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捷 vs 瑄 的馬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那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

2006年04月17日
公開
16

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那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覺得..........真的說的很好 日前在聯合副刊看到一篇讀者投書,作者叫佳佳.內容如下: 有一對父母,他們的小孩大學畢業,上班了,有了收入,所以父母不再給零用錢, 可是入了社會的小孩.用好的吃好的.追流行.錢根本不夠用.結果丟了一句話給父母 "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 那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看了打了個冷顫 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父母? 我們要怎樣教我們的孩子愛物惜物? 我今年二十歲,目前因故休學,在一家安親班打工。 安親班鄰近便利商店,孩子很喜歡去那裡買東西。 常見包子吃一口就丟,飲料喝半罐就不要.洋芋片才吃兩片,就買一包別的來吃。 這些孩子平常也喜歡偷藏別人的東西開玩笑,愛看人家著急的神情。 我曾多次制止,他們卻毫不覺得不妥,甚至腦筋還動到我的火車月票上。 我生活一向儉約,身上很少帶超過五十元。失去月票,我回不了家, 只能投宿朋友家.而我怎樣也沒有想到--竟是他們偷拿我的東西! 他們非常聰明,一直等到月票過期了才拿出來還給我。 我說,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會寫在聯絡簿上告知家長。 這些孩子竟然從錢包掏出兩千元摔在我面前:「小氣鬼,才兩千,賠妳就是了!」 「才」兩千元嗎?我還不到可以老氣橫秋地說「我們那個年代啊……」的年紀, 我也沒嘗過貧窮的滋味,但那兩千元也是我辛苦從生活費中儉省下來的, 是我半個月的生活費啊!這些孩子竟然可以這麼不屑地從錢包?掏出來摔在我面前! 這讓我想起之前某一次當家教,我看那個孩子家中並非十分富裕, 醫科生的我,時薪是可以索價五百到七百元的,但我只要了時薪三百元。 我認真地教他,無奈學生不用心,總是想聊天,不想聽課,後來竟挑明了說: 「要不是我媽說,上妳一小時課.給我五百元,我才不想聽妳講這些無聊東西呢!」 原來請我當家教,比請他當學生便宜多了! 我不知道這些孩子的家庭是否真的很富裕,但他們生活的態度簡直像暴發戶。 這樣對孩子好嗎?父母不能供應孩子一輩子!是不是應教會"孩子節儉" .比期望孩子以後能賺大錢.維持闊綽生活,可實際多了。 昨天我在教室的白板上心痛地寫下:「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一個很古老的諺語,但我不認為這不合時代。 教給孩子這個美德,是留給他們一項比萬貫家財還要重要的資產。 因為自己.小時候過得辛苦,便盡量給孩子好日子過的家長"請深思", 這樣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網路文章分享......是愛?還是礙?

2006年03月03日
公開
5

看完後頗有同感。有興趣的在看完文章後,可去學校觀察一下家長和子女的互動,假日在休閑的運動場上也可以看到,父母的過度寵愛,換來的是小孩的自私和不懂得體諒別人、尊重別人,凡事以自己為中心,在無形中造成其人格上的偏差。 麗蓉是個全職的家庭主婦,一心照顧三個成長中的孩子;孩子也很爭氣,成績都相當優秀,尤其就讀國三的大女兒,一路走來,幾乎都是全班第一。但這樣的光彩,最近蒙上了一層令麗蓉十分憂心的陰影。 一個下午,是該到補習班接大女兒回家的時間,麗蓉因臨時有事而耽擱了近二十分鐘,只見女兒臭著一張臉,沒好氣地對媽媽說:「我還以為妳發生車禍呢!」這句刻薄的話,深深刺傷了麗蓉的心。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麗蓉不知如何處理,到處詢問好友:「如果是你,會怎麼做?」而她又如何面對女兒呢?她選擇冷戰,一個星期不和女兒說話。 每個月有一個星期的早上,我會到孩子已畢業的小學當導護媽媽,幫忙維持校門口的行車秩序;也藉這段時間,近距離感受親子間的互動情形。我發現,現在已經很少有孩子會自行走路上學了,大都由父母或爺爺奶奶載送,即使離家只有五分鐘路程,父母也捨不得讓孩子走路。有些孩子到校門口,下車後便直挺挺站著,由父母為他取下安全帽、口罩或外套,再把書包掛到孩子身上,孩子幾乎不必動手,這一貫作業都由父母全自動完成。 有一次,一個三年級的男生下車後,發現便當盒沒帶,竟大聲地對媽媽吼著:「每次都是妳沒準備好,害我忘了帶!」媽媽只笑笑地對他說:「你先進教室,我回家幫你拿。」孩子一轉身便走進教室。 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我們到底帶給孩子怎樣的教育,竟將他們善良、純真的本性磨滅殆盡?我們一味地溺愛孩子,來滿足自己身為父母的需求,以為這樣對孩子就是好的;當有一天,孩子投入社會競爭的漩渦,將何以立足呢?為什麼現代年輕人的抗壓性如此薄弱?不就是父母太多盲目的愛造成的嗎?只一味要求孩子成績出類拔萃,全不管人格的養成,難怪現代父母老是怨嘆「養兒難以防老」了。 有位高三的孩子,父母因病雙亡,只和讀大學的姊姊相依為命。平常姊弟倆都住校,每逢假日回到家,就得面對一屋子的孤寂。他告訴我:「有時想念父母,就會跑進他們生前的房間,回憶父母在世時的身影,感受爸媽留下的愛。」他沉痛地說:「有時看到同學對父母親那種不耐煩的態度,動不動就大小聲的和父母親說話,就替他們覺得難過。人為什麼總要等到失去了,才會珍惜曾經擁有的呢?」父母若真愛孩子,應該給他一個可以面對未來人生大風大浪考驗的生命態度;握在手中的線放得愈長,孩子遨遊天際的空間就會愈大,不是嗎?

轉貼文章~~~~~~回家~~~~~~

2006年02月20日
公開
2

我們下一代的小孩...以後可能很少會回家了吧! 周六一大早,還在賴床,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清夢,原來是媽:「中午要不要帶孩子回來吃肉羹?」 「可是我答應孩子今天去麥當勞吃早餐耶!」媽仍不放棄:「把那個錢省下來啊!開車回來才十分鐘。」 我心裡想:孩子一定喜歡吃漢堡,不要吃肉羹。 果然,在我猶豫時,老大、老二一個搖手、一個做拜託狀,大家都期待一周難得一次的早餐會。 於是我告訴媽:「等我們討論好再打給妳好嗎?」媽有點幽幽地回:「好吧!」 電話一掛,孩子們同聲說:「不要啦!我們說好去麥當勞的。」 我告訴孩子:「外婆的目的根本不是要我們去吃肉羹,她是想看我們。」 「可是我們上星期不是才回去給她看過?」 我知道單以這個理由要更改原計畫有點不合理,便告訴孩子:「有一天我老了,也會打電話給你們說: 『兒子啊!要不要回來?我烤了蛋糕哦,帶孩子回來吧!』 如果兒子回答我:『蛋糕到處有得賣,我今天沒空啦!』那我會很傷心。」 四歲的小女兒馬上說:「我不會。我會說好。」結果我們協議:早餐照原計畫,晚上去外婆家。 媽媽知道了好高興:「那我晚上再煮肉羹。」 下午加完班,趕回家和孩子、老公會合,爸媽看到我們好高興。我們魚貫進入廚房盛肉羹, 大人小孩嘰嘰喳查地聊天,媽媽開始訴說她的五十肩每天折磨著她。我問她:「有沒有去做復健?熱敷?」 「有啊,都沒有用!」...於是,我深深了解到媽媽要的不是醫療資訊,而是兒女的關心。 走進廚房,看到一向愛乾淨的老媽心愛的鍋子蓋都沾了厚厚一層油垢,便用鐵刷用力把它們刷洗乾淨,一面刷一面想到:媽媽一定是沒力氣刷它們了。 她曾經用雙手一手抱我、一手拿鏟子炒菜,也曾用雙手刷遍家裡每一個角落。 她那雙手還曾經握著汽車方向盤賺錢──她是台中第一位女計程車司機…… 如今年紀大了,她的手累了,卻仍然忍著痠痛煮我們愛吃的肉羹麵、炒米粉,然後打電話叫我們回家。 我再忙再累,都要常常回娘家洗鍋子;也希望有一天當我年紀大了、手也不再靈光時,孩子們記得回家幫我刷刷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