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晴媽<薇妮>>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9月13日
公開
33

辛克樂颱風

辛克樂颱風

2008年09月08日
公開
49

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

2008年09月06日
公開
53

鵝口瘡!

寶寶嘴裡的原來是長鵝口瘡! 新店耕莘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陳培濤 鵝口瘡為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好發於六個月內嬰兒;鵝口瘡治癒率高,且大多自行痊癒,若寶寶有伴隨著食慾下降或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為首選治療方法。除治療外,日常生活注意清潔衛生,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鵝口瘡(Oral thrush)為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約影響百分之二到五的新生兒,並且好發於六個月內的嬰兒(出生四週大為尖峰期),它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黴菌的一種)在口腔黏膜表面感染引起的病灶,文獻上最早在西元1838年被一位法國的小兒科醫師報告。 好發於嬰幼兒及免疫能力低者 一般健康的正常人,口腔、腸道和皮膚都可能有少量的白色念珠菌存在,由於它們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使得其繁殖的速度多多少少受到抑制,並不會引起病症。但是當身體遇到一些疾病(先天或後天性免疫力不全、多重內分泌疾病等等)、哺乳器具不乾淨或餵奶者手指污染、近期或長期使用一些如抗生素、類固醇等等的藥物後,會使得體內微量的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病症。臨床上依感染部位的不同,比較常見於嬰幼兒的有鵝口瘡(口腔內黏膜)以及念珠菌性尿布疹(皮膚)。 患鵝口瘡的可能原因 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口腔或腸道內和皮膚表面上的白色念珠菌並不會致病,換句話說它們是與人體相互和平共存。但是當身體患有一些疾病(如癌症或愛滋病感染病患)、藥物而引起免疫功能出現問題,或使用抗生素不當,導致一些抑制黴菌的正常細菌被殺害時,它們的數目就會失去控制而引起疾病。 新生兒的鵝口瘡絕大部份是因為寶寶出生時,接觸到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以及新生兒口腔粘膜細嫩乾燥、唾液少、身體抵抗力弱而產生,通常在出生後七天到十天內出現。極少部份是因免疫防禦系統有問題(如愛滋寶寶)或是存在著其他誘發因素而造成,如處理不當的餵食設備與毛巾、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等藥物。 鵝口瘡並不常見於幼兒,所以如果發生在較大的嬰幼兒,或一直復發時,必須要謹慎評估兒童的營養、免疫系統,或藥物使用的狀況等等(如氣喘兒長期使用吸入性的類固醇噴劑)。 以抗黴菌藥物治療 鵝口瘡的預後還算不錯,而且自行痊癒的機會很高。對於已確定患鵝口瘡的寶寶,如同時伴隨著食慾下降或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滅菌靈Mycostatin)為首選的治療方法。照顧者可將懸浮液(抗黴菌藥物)滴入口腔兩側,通常一天分四次於飯後使用,在餵藥之前,應讓寶寶先用溫水吸吮以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服藥前、後三十分鐘內,不要讓嬰兒再進食任何東西。 藥物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一週以上,或當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三天才算徹底的治療。如果同時發現到某些誘發因素時,必須將它去除後才更容易治癒。另外當新生兒的鵝口瘡非常嚴重時,也要考慮到媽媽的產道,是否有過量的白色念珠菌存在,此時媽媽也要同時接受婦產科醫師的評估與治療。 哺餵方式重清潔 減少感染機會 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事項,以減少寶寶鵝口瘡的發生: 一、餵奶前以肥皂徹底洗淨雙手。 二、奶嘴、奶瓶徹底清潔之後煮沸二十分鐘以上,並且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三、哺餵母奶者,餵奶前需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保持胸衣的清潔及乾燥。 四、寶寶的玩具應該定時清洗,清潔時,可浸泡攝氏五十五度之清水至少十分鐘。五、每次餵奶後,應立即餵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所殘留的奶渣。 六、哺餵母奶的寶寶,除了寶寶需接受抗黴菌藥物的治療,媽媽也要接受治療,以避免互相以及反覆感染的機會。 預防勝於治療,我想鵝口瘡也不例外。養成良好的口腔與餵奶時的衛生習慣是最實際的。畢竟寶寶的健康,就是家長的快樂,相信每位父母都會很樂意來協助自己的寶貝遠離鵝口瘡,並且快快樂樂的成長。

2008年09月05日
公開
45

傷害兒童大腦的五大類食物!

傷害兒童大腦的五大類食物! 2008-08-12 Page:1/1 現在兒童一般都有較好的飲食營養,但是有關專家調查結果表明,不少孩子的大腦受到食物的損害,影響了大腦的發育,這是由於平時多吃了下列食物。 一、含鉛食物鉛是腦細胞的一大"殺手",食物中含鉛量過高會損傷大腦引起智力低下。有的孩子常吃爆米花,由於爆米花在製作過程中,機罐受高壓加熱後,罐蓋內層軟鉛墊表面的鉛一部分會變成氣態鉛。皮蛋在製作過程中,其原料中含有氧化鉛和鉛鹽,鉛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吃皮蛋也會影響智力。孕婦飲啤酒過多,德液中的鉛可通過胎盤到達胎兒大服,損傷智力。 二、含鋁食物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體每天攝鋁量不應超過60毫克,要是一天吃50∼100克油條便會超過這個允許攝入量,導致記憶力下降,思維能力遲鈍,所以,早餐不能以油要為主食。經常使用鋁鍋炒菜,鋁壺燒開水也應注意攝鋁量增大的問題。  三、含過氧脂質的食物過氧脂質對人體有害,如果長期從飲食中攝入過氧化脂並在體內積聚,可使人體內某些代謝酶系統遭受損傷,促大腦早衰或癡呆。哪些食品中含有較多的過氧脂質呢?主要有油溫在200℃以上的煎炸類食品及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的食物,如熏魚、燒鴨、燒鵝等。還有炸過魚、蝦的油會很快氧化哈喇並產生過氧脂質。其它如魚乾、醃肉及含油脂較多的食品在空氣中都會發生哈喇而產生過氧脂質。這些食物,孩子以不吃或少吃為好。 四、含糖精、味精較多的食物糖精用量應加以限制,否則會損害腦、肝等細胞組織,甚至會誘發膀胱癌。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成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得超過4克,孕婦及週歲以內的嬰兒禁食。動物試驗提示,週歲以內的嬰兒食用味精有引起腦細胞壞死的可能。妊娠後期的孕婦多吃味精,會引起胎兒缺鋅,影響孩子出生後的體格和精神發育,不利於智力發展。 五、過鹹食物人體對食鹽的生理需要極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兒童每天4克以下,習慣吃過鹹食物的人,不僅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而智力遲鈍,記憶力下降,甚至過早老化。

2008年09月04日
公開
41

四歲內兒童的「七感」訓練

四歲內兒童的「七感」訓練 2008-09-04 Page:1/1 一般說來,聰明與先天和後天兩方面因素相關。先天因素無法改變,但後天條件是可以通過努力去達到的。有研究發現,最有效啟迪孩子智能發展的年齡階段是從1歲到4歲,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進行如下幾方面訓練是很有好處的。 色彩感: 給孩子買玩具、書畫及衣服時,應選擇色彩鮮艷的顏色,特別是孩子的居室和經常活動的場所,可張貼些色彩艷麗的掛畫或動物卡通片等。 音樂感: 你的孩子不一定今後對音樂有特長,但重視樂感培養會使兒童較早地熟悉音樂語言。可以經常播放些優美、悅耳的輕音樂曲子,有利刺激孩子的神經發育,增強思維功能。 語音感: 孩子1歲左右已能準確地認清父母,此時應多進行「母子對話」,父親和其他親人也應參加。大人要盡量以正確、清楚和慢的發音給孩子講話或向孩子發問,鼓勵孩子用語言作自我表達。 形態感: 主要是教孩子學會識別最常見的物體形態。比如有意識地教孩子觀看圓形、方形和其他多種形態的物體,並告訴孩子構成這些形態的是哪些基本的條件。 觸摸感: 盡早教會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去觸摸和識別熱、冷、軟、硬的物品,讓孩子自己體驗這些感覺的不同,並加以區別。觸摸物體,感覺會反射到大腦,有助於提高反應能力。 運動感: 鼓勵孩子做有規則的運動,特別是手和腳的運動,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從半歲起,父母就可幫助嬰兒做被動體操。當他們會走、跑時,應該每天帶他們到戶外多練習走路和慢跑。 情感: 這是一項比較複雜和較高級的感覺訓練,對啟迪孩子智能十分有益。從孩子懂事起,就應有目的地幫助他們去愛自己的親人,愛惜玩具和糧食。再大一些,教育他們守紀律、懂禮貌,如給客人行禮,對父母和其他長輩表示感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