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b恩

誰要扮白臉、誰要當黑臉?父母之間如何管教孩子?

2023年01月17日

在媽媽社團中,許多人會不經意的提到,家中某某人是扮白臉,某某人是扮黑臉云云。久而久之,大家似乎形成某種共識,就是家裡一定要有黑臉白臉的角色分工,否則教養規矩就很難維持。但真的需要這樣嗎?究竟扮演白臉或黑臉,又會帶來親子關係什麼樣的後遺症呢?百家樂

根據我的經驗,事實上每個家庭的黑臉,形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比如說有些家庭裡,爸爸本來嗓門就大,所以孩子會怕怕,媽媽就藉此「陰老公一把」,讓老公去威嚇小孩,於是臉自然而然就變黑了。又比如說媽媽陪伴孩子時間比較長,漸漸耐心被磨掉,偶而會情緒失控,孩子感覺怕怕,媽媽也因此臉越來越黑。不過,大部分的家庭的黑白臉之分,是因為兩人管教標準不一,所以比較嚴格那位,就把自己定義為黑臉,可以說是一種「自願黑」。

但不管家中角色是如何演變而來,我要把黑臉這個角色,再細分為「教養嚴格」與「脾氣暴躁」兩種黑法。很多人把自己的「喜怒無常」,美其名為家中扮演黑臉的必需,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如此陰晴不定,讓孩子感到害怕的角色,會在父愛或母愛中,蒙上一層恐懼的陰影,使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也造成親子關係在青春期後疏遠,甚至影響身體健康。這樣的黑臉,乃百害而無一益,不要也罷。

另一種黑臉,也就是「教養相對嚴格」的類型,對孩子的殺傷力就小很多。只要分寸拿捏得當,賞罰分明,而且不吝於表達關愛,孩子們是打從心裡心甘情願服從規矩,而非因恐懼而服從,這就是相對良性的黑臉角色。

白臉父母也分很多種,有不管事的白臉,有想討好孩子的白臉,還有拿孩子一點辦法也沒有的白臉,他們把教養的責任都推給另一半,還自詡為慈祥的象徵,恐怕會讓另一半為之氣結。好的白臉不是放任或放養,而是扮演孩子的傾聽者,成為孩子的情緒出口,建立安全的親子依附關係,但是對於夫妻所約定好的教養底線,還是必須把持的住,而不是隨意棄守。

在許多育兒節目中,當被問到自己是扮演黑臉或白臉時,專家們通常自稱是「白裡透黑、黑裡透白」。意思是說,雖然夫妻兩人在不同議題上,底線會有不一致的情況,沒有人是絕對的嚴格,也沒有人是絕對的軟柿子。因此,當陪伴孩子時,如果孩子犯錯,身邊的那位主要照顧者,最好當下自己把責任一肩扛起,不要挖坑「爸爸回來你就麻煩大了」,或者口出「你媽沒把你教好」這種互推責任的話語,不僅毫無建設性,也顯露了自己的無能為力。

就算感到氣餒也無妨,試問哪個父母沒有挫折過?此時放下身段,虛心求助,問問專家或朋友,或找一本好書來讀,看看有沒有方法可以解決教養的困境。如果黑白臉是因為教養不同調而爭吵,不如就在黑臉獨自照顧孩子時採用黑臉法,白臉獨自照顧孩子時採用白臉法,各自退讓一步。至於黑白臉一起照顧孩子時,雙方自己決定採用哪一種原則,這樣就不用吵架了,孩子也會清楚明白彼此的底線,大家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