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伊一

焦慮的“追高”針:醫生一天接上百問診有家長為孩子“達標”願花300萬

2022年05月14日

 兒童保健科,梁女士(化姓)帶著6歲的女兒,仔細地聽著醫生的分析。醫生說,梁女士的女兒身材矮小,診斷後發現她的生長激素分泌過少。如果希望能追上“標準”身高,主要有兩條路徑可供選擇。一是讓孩子打針注射生長激素,二是讓孩子多運動,調節作息,同時補充維生素等營養,通過更“自然”的方式讓孩子追高。

梁女士記得,小時候,學校裡上體育課,會讓同學們按高矮順序排列。自己由於個子不高,總是站在一邊,心裡很不是滋味,彷彿因為身高“靠邊站”了。她不希望女兒也受到這樣的困擾,決心讓女兒追高。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怎麼追?要不要打針?打針會痛,要向體內註射藥物,對所有孩子來說,恐怕都是“受罪”。醫生也告訴梁女士,注射生長激素可能會產生副作用,且效果因人而異。另外,如果選擇長效針劑,一年大概要花費10萬左右,對家庭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與梁女士經歷過同樣糾結的家長還有許多。某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家長分享的帶孩子打針“追高”的經驗貼。

看到孩子身材矮小,便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是否意味著“身高焦慮”?生長激素和性抑製針是不是能讓孩子長得更高的“靈丹妙藥”?讓孩子打針追高,是不是“揠苗助長”的行為?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程昕然表示,家長有必要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但“打針”通常是患病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經過嚴格診斷後,才能遵醫囑做出的選擇,並非可以隨意使用的“靈丹妙藥”。

身高或心智?增強戶外運動有助生長發育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一名9歲女孩通過打性抑製針“追高”。報導中,女孩的骨齡超過9歲半,經醫生診斷為“中樞性性早熟”。不僅可能初潮來得過早,也意味著身高增長的空間可能僅剩1~2厘米。幾番思索後,女孩的母親張女士選擇讓女兒打性抑製針,延緩初潮到來的同時爭取更多的長高空間。為此,加上來回的路費、醫藥費等,他們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花費了近10萬元。

梁女士也是追高家長的一員。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每年她都會帶女兒去當地公立醫院的兒童保健科體檢。從醫生那裡,她得知孩子的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段的全國標準身高,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了解其原因。做了骨密度、骨齡、核磁共振、抽血化驗等檢查後,醫生給出診斷結果:孩子生長激素分泌少,可以考慮通過注射生長激素來補足,或是通過多運動、補充維生素、調節作息等協助長高。

梁女士不希望孩子受到身材矮小帶來的困擾。幼兒園裡,往往會讓孩子們根據高矮次序排列。梁女士記得,小時候,每當老師讓同學們“高的站一邊,矮的站一邊”,自己心裡都有些不是滋味,覺得好像因為長得不夠高的緣故“靠邊站”了。她認為,女兒也可能因為身材偏矮而受到歧視、產生自卑心理。另外,她知道某些崗位對求職者的身高有硬性要求,不希望女兒將來因身高“不達標”而失去一些機會。

梁女士從醫生那裡了解到,生長激素的使用劑量根據孩子的體重來計算。女兒的情況,若選擇長效針,1年的總價大約為10多萬,對於家裡的經濟條件來說較為高昂。醫生也告訴梁女士,生長激素的效果因人而異,可能還會產生副作用。梁女士的丈夫則認為,比起為身高苦惱,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與身心健康更加重要。

綜合考慮後,梁女士放棄了打針追高這條路。梁女士諮詢醫生後得知,運動有利於促進生長激素分泌。此前,梁女士的女兒運動較少,如今,梁女士會督促女兒跳繩、騎車,同時補充維生素,早睡早起,健康作息,希望能通過更“自然”的方式讓女兒長高。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程昕然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近年來,前往內分泌遺傳代謝科就醫,問診身材矮小和性早熟的兒童數量明顯增加。其中,問診性早熟的孩子比例上昇明顯。通過與家長的交談,程醫生了解到,居家期間,孩子戶外活動減少,是導致兒童性早熟和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科普知識的宣傳,也讓更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打針追高?有人誤把激素當靈藥

在某網絡平台上搜索“性抑製針”、“生長激素”,可以看到不少家長撰寫貼文,分享自家孩子注射性抑製針和生長激素的經歷。頁面上端,平台彈出提示“醫療領域專業性強,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粗略來看,通過“打針”的方式追高,根據不同的情況,主要有單打生長激素、單打性抑製針、生長激素與性抑製針“雙打”這三種形式,同時積極鍛煉、補充營養、調整作息。

一些家長發帖稱,由於疫情原因出行不便,他們選擇把藥劑帶回家,自己給孩子打針注射。一位為孩子單打生長激素的家長寫道,兒子9歲2個月,身高123厘米,醫生建議注射生長激素。與醫生探討後,她把藥劑帶回家,親手為孩子打針。她分享自己的打針心得,“找准位置下手要麻利,手抖的話可能扎不好,不要怕,紮下去之後慢慢推……”

一位“雙打”的家長展示了女兒的身高體重記錄表。她表示,女兒將近7歲時,身高已達133厘米,與同齡人相比偏高。然而,她的骨齡已有11歲,經醫生診斷為性早熟,可能8歲就會來月經,最終預測身高為147厘米,可能難以達到遺傳身高。

這位家長決定讓孩子打性抑製針,同時注射生長激素,希望能在延緩性發育的同時,讓孩子的身高與骨齡相匹配。女孩8歲時,身高已達149.8厘米,成為全班最高的一個,骨齡為11歲多。諮詢多家醫院的醫生後,家長決定停打生長激素,繼續打性抑製針。停止注射生長激素半年,女孩又長高了1厘米,長高速度比打生長激素時明顯放緩。

記者註意到,有一名自稱身高139厘米,已滿23歲的女子執意要打生長激素。她展示的某三甲醫院放射檢查報告單顯示,其骨骺線已閉合,骨齡為18歲以上。醫生告訴她,長高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不建議她注射激素。但她試圖尋找其它渠道打生長激素。評論區中,有網友留言,提醒她這種情況下打生長激素,很可能無法達成增高的效果,反而有產生副作用的隱患。然而,對於此類提醒,她抱著抵觸的心態,表示“特別不愛自己139厘米的數據”,哪怕有增高幾毫米的可能性,也想嘗試一下。

“身高焦慮”?身材矮小或潛伏疾病

有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程醫生,近年來明顯感覺到,門診的工作越來越忙碌,常常需要在一天內接待上百位問診者。一進入診室,便很難有工夫離開,一待就是9~10個小時,中午吃飯的時間只有20分鐘左右,幾乎沒有能按時下班的日子。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男孩,大約8歲時曾找她問診。為孩子做了檢查後,程醫生髮現他有生長激素缺乏症。根據男孩父母的身高計算,男孩的遺傳身高可達170厘米左右。但若不注射生長激素,很有可能無法達到遺傳身高。然而,家長當時沒有把醫生的建議放在心上。5年後的一天,程醫生在下班前突然接到男孩父親的電話,請求程醫生再等一會兒,他馬上就帶著孩子趕到。

父子兩人來到醫院後,程醫生髮現男孩身高僅有約156厘米,骨齡已達15歲。孩子父親懇求醫生為孩子注射生長激素。但程醫生遺憾地告訴他,孩子的骨齡偏大,用打激素的方式追加身高,可能性幾乎沒有。然而,家長固執地要求醫生為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儘管經濟條件一般,但還是想打質量更好,價格更昂貴的水劑激素。“我覺得虧欠了孩子,”他對程醫生說。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無奈之下,程醫生為男孩了注射生長激素。每個月,注射激素大約需要花費7000多。連續注射3個月後,他們花費了2萬餘元。然而,男孩1厘米都沒有長高,只好放棄。

前些天,有個父親沒有按號排隊,直接來到診室門口,要求醫生為孩子看病。程醫生讓這位父親先去排隊。他說,“程醫生,我孩子情況急呀。”

程醫生了解到,這位父親是一個老闆,家裡有工廠,經濟狀況不錯。女兒想要從事護理工作,但崗位對從業者的身高有要求。女兒的身高約為149厘米,沒有“達標”,希望程醫生能為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增高。測評後,程醫生髮現女孩的骨齡已有15歲,即使打生長激素也無法追加身高,便拒絕了這位父親的要求。“我給你100萬夠不夠?”這位父親問道。程醫生沒有回答。“那300萬夠不夠?”程醫生告訴他,不是費用的問題,是孩子已經過了適合打生長激素的時間,最終回絕了他的要求。

那麼,發現孩子身高比同齡的孩子矮小,是否有必要去醫院檢查?打針是最好的選擇嗎?

程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例如身高及生長速率也是反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指標。但在臨床上只有明確適應症的孩子才適合用藥物治療。近年來,程醫生也曾遇到不少家長懷著“讓孩子更有身高優勢”的心態,來醫院諮詢是否能通過打生長激素或性抑製針,讓身高、發育正常的孩子長得更高。對此,程醫生總會進行勸阻,並為家長們科普真正需要治療的情況。

首先,發現孩子身材矮小,無需諱疾忌醫。帶孩子來科室檢測生長發育狀況,未必就是“身高焦慮”。程醫生告訴記者,身材矮小有時不僅關係到美觀,還可能指示著某些潛伏的疾病。例如,身高和體重一樣,是反應營養狀況的指標。另外,骨關節病、遺傳代謝病、臟器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腎髒病、腫瘤等,也可能造成身材矮小的情況。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體檢,排查病理性的情況,可及時發現一些潛伏的疾病,及早治療,更有利於康復。

性早熟之憂?性抑製針無法追加身高

焦慮的“追高”針:醫生一天接上百問診有家長為孩子“達標”願花300萬_img_1

首都兒科研究所發布的“兒童身高體重發育數值表”。

由首都兒科研究所發布的,根據我國9省市兒童發育調查數據研究制定的“兒童身高體重發育數值表”,是正規醫院內分泌科在判斷兒童生長發育狀況、診斷疾病的量表。該研究所每10年都會做一次九省市兒童身高體格發育狀況調查,以此得出表內數據。量表將兒童的身高分為“超高”、“偏高”、“標準”、“偏矮”、“矮小”五種情況。通常情況下,身高低於“偏矮”的兒童,可以考慮採取乾預措施促進生長。包括在家中進行自我干預,如調整飲食、運動、睡眠等,以及服用醫生處方的鈣片、維生素D、中成藥等。身高低於“矮小”,符合適應症的兒童需要通過生長激素藥物治療。

判斷應該如何干預身高,需要考慮導致矮小的原因,例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性早熟、營養不足、腫瘤壓迫等。某些情況下,由於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矮小或其他疾病如特納綜合徵、小胖威利綜合徵等可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針對性早熟導致的矮小,臨床上常用性抑製劑聯合生長激素“雙打”。

通過打針干預身高的情況,在醫學上屬於“疾病”範疇。上文提到的“中樞性性早熟”就是一種疾病。“身材矮小”很多情況下也是由疾病導致的。判斷是否需要藥物干預,首先要在正規的專科醫院,由內分泌專業醫生經過綜合評估,完成相關檢查,確認孩子符合病理性的情況。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夜色藥獅 https://liontw.com/    加賴ID:LBANG19

性早熟通常可以通過以下幾點診斷。第一,女孩在8歲前乳房發育,男孩在9歲前睾丸增大。第二,孩子的身高在不該快速增長的年齡突然躥高。第三,孩子的骨齡偏大,超過實際年齡1歲以上。第四,性腺增大。第五,通過性激素檢測確診。

確診後,醫生會評估疾病對孩子的影響程度。例如,女孩是否能接受自己來例假的生理現象。有的孩子雖然確診性早熟,但發育進展慢,對未來身高影響不大,那麼只需定時到醫院評估,可不必通過藥物干預。

如果家長在遵醫囑的情況下選擇打針治療,也需要對使用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心理準備。短期來看,打生長激素和性抑製針都有可能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的紅腫、良性的顱內高壓、甲狀腺功能下降以及打針所帶來的心理影響等。不過,生長激素和性抑製劑都是臨床使用30年的處方藥物,經過臨床試驗驗證,造成永久性後遺症的情形較為罕見。另外,近年來,性抑製針的價格有所降低,如今已從曾經的2000多元一支,降低到1300元一支。若一個月只注射一針,一年的費用大約為1萬多元。生長激素的價格與劑型和劑量相關,孩子年齡小體重輕,對應的劑量就小,費用就會相對較低。因此也提倡儘早治療。

程醫生強調,在孩子正常發育的情況下,為孩子打性抑製針,以求贏得更多長高時間的想法是錯誤的。性抑製針可以延緩性發育,但無法追加身高。對於骨齡超過10歲的孩子,想通過打性抑製針來追加身高的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女孩在15歲骨齡,男孩16歲骨齡左右,意味著長高已基本完成。若女孩骨齡大於13歲,男孩骨齡大於14歲,打生長激素幾乎也很難起到幫助長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