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罐頭麻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別為孩子的行為抓狂

2009年03月21日
公開
35

爹地媽咪生氣了! 別為孩子的行為抓狂 文╱佳欣托兒所新店中正分所所長 廖麗文 剛學會走路的小小娃兒聽不太懂父母的話,可是脾氣又拗又固執,常讓父母傷透腦筋,甚至到了抓狂的地步……。 20項會讓父母抓狂的行為 有些父母會大呼:「我家的寶寶簡直是個可愛的小惡魔,不時在挑戰我們夫妻倆的耐性!」本文在此歸納出下列20項會讓父母抓狂的行為(但因為每一個孩子的個別差異不同,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盡相同): 1. 喜歡玩馬桶中的水,並且用手下去攪拌,樂在其中,有時還會整個頭伸進去,甚至喝馬桶水。 2. 喜歡上上下下爬樓梯、爬櫃子,經常摔得滿頭包。 3. 不論任何玩具或東西都往嘴裡塞。 4. 喜歡爬上小板凳或矮桌子,攀著窗往外眺望。 5. 生病了,不管大人怎麼哄騙或抓著灌藥,都無法餵藥。 6. 白天睡覺,晚上不睡覺,還要父母陪著玩,日夜顛倒。 7. 半夜哭鬧不休,有時生病,有時原因不明。 8. 在公共場所大哭大鬧或躺在地上打滾。 9. 晚上睡覺要父母抱著或搖著到天亮。 10. 喜歡玩垃圾桶中的垃圾,有時還會撒出來滿地玩。 11. 看到喜歡的玩具或零食非買不可,否則便耍賴、哭鬧。 12. 吃飯慢吞吞,一餐飯吃完接著又是下一餐飯。 13. 愛哭,動不動就哭,一哭就嘔吐滿地。 14. 喜歡咬人、抓人。 15. 瓶罐中的藥亂拿亂吃。 16. 拿了筆就會在牆上、桌上、地上亂塗。 17. 黏著一個主要照顧者(如媽媽)不放,否則就又哭又鬧。 18. 自己搶著吃飯,卻吃得桌上、地上一團糟。 19. 桌上、床上、沙發爬來爬去,摔得鼻青臉腫。 20. 伸手去拔電插頭,或用手指玩插座。 和寶寶溝通的5項技巧 要和寶寶相處溝通,確實有些困難,不過可以善用下列5種技巧,以避免不必要的生氣: 1. 事前預防法 2. 轉移注意力法 3. 鼓勵和懲罰併用法 4. 規律的作息 5. 讓孩子知道您生氣了 當孩子令您抓狂時,請想想…… 也許您家的小寶貝也有上述的一些行為,令您傷透腦筋,甚至在您最疲憊的時候考驗您的耐性、挑戰您的權威。請記住,孩子的成長不可能總是那麼順利,他必須經過一番的跌跌撞撞、自我慢慢修正之後,才會一步一步地成長。而身為父母的您也是一樣,需要一次又一次經歷刻骨銘心的椎心之痛,才能體會當爸爸、媽媽的偉大。 因此當孩子的行為令您抓狂時,試著用下列方法來撫平自己的情緒,以免造成過度管教的行為產生: * 孩子就是您的一面鏡子:看見孩子的行為,就可以想想當初父母也是這樣辛苦地照顧您長大。 * 用愛充滿您的家庭:有人說:「兩人之間最短的距離是心意。」您對孩子的付出越多,孩子將來給您的回報也越多。 * 凡事都會過去: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階段連著一個階段,因此令您高興的、傷心的、生氣的事,都會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而過去......。 * 抱著一份感恩的心:感謝上帝送給您一個搗蛋鬼,因為他(她)讓您的日子處處充滿幸福、驚奇和挑戰。 給父母的提醒 為了能讓您和孩子相處的更加愉悅,請遵循以下的提醒,對您和寶貝的相處,將有莫大的助益: * 如果事情很重要,請不要讓孩子自己選擇。 * 避免提出可以用「不」回答的問題。 * 避免因為孩子的要求和頑固而情緒激動。 * 聽了孩子說的「不」或「我不要」的反抗話,請不要吃驚或激動。 * 如果您應付孩子一天下來疲憊不堪,請不要抓狂,想想上述4點提醒。 * 如果您的孩子和筆者所描述的有些相同,請告訴自己,他正在經歷這個階段,長大點就會好了!

12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2009年03月11日
公開
41

12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快週歲了,大部分的寶寶都能獨立站立,有些已會扶著東西移步前進。學會走路的孩子會四處走動,個人的發展差異逐漸加大,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大,真實的智能也開始萌芽。 研究報告指出,給寶寶活動的空間越廣,刺激腦部的機會越多,發揮作用的能力就越佳,到了3-4歲的智能就越好。所以不要讓寶寶在雜亂的空間,或玩具太多的房間內活動,會妨礙他的積極探索,影響智能發展。 週歲的寶寶,有的雖說已會「學走」了,但是手腳尚不靈活,一定要不斷的重複練習,不要限制任何寶寶可練習走路的機會,讓他自己走,不要老是牽著寶寶的手走,在搖搖晃晃及愛的掌聲中,他學會如何平衡及有獨立成長的機會。但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注意家具是否有尖銳的角及邊緣,收好危險物品等,讓寶寶在寬敞ˋ安全的空間中成長。 一、推紙箱前進 有些寶寶快週歲了還不太會走路,除特殊情形外,家長不必過分擔憂,可透過有趣的遊戲活動,幫助努力嘗試要站起來的寶寶開始走路。 方法:找一個和寶寶站起來時,可用手撐在上面同高的空紙箱,重量不宜過重。讓寶寶在乾淨的地板上推著紙箱練習走路,媽媽從旁鼓勵、引導他。當寶寶發現他可以自己推著東西前進時,通常會雀躍不已,孩子都很喜歡這個充滿樂趣的遊戲。 二、貼五官 父母可透過這個遊戲讓寶寶認識自己的五官外形,從認識自我開始,再認識動、植物等其他事物。 方法: 1.在厚紙板上畫一個人的頭形及臉形,最好也畫上頭髮,臉部空白留做貼五官用。用紙片製作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等,用來黏貼。 2.首先,家長指著自己的五官讓寶寶辨認,接著教他用手指出媽媽的鼻子、嘴巴…..等。也可拿出鏡子讓他看,告訴他這是寶寶的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 3.父母示範貼圖,有時可故意貼錯,讓孩子指出糾正過來。 4.讓孩子自己貼五官,只要貼對位置就好,不要求貼的比例正確。 三、裝手電筒 手的功能發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透過寶寶觀察大人拆裝手電筒的過程,讓寶寶自己動手裝手電筒,可培養寶寶的觀察力、專注力及訓練手部操作的靈活度。 方法:家長把手電筒從拆開、放上電池、套上燈泡,栓上蓋子、然後按上開關使燈泡亮起來,每一個步驟慢慢地、仔細地做給寶寶看,寶寶在旁觀看也會學大人的樣子去拆裝,家長從旁可看看寶寶能做到哪一步,寶寶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不要勉強他。此時也要告訴他,要愛惜物品,不要將手電筒亂扔、亂敲,否則會弄壞燈泡,燈泡就不會亮了。 四、分享好東西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增強,漸漸懂得想佔有或得到一件東西了。教寶寶與他人共同欣賞物品,凡事不能只從自我為出發點,從小培養他與人共享的情懷。當他體會大人願意與他分享事物時,漸漸地他也可能拿出自己的玩具,要與大家分享。 方法:家長在平日應經常和寶寶一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將身邊美好的事物不論大小,都與寶寶分享。例如:你在摺棉被時,和他一起欣賞被單可愛的圖案:澆花時,和他一起看看美麗的花朵,耐心教他觀察葉子的紋路;出外郊遊時,跟他一起欣賞天上的白雲……等。你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建立他對他人的信任,長大後也較會替他人著想。

易被誤認為感冒的玫瑰疹(嬰兒玫瑰疹)

2009年03月10日
公開
49

易被誤認為感冒的玫瑰疹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玠模 玫瑰疹為病毒性感染,常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嬰幼兒,反覆的高燒為主要症狀。因此適度的給予退燒藥,可以減緩孩子發燒的不適之外,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多注意孩子的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即可。 在平常繁忙的門診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嬰幼兒發燒,或皮膚出現各式各樣疹子的問題,困擾著父母親。而玫瑰疹這個特殊的疾病,剛好融合了這兩個常見卻又惱人的問題,總會讓心疼寶寶的家長煩惱個好幾天,心神不寧。 未發疹和發疹期 症狀迥異 玫瑰疹就是在身體上長出有著玫瑰般色澤的疹子。這個特殊疾病主要是影響到三歲以下的小朋友,而且絕大部分(大約95%)的玫瑰疹,都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左右的小嬰孩。一般而言,玫瑰疹主要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未發疹期和發疹期。 *未發疹期 在未發疹時,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發高燒。大部分的病童發燒時體溫會在38℃到40℃左右,平均會在39℃,反反覆覆的高燒是一個大特點。雖然少數病童會合併有哭鬧不安或厭食的情況,絕大部分的病童仍然可以正常玩耍,精神、活動力在高燒時仍然很好。少數病童會有些輕微的咳嗽或流鼻水的症狀,但是大部分的病童除了高燒之外,可以說完全沒有其他的症狀。 可是,就因為沒有其他的明顯症狀,更讓家長們摸不著頭緒而更加緊張;發燒本來就讓人擔心,原因不是很明顯的發燒更是讓人加倍的焦慮。更令人煩憂的是,一天好幾次的高燒,通常還得延續個三到五天,比較一般的感冒還多個兩、三天,另外體溫可能在第四天或第五天也還維持在40℃度左右。 *發疹期 在幾天來來去去的高燒之後,就進入了發疹期。特別的是,在一進入了發疹期時,之前的高燒也完全消失,體溫開始完全恢復正常,幾個小時後開始在身上出現玫瑰色的小疹子。通常會先在軀幹開始出現少數約0.2到0.5公分大小、輕微突起的粉紅色小疹子。爾後慢慢疹子增加,會在頸部和四肢也出現。 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也不會有水泡出現。原來個個界線分明的疹子隨著數目增多,會慢慢融合和慢慢消退。在一到三天的時間內,由少數疹子慢慢增加、融合再消退。有時候,在發疹期初期會合併有輕微的腹瀉。 試圖減緩發燒不適 整體而言,玫瑰疹可以說是個良性的疾病,幾乎所有的病童在經過幾天的發燒及出疹之後完全康復。雖然說有些病患在反覆的發燒中,會出現熱性痙攣的現象,也通常少有後遺症,所以說玫瑰疹本身不可怕,比較擔心的是類似玫瑰疹一樣發高燒的其他感染性疾病。 在診斷上,病童感染後進入發疹期之前,玫瑰疹的診斷常常很難證實,通常要等到確實發出了疹子之後,家長和醫師才能以比較輕鬆的心情面對。也由於有太多其他可能的疾病,和玫瑰疹起初的高燒有類似的表現,所以說面對一個只有發燒而沒有其他症狀的病童時,一定要和您的小兒專科醫師好好配合及追蹤,務必排除可能的其他感染,以免延誤治療的契機。 玫瑰疹是病毒性的感染,是一個良性的病程,在治療上採取的是支持性療法。適度的給予退燒藥,除了可以讓孩子減緩發燒的不適之外,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也要叮嚀家長的是,多注意孩子的精神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你和你的寶貝一定可以度過玫瑰疹的考驗的。   (詳文請見2005年九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持續莫名高燒- 玫瑰疹悄報到

2009年03月10日
公開
46

採訪�陳盈竹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花曼津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蔡宗憲 嬰幼兒玫瑰疹於感染初期無明顯症狀,寶寶的食慾、活動力各方面與平時無異,卻持續莫名高燒,寶寶高燒漸退後,全身出現還會出現玫瑰色小紅疹讓許多摸不著頭緒的家長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其實玫瑰疹是一種良性疾病,很少有後遺症和併發症,因此家長不必過度驚慌。 什麼是玫瑰疹? 玫瑰疹(Roseola infantum),又稱為Sixth disease, 這種病最大的特性就是 會出現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因此暱稱為玫瑰疹,主要為皰疹病毒( HHV)第6型及第7型引起的感染.。疾病初期嬰幼兒會持續莫名高燒,溫度可高至攝氏39至40度,通常會持續3或4天;燒退之後,寶寶身體從軀幹部位開始出現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再慢慢延伸到四肢、臉,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也不會有水泡出現,疹子大約會持續2到3天左右,再從最初起疹的軀幹部位往四肢慢慢消退。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宗憲表示,許多疾病所引起的皮膚起疹在消退時會有脫屑的狀況,但是玫瑰疹則不會脫屑,也不會出現色素沉澱。 玫瑰疹藉飛沬傳染 嬰幼兒感染玫瑰疹以6個月到1歲半最為常見,但是小至2、3個月,大至2、3歲的小朋友,也都仍有可能得到玫瑰疹,為何6個月前的寶寶較不易感染發病,可能是寶寶體內留有媽咪所給予的抗體;而6個月後的寶寶,母親所給予抗體逐漸減少,因此較易受到感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花曼津表示,以臨床病例來說,寶寶罹患玫瑰疹的案例,整年都可以發生但以春秋兩季較多。玫瑰疹的潛伏期平均為5∼15天,大部分都是經由大人飛沫傳染給寶寶。其實,人類皰疹病毒第六型和第七型,大部分的成年人在小時候就曾感染過 。有些人受到感染後,病毒僅潛伏在身上,不會發病;有些人感染後則會發病。蔡宗憲表示,人體身上某些細胞可以發現人類皰疹病毒第六型和第七型的存在,主要是在一些血球的細胞,如:單核球細胞。有人認為唾液腺存在此種病毒,因此極有可能是大人的唾液裡含有病毒,經過飛沫傳染給寶寶。 由於玫瑰疹初期,寶寶會不明高燒,卻無其他症狀,食慾與活動力也無減弱,因此常讓家長手足無措,不知寶寶究竟未何莫名高燒;有時玫瑰疹也會被誤認為感冒,因為少數寶寶可能會合併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涕之類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是這些類似感冒的症狀通常較輕微。 玫瑰疹療法與併發症 花曼津表示,由於玫瑰疹初期無明顯症狀,因此對醫師來說,在診斷上是個挑戰;對家長而言,常會因寶寶高燒不退而慌亂不安,希望得知寶寶究竟得了什麼病、如何治療。因此,在臨床上,若醫師檢查過後無其他感染跡象且寶寶精神活動力極佳,醫師會建議家長先觀察寶寶的情形2∼3天,若寶寶身上出現玫瑰色細小斑丘疹,即可研判為玫瑰疹;若寶寶仍高燒不退,則需進一步抽血或驗尿檢驗以排除身體潛在的其他感染。 基本上,嬰幼兒玫瑰疹以採取症狀治療為主,因為玫瑰疹屬於良性疾病,因此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也不需特別照料,只要靜待病程結束,讓寶寶自行恢復即可。所謂的症狀治療是指,當寶寶高燒時給予口服退燒藥,如:acetaminophen,一般不需其他抗生素治療。除非發生特殊的症狀,例如很少見的腦膜炎,且血清檢查又有病毒感染,才會給予ganciclovir或foscarnet等用藥,但這些狀況不多,在臨床案例上幾乎不會碰到。 再者是寶寶身上的皮疹部份,一般來說是不會發癢的,所以不需用藥,若寶寶有發癢想抓的情形,再給予止癢擦劑;抗生素治療不會改變疾病的過程,對單純性的嬰兒玫瑰疹也沒有益處。正常說來,玫瑰疹在發病期間,不會發生腸胃道、中樞神經、血液系統、呼吸系統等的併發症;燒退、發疹後,不會留下後遺症。 注重衛生清潔 避免玫瑰疹上身 大多數嬰幼兒得到玫瑰疹,因為沒有嚴重的副作用,故不需特別嚴格的預防措施,目前也沒有預防疫苗可供施打。由於玫瑰疹的傳染途徑為飛沬傳染,因此個人與環境清潔衛生非常重要,建議家長與常接觸寶寶的成人,回到家後應先洗手,尤其是抱寶寶之前一定要洗手;此外,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及通風、多注意幼兒的飲食均衡營養以增加其免疫力、少帶嬰幼兒出入公共場所,都是預防感染玫瑰疹的好方法。若寶寶已感染玫瑰疹,在發病身上皮疹未消退前,也應避免涉足公共場所,或與其他小朋友親密接觸,以防感染他人。   (詳文請見9月號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