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罐頭麻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01月13日
公開
46

回診-惠欣婦產科

2007年01月08日
公開
52

準備中...

準備中...

2007年01月07日
公開
65

如何判斷寶寶過敏?

你一定經常閱讀到有關「過敏」的統計數字;例如,如果父母其中有一人有過敏體質,有50%的機會將這種體質傳給下一代;若兩人皆有,則有80%的機會下一代會遺傳到過敏體質。但過敏若能儘早被發現並確定,其實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甚至延緩發病至不發病……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林應然 圖片�本刊資料室@內:過敏病自古就有,是一種人體對內外在環境發生過度敏感的通稱,並不只是一種單一性疾病。一般我們所稱的過敏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或稱過敏性濕疹)、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食物及藥物過敏。有過敏病的人常常會合併表現上述數種病症,並且多半在幼年時期就有徵兆發生。目前過敏病的盛行率已趨近於50%。其中又以過敏性鼻炎及氣喘佔最多比率。 過敏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牽涉到下列許多因素,包括: 1.工業文明的進展大量燃燒石油與煤炭產生廢氣,汽機車愈來愈多,帶來了室外環境的空氣污染。 2.室內居住環境過度裝潢佈置,又為了節省能源、減低噪音、加強隱私,而變得越來越不通風,過敏刺激原難以消散。 3.室內抽菸與使用含揮發性溶劑之油漆與建材。 4.與過敏性疾病互相制衡的感染性疾病隨預防注射與環境衛生的改善而大量減少。 5.工商社會日益繁忙,母乳餵食被牛奶取代,使人的免疫系統無法自胎兒時期的過敏型體質,轉化回歸為出生後應有的抗感染型體質,及高脂肪食物的攝取,造成過敏性疾病大量產生。 與家族遺傳密不可分 過敏病與家族遺傳體質關係密切,常可由家族過敏史得到印證,一般在幼年時期就有跡象可尋,若能早期得知寶寶是否屬於過敏體質,就能早期防止過敏病發生惡性循環,也提供醫生及家長們診斷、治療及預防的參考。 以下是過敏寶寶在幼年時期容易發生的疾病及症狀,如果你的寶寶有下列情況時,你必須高度懷疑你的寶寶是過敏寶寶,並請帶去醫院讓醫師證實是否確實有過敏現象。 觀察過敏體質的指標 1.異位性皮膚炎(或稱過敏性濕疹) 許多新生兒在出生後常有皮膚紅疹,這並不必然表示嬰兒有過敏性疾病。【定義】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生於皮膚上的慢性、搔癢性疾病。 【好發族群】帶有過敏病的家族中,而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也常帶有其他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蕁麻疹等。 【發生率】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在台灣也約為10%,通常於嬰兒2∼3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症狀,1歲以前約 60%的病人已出現症狀,5歲以前約85%已有症狀,其他則在以後陸續發生。 【臨床症狀】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大略可分為2個階段: (1)嬰兒期: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一般開始於2個月大時(有時之前會有脂漏性皮膚炎)。 *首先在臉頰部會出現乾燥紅疹,進而因細菌感染(常為葡萄球菌)而濕疹化,流出組織液並結痂。 *濕疹會擴展至頭皮、耳朵、及驅幹。當嬰兒開使爬行時,四肢伸側也會出現類似症狀。 *由於劇癢難耐,嬰兒常會焦躁不安,睡不安穩。 *很多人以為這些症狀一兩歲就會消失,事實上卻不竟然。 (2)孩童時期:異位性皮膚炎可以是嬰兒時期的延續,也可以在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沉寂一段時間後,重新復發。 *兩三歲以後,發炎性反應漸少,濕疹逐漸轉移至頸部、手彎、腳彎及手碗處,臉部則較少。 *約50%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在其一生中會出現呼吸道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氣喘),而異位性皮膚炎愈廣泛,愈嚴重者,愈容易發生氣喘病。 2.食物過敏 有些寶寶在吃下某些食物,如喝牛奶、吃蛋、花生、或海鮮類(如:蝦、蟹)食品後,會出現皮膚劇癢、出疹子,腹漲、腹瀉、哭鬧不安等症狀時,就必須考慮有食物過敏的可能,尤其是症狀反復出現時,更應想到食物過敏的可能。 3.哮鳴性咳嗽 【症狀】有氣喘病的小孩常在幼年時就出現哮鳴性咳嗽,在呼吸道感染後出現咳嗽、呼吸急促困難、呼吸氣時帶有哮鳴聲的症狀。 *由於幼兒之氣管管徑狹小,病毒侵犯幼兒之細小支氣管時,會造成氣管黏膜發炎,水腫,痰液分泌物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通暢,引起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喘氣、咳嗽、吸氣時胸部肌肉凹陷、吐氣時有哮鳴聲。 *病人常久咳不癒。 *X光呈現肺氣腫及肺紋增加,病程通常較久(數星期),病情嚴重者則需住院使用氧氣治療。 【好發族群】此病多發生於2歲以下的幼兒。 【嚴重性】反覆發生的哮鳴性咳嗽與將來出現的氣喘病關係密切,有許多家長及部分醫生一直把幼年時期的哮鳴性咳嗽當做「乳喘」,以為長大了就會消失。事實上有不少幼年時患有哮鳴性咳嗽的病人,會陸陸續續再發生相同的症狀,成為後來的氣喘病。 【發生率】據估計約半數的氣喘病童在3歲以前就已有哮鳴性咳嗽出現,約80%在5∼6歲時就已經有過哮鳴性咳嗽的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患有哮鳴性咳嗽的病人在幼年時期,常被醫師診斷為小支氣管炎或肺炎,而非氣喘病,縱然病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感冒後就發生哮鳴性咳嗽。 4.經常性的流鼻水、鼻塞、揉鼻子、揉眼睛 有過敏體質的幼兒到了天氣變化較大的季節,尤其是春秋兩季,常出現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癢、揉鼻子等症狀,而且病狀去而復返累月不斷。許多家長常以為他們的子女是經常「感冒」,但又老是不易醫好,卻不知過敏才是元兇。 過敏和感冒怎麼分? 事實上一般感冒的症狀常常只會拖個一星期至10天左右,如果幼兒的「感冒」至此時還未好轉,就應考慮有過敏的可能。 【感染源】由於鼻子是呼吸道吸入空氣的第一道關口,因此對外界環境的變化特別敏感。 1.當外界溫度、濕度、氣壓產生較大變化。 2.當外界的空氣中含有刺激性物質,如煙粒、粉塵、或特殊氣味。 【症狀】有過敏性體質的幼兒就常常出現 1.打噴嚏。 2.流鼻水。 3.鼻塞。 4.鼻子癢。 5.揉鼻子等症狀。 6.有些人甚至也會流眼淚。 7.眼睛紅。 8.眼睛癢。 9.揉眼睛(過敏性結膜炎)。 例如:【對家塵過敏】病人在媽媽打掃房間或抖棉被時,常常會發生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咳嗽等症狀。 【對溫度濕度敏感】病人在突然進入冷氣房或劇烈運動時,會有鼻塞、流鼻水、咳嗽等症狀發生。同樣地,這些人也常合併異位性濕疹,甚至氣喘。 5.其他與呼吸道過敏有關的疾病 有些疾病本身與過敏的關係雖然不是很強,但卻與過敏有某些牽連,如中耳炎、鼻竇炎(流黃濃鼻涕、久咳)、哮吼(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咳嗽聲如狗吠)、肺炎等。這是因為呼吸道的結構互相交通,因此有過敏體質的人(氣喘、過敏性鼻炎),其主要過敏器官周圍的其他器官常常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病因】一般而言過敏病牽涉到兩個最重要的因子:「遺傳體質」 與 「周遭環境」。其中前者可從過敏病人多半家族中有其他成員發生過敏病看出,例如我們常常碰到有過敏性鼻炎的父母親,生下罹患氣喘病或過敏性鼻炎的寶寶。 【發生率】根據醫學統計顯示,父母親之一有過敏性疾病者,其所生之子女約有三分之一的比率會發生過敏病,而父母親兩者皆有過敏病者,其子女約有四分之三的比率會發生過敏性疾病,因此過敏病可說與遺傳體質關係密切。 所以有過敏性體質的父母親應特別注意其寶寶是否常有上述過敏症狀發生,因為他們的寶寶比較容易發生過敏。

2007年01月07日
公開
138

現代寶寶如何預防過敏

過敏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過敏疾病是台灣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寶寶出生以後,如果本身是過敏体質,在接觸環境當中的過敏原或是非過敏原的刺激,就會產生局部慢性發炎反應,當這種慢性發炎反應表現在氣管、鼻子、皮膚或眼睛,就分別形成氣喘病、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症狀。 所以過敏疾病通常有三個特點,就是遺傳過敏体質、接觸環境中誘發因素和局部慢性發炎反應。環境中會引起過敏的因素,包括家塵塵蹣、蟑螂、黴菌、花粉和貓狗鳥類等寵物,食物上包括牛奶、蛋、有殼的海產以及芒果等等,季節交替、上呼吸道感染、劇烈運動、冰冷食物、空氣污染、吸二手煙,則是常見的非過敏原誘發因素。 家長可以藉由生活經驗觀察、皮膚測試或是過敏原抽血檢查,找出可能的誘發因素,做為照顧寶寶的參考。 治療過敏要多管齊下 要預防或改善寶寶的過敏症狀,可以從改變過敏体質、避免誘發因素和藥物治療方面著手,治療要多管齊下,才會有好的療效。如果家裡有過敏兒,家長可以: 去除環境中的過敏原: 每個人的過敏原都不同,除了可以藉由抽血測試出常見的過敏原之外,大部分的過敏原是塵蹣和灰塵,因此居家環境最好減少絨毛或羽毛填充玩具,少裝窗簾或鋪地毯,盡量清除家中灰塵雜物,使用防塵蹣寢具,如果寶寶對動物毛髮,像是狗毛、貓毛、羽毛等,也會過敏的話,家裡就不合適養貓狗及小鳥等寵物。 飲食方面: 如果每次吃了就會發癢,就要盡量避免該食物,其他飲食倒不必刻意限制。 氣候變化的影響: 季節變化、氣溫驟變和濕度都會影響過敏兒的症狀,氣喘兒要小心急性發作,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要減少激烈運動,避免流汗,以免皮膚癢,建議穿著純棉衣物,另外要避免皮膚乾燥,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藥皂、消毒水都不適合,更不要用鹽水用力搓揉,洗完澡後要立刻擦拭保濕乳液。 調節情緒跟壓力: 情緒和壓力都可能讓過敏病情更惡化,避免寶寶激動、減輕焦慮,才能避免惡化。 很多家長以為只要家裡有空氣濾清器就可以消滅塵蹣,其實這只是整体防護措施的一部分,積極性的移除填充性玩具,選用具有防塵蹣的枕頭、棉被及床墊覆套,以及避免病童玩跳床或丟枕頭的遊戲,是家長可以加強的措施。 保養可以減緩氣喘症狀 治療方面如果能夠使用吸入、局部噴劑或局部塗抹抗發炎藥物,就可以減少口服或注射後引起的全身性副作用。過敏病童的家長其實不用擔心,大多數的過敏疾病,會隨著年齡長大而日漸輕微,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學齡之前、氣喘病在國中國小之間、過敏性鼻炎等年長一點,症狀大多會明顯改善。 家長只要注意不要放任寶寶氣喘發作、過敏性鼻炎,不要忽視中耳炎及重度慢性鼻竇炎的併發症、異位性皮膚炎,不要任意搔癢讓皮膚粗厚,經由環境跟藥物控制,過敏疾病大多會愈來愈好。 過敏寶寶吃水解蛋白奶粉 嬰兒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來自牛奶蛋白,這些蛋白質是由許多胺基酸組成的複雜結構的大分子。當這些大分子經由餵哺進入體內,對有過敏體質的寶寶而言,便成為引起過敏的主要過敏原。 然而,這些過敏原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予以消除,「水解」就是其中的一個方法。簡單的說,水解相當於腸胃道內輕微的消化作用,是利用溫和的熱處理將蛋白質分子變得較鬆散,再利用酵素將大分子切斷成許多小分子。這些小分子不易誘發寶寶過敏,適度水解蛋白配方除了有預防過敏的效果,也符合寶寶的營養需求。 由於水解過程只是相當於腸胃的消化作用,營養成分並不會因水解而流失,反倒是可以促進寶寶的吸收利用,營養價值也因而提高。

2007年01月06日
公開
56

回診-惠欣婦產科

回診-惠欣婦產科

2007年01月04日
公開
54

幫助媽咪了解寶寶的生理需求~寶寶啼哭代表的7種語言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楊文理    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治醫師 李春銘    國泰醫院產房護理師 吳秀美 新手父母最困擾的事,不外乎就是想了解寶寶心裡的想法!寶寶不會說話,卻能利用不同的動作、哭聲,來告訴媽咪:「她想要做什麼?」。本篇就要告訴您,如何依據寶寶不同的哭聲和動作,來判斷寶寶肚子餓、想便便、想撒嬌、生氣、想睡覺、身體不舒服、想打嗝的情緒表現。 我家的寶寶超愛哭?研究:正常啦! 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60∼70%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 寶寶為什麼會哭? 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治醫師李春銘表示,對還不懂得說話的寶寶而言,「哭」是與生俱來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以哭聲來表達各種情緒和需求,家長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藉由熟悉不同的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 寶寶哭聲 透露7種情緒 情緒反應1:肚子餓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類似發出「聶」的聲音。 B 寶寶的嘴巴會出現嚅動的感覺,感覺在吸吮什麼東西似的。 情緒反應2:媽咪,我便便了!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類似發出「ㄟ」的聲音。 B 剛開始的哭聲很大,之後逐漸變小,全身躁動不安、扭來扭去,臉有點漲紅,表情有點像“正在用力”的樣子。 情緒反應3:想撒嬌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中伴隨著類似發出「啊」的聲音。 B 大人一接近、抱起寶寶時,寶寶就逐漸停止哭泣,露出笑容,如果大人一走遠,馬上又開始大哭。 情緒反應4:我正在生氣!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尖銳、臉部漲紅。 B 狂暴式的嚎啕大哭,可能還會出現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 情緒反應5:媽咪,我想睡覺了…!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哭聲類似「ㄡ啊」的聲音。 B 寶寶的手會開始揉眼睛、身體也會扭來扭去。 情緒反應6:想打嗝 觀察要點:發出類似「黑」的聲音。 情緒反應7:身體不舒服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哭泣聲中帶有類似「ㄟ」的聲音。 B 哭泣當中,身體還會伴隨著發抖的狀況。 為什麼寶寶一到晚上就大哭不已? 楊文理醫師表示,初生嬰兒剛離開母體溫暖而舒適的子宮,要適應外界獨立的生活,常會有些暫時性的不適應感,因而容易在晚上啼哭,大部分的寶寶在長大一些後,夜晚啼哭的狀況便會逐漸改善。 不過,寶寶啼哭,也是嬰幼兒正常運動之一,哭泣本身並不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任何後遺症或是不良影響,家長反而得注意寶寶哭泣的原因,是否因為身體不適而發出的警訊。 哭泣代表的紅色警戒! 當寶寶哭鬧期間也出現了以下的症狀,可能代表寶寶身體不舒服,所發出的紅色警戒!這時候,還是建議您趕緊帶著寶寶讓醫師檢查吧! 1. 持續性的呻吟,長達數小時的呻吟和微弱的哭聲。 2. 尖銳刺耳的哭聲。 3. 出現綠色或黃色的嘔吐物時。 4. 排便習慣改變,譬如出現拉肚子或是大便中有血、便秘的時候。 5. 餵食中,寶寶不停地扭動身體表情出現扭曲,寶寶即使吃飽,還是繼續哭鬧。 6. 體溫異常,譬如體溫高於38℃或是低於36℃。 7. 寶寶的情緒出現持續性的焦躁不安。 8. 昏睡,譬如睡眠時間將近於平常的兩倍。 9. 囟門隆起。 結語 因為寶寶的個性不同,各家安撫的手法也會各有妙招!畢竟想瞭解寶寶的語言,還是得下功夫好好研究一番呢!多點耐心和包容,您也可以聽懂寶寶的語言,讓寶寶更愛你哦!   (詳文請見2007.1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2007年01月04日
公開
69

孕前優生

心愛寵物?胎兒健康?左右為難 文�榮新診所副院長 何一成醫師 輯�張玉櫻 許多女性在懷孕前就擁有親密的寵物,等到懷孕時,家人因擔心動物會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而要求將寵物送走,因而造成孕婦的失落感。究竟寵物會對孕婦及胎兒的建康造成哪些危害?到底要不要把寵物送走?有折衷的方法嗎? 孕前若沒養寵物,孕後不宜養 幼小動物並不易照顧,要為牠們準備食物、佈置小窩,還要為牠們洗澡、洗便盆。若懷孕前沒有養寵物,不建議懷孕後開始飼養,因為孕婦本身身體劇烈的變化,會產生一些不適,需要花心力適應,也要有充分的休息,自己有時還需要別人照顧,若有外出工作,回到家中已很疲倦,若再加上寵物的事要忙,更是難以應付。 尤其在女性懷孕初期3個月,胚胎著床還不穩定,此時身體容易疲倦,常有孕吐等不舒服的症狀,若缺乏休息則容易導致流產,所以此時不適合養新的寵物。另外,孕婦生產後,嬰兒的照顧已是件累人的工作,還要養幼小的動物,更是分身乏術。 孕前若有養寵物,孕後可繼續養 但是許多女孩在婚前就擁有親密的寵物,將其當朋友或家人看待;等到懷孕時,家人若因擔心動物會影響孕婦健康,而要求將寵物送走,反而使孕婦有失落感,對心理健康不利。 至於與寵物接觸,雖然會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就像與人接觸也會傳染疾病一般,但可用一些方法改善,因此如果與寵物的感情很深厚,解決的方法最好是注意飼養的安全,而不是將寵物送走。 值得注意的是,若受到寵物的感染,其嚴重性與胎兒週數有關。在懷孕初期的3個月中,特別是懷孕第4∼8週之間,是胎兒許多重要器官(如心臟和腦部)成形、發育的時間,如果有細菌、病毒或是弓漿蟲的感染,較可能會造成胎兒器官的畸形及功能缺損。 養寵物如何減少感染? 首先,養寵物的空間要空氣流通,窗戶要打開一些,有陽光紫外線照射的機會,微生物較不易滋生。 家庭寵物傳染孕婦的模式有:傷口感染、接觸感染、藉由昆蟲叮咬傳染、經呼吸道傳染、經糞便污染或飲食感染。即使現在衛生常識已非常普遍,但由於疾病的種類非常多,這些傳染病仍可能發生,因此與寵物接觸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例如: * 要預防傷口感染: * 接觸寵物後(尤其在進食前)一定要洗手: * 減少寵物在外遊蕩及與其他動物接觸: 僅少數的過敏症是寵物所引起 造成孕婦眼睛、鼻子、皮膚過敏、氣喘的原因很多,包括:黴菌、花粉、病毒、菸、粉塵、藥品、食物、氣溫變化、劇烈運動、情緒壓力等。而現在已有血液過敏原檢查,可檢測孕婦是否對各種環境物質過敏。許多人的檢查結果發現,80%左右是塵?過敏,只有不到5%是貓毛或狗毛過敏。 若真的對寵物的毛過敏,又捨不得將它送給別人,可準備一台吸力強、噪音小的吸塵器,每天使用吸塵器清除地面、桌下、牆腳的毛,並用除塵紙清潔家具和桌面上的毛絮,打掃時應戴上口罩,保持空氣流通,可減少過敏的機會。 結語 若孕前沒有養寵物,不建議懷孕後開始飼養;但如果已經養了很久且感情深厚,則只要注意飼養的安全,還是可以與心愛的寵物共度懷孕的美好時光。 (詳文請見2007.1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