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晴媽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腳踏車道?

2009年05月19日
上回和網友lili談到騎單車,敝人騎過新店自行車道,以及台北河濱自行車道,二者的設施算得上完善,但是騎了幾次後,我就興趣缺缺,因為這些腳車道只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沒法和附近有任何互動。去年在宜蘭冬山河附近騎車,不只有專用車道,也能依著鄉間小路,直通大路,再轉入一望無際的農田間,宜蘭的腳踏車道和鄰近道路聯結的可行性比台北高出許多。

也曾和網友石頭說到這一點,她說這沒什麼好怨,不能把在宜蘭騎車的經驗套在台北。因為台北的車流量人口都比宜蘭多出許多,這點外在的因素我當然知道,但是總覺得是不是在規畫車道時能夠再多想想,如何有更好的配套設施。

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自成一個系統,但必須找到出入口才能進入,第一回上路時根本找不到入口,往後幾次要從公司騎到河濱,更是膽戰心驚,因為單車風潮才起,規畫了專用道,卻沒有考慮到在進入專用道之前,單車就得先在狹小的巷弄中躲避左右來車,我說的還是萬隆這一帶交通不太繁忙的小巷弄。還有一回我們從騎出台大校園,羅斯福路上畫了一道非常寬又醒目的綠色腳踏車斑馬線,過了這個綠色地帶,要騎往景福站,那就千難萬難,腳踏車的小小標示被呼嘯而過的機車壓在地上,我們只能牽著車子慢慢到自來水園區,過沒二天就看到新聞說:自來水園區附近要打造完整的水岸廊道,從台大大門到自來水園區短短一公里不到的道路,真的要騎車上路披荊斬棘還不足以形容之,在思源路口放一個腳踏車雕塑就算腳踏車廊道,我實在不知道規畫這條水岸腳踏車道的設計者有沒有實地在此上路?


當單車風燒遍全台,各地忙不迭的興建腳踏車道,動線、路網夠完善就能吸引人,單車這種交通工具,速度不若汽機車快速,隨時可停,在悠閑騎車上路時,如果能順道看見在地特色,這不是很大的觀光價值嗎?前幾個月在公視看到桃園縣政府為了興建自行車道,強行拆除原本住在大漢溪畔的原住民居所,其實車道和原住民住家可以共存,縣府的大帽子就是拆了這些房子比較整齊美觀,但是很可惜的是將來騎在那條車道的車友,少了一個認識原住民第一手生活面貌的機會.

今天無意中又看到這篇報導,http://blog.roodo.com/avant1997/archives/8918849.html 十分詳實完整,希望大家看完之後幫忙轉貼,如有能力也可善盡已力,讓這些原住民同胞能盡快完成重建。

一條車道毁了一個三十年的小小部落,不管將來那條步道如何美觀舒適,知其情怎能再騎車上路?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