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晴媽

台北•桃花源

2010年09月30日
今天要陪老媽去和平醫院就診。陽光很好,還有陣陣秋風吹拂。


搭上252公車,從後門上車,到了公館站,只聽到前面傳來的聲音:「公館捷運站,水源市場,台灣大學,謝謝大家。」聲音不疾不徐,語氣平穩而清楚,比起新店客運或捷運系統上錄音式站名播報,不只多了親切感,還有一種人味在裏面。

看到前方駕駛座上有位女司機,服裝整齊,每一站都有很深入的地緣介紹或是站牌附近著名的地標,坐在車上聽著她的聲音,南昌街口、和平東西路口靠近師大、國語日報、南門市場、建國中學....隨著她的聲音介紹,這些地名或附近景色,畫面清楚浮現,整個城市的容顏都溶進了她的聲音裏。有人問南門市場在哪一站下車,她在三秒鐘內快速答出再三站,到中正紀念堂捷運站下車,還有人問台北車站,她也瞭如指掌的回答再過幾站,下車點是重慶南路口,她對自家路線了解之透徹,及對顧客之耐心,簡直就像一部智慧型衛星導覽。

下車時我很用力的跟她說謝謝, 因著司機專業的聲音導覽,坐在車上就已神遊台北一回,沒料到在走到醫院途中又有一段巧遇...

在小南門和平醫院下車,等候紅綠燈時心想到底要從中華路走到醫院,亦或從影印店旁的小巷走過去?過了馬路,目測距離,小巷是捷徑,走吧。結果才走進去,卻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武陵人,忘路之遠近,進入了一個桃花源。

就在小巷中,有棟顏色鐵灰的老公寓,三層樓,每層有四戶,一樓前方還有個小庭院,這棟樓房是小時候台丠經常可見的公寓建築,邊走邊看,看得有點呆掉了, 後面有個年約六十多歲的老大姐見到前方有輀計程車, 她連忙喚我, 怕我閃神被撞到, 向她道謝, 她很好奇我到底在看什麼?

我很老實說在看那棟三樓高的舊公寓, 因為它很好看, 那位大姐很驚訝的說:小妹妹, 我住這裏( 就在老樓房轉角的四層樓建築)快四十年了, 你是第一個說這個老公寓好看的人啊...到底哪裏好看? 你不覺得前面的新酒店比較好看嗎?


我說:它很好看啊, 你看它的中間有洞洞的裝飾, 房子四四方方, 前面還有個不小的庭院, 院子還種滿了綠色植物, 這樣的樓房在我小時候很常見, 而且以前的人會搬著板凳或小藤椅在院子聊天, 哪一家住了誰大家都知道, 這樣的房子才有人味, 看到它會讓我想起台北以前的樣子, 現在就算它很老, 我還是覺得漂亮啊, 至於新的酒店是很漂亮, 它很新很豪華, 可是當台北都充滿這麼新的建築, 或是一堆豪宅, 反而和其他的紐約東京沒什麼二樣, 我喜歡看這種舊但是有味道的老房子。


老大姐說:這房子超過五十年了啦, 不用繳稅, 現在住裏面的住戶也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了, 前幾年那個酒店要把這裏買下來,價錢談不攏, 所以這棟公寓才能留下來, 但是酒店嫌它太舊太醜, 所以和住戶說要幫他們美化, 結果你看, 就漆上了這麼奇怪的顏色。

我說:令人惋惜啊, 難道只有新的才美, 舊的一定都不好嗎?一個城市如果一直把某些舊東西一直丟掉, 感覺上城市變新了, 可是一定也會有些文化的東西跟著不見了, 舊真的那麼不好嗎??

老大姐說:唉呀, 現在大家都喜歡豪宅啦, 信義區那種新東西, 像這種老公寓就得都更。

我: 可是我不喜歡豪宅啊, 雖然買不起, 但覺得那樣的房子沒有人味, 只是很氣派, 管理森嚴, 左鄰右舍誰也不認識誰啊...你看這種老公寓多好, 連你住隔壁都知道住裏面的有哪些人呢。

老大姐說:那倒也是, 這是最早的公家宿舍, 後來便宜賣給現住者, 老房子啊, 是不能和新大樓比, 可是住久了就是捨不得搬走啦, 不然像住那個x樓的老先生老太太, 兒子早在外面買房子, 老人家就是喜歡這裏啊。

我:嗯, 以前整條愛國西路有很多公家宿舍或老房子, 現在都拆光了, 所以看到這麼老的房子, 反而很親切。

老大姐: 你是念歷史的嗎? 這麼喜歡老東西?

我:不是啦, 但是這種老房子是六十年代很常見的, 現在反而找不到, 看到它會想起以前的台北, 還有我們小時候的感覺, 這很難說得清。

老大姐: 你這個小妹很有意思啊, 喏, 我手上這些葡萄給你吧, 很新鮮的...

沒有推辭收下了十餘顆葡萄,因著這老樓房,還有這個超級熱心介紹周遭的老大姐,這個早上在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找回六十年代的台北樣貌,還有那種熱情的台北人味。這裏是二十一世紀的台北嗎?


像那棟三層樓的老建築, 雖然稱不上古蹟, 可是在台北卻越來越難找到,原本小南門附近有很多公家眷舍,這些年都拆光了。愛國西路上的茄冬在捷運完工後又回來了,但是每回經過這條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直到今天看到巷弄中的老公寓,終於想起了記憶裏的愛國西路,在馬路中間各有二塊很大的綠帶,綠帶裏有圓形的鐵椅圍繞著四季常綠茄冬樹,二旁則散落著公家宿舍,宿舍大多是二層或三層樓高,呈一字型或ㄇ字型方式,有個公共小庭院,好幾十戶人家共用入口小門,門前也許還有木頭製小匾一塊,上書xx新村或oo宿舍的字樣....但它們都不見了,大型停車場、氣派非凡的元大一品苑高高矗立,不過它們不是我眼中最美的街景,反倒是那些藏在記憶中的老房子和綠蔭, 才是這條路最令我難忘的城市風景。

陶淵明筆下落英繽紛、阡陌交錯、雞犬相聞之桃花源,已不可得,但在公車、巷弄中卻無意覓得如桃花源之台北一隅,如真似幻,因此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