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IvyIvy631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冰箱冷藏冷凍庫溫度最佳建議 (強中弱控制器如何調整?)

2022年06月09日
公開
211

冰箱冷藏冷凍庫溫度最佳建議 冰箱冷藏建議溫度: 正常冰箱冷藏室的溫度在0-10°C之間,建議5°C最為恰當,正常冷藏室的最上方溫度最低5°C,越下方溫度越高7-8°C。 冷飲可放冷藏室上方,蔬果則可放置冷藏室下方。 冰箱冷藏室溫度的測量方法:將溫度計放入一個裝有水的杯子裡,將杯子放入冰箱冷藏室中測量,測量期間減少開冰箱門(開冰箱門10秒會讓冰箱內溫度上升5度),約30分鐘可看溫度。 冰箱冷凍建議溫度: 冰箱冷凍室溫度在-12至-18°C之間,建議溫度低於-18°C為佳,才能夠讓細菌完全暫時活動,如果食材不會存放太久,為了省電,可以將溫度稍微調高至-16°C。 食物中除了細菌以外,還有食物本身的酶與酵素,高溫可以徹底破壞酶的作用,低溫只能降低酶的反應速度,大部分的酶在30~40度C時的活性最大,越低溫活性越低。 絕大部分的酶在零下18度C幾乎都失去了活性,但還是有少部分酶甚至到零下29度時還能保持活性,所以,低溫並不能完全阻止酶讓食物變質。 而酶在食物解凍之後,又會繼續恢復活性,讓食物變質,所以像肉粽這類食物先高溫加熱將酶破壞之後才冷凍的食物才可以保存這麼久~ 雖然溫度越低,食物冷凍保存的越久,品質也越好,但是冰箱的耗電量也相對的越高,經過多方的測試與實驗之後,零下18度C是經過測試能保持食物品質且耗電量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溫度。 冰箱使用建議最多裝7分滿,保有空間讓空氣流通,確保裡面的食材都能正常保鮮。 冰箱溫度強中弱控制器如何調整? 現在較新的冰箱款式已有智能溫度控制,比較舊的冰箱,則有控制器旋鈕強中弱或是1-7的刻度可以調整,正常1最弱(最不冷),7最強(最冷)。 在不同季節,因應室溫高低,冰箱的強中弱也有建議的調整方式。 冬天:控制器可調弱、或是刻度1-2,室溫較低,冰箱制冷不需太強便能保持冷藏功能。 夏天:控制器調強、或是刻度6-7,天氣較為炎熱,冰箱制冷功能需強一些。 春天、秋天:可調中、或是刻度3-5。 將冰箱溫度正確的調整,也能避免因為氣候影響,造成壓縮機一直啓閉,造成耗電與冰箱壽命簡短,如果家中冰箱壓縮機一直運轉,冰箱還是不夠冷,建議快點找師傅來做檢查。 冰箱食物冷凍零下18度C的秘密 像是肉粽、粽子、水餃、魚蝦等食物不吃的時候,都會冰在冰箱的冷凍庫保存,為什麼不是冰在冷藏就好,這樣加熱又快,不用每次都加熱半天,浪費時間又浪費電或瓦斯。 水在零下就會結冰了,為什麼冰箱的冷凍庫都要設定零下18度C呢? 根據微生物喜歡的溫度,可將微生物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 嗜熱菌:適合生長溫度45~122°C。 2. 嗜溫菌:適合生長溫度18~45°C。 3. 嗜冷菌:適合生長溫度-15~20°C,有些非常耐冷的細菌,甚至到零下15~18度C都還能繁殖生長。 食物中水分的冰點不是0度C: 純水在0度C以下就會結冰,不過食物中含有鹽或糖份,因此冰點就會更低,只要食物中的水分沒有完全結冰,細菌就有繁殖機會。 所以,冷凍庫0度C不夠低溫,將冷凍庫調至-18度C才是最安全的!

魷魚、花枝、軟絲、小卷、透抽、章魚難區分,該如何分辨?

2022年05月22日
公開
8014

魷魚、花枝、軟絲、小卷、透抽、章魚,分別有幾隻腳? 在「界門綱目科屬種」的海洋生物分類中,可以從根本上看出他們總共分成魷魚、花枝、軟絲、小卷、透抽、章魚等6大類~ 首先,先用有幾隻腳來將他們做簡單區分: 八腕總目:就是有八隻腳的章魚。 十腕總目:剩下的魷魚、花枝(烏賊)、軟絲、小卷(中卷、鎖管)、透抽都有十隻腳。 魷魚、花枝、軟絲、小卷、透抽、章魚,如何分辨? 1. 章魚 章魚又叫做「石居」,章魚頭是圓的,只有八隻腳,所以又稱「八爪魚」,是我們最常見、也最好分辨的。 章魚燒裡面那一塊方方很有嚼勁的就是章魚的腳~ 2. 魷魚 魷魚又叫做「柔魚」,分辨他的特色就是他的尾鰭呈現明顯的三角形,身體較細長~ 由於台灣近海的南魷產量相當的少而且不穩定,一般市場買到的幾乎都是南美洲的阿根廷魷魚以及北太平洋的赤魷~ 魷魚為了保存通常都會作成乾貨,乾貨也比較鹹香,像是客家小炒或是包粽子用的乾貨就是魷魚~ 魷魚乾貨可用鹽、鹼或小蘇打摻水來泡發~ 另外我們常常在夜市看到的酥炸大魷魚、烤魷魚這些也都是魷魚~ 3. 花枝、烏賊 花枝也就是「烏賊」,身體最為圓胖,尾鰭幾乎包覆全身,身上有花紋,也因為他的墨囊較大,又被稱為「墨魚」。 但是魷魚、軟絲、小卷、透抽、章魚等其他5種生物也都是屬於蛸亞綱,通通都是會噴墨的! 最常見的加工產品就是花枝丸~ 4. 軟絲 軟絲與花枝有點相似又被稱為「擬烏賊」,但花枝身體較為橢圓而且透明,兩旁的尾鰭非常的寬大厚實,吃起來非常脆口,是台灣東北角非常有名的海產~ 軟絲經過簡單的鹽烤,就是一盤日本料理店常見的下酒菜~ 5.  小卷、中卷、鎖管 鎖管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卷」、「小管」,而我們常說的「中卷」其實就是長大的小卷而已~ 小卷體型較為橢圓,尾鰭為菱形的,尾鰭佔身體比例比較小一點~ 夜釣小管就是在釣他們啦~ 6. 透抽 透抽與小卷的長相形狀相當類似,但是身體較長、較尖、體型也比較大,尾鰭一樣是菱形的,不過透抽的尾鰭佔身體比例明顯的大了很多,超過了身體的一半! 炒透抽也是家庭中很常見的料理~   這些多足海鮮切片煮熟之後,不但長相非常像,口感也很相似,非常難以分辨~ 多足海鮮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含量與熱量也都比肉類來的低,吃起來非常有嚼勁,是非常受到大家歡迎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