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愉愉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讓孩子到大自然中玩耍

2007年09月04日
公開
1

轉寄摘自www.epochtimes.com 讓孩子到大自然中玩耍 不知你有沒有觀察過,許多孩子在雨天裏特別喜歡踩水潭,非要濺一身水才高興呢!不管母親在身後如何指責、阻饒,也要看看水花是怎麽往上濺的。要是下大雨就更來勁了,沖出屋子在雨中嬉戲玩水,淋得渾身濕透,毫不在乎。沙子和泥土對成人來說,也許是一些不受歡迎的東西,而它却可以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當孩子走過工地旁地沙堆和石子堆時,偏偏要從這“小山上”走過去,伸手撈點什麽,然後再扔出去。有時候就索性蹲在沙土堆邊,造起“小山洞”,挖起“小河溝”來。   爲什麽孩子都喜歡玩沙玩水呢?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很髒地游戲,究竟對孩子有沒有益處?家長們也許幷不理解。   沙和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變幻莫測的玩。水,可以靜靜地流過,也可以拍打著濺起水花;用手指劃圓圈,會出現一個個小旋渦;從指縫裏可以看到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把水灌進小瓶子裏,能再倒出來;還可以玩水槍。把玩具扔下水,如塑膠小帆船、大鯨魚、海龜等,頃刻澡盆變成了“大海洋”什麽東西這麽沈,一下子直沖“海底”?而小紙船能漂在水面。思考、探究、琢磨、聯想層出不窮。同樣,在沙堆上能造鳥窩、挖洞、建水庫、築堤壩,孩子們成了一個個小建築師。孩子們在沙和水中,千變萬化地玩個不停,帶來無窮歡樂,幷大大地發展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家長們之所以不喜歡孩子玩沙玩水,無非是怕弄髒衣服和手、臉。因此,應注意有節制、有選擇地玩。首先要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如上午9:30~10:30,下午3:30~4:30。此時,不影響孩子吃飯和睡眠,也有充分時間收拾玩具、沙盤和澡盆。給孩子準備一套舊罩衫、罩褲作爲“勞動服”,在玩的時候給他穿上。衣服的領口要塞住,袖口用鬆緊帶扎緊,這樣沙子就不會往裏鑽了。 有條件的話,給孩子製作一個圍裙,反面用塑膠紙襯上,在玩水時圍上。場地也應加以選擇,玩水的澡盆易放在鋪有瓷磚的厠所間或水泥地走廊上,以便玩後及時拖淨,容易乾燥。玩沙的沙盤可放在陽臺、走廊、天井、小院子裏等處,不至于弄髒屋子。

小拼圖玩出寶寶的大智慧

2007年08月29日
公開
1

對0~3歲的寶寶來說,拼圖不僅有利於集中孩子注意力、觀察力,還有助於提升其視覺空間、圖像認知、手眼協調能力,是啓發寶寶智慧的一個重要手段,你不妨帶著寶寶一起來試試看。   0~1歲:看圖案   0~12個月的寶寶,由於身體發育還不成熟,活動的空間也有限,因此,這一時期比較適合給他看一些色彩鮮豔、線條清晰、比較大的圖案,儘量選用紅、黃、藍、綠這四種原色的玩具和圖形,爲發展寶寶視覺圖像認知作準備。   1~2歲:玩拼裝玩具   1歲左右的寶寶會走路了,視野也拓寬了,認識事物和圖像認知能力大大提升。這一時期,你可以給寶寶玩一些簡單的可拼裝的立體玩具。市面上出售的一些過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裝的蘿蔔等是不錯的選擇。這類玩具可以幫助寶寶從拆分到拼裝的遊戲中初步建立整體——局部——整體的概念,同時也促進了手部小肌肉的運動和發展。   2~3歲:玩四片拼圖   2歲,寶寶的“正式”拼圖遊戲就可開始了。建議你讓寶寶先從4片式拼圖玩起。在選擇拼圖時,要注意拼圖的圖案、線條要大而清晰,顔色的區塊要明顯。   對於寶寶而言,一個拼圖遊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遊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製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製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現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熱衷於“看”,卻樂於“撕”。因此,你不妨從寶寶撕破的書頁中挑選圖像清晰、圖案單一、最好只有一個動物或人物、色彩鮮豔的圖畫,將其剪成正方形或長方形、貼在硬紙板上,然後如“田字”剪成四小片,就是不錯的自製拼圖了。   自製方法2:人物拼圖   你可以從一些過期雜誌、廣告宣傳單、書報中,挑選幾個完整、清晰的人物或動物的形象,將圖形按頭、身體、腿、腳等剪成幾片。玩的時候,將這些紙片打亂,讓寶寶拼成完整的人物。   TIPS:此遊戲可根據寶寶的實際認知情況,將某個人物剪成三到四片,在拼的同時,可以教寶寶認識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另外,爲了增加趣味性,媽媽、爸爸還可以和寶寶一起來比賽,各自拼一個圖形,看誰拼得對又快。   2個方法,讓寶寶邊想邊玩   方法1:由易到難的引導   對於沒玩過拼圖的寶寶,你最好先向他演示將四片拼圖拼成一幅完整圖畫的過程,並讓他仔細觀察最終拼出的圖案。接著,你試著將其中的1片拼圖移開,放在旁邊,這樣拼圖就少了一片,然後讓他觀察移走的那片拼圖的上下左右的邊線和顔色特徵、並讓寶寶嘗試將這塊拼圖放回原來的位置,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當寶寶已經能將移走的1片拼圖放回相應的位置時,你則可以試著取走2片拼圖,讓他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   根據寶寶的實際能力,你可逐漸增加難度,由移走2片到移走3片,甚至將四片拼圖完全打亂,讓寶寶去拼。   方法2:啓發式的引導   在玩拼圖時,你需要時時啓發寶寶思考和觀察,而不是幫寶寶代勞。比如,你可以在遊戲中提醒寶寶:這片拼圖的線條和那片拼圖的線條能連在一起嗎?這兩片拼圖的顔色相同嗎?可以放在一起嗎?找找每片拼圖的四條邊和四個角,看看它們有什麽不一樣呢?   以上這些都是寶寶在拼圖過程中需要仔細觀察、思考、動手嘗試解決的問題,他會從中體會到:從邊到角、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對應關係和空間概念,這些對寶寶的智慧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拼圖遊戲錦囊   遊戲1:圖形認知拼板   作用:提升寶寶對圖形、顔色的認知;發展寶寶手部小肌肉的協調動作;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   適合:1 ~2歲的寶寶   製作方法:在長方形的塑膠KT板或者瓦楞紙上,分別畫上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圖形,然後用小刀將圖形沿邊緣線刻出來(圖形可從紙板上取出、嵌入),將圓形及紙板上的圓形外框上塗紅色,三角形及三角形外框上塗綠色,正方形及正方形外框上塗黃色。   玩法1:教寶寶認識圖形。例如,媽媽對寶寶說“這是圓形,這是方形,這是三角形。圓形住在圓房子裏,方形住在方形房子裏,三角形住在三角房子裏”。   玩法2:讓寶寶認識顔色。媽媽問寶寶:“哪個圖形是紅色的?請你指給媽媽看。”   玩法3:教寶寶拼圖。媽媽將圓形、三角形、方形圖案從紙板上取下,媽媽說:“請你讓圓形住到圓房子裏去,方形住到方形房子裏去。三角形住到三角形房子裏去”,寶寶會動腦筋將圓形、方形、三角形一一嵌入相應的框中。   TIPS:當寶寶已能熟練地認識與操作圓形、三角形、方形這三種基本圖形的拼圖後,那你就可以設計一些五角形、梯形、心形等其他圖形的拼板給寶寶認知與操作。   遊戲2:泡棉玩具地墊   作用:刺激孩子的顔色、圖像認知,促使寶寶將圖形與實物建立聯繫,提升手眼協調能力。   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   遊戲說明:正方形泡棉地墊是目前許多家庭與托幼機構用作軟化地板的常見材料,每塊地墊邊長大約30公分左右,邊緣呈鋸齒狀,可供寶寶拼拼、玩玩。地墊上通常印有數位、水果、交通工具、動物等多種圖形,中間的圖是可以摳下來的。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認知能力和年齡來選擇,一般來說,數位、水果圖形比較簡單,適合小年齡、初玩拼圖的寶寶;交通工具、動物圖形有些複雜,適合大年齡的寶寶。   愛心小提醒:剛開始寶寶會被地墊上強烈的顔色刺激所吸引,並喜歡用手去摳每塊上面的圖形,這時,你不必急著讓寶寶將摳出的圖形放回去,因爲此時的寶寶正在對這些圖形産生好奇、進行探索,你需要做的就是提示寶寶:你取下的圖形是什麽?什麽數位?什麽水果?什麽顔色的?通過問題來刺激他思考。玩過幾次以後,寶寶自然會學會將摳下的圖形放回原來的位置。   TIPS:很多父母爲寶寶買了很多玩具,可是寶寶玩過幾次後就不要玩了,玩具堆在房間裏占空間,孩子也不愛惜。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寶寶玩過某樣玩具後,媽媽將該玩具收起來(用布蓋起來或裝在紙箱裏),過一段時間(十天或半個月)再拿出來玩。這種將玩具分批收藏起來、隔一段時間呈現給寶寶的交替玩法,較符合寶寶的遊戲心理。因爲當寶寶的記憶稍有淡化時,再次呈現玩具,會強化其記憶,再次激起寶寶對玩具的興趣和好奇,使玩具常玩常新。   遊戲3:六面體拼圖   市面上有一些針對低年齡寶寶的立體拼圖,比如:一些四塊的立體拼圖,每面可拼出蘋果、香蕉等簡單圖案,寶寶玩過幾次就可學會。但此類拼圖不易買到,大都是9塊、12塊或16塊,這對2~3歲的寶寶有些難度。如果要購買的話,媽媽要儘量選擇圖案簡單和塊數少的拼圖。玩此類拼圖時,媽媽最好和寶寶合作進行。比如:先讓寶寶觀察拼圖某一幅圖案的底色,讓他將相同底色的圖面找出來,然後再提示他:這個動物的頭在哪里?眼睛在哪里?身體在哪里?腳在哪里?讓寶寶分別找給你,然後你和寶寶一起來拼,讓他體會和你合作完成拼圖的快樂。這樣幾次遊戲過後,寶寶就會掌握了拼某幅圖的方法:先找到幾塊,拼好一部分,再拼完整。   寶寶還會在其中學會翻轉積木,得到新的圖面。在翻拼圖的學習過程中,你會發現寶寶很努力。因爲他的小手要用力地扣緊一排的拼圖塊,同時翻面,才可翻出新的圖面。這對寶寶是個挑戰。當完成時,他會體驗到遊戲成功帶給他的快樂,這是其他表揚所無法比擬的。   愛心小提醒:這種拼圖遊戲對寶寶來說有難度,因此建議在寶寶精神狀態良好、思維活躍的時候進行,比如早上8點到9點,下午午睡醒來後,以每次10~20分鐘爲宜。如果寶寶不感興趣,就不要勉強。   只要你方法得當,小小的拼圖,可以玩出寶寶的大智慧。

如何念書給小小孩聽(採自信誼)

2007年08月28日
公開
3

如何念書給小小孩聽 有許多爸爸媽媽會懷疑孩子這麼小, 書常常還沒翻了兩三頁,就又去拿別本書, 這樣的親子共讀到底有沒有效? 其實由於孩子愈小,專注力愈差,也很容易分心, 為小小孩讀圖畫書,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可以確定的, 就是得順著孩子的性唸! 孩子興致高,就多念幾遍,興致低,不念也沒關係。 另外,我們提供一些小小的Tips, 讓您的親子共讀更有趣! 1.說話速度放慢.咬字清楚自然 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看聽及模仿別人說話,也是學習說話的方式,因此,放慢你的說話速度,咬字清楚,對小孩的語言學習及理解有很大的助益。 2.變化音調音量,加入聲音表情 在唸故事書時,我們還可以在音調上面加一點變化,或配合不同的(動物)主角,模仿動物的叫聲,使平面的書「立體化」起來,這樣書中的人事物就活起來了。 3.聲音和臉部表情,增加閱讀的樂趣 書上有許多配合有趣動作的好笑狀聲詞。念的時候,音調可以有高低、大小、長短的不同,臉部表情也可以跟著變化。………不妨把它誇張的念出來。 4.善用圖畫書,增進親子關係 給幼兒看的圖畫書,雖然字很少,可是爸爸媽媽要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言,把故事講給孩子聽。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管孩子有什麼反應或疑問,大人都要積極的回應他。跟他一起笑,把他摟緊一點,親他一下,跟他說:「你好棒!」從對話中,幫助你們心靈相契合,增進親子感情,心裡充滿幸福的感覺。 5.依據圖畫內容,增加點不同的元素 有一種說故事的方法,就是每次看孩子當時的狀況,加點不同的元素進去。你可以講到哪裡,就跟隨圖畫問孩子問題。問的時候,別忘記看著孩子,並且回應孩子的答案。 採自信誼基金會 http://www.kimy.com.tw/project/200405/0123/index-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