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illma-海豚媽咪

角度不同;感受不同

2009年08月06日

角度不同;感受不同_img_1角度不同;感受不同_img_2角度不同;感受不同_img_3

文:張曼娟

親愛的阿靖:
我寫過一篇專欄稿,說了這樣一段話:「不能做自己,比死亡更可怕。死亡就只是終止了,不能做自己,卻是永遠醒不過來的噩夢。」一位讀者寫信給我,她說:「很多人都不想做自己的,做自己才是永遠醒不過來的噩夢。」我讀著信,不知該如何回覆,就在這時,傳來了麥可傑克遜的死訊。

麥可死後,關於他漂白與整型成癖的事,又被熱烈討論。我們曾見證著這個超級巨星的鼻梁愈來愈細;面容愈來愈窄;下巴生出了凹洞;臉色變得慘白。他的行徑愈來愈怪異,曾經以〈顫慄〉這首歌與獨創舞步令全世界側目的麥可,用他的戀童怪癖疑雲令世人顫慄以及側目了。

親愛的阿靖,你們這些九○年代出生的孩子,對於麥可傑克遜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官司醜聞不斷的過氣藝人?是二、三流電影中被嘲諷調侃的人物?還是把嬰孩當成布娃娃晃蕩在陽台外的失控父親?當他活著的時候,就只是個笑話;等他死去,大家才重新認識,他確實是個神話。我覺得他最大的悲劇,是始終沒能接受真正的自己。哪怕他創下自有人類以來的最高唱片銷售紀錄;哪怕他成為流行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哪怕他誠心誠意為行善而努力,他都沒有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是一個黑人,接受自己的長相。

而我確實明瞭,接受自己是很困難的事,或許是人生最艱難的課題。因為我們對自己多半是不知解的,甚至有許多誤解。好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自己是溫順乖巧的,脾氣好又有耐心。當我慢慢發現,其實我有時是很火爆的,還有點玉石俱焚的潛意識,這發現真令自己震驚。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唯情主義者,後來發覺理想的實踐,夢想的追逐,似乎更為重要,這真相實在令人沮喪。但又能怎麼樣呢?既然這是我真正的樣子,哪怕不符合自己與他人的期望,還是得學著接受啊。我們都得接受,出身的家庭、成長的社會、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美好事物的幻滅,永遠落空的追求。

親愛的阿靖,如果接受自己真的那麼困難,那麼,當我們能完全接受自己的那一天,才能打開心胸接受別人吧,因為不會有更困難的事了。

角度不同;感受不同_img_4

角度不同;感受不同_img_5
前幾天看到網路上MJ迷批評張曼娟寫的一篇文章:「生前笑話,死後神話」。
張曼娟一直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自從國中讀了她的「海水正藍」狂哭不已後,開始喜歡她,雖然不是迷她到所有書都看過,但之後陸續讀過幾本書,前一陣子也剛讀完她的「天一亮,就出發」,總覺得她是心思細膩,瓊瑤式的說法: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生。

怎會有這樣近似批判標題的文章??????

當然MJ迷,後面洋洋灑灑寫了一堆,說真的…我幾乎要相信-------
沒有尖銳文詞的張曼娟也加入了”名嘴”(好聽說法)的行列了嗎?
一絲絲的失望湧上心頭……

但還是搜尋一下原稿…我倒是要看看寫了些什麼……

細讀她的文章…我覺得似乎不像MJ迷所論述的那樣…..
因為文章的重點根本不在MJ(我讀完後的感覺) ,也不在於「生前笑話,死後神話」,而在於『接受自己』,MJ只是個舉例罷了(或許MJ迷不是這麼認為)。

我對於舞蹈並不熱衷,所以想當然,對於MJ充其量只是-知道這個人.知道他會唱歌.知道他的舞蹈很棒!!
其它的認識不得不說,是來自於他的負面新聞;我還沒看過他任何一首歌曲的”完整”演出(大多是看別人模仿或電視的零星片段),但他的負面新聞卻在電視上不斷地播送。

如張曼娟文章所述,現在想想…我對MJ印象更深刻的…真的就是這些新聞…
而這些新聞稱之為”笑話”,好像也不是很貼切,或許是為了要跟後面的”神話”做對比吧?!

MJ整容是因為不能接受自己?或許MJ迷也不這麼認為。
但我想每個人的心中一定有一個因子會認為自己不夠好(極大自負的人除外),已經很瘦的人還認為自己小腹要再小一些;已經五官很立體的人還認為自己的鼻子不夠堅挺….只是…這不能接受自己的範圍在哪裡??只是對自己的某部分不滿意抑或已經到了完全排斥自己…
.
MJ生長在黑人飽受歧視的年代,我想因為如此,而讓心中有了不能接受自己的心態,我覺得這也不為過。(寫到這裡也讓我想起看過劉墉的一篇文章,讓我停下來..想很久的一篇文章,附在最後跟大家一起分享)!!

言歸正傳,看完原文有兩種感覺:
1. 護主心態不同,我不認為像MJ迷說的那樣,這不是一篇有意批判的文章。
2.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以改為「人之將(已)死,他言也善」。生前,別人會把你的錯誤(缺點)放大,而死後會把好事(優點)放大,或者不能說放大而是”正視”。

哈哈!!我不是名人,所以單純的情緒抒發和感覺應該不會被砲轟才對!!純屬個人意見喔!!


角度不同;感受不同_img_6


黑人小孩的故事
傍晚,我站在台北辦公大樓的門前,看見一輛公共汽車駛過,有個黑人正從後排的車窗向外張望,我突然興起一種感傷,想起多年前在紐約公車上見到的一幕:一個黑人媽媽帶著不過四、五歲的小女兒上車,不用票的孩子自己跑到前排坐下,黑人媽媽叮鈴噹啷地丟下硬幣。但是,才往車裡走,就被司機喊住:『喂!不要走,妳少給了一毛錢!』黑人媽媽走回收費機,低頭數了半天,喃喃地說:『沒有錯啊!』『是嗎?』司機重新瞄了一眼,揮揮手:『喔,沒有少,妳可以走了!』

令人驚心的事出現了,當黑人媽媽紅著臉,走向自己的小女兒時,突然狠狠出手,抽了小女孩一記耳光。小女孩征住了,摀住火辣辣的臉頰望著母親,露出惶恐無知的眼神,終於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滾!滾到最後一排,忘了妳是黑人嗎?』媽媽厲聲地喊:『黑人只配坐後面!』全車都安靜了,每個人,尤其是白人都覺得那一記耳光,是火辣辣地打在自己的臉上。

當天晚上,我把這個故事說給妻聽,她卻告訴我另一段感人的事:一個黑人學生在入學申請書的自傳上寫著:『童年記憶中最清楚的,是我第一次去找白人孩子玩耍:我站在他們中間,對著他們笑,他們卻好像沒看見似的,從我身邊跑開。我受委屈地哭了,別的黑小孩,非但不安慰,反而過來嘲笑我:「不看看自己是什麼顏色」。我回家用肥皂不斷地洗身體,甚至用刷子刷,希望把自己洗白些,但洗下來的不是黑色,是紅色,是血!』多麼怵目驚心的文字啊!使我幾乎覺得那鮮紅的血,就在眼前流動,也使我想起「湯姆歷險記」那部電影裡的一個畫面---------黑人小孩受傷了,白人孩子驚訝地說:『天哪!你的血居然也是紅色的!』這不是新鮮笑話,因為我們時時在鬧這種笑話。我們很自然地把人們分成不同等級,昧著良心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故意忽略大家同樣是「人」的本質

原文:彰顯自己,不必否定他人 –(人生的真相)◎劉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