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晴媽

張正傑玩創意(有新增)

2010年05月29日
19:30國家音樂廳

太慢買票只買到四樓的票。

觀後感:

張正傑的大提琴音樂會內容很豐富。整體節目結合了大提琴、鋼琴、布袋戲、京戲還有琵琶演奏,張正傑的大提琴功力不在話下,但難能可貴的是他讓大提琴退位當配角,結合了台灣特有的藝術表演,玩出很多創意,這樣不自我突出的古典音樂家也算一個異類。

這場音樂會光看朱陸豪的段子就值回票價。曲目是德布西的曲子( 曲名要再回家查節目單),張正傑說曾有人用這段樂曲表演小丑偷月亮,但是他想的是為什麼不用國劇來表現?於是請來朱陸豪演出齊天大聖偷月亮。朱陸豪雖號稱台灣第一孫悟空,前些年已封箱,只在張正傑的場子演出,他的身段自是了得,除了飛踢、玩金箍棒等橋段,他抱著月亮的表情竟然讓找想起默劇大師馬歇馬叟,原來東西劇場之間也有這樣的神似之境。也許這也是藝術無國界的另一詮釋。看完表演時二個小孩都說看這一段時他們想到卓別林。

朱陸豪還有一段,演出前他特別介紹這段是西皮二簧,但今天改成搭配大提琴和鋼琴。剛才是類似默劇的演出,這回在鋼琴和大提琴的伴奏下,朱陸豪著西穿,高難度的身段動作,唱作俱佳,鋼琴和大提琴也很合拍,沒有不倫不類的感覺,觀眾都報以熱烈掌聲。


再回頭來說音樂會,一開場就在搞創意,主持人說現在歡迎張正傑的安可曲,二小小聲說不是第一首嗎?為什麼是安可曲?我笑著說,他是故意的嘛!
聖桑動物狂歡節天鵝樂曲,如夢似幻從大提琴傳來,這首曲子聽CD也不下幾十回,但聽到演奏的聲音質感很細緻,強弱及溫柔的琴韻,遠在CD之上千餘倍。

第二首是台灣童謠白鷺鷥,音樂家很頑皮的說天鵝瘦身過後變成白鷺鷥,童謠旋律簡單,鋼琴和大提琴合奏,卻顯出編曲豐富的聽覺感,不會覺得乾澀無趣,在層層遞轉的曲調中,有沈穩的低音,也有活潑的高音。

第三段是抗議莫扎特,張正傑很有幽默感表示,莫扎特歧視大提琴,竟然沒有任何一首作品是為大提琴而寫,因此他要嚴正抗議,鋼琴家彈奏土耳其進行曲,大提琴戲謔的奏出台灣民謠天黑黑等曲子,切入點恰如其分,所以不會有互相打架的感覺,莫扎特與台灣民謠竟能融為一爐,這樣玩創意實在有趣。不過如果是純古典樂派樂迷,可能會和我持不同論點,認為如此玩古典不登大雅之堂,但以我這門外漢來看,古典樂立於不敗之地,能夠加進一些新元素,吸引不同族群入門,又不降低其格調,何不一試?


另外還有韋瓦第四季協奏曲,加上亦宛然布袋戲演出,這一段是播放過往的演出錄影片段以為音樂,小小的戲偶隨著音樂起舞、飲酒、陶然微醺、起興玩雜耍,完全搭上節奏感,秋天的豐收美妙,也在戲偶的傳神演出中表露無遺。


歌仔戲部分請來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女士,她的演出我在公視表演廳看過,她一開口唱出夫君離開十八年( 王寶釧苦守寒窰)。聲音是字字入耳,悲切的穿透力,淒楚婉轉的功力,和美聲女高音相較一點都不遜色。難怪歌仔戲被稱為台灣歌劇,在八把大提琴合奏下,格調很高,演出效果一樣很好。

其餘感想,待敝人有空再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