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b恩

小寶總是不受控?逐漸整大成為惡魔爸媽如何處置?

2022年08月23日

當孩子耍性子狂哭鬧,或不聽勸告、一再挑戰父母的底線時,要如何強壓怒火讓情緒不要暴衝﹖看著爸媽盛怒的臉,孩子怎能理解你是因為愛而打?小小孩鬧脾氣,耍個性控制,舉世皆然,且看德國老師如何自己不失控,讓孩子認錯並改過。

小孩發脾氣如何處理?了解寶寶生氣的原因- 媽咪寶貝大小事

皇家百家樂,金鼎百家樂

我舉一個例子:阿金2歲,他看到一個很想要玩的玩具,被另外一個小朋友拿走,正要去把玩具搶回來的時候,阿金的爸爸、媽媽出手制止阿金:「怎麼可以搶玩具呢?」接著就把阿金的手撥開,停止他搶玩具,阿金就倒在地板上哭鬧:「不要、不要。」這時候父母就開始疑惑,你到底不要什麼?要什麼?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只是去制止孩子做「不要搶玩具」的行為,孩子的反應怎麼這麼大?有這麼強烈的情緒產生?

很多專家都會教父母,面對這樣的情境,就是要忽略孩子,讓他去演;但這樣是對的嗎?我告訴各位,不見得有效。2、3歲小孩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在他的眼中,只有那一個目標(玩具、點心……),大人卻一直拼命去解釋(或指責)搶玩具是不對的、路倒哭鬧是不對的;當父母與孩子的立場不同,就會沒有交集,產生無效的溝通。

 

面對情緒小霸王,正確的教養三步驟

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當孩子正在哭鬧、生氣、不理人的時候,先忍住自己也快爆發的情緒,試著瞭解孩子隱藏在情緒下的動機,再溝通,才會有效。

當你在「講道理」時,孩子不一定能順利解讀妳的本意

2到4歲的孩子,同理心正在發展卻又不是那麼成熟,處於「似懂非懂」的時期,所以會特別歡、講不聽。這時候最容易讓爸媽理智斷線呀~但請注意,孩子不見得懂你口中的「搶玩具」是什麼意思,他心裡會覺得:「我就是想玩玩具呀!為什麼一定要讓人家呢?這明明就是我先拿到的……」又無法好好表達時,就會一直說「不要!」這時候你說再多都是枉然!所以,你可以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轉移他的注意力:「寶貝你看,旁邊還有很多玩具我們沒玩過,要不要試試看別的?」或者嘗試跟孩子說:「咦?弟弟好像也想跟妳一起玩,我記得這玩具多一點人更好玩耶!它還有很多玩法,要不要試試看?」這時期真的很考驗爸媽的耐心,不過試了幾次後,當孩子的同理心漸漸發展出來,他就能開始去分辨什麼是搶、奪、偷,並可以練習分享。

太常使用「負面語言」

小心!火上加油,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延宕越久:當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是「搶」,這些都是我們定義的行為,而這時候的教養語言就會出現很多禁止、負面的內容:「你不可以、我教過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呢?」這種教養方式我把它取為:「火上加油法」。你認為,當你在火上加油時,孩子的情緒會越大還是越小?接下來孩子感受到的是,既然我已經說不要、不喜歡,大人卻還是一味的禁止,那麼我要用更激烈的方式(情緒),如此一來,非但沒有解決,負面情緒就會更強烈(撞頭、路倒、打自己等等),只為尋求更高的注意力,而惡性循環。

你可以試試,當孩子正出現強烈的負面情緒,試圖與大人抗議時,試著對孩子說:「我聽到了、我看到了。」給孩子一個擁抱,用其他東西轉移注意力,可以使情緒減緩一半。

不過有些孩子,即使嘗試用其他物品轉移注意力,他依然不為所動,堅持要搶回原本的玩具,爸媽應該怎麼做?這個時候你必須站在他的情緒當下,同樣地說:「好,我有聽到,那等你好了一點的時候我們再說。」以上教的教養語言,都是孩子比較聽得進去、可以接受的。

以上這些方法,一旦步驟前後次序不對,就會養成情緒小霸王。我希望各位父母能在情緒教養中,學會以柔克剛、以緩制急;孩子越急,我們就要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