回夢到一尊很大的觀音,似曾相識的觀音坐像,夢醒後才憶起那是小時候常看到的觀音,我問了老媽那間寺廟的名稱,老媽說那是光華寺,就是我們住南機場時靠近堤防邊的寺廟,這下那段童年回憶才又活了過來。頗像神隱少女的片段:很多時候記憶它不曾消失,只是你忘了它而已。此後每回走環快道路,在車子經過的瞬間仰望光華寺,想像著觀音坐在這裏看著新店溪日復一日的改變,道路改變,房子變多,堤防也變高,就算這附近的道路都已不復記憶中模樣,但滄海桑田中這尊觀音像仍然存在,童年記憶好似一併保留在這裏,彷彿它不會隨著時光而消失。

河濱自行車道很乾淨,沒有垃圾,唯一美中不足是溪水偶爾飄來異味,我們騎在右岸,左岸是永和那邊的自行車道,一條河兩岸都能利用,這是多麼好的先天環境。河濱的籃球場、足球場都有人在其間活動,還有不少人放風箏,整個河濱像十九世紀的印象畫,安靜綠意中帶著恬適。

華江附近有挖土機正在修路,自行車道中斷,變成和汽機車共道,孩子在我前方,眼看著他們下車牽車走過機車汽車來往的一小段路,再進入自行車道,下坡後再和他們會合,告知他們在雁鴨公園會合,又各自上路。

雁鴨公園感覺上變小了,七八年前來時還沒設立公園,但是河面較寬,今日一見,只看到淤塞的黑泥,發出陣陣異味,水鳥也不多,不知是候鳥尚末過境,亦或因環境不佳因此鳥類過而不停?只見到零零星星的水鳥,不宜久留,孩子聽說此地離萬華阿嬤家不遠,立刻興致勃勃想騎回阿嬤家,想了一會兒,如果騎回娘家,晚上晴爸來載我們,三台車子十分龐大無法同時載回公司,但要晚上上路騎回公司我一點把握也沒有,所以還是趁著天光明亮,原路騎回較省事。

回程時,過了華江修路處,晴和我換車,二小都想一馬當先往前騎,叮嚀二小在景福站攀岩場會合,還不忘提醒晴記得把那台很美的小摺上鎖,省得等會兒找不到車。二小先行騎去,這下我真的可以很放空的慢慢騎,來時要注意孩子,回程時完全享受一個人悠閑騎車的樂趣,因為慢,可以看到很多風景,因為慢,時間感就像回到小時候,沒有匆匆忙忙的六十年代。美中不足是晴的自行車鍊條較緊,踩起來頗吃力,加上腳力不支,很多上坡只能下車牽車,完全不怕別人投過來的異樣眼光,早在半年前連上路都不會,那時很想騎有輔助輪的腳踏車上路,大人騎輔助輪腳踏車,為什麼不可以?我就是有需要,很多時候大人也可以顯視自己的不足,為什麼一旦長大就要裝成自己什麼都會?孩子都說我如果騎輔助輪的腳踏車上路一定會被笑死,笑死我倒不怕,只是沒找到加輔助輪我又可以騎的腳踏車,所以只好學會騎車。


回到福和橋下的景福站,孩子玩耍我休息了十分來鐘,剛看過地圖,離公司最近的出口是景美附近的景福街,但是我另有打算,晴學校周二周五會到河濱健身跑步,靠近汀州路四段那裏有座天橋,應該可由該處出去騎回公司。

車過寶藏巖,橋下流水清澈,還有白鷺鷥覓食,不少人在拍照,孩子已一路向前,我只能快步跟上,在天橋處和二小會合,天橋旁雖然斜坡可供車子上下,但斜坡的路幅太小,腳踏車根本無法利用此坡道上下,扛車子過橋是最快的方法。慢慢扛三輛車下天橋,再騎回公司。

回到公司剛好五點整,二小洗完手後,立刻泡熱可可吃餅乾,洗了一些水果,吃完水果全身酸痛累癱在沙發上,晴爸說有這麼累嗎?有氣無力的回答:「我們從台大騎到華江雁鴨公園再騎回萬隆,加上扛車過天橋,一把老骨頭都快散了。」第一回騎台北自行車道的最終感想-累到爆表,會想再上路?會,待春天來時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