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vivian - Lu

聽!PH值會說話導讀二-細菌引起感冒嗎?

2007年05月14日
當花圃細菌跑進你的肺部,你非要徹底消滅這些入侵者?但他們並非壞人,只是跑錯地方罷了...

你經常洗手、洗滌衣物,想要除去的細菌,其實並非引起疾病的元凶,感冒雖然不舒服,卻是自我治療的過程。

我這麼說,也許你要抗議:醫生,你說蛋白質過量有害,又說細菌不會引起疾病,感冒對我們有益,但醫學証實,流行性感冒、單核血球病、結核病、傷寒等確實由細菌引起,何況我一點也不覺得感冒對我有益呢?

所謂細菌,指的是微生物、病毒、病菌等。細菌確實在疾病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卻非疾病的起因。他們在人體內作客,只是貪圖方便,選擇舒適、潮濕、有豐富食物的環境。當細菌選上你的身體,就表示你的抵抗力有減弱的現象!

抵抗力減弱是細菌的最愛

病菌、病毒、微生物的確無所不在,並非只有下雨天、冬天或你的腳弄濕時。我們的環境確實充斥著無數的微生物。粗略估算,每個人體內及身邊的細菌高達10^14,即百兆個之多,密度之高,簡直超乎想像。倘若它們真是疾病的起因,那麼,我們極可能終生忙著與疾病打交道呢。但實際並非如此。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家人患流行性感冒時,總有一、兩人能僥倖逃過。如果人們真的那麼容易被細菌感染,為什麼同一家庭的成員遭遇卻不相同呢?難道有的人比較幸運?那麼,歷史上發生的瘟疫又如何解釋?成千上萬的人死於瘟疫,那些照料臨死病患的家屬卻安然無恙?如果我們對細菌毫無抵抗力,恐怕沒有人能幸運存活,有機會讀這本書呢。

細菌於生化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當你身體情況良好,細菌絕不可能突破妳的防線。當然,你體內也存在著有益細菌,製造分解食物分子的酵素,幫助人體吸收。有些更在重要的化學過程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土壤裡更有著上噸的細菌,大都以有機物質為生。細菌對環境生態助益極大,包括分解有機物質、參與氮循環(nitrogen cycle),以及豐富土質。事實上,許多細菌對人類及環境貢獻很大。

至於破傷風桿菌(tetanus)、臘腸菌(bOtulinus)一類的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則會引起疾病。所幸,就算不小心踩到生鏽釘子,或抵抗力較弱時吃了不衛生的食物,皆可採取緊急治療。只要保持食品衛生,確保妳的抵抗力,細菌便無機可乘。

除非細菌能夠入侵細胞,否則,並不會影響你的健康。只有在抵抗力較弱時,細菌才可能入侵細胞。意外事件、不當食物、過度疲勞或極度壓力,都會使抵抗力減弱。發生意外事件時所承受的壓力,或長期生活習慣不良,都會擾亂身體運作,影響細胞功能,使抵抗力減弱。

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策略,並非將所有細菌殺光,而是讓細胞保持最佳狀況。妳的細胞多活躍呢?妳的生命力如何?妳的健康、活力、對疾病的抵抗力,皆取決於細胞的健康程度。

那麼,又是什麼決定細胞的健康呢?

生活方式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飲食、休息狀況,以及你對待身體的態度。那些攝取大量蛋白質,卻極少吃蔬菜的人,細胞長期處於掙扎狀態。若加上操勞過度,承受壓力的話,便成為慢性病虎視耽耽的對象。

當你的身體受到食物、活動、環境、態度、回憶、爭執、怒氣、挫折等刺激時,將會引起生理反應。正當的刺激,如優質食物、休息、正面的態度等所引起的生理反應,對細胞絕對有益。反之,生理或心理煎熬、負面態度、有害食物,則會侵蝕細胞。一旦細胞受損,身體也會受影響,使妳的抵抗力減低。現代人長期生活緊張,對細胞尤其不利,抵抗力變弱,自然容易生病。

當身體受刺激,不免產生疼痛、不舒服、發燒、噁心等症狀。有些症狀如割傷、骨折,是顯而易見的:其他如過敏症、骨質疏鬆症等,則需長時間才會顯現。感到不適時,人們通常尋求醫院的協助。醫生很可能開些藥物,試圖將症狀解除。然而,就算症狀消除了,引起症狀的病因卻仍然存在。

通常,抗生素被用來消滅這些冒犯者,但很不幸地,細菌具有適應環境的功能,對過去制伏它們的藥物產生抗藥性。藥物或許能夠殺除細菌,但除非抵抗力增強,否則,相同的細菌勢必再度侵襲身體。尤其大部分抗生素除了驅逐有害細菌,對有益細菌也同樣毫不留情。

人體是由許許多多細胞所組成。當細胞無法正常運作,將直接影響器官或組織的功能,使抵抗力減弱,不敵細菌的攻擊。然而,細菌並無創造環境的能力,它們只是不斷尋找最適合長久生存與繁殖的環境。如同人體,細菌完全以生存為目標,一旦找到舒適的寄居體,便開始在該處繁殖。

儘管入侵人體,決定生活方式的主權,仍然操之在你,而非細菌。舉例來說,當花圃裡的細菌跑進妳的肺部,你一定會想盡辦法,徹底消滅這些入侵者吧。但它們並非「壞人」,只是跑錯地方罷了。它們需要的,是重新歸位。細菌和我們一樣,會在不恰當的時間去錯地方。銀行發生搶案時,不巧也在現場的無辜者,或許能體會我的意思吧。

病源菌並不會攻擊正常的細胞或組織

所有病源菌(有害細菌)都是食腐動物(scavengers)。它們不會攻擊正常的細胞或組織,只有受損的細胞才會成為寄居體,提供養分,讓細菌順利地生長繁殖。細菌(包括「感冒細菌」)並不會無緣無故帶給我們痛苦。只要採取正確的飲食,保持身體健康,你便能夠與細菌和平共處。別忘了,不只人類,細菌同樣有生存的權利。

細菌並不是造成疾病的元兇,抵抗力減弱才是

細菌並不是造成疾病的元兇,抵抗力減弱才是

流鼻水、眼睛濕潤、打寒顫,皆是內部清除的過程。妳的身體會盡其所能維持體內平衡(homeostasis)。為了防衛入侵者,第一道措施就是稀釋(dilution),將身體不需要的物質加以稀釋,減少傷害力,或者將之逐出。感冒即是除去體內不必要或有毒物質的方法之一。或許你感到不舒服,但感冒本身確有其目的,除去危及你生命的有毒物質。

伴隨感冒或其他病痛的發燒,是內部清除的另一個妙方。發燒能夠擊敗入侵者。最適合病源菌的溫度是華氏九十八.大度。發燒(低於華氏104度)則能驅逐細菌、除去有毒物質,讓身體恢復正常。

到了炎炎盛夏,新鮮蔬果盛產之際,感冒則是常見的事。除非妳的健康狀況非常好,否則,連續吃西瓜等鮮果之後,很容易罹患夏季型感冒。

感冒與發燒目的一樣,都為了清除體內過剩物質。飲食不當或許才是感冒難以治癒的原因。高蛋白飲食將不斷地在體內堆積毒素,使妳不勝負荷。除此之外,急速改變飲食,特別是剛開始改採天然食物時,也可能引起感冒症狀。別緊張,妳的身體並非抗議,而是正迅速清除體內過剩的蛋白質。

感冒乃是為了生存

無論花多少錢醫治感冒,並消滅所有潛在危害人體的微生物,我們永遠不會成功。細菌既非起因,消滅它們並無法解決問題。每一回感冒儘管難受,仍得感謝身體還有保護你的能力呢!

(截錄自「聽!PH值會說話」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