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雄媽咪╭☆°

別再當直升機父母了

2006年10月23日
〈親子會客室〉文�閒雲 圖�吳孟芸

別再當直升機父母了



因為少子化,很多父母經常盤旋在兒女周遭,打探著孩子的一言一行,成了「直升機父母」。奉勸現代家長要懂得放手,孩子才更能獨立。

日前,先生拿了一篇報導給我看,文中提到許多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做了家長以後,和孩子的關係保持得非常緊密。但是,他們卻被稱為是「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因為經常盤旋在兒女周遭,打探著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監視子女學校的校務。

由於「直升機父母」管得太多,造成其子女在生活上無法學到如何求助及解決問題。我看了不禁啞然失笑,回想和兒子之間的種種互動,自己不就是那種父母嗎?記得兒子四、五歲時變得特別黏我,每次我要外出時,他總是依依不捨。我出門上班等電梯時,他趕上來把內門打開叫住我;隔著鋁門的鐵絲網,他一面向我揮手,一面笑瞇了眼再度道別。等我下樓走到中庭,又聽到他叫媽媽的聲音。

回頭望向七樓,兒子已經跑到前陽台,他把小小的腦袋瓜從欄杆的縫隙中伸出來,小手拚命的揮舞著;我總要催促好幾次,他才肯回去。

時光荏苒,兒子漸漸長大,我和他的關係依舊十分緊密。只是,換成他要外出時,我追到門口,隔著鋁門問他有沒有帶外套,大約幾點回家……。電梯門要關上時,我不停地揮手說再見。兒子上大學後,我有了新煩惱。我操心他社團活動太多影響功課、擔心他住校以後飲食不正常,甚至害怕兒子交到一個敗金女……。

先生提醒我,不要做「直升機父母」,讓我心生警惕。是啊,兒子已經是二十歲的大學生了,我應該要學著慢僈放手,讓他學習獨立。畢竟,人生本來就有各種挑戰和挫折,不經歷挫敗如何成長!

教養現場1.

放手才能成長 放心才能獨立

文�小玫莉

我參加了小兒的幼稚園表演活動,知道他們從很久前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排練了,為了幫他們加油打氣,當天我和老公備妥V8、鮮花,準備在盛大的演藝廳好好欣賞演出。

活動準時開演了,在園長簡短有力的致詞後,就是一連串的表演。每個孩子都表現得可圈可點。

當輪到幼幼班跳叢林舞時,一位小男生在台上無助地哭了出來,雖然他扮演的動物是獅子,可是對一個兩歲的小孩子來說,怯場是難免的,他的媽媽在台下照相時,看到寶貝在哭,也似乎心疼起來,導師當下決定衝上台拉著小手手一起跳,哭泣的獅子總算恢復雄姿,生動地擺動四肢,還不時傳來笑聲,台下的觀眾更寄予熱烈的掌聲。

我在想,即便讓他在台上哭五分鐘也總比提早退場好,當時如果他媽媽因為不捨而把小孩抱下台,那麼不僅於事無補,對小孩往後學習成長更是一大阻礙。

我記得兒子小班時,有一次在公開表演時跳舞跳到一半,這才發現少了舞伴,原來有個小孩臨時鬧脾氣,家長也順他的意不上場了,當時我很緊張,少了舞伴就不能做勾手轉圈的動作了,兒子的個性又倔,他會不會就站在原地不動如山?可是在老師的機靈打暗號下,兒子若無其事地自己轉圈跳舞,完成表演。

雖然那一次他們班並沒有得獎,我卻深深感到驕傲,我的寶貝曾幾何時已經慢慢長大了,我卻還以為他仍是那個捧在掌心的小娃娃。我想我該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成長,放心才能讓孩子獨立。

教養現場2.

嬌縱女童 實在看不下去

文�何依宸

和朋友一行四人相偕出遊,在回程的火車上,一位看來約莫五、六歲的女童,和媽媽兩人坐在我們隔壁。女童一下子要喝汽水,一下子要吃零食,後來坐不住,在走道上跑來跑去,並不斷大聲喧嘩,媽媽不時出面喝止,女頑童依然故我。

前排有對夫妻帶著一對兒女,男孩拿著玩具逗妹妹玩,女童被吸引站在一旁觀看,三分鐘後跑回自己的座位,向媽媽指定非要那男孩的玩具不可。媽媽說好說歹,就是拗不過女頑童的固執,不得已起身向對方商借,所幸男孩大方讓出玩具,暫時抑止女頑童的無理取鬧。

媽媽或許自覺難為情,拿出女童的電動玩具給男孩以示公平交換,沒想到女童非但不願,還快速地將電動玩具放回自己的背包。媽媽一臉尷尬,猛向對方道歉。

小小年紀卻自私的只想占人便宜,我們看在眼裡忍不住搖頭。

於是,我從背包裡拿出在九份買的泡泡膠,在女童面前吹了四個汽球,我和友人四人手上各執一顆。

坐在走道旁的珍故意拿著汽球不停地往空中來回拍打,吸引女童的注意。三分鐘後,女童將男孩的玩具丟給媽媽,盯著我們玩耍。珍把四個汽球黏成一個雪人狀,女童忍不住哈哈大笑,隨後吵著媽媽也要泡泡膠。

媽媽開口向珍詢問:「小姐,你們有多的可以賣給我嗎?」珍聳聳肩:「對不起,我們只有一瓶。」媽媽向珍表示願意用一百元請我們割愛(泡泡膠一瓶不過10元),四人同時搖頭拒絕。

媽媽無計可施,女童不停的踱腳哭鬧,一副不達目地絕不罷休的模樣。十分鐘後我們即將下車,其他三人拿著行李,我故意在女童面前不停把玩著汽球雪人,只聽見那女頑童大聲的哭喊:「她們要走了啦!」步下火車,我和珍走到女童的車窗前,用力互相擊掌,手中的汽球雪人瞬間被打破壓扁,只見女童貼在玻璃上的臉滿是失望,跟著火車的駛出,消失在我們眼前。

別說我們殘忍的設計、捉弄那位小女孩,我們只是想讓女童的媽媽有所領悟,父母一味的溺愛不是疼愛,千萬別以為用錢就可以買到一切,盲目的順從只會造就一個個恃寵而驕、禁不起挫折的「草莓人」。



文章轉貼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16/today-family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