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b恩

不要讓小孩變成「小大人」讓孩子擁有童趣

2022年08月25日

電視上常見打扮美豔的小美眉模仿當紅偶像歌手蔡依林跳著<特務J>,這樣的表演也總是博得滿堂采,家長可能樂見孩子有能歌善舞的能力,但電視機前的觀眾在驚嘆之餘,也不免會認為這樣的小孩過於成熟,好像少了那麼點純真可愛,當然,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出現於才藝表演方面,常常兩三歲的小孩也是語出驚人,雖然會覺得他聰明,但也難免讓人擔心,孩子是不是懂得太多了?這樣的情形又到底是好是壞?百家樂詐騙

不要讓小孩變成「小大人」讓孩子擁有童趣_img_1

我們常聽到大人將小朋友的某些特定行為稱作「早熟」,只是,怎麼樣的行為舉止才算早熟?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嬰幼兒教育顧問梁仲怡表示,所謂「早熟」應該是和同年齡的小朋友做相對比較,除了生理上的發展有明確的曲線圖可觀察bobo落在哪個區塊之外;還有心智上的早熟,而這就是我們一般常觀察到孩子在語言、行為上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某些語言在一般認定下,不該出現在2歲的小朋友身上;某些行為也不該出現在3歲的小朋友身上,但是當這些都發生了,就將它稱為早熟,或是一般會稱為「小大人」。

幼兒早熟的情況在近幾年似乎特別明顯,也不在少數,梁仲怡指出,學齡前的孩子多半是被動的接受資訊,而這些資訊和刺激多來自周遭的環境和接觸到的人事物,探究造成早熟的原因約有以下情況:

1.資訊進步

  現在物質環境品質漸漸提升,孩子從生活環境中接觸到的已經不再單純,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就可能與電視、電動玩具為伍,而電視所播放的內容卻多半不適合孩子,梁仲怡表示,即使是卡通,也還是有不少誇張的情節,除了天線寶寶是真正適合嬰幼兒收看的卡通之外,其他像是蠟筆小新,往往是大孩子,甚至較成人的內容,但以小朋友的形體來表現,因此,當孩子接觸到時,他會認為這是他應該有的語言,而自然而然的接收、模仿。

2.和大人相處時間多

  梁仲怡表示,少子化的趨勢,除了反映在諸多產業的轉型以及教育的改革之外,也顯現出小朋友和同儕互動的時間是減少的。在小朋友上幼兒園之前,多半是和大人相處,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大人的語言,他可能也會把這些帶進幼兒園,在大家相互比較刺激下,就會認為這是自己生活中的東西,進而出現小大人的情況。

3.缺乏想像空間

  現在多半是雙薪家庭型態,因此,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少,在互動時間少的前提下,往往希望能達到最有效率的互動方式,大同育幼院早療教學組長陳意玫表示,這時候,家長可能將關心集中在bobo的生理需求,而沒有時間和孩子進行想像及純真的對話,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從大人身上接觸到的都是大人化的語言及處理方式,自然會少了該有的純真。

4.社會環境不安全

  以往是農村社會,家中的大人也不見得有時間陪伴孩子,但由於孩子生得多,村裡也多半以守望相助的型態互動,因此,當大人們出門耕種時,小朋友也能和隔壁人家的孩子互動,其互動的空間是開放的,梁仲怡表示,像這樣讓小朋友集結在一起主動的去探索和遊戲,雖然可能缺少大人的刺激,但卻是以小朋友為主體的探索,少了大人世界的語言,當然童趣也就多了些。反觀現在,不安全的社會環境,家長必須時時刻刻將孩子帶在身邊才會安心,幼兒自然無法以自己為主題去探索周遭世界。

5.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現在孩子生得少,孩子所獲得的關注力則相對更多,再加上資訊豐富,每個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因此,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在孩子身上,陳意玫指出,現在不少幼幼班就開始上幼兒美語,這個情況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不過,無形中也將孩子帶入了大人競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