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紀肉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晉升準爸媽的第一步 幫小孩買保險花在精準刀口

2022年11月03日
公開
78

需要幫孩子規劃保險嗎?其實這個「需要」的對象是父母,不是兒童!當孩子發生意外或生病時,父母如承擔不起衍生的費用,就必須透過保險來彌補損失,絕對不是因為保險越早買越便宜,才要替孩子規劃保險。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建構哪些保險呢?只要依循風險管理「對、夠、好」的3大原則去規劃,就能備齊應有的保障。風險與明天哪個會先遇見?沒人有答案。就如同股票市場,基本面清晰可見,像是吃飽、睡好、愛運動的孩子;技術面有跡可循,像個總是活蹦亂跳的孩子;但一個毫不起眼的病毒,卻讓股市熔斷再熔斷。一份未雨綢繆且「對、夠、好」的保單規劃,將能幫父母對抗突如其來的風險。 百家樂實戰 了解兒童的保障需求 - 買對保險 不同險種是為了填補各類風險的損失,當保障範圍涵蓋越廣,保費也會越高,在有限的預算下,應該先以大風險保障為主軸。 壽險是為了生命的句點。兒童的風險與大人最大差異是沒有家庭責任,因此壽險的需求僅限於喪葬費,正因如此,2020年6月生效的《保險法》第107條修正案,將原本15歲以下兒童身故僅「退還保險費加計利息予要保人」修改為「給付喪葬費用且金額不得超過遺產稅喪葬費扣除額之一半」,目前限額是61.5萬元,金額限制的目的依然是為了防範道德風險,若是再投保第2張壽險累計超過61.5萬,必須簽署聲明書,同意若未滿15歲孩童不幸身故,超出額度部分將採退還保費處理。   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是讓孩子的病痛有更多療護選擇。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兒童住院醫療費用除了0∼4歲先天性畸形費用偏高,15歲以下兒童的醫療費用主要是呼吸、消化等;傷害事故住院則以骨折、頭部外傷與燒傷為主。但近年來全民健保收支失衡,加上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逐漸增多,因此若想要手術傷口小一點、術後合併症少一些、藥物副作用輕一點或治療效果好一些等,就必須透過保險規劃,而最能滿足這些需求的就是實支實付型的醫療保險。   重大傷病險與癌症險是讓父母的不捨有更多盼望。重大傷病衝擊之大往往超乎想像,尤其對正處於努力工作養育小孩的年輕父母,銀行存款大多無法支撐鉅額且時間長的醫療費用,所以重大傷病險的規劃不可或缺。上圖是目前有關重大疾病相關險種,若以早期僅含7項疾病的重大疾病險來保障兒童,其實不符合需求,因為不包含傷害事故引起的創傷、燒傷或罕見疾病等兒童常見重症,建議以連結健保重大傷病卡的重大傷病險為首要考量。癌症是重大疾病之一,為何會有癌症特定險種呢?因癌 症已竄升至兒童10大死因第2名,僅次於傷害事故,若預算許可或有癌症家族史者,建議再額外規劃癌症險。   失能險是讓一生的牽掛有了更堅實的後盾。根據國家衛生院研究結果顯示:1∼4歲幼兒身心障礙後平均餘命66.6年,即使在20∼24歲年齡組平均餘命都還長達49.9年,這也就是為何許多失能險的理賠都長達50年!若孩子不幸發生失能,將會是父母終其一生的牽掛,且承擔著照顧不了他一輩子的遺憾,失能險可讓漫長的照護有更堅實的後盾。   依父母的風險承受度 - 買夠保障 保障的額度到底多少才夠,主要是看父母風險的承受度。在替孩子規劃保險以前,父母可以自問:如果孩子住院了,期待什麼樣的醫療品質?有人幫忙照顧嗎?會影響工作收入嗎?如果會,多少生活費用需要藉由風險規劃轉移?替你規劃保險的經紀人或財務顧問應該能提供具體可供參考的資料,例如兒童常見癌症的治療,需要自費醫療的部分有哪些?大概需要多少錢?需要藉由風險規劃轉移嗎?請記得,規劃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將自己扛不起、或扛起來非常吃力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而不是聚在大小病都有理賠的小確幸上。   低保費與高保障 - 買好保險以活用資金 風險管理「好」的原則,主要是強調低保費與高保障的槓桿,尤其育有子女的年輕夫妻,若以儲蓄型或終身型險種規劃,那麼偏高的保費將會排擠其他資金的運用,或是只好犧牲「夠」。因此建議以保障型及定期型險種為主,節省的資金可運用時間複利、長期投資的方式來累積財富,不但可彈性運用,也能做為將來風險可能自留的後盾,並避免以現況去預備孩子未來的需求,因保險和孩子的衣服一樣無法穿一輩子,必須適時調整。

新手爸媽壓力大手忙腳亂!3堂新手爸媽必修課

2022年10月31日
公開
88

現在醫學資訊相當發達,很多懷孕知識可以從書報雜誌、網路、經驗分享、產檢、醫院課程得知,新手父母同時參與,才能面對未來育兒的挑戰,兩人若在懷孕期間有溝通或協調上的障礙,有時候可能是夫妻本來情感、溝通上就已存在問題,也許會因為在準備懷孕、育兒過程裡,讓問題加重或是浮現,他建議,可以請專業醫師介入協商改善。 永利百家樂,遊藝場怎麼玩 夫妻間要練習去當傾聽者 擔任彼此的支持者,都要傾聽與傾訴,在對談過程裡,不要急著說話、「聽」才是最重要的,做一位好的傾聽者是了解、關心、在意對方的感受,願意鼓勵對方。 準爸媽都會有面臨新手父母的壓力,但有些人是不容易覺察自己壓力的存在,除非身體已經產生不適症狀(頭痛、疲憊、吃不下、睡不著等),身心狀態其實是彼此影響與干擾的,更甚者會否認自己有壓力,擔心自己承認有壓力,就是弱者行為、能力不足、無法克服困難等,如何懂得自我調適面對問題就是門值得學習的功課。 面對壓力學會放鬆是很重要的,人體就像車子必須要保養與維護,性能才能維持在最佳狀態,生活作息必須要正常,注重睡眠品質、不熬夜。放鬆不等於放縱,有些人誤解所謂的放鬆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盡情的玩樂、應酬與聚會,讓自己過的非常忙碌! 假期結束只是更覺得疲累,應該是要做讓自己開心的事,適度的休閒活動:散步、郊遊、聽音樂、看電影,花時間去了解放鬆的方式,以找出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 準爸媽在面對困難時,不要害怕求助與發問,採取積極正面的態度,更別忌諱求醫,很多人在面對心理疾病時,會擔心與猶豫被誤解,但有時問題的癥結點不在問題本身,而是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方法是否用對了,「聽人家不如問專家」,這些臨床問題如果能夠及時接受診療,才能獲得即時的解答與適當的治療、協助。

新手爸爸別慌張!晉升前要注意的育兒大小事

2022年10月25日
公開
102

還記得第一次從護士手中接手,把兒子抱到懷裡的瞬間,心裡不只有滿滿的感動,更是覺得生命好奇妙,這真的是從我肚子生出來的寶貝嗎?這真的是每天在我肚子裡面活蹦亂踢的兒子嗎?是的!他是!經過了漫長的懷孕、生產過程,我們終於和孩子見面了!線上百家樂技巧 想當初,還是新手爸媽的我們,一接到孩子頓時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換尿布?不知道怎麼餵母奶?不知道他為什麼一直哭?還好有護理人員的幫忙,讓我們安心不少。 新手爸媽對於新生兒照護,難免手忙腳亂,現在許多婦產科、大醫院也都強調父母親要一起學習新生兒照護,因為孩子是兩人愛的結晶,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加上產後各種不適與身心壓力,讓產婦更容易感到憂鬱,所以這時候「爸爸」的角色就特別重要了! — 傾聽 — 正因為沒辦法親身經歷孕期及生產過程,所以男人無法真正體會女人在懷孕期間、生產前後所承受的各種辛苦,既然無法代替承受這些煎熬,那麼「傾聽」會是幫老婆分擔憂愁最好的方式。 有時候不一定要給予建議,只是安靜、專注地聽她說,給她一個擁抱或牽手,讓她知道她不是一個人,這對於安撫情緒會有很大的幫助。其實產後的媽媽們很玻璃心,也需要被鼓勵,但她們不一定會表現出來;這時候,真的需要有一個懂她的人陪伴在身邊。 — 學習 — 學習照顧新生兒的小技能,舉凡:洗澡、穿衣、清潔口腔、換尿布、瓶餵、泡配方奶……等等,所有在出院前護理師給予的衛教,爸爸都要參與學習。因為產婦坐月子期間需要好好休息,雖然新手爸爸對於照顧小寶寶,固然沒有這麼熟練,但至少能夠幫得上忙,而不是一句「我不會」、「我不敢」就把工作丟還給媽媽了。 — 溝通與分工 — 對於寶寶照護與教養上,夫妻一定會有意見分歧的時候,這時候誰要聽誰的?誰又不想遵從誰的?很容易就產生口角了,所以理性的溝通很重要,溝通時忌諱用情緒上的字眼和對方說話,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 父母親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強項做分工,比如我們家,我是負責照顧與管教生活大小事,爸爸則是陪玩與講故事的角色,分工也較能減少夫妻與親子間的摩擦。 — 關心與鼓勵 — 媽媽的心情會隨著生活大小事改變,可能前一秒還笑開懷,下一秒就陷入自己的小劇場而哭得唏哩嘩啦了!像我生完大寶時,因為體力耗盡、產後憂鬱沒食慾,所以奶量減少、營養不足,我只想勉強自己吃東西,擠奶衝奶量,不然我就沒奶餵寶寶了……當時經常陷入自己的小劇場,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好的媽媽,怎麼連奶都擠不出來! 後來老公安慰我,如果覺得很累就不要勉強,喝配方奶也是可以長得很好、很健康啊,不一定要全母奶,不要強迫自己。聽完這些話,覺得比較釋懷,媽媽低迷的情緒,是需要有人拉一把的! — 支持媽媽做自己喜歡的事 — 不管是婚前、婚後,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空間,女人生完小孩之後,更不應該被孩子束縛,如果爸爸可以支持媽媽,在照顧好小孩的閒暇之餘,能做她自己喜歡的事,不僅可以讓一個女人更有自信,也可以讓她與社會保持連結,相信爸爸們也不希望媽媽整天都只談論孩子的事情,也會想跟她聊聊別的吧!所以,支持媽媽做自己喜歡的事,保持愉悅的心情,也會讓家庭更加和諧哦! 以上的分享,對於新手爸爸來說,是否有點沉重呢?!其實只要付出一顆愛人的真心,用同理心站在老婆的角度想想,育兒這條路會越走越順的喲!

放暑假親子相處出現摩擦? 醫師建議這樣做

2022年10月20日
公開
96

小朋友最期待的暑假來臨,在長假期間,隨著親子相處的時間增加,摩擦往往也隨之增加,雖然有時做為父母的可能疾言厲色,但有孩子們心中其實帶有疑惑,讓人不經懷疑這樣的作法是否正確;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醫師徐智罡表示,建議父母養成固定陪伴孩子的時間,並多跟孩子交流聊天,才能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7m足球即時比分足球 徐智罡表示,良好的親子互動根源,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氣氛,在審視親子關係之前,一定需要良好的夫妻關係作為基礎,此外現代大多數父母都了解,讓孩子接觸太多3C並不是一件好事,親子之間也常因使用3C的時機、時間而頻繁有摩擦。 他說,事實上,妥善使用3C產品,可以幫孩子開拓更多的視野;舉例來說,現在有許多線上課程,可以跨越空間地域的藩籬,讓現代的孩子更能學習不同的技能。 徐智罡表示,建議父母與孩子共同討論從事有興趣的活動,並注意過程中溝通的質與量,很多家長、照顧者,比較沒有聊天的習慣;但關係的建立,卻常常要依靠聊天,照顧者可藉由聊天去一窺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在意什麼、煩惱什麼。 在心智發展上面,針對過動、專注力問題,目前研究顯示魚油有一定的效果,有些可能缺乏微量元素如鎂、鋅、鐵的孩子可以嘗試補充;另外在零食點心的選取方面,建議減少攝取含咖啡因的甜食,如巧克力、可樂等,因其可能引起孩子較為躁動,影響孩子的晝夜作息,進一步打亂日常的精神穩定度。 徐智罡認為最困難的一向是「時間」,無論孩子或大人,都常感覺時間不夠用,但人與人關係的建立,時間仍然是必要的因子。 徐智罡指出,建議父母除了養成習慣,固定「投資時間」在孩子身上外,對孩子的生活也抱持好奇心,才更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關係的質與量。

子女不想和父母聊敏感議題,親子聊天「3不」原則

2022年10月17日
公開
105

你有多久沒跟家人共進晚餐?根據桂冠與天下實驗室日前對2736個家庭進行親子溝通調查,不少子女無法對父母敞開心胸,高達3成子女認為與爸媽聊天時,總會被問到「敏感議題,不想回答」;儘管23%父母感受到與子女交談時被敷衍,但絕大多數子女可不認為父母察覺自己在敷衍。 運動彩券 由桂冠與天下雜誌共同舉辦的「第二屆桂冠餐桌論談–好好說頓飯」母親節前夕登場,現場除了有電視主播、親職教育專家、新世代網紅共同分享親子交流經驗,台下更有近200位親子檔參與。 回到家中餐桌 平日晚餐是交流好時機 桂冠實業副總經理王振宇直言,「讀再多的教養書,不如家中有一張餐桌」,只是儘管身處同一張餐桌,兩代卻有著不小的隔閡,觀察「信任金字塔」,對於不少父母而言,從塔尖到底部,最信任的依序是專家、老師、父母、親朋好友,最後才是路上的陌生人;然而當網紅時代來臨,對孩子來說,信任金字塔完全翻轉,最信任的人是網路上的陌生人,接下來依序是親朋好友、父母、老師、專家。 該如何讓父母離孩子「信任金字塔」塔尖更近一些?調查顯示,有超過6成家庭一周共同用餐次數在3次以上,「晚餐」是最主要的時機點,其中,平日共進晚餐比率超過50%,假日共進晚餐比例也達28%,雖然親子共餐比率不算太低,但往往許多家庭吃飯是不交流的,不是配著電視就是滑著手機螢幕吃飯,而不是一家人在餐桌上好好聊天,看到這個數字,天下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凌爾祥表示:「在餐桌上,親子間應該用傾聽拉近彼此的距離,好好交流,把愛說出來」。 回憶自身的狀況,論談主持人、知名主播夏嘉璐坦言,以她的播報晚間新聞的工作來說,連買便當回家、與孩子一起吃飯都很困難,更別提做飯,參加這講座前,心中是百味雜陳,「要跟孩子好好說頓飯真的很困難」。 N世代孩子當網路是麻吉,聊天「三不原則」為家裡餐桌暖機 來到餐桌上,調查顯示,65.3%的家庭在餐桌上經常聊天,但換言之,仍有近35%家庭是幾乎不聊天的冰冷餐桌,互動尚待「暖機」。  「煮菜以外,難道媽媽日子很輕鬆嗎?」王振宇指出,桂冠努力研發聰明料理,是希望讓媽媽有比較好的條件,排除備餐的困難後,面對「還是很困難的待辦事項」,而透過餐桌論談,進一步提高親子之間解碼、回饋、溝通的技巧。 長期觀察網路世代變化、多倫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N世代衝擊》(Grown up Digital)一書中宣告:科技跑道上,孩子的腳步比大人快,也超越大人,而且,每逢一種新技術出現,情況就更明顯;科技和網路重新定義父母、老師的權威,也顛覆所謂相信專家的體制。 父母該如何在科技跑道上,與孩子並肩同行?親職教育專家陳安儀建議,以心理治療來說,食物是關鍵因素之一,爸媽不妨把握一個原則:餐桌上,聊天就好好聊天,不建議、不批評、不說教「三不」原則,一旦發現孩子情緒有狀況,從「同理心」出發,站在孩子的立場,先以「我知道你...因為...」的句型與孩子重複確認他的感受,再安慰孩子;真的想說教時,不宜日日嘮叨,而該「重要的事情只說一遍」。 陳安儀的家裡,今年有兩位考生,老大準備考大學,老二則要考高中,前幾日,女兒在社交軟體寫下「我不甘心,最後一關了…」,當陳安儀的老公劈頭問女兒:「妳的LINE是什麼意思?」當下女兒只是板著一張臉,不願意多說什麼。但當她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心情一定很不好,因為......,所以你覺得不公平,你感到很沮喪,你心裡一定很難過。」這句話說出口時,孩子的眼淚就流下來了,「因為你準確的同理到他的心」。 她認為較困難的是爸媽總是會忍不住會想給孩子「建議」,容易造成親子對話無法繼續。爸媽不是不能給建議,而是要同理之後,確認孩子需要你的建議,你再給建議。 陳安儀解釋,與其在孩子情緒不大好的時候,要避免單刀直入,不妨打擦邊球,當老公問完話之後,她制止老公再探問下去,而是回過頭,關心女兒在學校的狀況,慢慢梳理女兒情緒低落的原因,與孩子對話,以愛尊重孩子,用同理角度和關心讓孩子知道你愛他,會尊重支持他的選擇,「果然女兒回到家裡念書之後,還挺用功的!」   桂冠餐桌論談現場,為了真實呈現親子之間的對話,也特別邀請百萬訂閱YouTuber黃氏兄弟的哥哥哲哲(黃雍哲)和黃媽媽到場對談,母子檔透露,在黃家餐桌上,通常是誰想到話題,誰就開啟聊天,不過,哲哲嚷著「不太喜歡媽媽問交友議題」;黃媽媽則感慨,今年二月,兩個兒子搬出、自己料理生活,回家吃飯的機會也變少了,「很想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顧他們,但又希望他們更獨立」。        

父母會老,我們會長大,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

2022年10月12日
公開
121

聽友「運動30分鐘開始」來信提到自己的父親非常固執且堅持己見,一旦想做的事情幾乎沒人可以說服他,當子女拒絕或唱反調,父親就會大發脾氣,雖然曉得父親的出發點都是好意,但當子女無法接受時,該如何更有智慧的面對呢? 2021年539開獎號碼 不符合父親的期待 就被當作空氣般無視 主播夏嘉璐感同身受地說,她父親也是固執己見的人,在她人生歷經的兩次大考都沒達到父親的期待時,父親氣得把她當作空氣般無視;再長大一些父親還會限制她與異性朋友的來往,不順從他的意思就暴怒、摔東西、賞巴掌,當時的自己真的很難招架應付。 在衝突的當下,夏嘉璐也只能硬著頭皮、踩住底線,如果真的被打,她會悶不吭聲,惡狠狠地瞪回去,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真是鼓起很大的勇氣去衝撞。 然而,「他們會老,我們會長大」,夏嘉璐語重心長地說,人是動態的有機體,態度、個性是會變的,只是我們怎麼在應對的過程中,學習讓留下來的傷痕被消化掉。 隨著年紀漸長,心境在轉變,夏嘉璐也能明白當初父親是一番好意,現在的她看待父親的眼光也不同了,面對不合理的要求時,不會照做但當下會忍耐著,等事過境遷,再改用較緩和的方式去處理,也避免衝突在當下更加蔓延擴大。 她明白「父親一直很愛我,因為太愛了以至於不願意放手。」父親在回溯過往時,為了曾經對待她的方式向她道歉,雖然這是唯一的一次,但她覺得足夠了,也對父親心存感謝,曾經過往在她心裡有過的掙扎,就放下了。 親子衝突難避免,適時把刺展現出來 上一代的相處模式,最大的麻煩,是導致在青春期親子之間的緊張。孩子跟父母同住一個屋簷下10幾、20年,從小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底線,直到青春期炸開了,父母才驚覺孩子好像變了一個人。 與其讓孩子被壓抑了十幾年再反彈,不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親子雙方適度的把「刺」展現出來,試探中了解彼此的底線。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愛不以強壓的方式運行,才能讓彼此都感到舒服,找到親子和睦的相處模式。

跟爸媽合不來?先從停止「改變父母」的念頭

2022年10月07日
公開
109

無論面對工作或家庭,人際關係講究的都是對等相待。也就是保持平等的關係,而不是上下關係。這個道理,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各位的父母大概還不明白這個道理吧?父母可能一直把你當小孩子,對你頤指氣使;或者他們不夠尊重你,總是否定你做的每一件事。親子不合的理由因人而異,但細究下去不外乎是這些原因。世足2022 各位對父母感到厭倦的心情,我可以體會。你都已經老大不小了,父母還是用高高在上的語氣唸你,也難怪你不想看到他們。就算你想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只是,父母這麼做並沒有惡意。他們只是認為小孩就該聽父母的話,跟自己的孩子講話也毋需顧慮太多。換句話說,父母缺乏知識,不明白親子之間的相處之道,這是無知所犯下的過錯。人,本來就會犯下無知的過錯。既然是無知的過錯,似乎也就情有可原,對吧? 當然,你長年來吃盡苦頭,叫你原諒他們的無心之過,你也不見得能接受。不過,父母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不可能什麼道理都懂。為此,你應該放寬心胸,試著轉換一下自己的思考方式。把父母當成普通的凡人就好,原諒凡人犯下的無心之過。 努力去原諒別人,對你的成長絕對有幫助。我知道,要化解幾十年來的積怨並不容易,但克服這個難關,今後親子關係就不再是你的重擔。 可話說回來,我們很難把父母當成一介凡人,這比你尊重小孩的獨立自主更困難。畢竟從小到大我們都把父母當成高高在上的存在,要改變那樣的認知是有難度的。然而,把父母當成凡人不是件壞事。話雖如此,仍有些人會覺得,親子之間刻意保持距離不太好,實則不然。

【好文分享】夫妻離婚後的親子互動小撇步

2022年10月04日
公開
91

夫妻兩人在婚姻中因為各種事情磨耗彼此的感情,最後選擇分開,各自精采,但孩子仍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即使婚姻不在,依然希望可以繼續陪伴孩子成長,而與孩子相處時間的多寡卻也成了爸爸媽媽在意的地方,兩人都想要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久一些,尤其是沒有和孩子住在一起的那一方,僅能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與孩子相處、培養感情,所以很多人都會擔心孩子和自己不親了、原本可以一起做的事情現在好像變得很困難,這也成了許多離婚父母頭疼的問題。  運彩分析          曾經有個孩子告訴社工,「星期六要和爸爸見面了,很開心,爸爸會陪我玩煮飯的遊戲,和我一起玩捉迷藏。」,即使爸爸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像以前那麼多,但孩子會期待跟爸爸見面,也喜歡爸爸陪伴自己的時間,親子一起相處的快樂時光都會成為彼此美好的回憶!         離婚後想更珍惜或爭取更多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是每個沒有跟孩子同住的父母最深切的希望,每個人都想如果能多一點相處的時間就好了,這份心意是非常珍貴的,我們不妨可以先試著調整心情,練習接受沒有同住的限制,調適沒有跟孩子住在一起的生活樣貌,想想如何安排與規劃當孩子與我們在一起的時間,讓有限的時間變成無限的可能,好好把握與經營親子相處互動的品質或許是聰明爸媽可以發揮創意之處,以下提供幾個小撇步給大家參考,希望讓離婚後的親子關係可以更靠近喔! 1、蒐集觀察:透過同住方的提供、親友的交流或其他管道,增進對孩子年紀發展重點與特性的了解,也可多觀察孩子的喜好、個性、情緒等,當我們對孩子的了解越多,也越能找到跟孩子拉近距離的互動方式。 2、投其所好:用孩子喜歡的、可以接受與理解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比如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玩孩子喜歡的遊戲、準備孩子喜歡吃的東西等,讓孩子感覺到爸媽是了解我的、願意陪我一起玩的,從中也能感受到爸媽是愛我、關心我的。 3、用心陪伴:把握當下好好陪伴孩子,珍惜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刻,創造屬於你與孩子的相處方式,避免詢問過多讓孩子為難的問題,如與同住方有關的事、跟同住方相處的細節等。 4、傾聽回應:好好傾聽和回應孩子的疑問和需求,正向解讀及接納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再加上適時的澄清與說明,孩子才會願意跟我們分享討論他的想法與心情。 5、遵守約定:遵守約定好的會面時間,如有變動要盡量提早告知,讓孩子了解變動的原因及感受到爸媽對自己的重視,也不用擔心爸媽突然不見了,而自己想像各種的原因,如:爸媽因為我又吵架了、爸媽不要我了等。         對孩子來說,不用擔心爸媽爭吵和不開心,能夠和父母相處愉快才是最快樂的,好好珍惜探視時與孩子相處的美好時光,即使無法同住,孩子一定也能感受到爸媽的愛。

親子相中,卸下武裝並常懷敬畏和謙卑之心

2022年09月29日
公開
74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中,「三綱五常」一直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有著錯誤的誤導,「父為子綱」似乎一直再告訴我們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品,父母有權利規劃孩子的人生,孩子要對父母有絕對的服從。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父母對孩子的苛責、怒罵、甚至責打似乎在所難免。德州撲克大小 但我想說的是,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除了不可避免的服從與被服從之外,應該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不是孩子對父母的敬畏,而恰恰相反,是父母對孩子應有的敬畏,何為「敬畏」,即敬之,畏之。但對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而言,更多的是一種尊敬。 為人父母如果能卸下自己的盔甲和偽裝,隔一陣子便真心誠意地問問自己的孩子,自己在他們心中是否更加體貼和溫柔了,是否更加讓他們喜歡了,再鼓勵他們,順便徵詢一下意見,怎樣的他們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喜歡。 作為父母的你,多少會受到震驚,而產生敬畏和謙卑之心,因為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會突然變得像一個寬容的成人或者老師。因為,他們很容易真誠,也很容易寬容和原諒,這就是我們的孩子,這也應該是我們家庭教育的另一個層面,父母要適當的走下神壇,走近孩子們的心靈。 對孩子的教育,更多時候是一種發現、欣賞和讚嘆,有時只是給他們一個方向的指點和引導。對孩子的教育,居高臨下的姿態容易導致權力和意志的膨脹,容易導致忽略和看不見老天安排的奇跡! 和孩子相處,往往能聽到真話,往往能感覺到內心情感的直接表達,這是由於他們具有比成人更強大的感知力,在這一點上,成人往往是遲鈍木訥的,因為成人的心的感知力就像失去了彈性的皮筋或沙發墊。孩子敏感強烈的感知力會帶來什麼呢?其中明顯的優勢就是鮮明而持久的記憶,而成人由於感知力麻痺,會輕易遺忘,缺少持續而鮮明的記憶。 所以,孩子的心難得就難得在其心的明鏡上,塵土少,就顯得很明亮;清楚了這一點,作為成人的父母,一定要有敬畏之心,這樣我們就會感激自己的孩子,真正的成就一批鮮活的好父母。

親子間大眼瞪小眼? 提供你50個與孩子聊天話題!

2022年09月24日
公開
35

刻意的與孩子對話,表明我們對他們的愛,同時也能鼓勵孩子向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就與挑戰。這是一個非常美的機會,是身為家長者,向孩子表達出正在傾聽,並對其話題感興趣。百家樂 與孩子的對話 與孩子對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很多時候,父母向孩子對話的內容,容易被以「是」或「不是」的答案結束。筆者建議,向孩子詢問「開放式」問題,能給予其足夠的表達空間,來回答和闡述。 其中,讓問題「有趣」且具「互動性」,也是相當重要。例如,提供一個好玩的方式:與孩子一起裝飾一個罐子,並將家長所想到的所有開放性問題,用各樣顏色紙張寫下,放進罐中;可在每天晚餐時間,讓孩子輪流從罐中抽出一個問題,成為家庭聊天與討論的話題,使親子皆參與其中,並有新鮮互動。 請記得,孩子的回答可能是無邊無際的,這些問題可依孩子的興趣量身訂做。例如:若他們對超級英雄、書/電影角色、汽車感興趣,家長即可將問題朝向這些興趣發展。 與孩子聊天的50個話題 以下是卡羅爾·庫皮提出「與不同年齡層孩子聊天的50個話題」,供家長參考: 學齡前 1. 什麼事讓你開心? 2. 什麼事讓你大笑? 3. 你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 4. 你可以做的最搞笑表情是什麼? 5. 如果你可以成為一隻動物,你最想要成為什麼? 6. 你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 7. 你最好的朋友是誰? 8. 你最厲害(擅長)的事是什麼? 9. 你長大後想要做什麼? 10. 你最喜歡爺爺奶奶說過的什麼故事? 11. 你最喜歡的聖經故事是什麼?你喜歡它的原因是什麼? 12. 你最感謝耶穌的事是什麼? 小學階段 (依然可使用學齡前的問題) 13. 如果你有一個超能力,你覺得是什麼? 14. 你最喜歡的迪士尼公主/英雄是誰?你喜歡的原因是什麼? 15. 如果你的寵物/娃娃(玩具)可以說話,他們會說什麼? 16. 你最喜歡的書是什麼? 17. 如果你可以許三個願望,你會許什麼? 18. 你如果可以跟爸爸/媽媽換角色,你會做什麼? 19. 如果你寫了一本書,那本書的內容會是什麼?會有哪些角色? 20. 你今天做了什麼幫助別人的事? 21. 你喜歡哪些神創造的大自然生物? 22. 你今天看見了哪些別人幫助人的好事情? 23. 你覺得天堂長什麼樣子? 24. 你最喜歡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哪一點? 25. 你最喜歡的聖經人物是誰?喜歡他的原因是什麼? 國中階段 (也可使用國小或高中的問題) 26. 如果你是一名超人,你會叫什麼名字?你的超能力會是什麼? 27. 你想要坐時光機回到過去,還是去到未來? 28. 如果你可以遇見一位歷史人物,你想遇到誰? 29. 如果你長大成名,你覺得你成名的原因會是什麼? 30. 如果你要去太空站住一個月,你會帶什麼東西去? 31. 你聽過最好笑的笑話是什麼? 32. 你有沒有什麼事很想聊聊,卻還沒有跟我們討論過的? 33. 你怎麼知道神在你身邊?你最明顯感受到祂的同在是什麼時候? 34. 你最引以為傲的事是什麼? 35. 如果你可以發明一個東西,會是什麼?它可以做什麼樣的事? 36. 如果你有一大筆錢能幫助別人,你會做什麼? 37. 當你禱告時,你覺得神長什麼樣子? 高中階段 (也可自由使用國中問題) 38. 你曾經想過最瘋狂的夢想是什麼? 39. 如果你未來一輩子只能吃一種食物,你會選什麼? 40. 如果你是馬戲團成員,你會是什麼角色? 41. 你夢想的假期長什麼樣子? 42. 如果你可以做任何一種職業,你會做什麼? 43. 如果你是一日攝影師,你會選擇什麼主題? 44. 你最喜歡的家庭傳統是什麼? 45. 如果你可以住在別的國家一年,你會選擇哪個國家?為什麼? 46. 如果你可以與任何一個人吃午餐(不論現在或歷史人物),你會選擇誰?為什麼? 47. 你覺得大學生活長什麼樣子? 48. 如果你是總統,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49. 你在聖經中學到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50. 如果你現在可以問上帝一個問題,你會問什麼? 以上問題,不論在餐桌上或任何時間,都是很好的聊天開頭。身為父母,可以動動腦想想,還有哪些可與孩子聊天的話題?

室內室外好去處大搜集!週末帶孩子放風去

2022年09月21日
公開
72

台中親子農場推薦 赤腳ㄚ生態農莊大樂透選號技巧 這是在台中討論度滿高的親子景點,尤其戶外有一大片草原,乾淨平整,最適合小孩子奔跑放風,赤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加上許多大型的裝置藝術,當背景也是非常的好拍,尤其必拍繽紛彩繪巨型椅,而在農莊裡面還有一座雙層樹屋,有球池、積木遊戲區,樹屋本身向外連接三條不同的溜滑梯,會看見許多孩子們為之瘋狂。 魔菇部落生態休閒農場 編輯猜想「魔菇」應該是指在這座休閒農場裡,可以探索蕈菇原始生態、感受到它們在料理中展現的魔力吧!傳統蕈菇栽種都會使用大量的農藥,不過在這座農場中,花了數千萬蓋無塵室,使用的是科技農法,推廣有機生活,不需要使用農藥卻可以保留蕈菇完整的營養價值,可以說是一處寓教於樂的休閒親子景點。 除了可以報名導覽解說六星級無塵室,喜歡 DIY 體驗的也能參加種菇、製作菇菇餅乾,還有製作 Pizza 等活動,戶外則有落羽松森林區和蘑菇大草原,可以盡情讓孩子跑跑跳跳。如果有像編輯這麼愛蕈菇的人,絕對要來這裡見識一下各式各樣的菇類,可看、可聞、可摸、可吃,保證滿足好奇心與口腹之慾。 清境農場 位於海拔 1,750 公尺的「清淨農場」,可稱得上是空氣清新、綠草如茵,每逢假日勢必人潮擁擠,只為了徜徉在寬闊恬靜的草原中,放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清境農場中最知名的莫過於最具代表性的景緻,像是「小瑞士花園」裡面以溫帶花卉營造各種造型圖騰,營造歐式花園的感覺,還可見落羽松、青楓、榆樹、櫸木等;「青青草原」就是放眼望去一片翠綠,有可愛的綿羊奔馳,以及最受歡迎的「剪羊毛秀」表演。 「碧湖景觀」碧綠如茵的湖水被群山環繞,彷彿鑲嵌於山中的碧玉因而稱之;「奇萊山景」位於中央山脈的主稜–奇萊連峰,磅礡壯觀,晨曦之美溢於言表;「特色步道」是指連接著青青草原跟國民賓館的步道群,在這可以觀山、觀湖、賞花、賞夕日。有機會可安排兩三天的假期,全家大小就住在國民賓館,玩好玩滿。      

如何享受與孩子相伴的時光,緩解情緒衝突

2022年09月16日
公開
81

負面情緒+壓力,影響我們判讀孩子的行為與動機 其實,即便經過專業訓練,同時身為小小孩母親的我,在關係中一樣得真實地經驗這些糾結。豪神娛樂城兌換碼 我與孩子個性差異極大,她天生的個性常踩到我的各種地雷。直率、善表達又活蹦亂跳的她,在內向、守規矩的我眼中看來,到處充滿「欠訓練」的線索。可是當我說得愈多,她有時是真得記不得,有時則充滿防衛地反抗,於是,在三級警戒居家防疫期間,我們常常對彼此生氣,但內心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努力仍然無法改善互動而感到挫敗。 這些負面情緒不斷累積著,有時候更加上生活或工作的其他壓力,我心中彷彿塞滿難以消化的情緒垃圾,不由自主地將我對她行為的判讀污染得更為負面,例如:「她看起來就是故意的!」「她總是只想到自己!」……等。 接著,這些解讀又因此使我更氣更委屈,進而再影響我回應她的方式—我變得更不耐煩,也很難享受與她相伴的時光。即便在她示好的時候,我也未必能收下她送的象徵性禮物。 而孩子呢,在這樣的互動中,她經驗到的是一直被管、被挑剔、被糾正,甚至更糟的是,被拒絕。 這份關係在這樣的負面循環中,正加速往我最不想要的方向發展。  

「拯救地球你我他」親子舞台劇到台東 網路免費索票

2022年09月12日
公開
88

「拯救地球你我他」親子舞台劇來台東了!為推動更多親子一同參與環保行動與環保體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年度辦理環保親子舞台劇巡迴展演,在縣府的努力爭取下,特別新增台東場次,將於10月7日晚間7點在台東縣府文化處藝文中心演出。百家樂 9月16日中午12點起開放網路索票(https://reurl.cc/nODgqd),共1100張票券,每人限登記4張,至9月30日晚上23時止或索完為止,憑票即可免費入場。演出結束後,另有抽獎活動,獎品包含空氣清淨機、滑板車及繪本故事書等,機會難得,歡迎民眾一同看劇學環保。 縣長饒慶鈴表示,非常感謝環保署同意增加場次到台東演出,環境保護是縣府重要的施政方向,讓大小朋友都能多方面感受環保知識的重要性,進而參與更多環保行動,今年的環境教育親子舞台劇是由「如果劇團」團長趙自強親自操刀劇本撰寫,相信透過舞台劇,可以讓大家更多學習到如何一起來實踐環保生活,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也讓台東的環保擁有更多正向的能量,邀請大家一起來免費索票看劇。 環保局長郭建成說明,「拯救地球你我他」環境教育親子舞台劇,是以《何處是我家?幫領角鴞蓋個家》、《緣來蛙抵嘉》及《來自北極的一封信》3本環境教育繪本為素材,將內容寓意及環境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合舞台劇(見圖),串聯「地球暖化」、「節約用電」、「特色生物棲地破壞」、「空氣汙染」等議題,引導觀眾了解環境保護必須從你我做起,非常謝謝環保署今年特別加演台東場次,將於9月16日開放網路索票,每人限登記4張,每場需憑登記成功紀錄(將以email通知換票入場),一人一券,憑票即可免費入場。演出結束後,另有抽獎活動,還可免費看劇,機會十分難得。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參加。 郭局長呼籲,環境保護觀念應從小扎根,小朋友就是我們地球的未來,廣邀縣民一同觀劇增進環保知識。舞台劇呈現了環境議題的多元面向,告訴現場的大小朋友環保行動已不再分你我,每個人都可以是拯救地球的超級大英雄,歡迎一起來參與!

10 分鐘有品質的親子相處,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2022年09月07日
公開
111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舵手,每個人小時候最先遇到的模仿學習對象就是父母,但現代忙碌的家長,常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甚至連今天跟孩子講了幾句話都想不起來;每天的對話可能只是簽聯絡簿、或是早上催孩子出門的幾句怒吼。財神娛/樂/城高雄 爸媽們有多久不曾靜下心來陪伴孩子 10 分鐘? 不求什麼回報、目的,僅僅只是跟孩子們單純的聊聊心情,分享一天,或是靠在一起講故事、擁抱。 事實上,看起來好像沒做什麼的這 10 分鐘,可以幫助孩子改變情緒,增加他們從挫折中恢復的能力,國泰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說,「每天短短的 10 分鐘,就能大大的改變孩子。」 在孩子發展的階段時,他們需要有強大的「覺察力」跟「專注力」,覺察力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本身的狀況,有問題才能進一步解決;而專注力是幫助孩子看到別人的情緒、了解別人的狀況,才能發展出觀察別人的能力還有同理心。 而擁有這兩項能力,必須透過跟照顧者、親密他人的父母的相處來學習。只有給予孩子充份的安全感,讓他們學習到,在跟父母相處的這段時間中,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會被罵、會被打,他們才能學會如何表達自己,擁有自信,也才能懂得如何跟別人相處。 有品質的親子相處 全心全意的接納孩子的言語、想法,仔細傾聽孩子。 讓孩子分享一天的喜怒哀樂,爸媽要充滿好奇心,想了解孩子。 跟孩子一起做家事。 唸故事給孩子聽。 抱抱孩子。 跟孩子一起做一件事,像是學齡前的孩子可以一起收玩具,學齡後可以一起看一本故事書。 教孩子用好奇心去觀察這個世界的每一草、每一木。 跟孩子約定,每天要觀察路上的昆蟲,空氣中的氣味等。然後花一點時間分享。 避免滑手機。 多說一些讚美、平和的語言,減少指責跟批評。 薛媛云說,陪伴的力量比想像中還要大很多,孩子可能要的真的就只是簡單的 10 分鐘。她曾經輔導過不少情緒控管出問題的孩子,可能國小、國中就有憂鬱、焦慮、暴躁的狀況,但要求父母每天撥出 10 分鐘來專心跟孩子相處之後,情緒問題改善很多。

父母愈用心的引導與等待,孩子才能學會更冷靜

2022年09月02日
公開
99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用胖胖的小手,努力地拿著食物要放進你的嘴裡跟你分享的認真表情嗎?還記得當你咳嗽的時候,孩子也會拍拍你的背讓你舒服一點嗎?還記得孩子也會用力地抱著你,想在你傷心的時候可以給你一些溫暖與勇氣嗎?539樂合彩 覺得教養很難嗎?為什麼那些溫馨又快樂的美好畫面,總像是夜空中綻放的仙女棒,有時短暫的像是不曾出現,只讓人覺得漫漫長夜中的無盡孤單與煎熬,總是疲倦,總是冷。不要氣餒,只要陪伴孩子成長的根基札得深,愛的灌溉夠勤奮,孩子很快就從單純的接收者,慢慢的變成了付出者。 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吃和睡,好像就只會長大,偶爾的笑一下,還會讓自己懷疑,是不是眼花看錯了?這時期,你提供給嬰兒良好而安全的環境成長,孩子的心性都會比較穩定,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他只是不會說,但他會感受。 嬰兒睡眠時間開始變短,你的陪伴漸漸就要變多。陪孩子玩,唸故事書給他聽,他的笑容一定與日俱增。 當孩子開始讀幼兒園,進入了團體學習階段,要不厭其煩的跟孩子進行大量的對話。透過引導孩子說出一天的經過,也同時加強著他的記憶力、表達能力,和思考的建構力。 陪伴孩子讀書,和訓練孩子說話,這兩件事,真的很重要。這可以參看我的第一本書:《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陪你養成親子之間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教養變得優雅又有效率。因為,在十歲左右,當孩子的情緒,開始進入青春期時,免不了要上演幾次,親子之間的火爆衝突。這時,可以讓孩子閱讀適合青少年讀的書,和好好的聽孩子說出心中的話。

台中必遊親子景點收錄,特色公園、親子餐廳

2022年08月24日
公開
167

▼台中文心森林公園親子野餐、寵物友善公園台灣合法博弈公司 位在向上路二段與惠文路交叉的親子公園,2019年大改造成沙坑大遊戲場「12感官遊戲體驗區」,置入12感官設施,絕對跟其它公園不一樣,獨創的木珠溜滑梯,溜下來好像在滾健康步道,趕快帶孩子來玩吧!! ▼ 台中大雅中科公園磨石子溜滑梯 大雅中科公園出現台中最長磨石子溜滑梯,三座長度22公尺的超高滑速溜滑梯,福寶兄弟玩到在尖叫,每玩一次都要跑迴旋塔,堪稱最累的溜滑梯,溜滑梯位在潭雅神綠園道上,可以把腳踏車帶來,讓孩子騎在規劃完善的潭雅神自行車道 ▼ 台中豐樂雕塑公園~ 磨石子溜滑梯、大沙坑、跑酷練習場 這陣子台中特色公園進行大改造,豐樂雕塑公園兒童遊戲區全新改建,增設的超大沙坑、磨石子溜滑梯、圓盤鞦韆,最酷的是有超大的「跑酷練習場」,讓孩子好像在跑障礙賽,不管你家的男孩體力多好,來這裡讓他軟腳叫不敢吧 ▼台中圳前仁愛公園~空軍機堡主題親子遊戲場 潭雅神自行車道沿途真的很厲害,位在中間點的圳前仁愛公園,早就被寶寶溫列為口袋名單,鑽入防空洞進入機堡兒童遊戲區大沙坑,周圍有磨石子溜滑梯、攀爬繩、攀爬架,冬季更有季節限定的水岸落羽松, ▼台中太平坪林森林公園 位在太平的坪林森林公園,跟秋紅谷一樣是下凹式生態公園,規劃有環湖步道、親水平台、森林步道、共融遊戲場等,公園內的無障礙設施完善,公廁更是寶寶溫見過數一數二棒的,非常適合全年齡層來這遊玩野餐,這都要歸功於台中美樂地計畫,讓公園的設施提升,提供大家更友善、舒適的休憩空間

用「好的問題」支持新手家庭,而非過分關心

2022年08月19日
公開
91

我們都很開心家庭有新成員,或是親友家中有新成員報到,但別忘了,更重要的是支持新手家長。請用「好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而不要用有壓力的問題去關心他們! 好的問題:「辛苦了,你們還好嗎?」「有什麼是我能為你做的?」威力彩 不好的問題:「你的寶寶現在可以睡過夜了嗎?」「你的寶寶會不會很愛哭?」「他是天使寶寶嗎?」 有些媽媽常常邊照顧孩子邊哭,覺得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都不一樣,跟書上寫的也不一樣,真的很沮喪。其實,新手爸媽需要的是好的輔助工具,例如一條舒適的揹巾、合適的包巾。又或者是,有媽媽在餵奶、擠奶、退奶過程中,覺得不開心或身體不舒服,那代表一定有哪個環節出錯了,趕快來找能提供支援與服務的幫手聊聊吧,合格的泌乳顧問、助產師等都很適合。無論如何,都要記得我們要做到「對自己好」,這是最重要的事。 每個孩子都不同,不需要跟別人比較,不用頻頻去計算喝奶量或是成長曲線,請將焦點放回寶寶的身心需求,爸媽自然能找到最適合陪伴孩子成長的方式。不用否定自己、懷疑自己哪裡沒做好,我們在這段育兒過程中認識孩子的獨特,就是最大的收穫。 同時提醒,從孕期、生產到產後,幾乎所有的關注都在媽媽和寶寶身上,就連討論產後憂鬱也常以媽媽的角色為主,但一個家庭因為新成員加入產生巨大變化,不只媽媽有壓力,爸爸也會感覺有壓力或失落,不知如何參與照顧媽媽和寶寶感到無力等。當我們用心照顧孩子的時候,也請記得多觀察與關心你的伴侶喔!

致新手爸媽:成為父母不代表要犧牲自我

2022年08月16日
公開
85

1. 睡眠時間剝奪財 神 娛 樂app 一項國外的大型研究發現,在孩子六歲以前,父母都會飽受睡眠不足之苦,其中以孩子出生的頭三個月最為嚴重;與懷孕前的睡眠時間相比,媽媽每晚少睡了62分鐘;爸爸則少睡13分鐘。就算孩子逐漸長大,情況似乎也沒有太多改善 ,家有四到六歲兒童的父母,也經常因為孩子生病、噩夢等因素半夜起床、或因擔憂焦慮而夜晚難眠,研究發現媽媽平均每晚得犧牲41分鐘睡眠時間;爸爸則少睡14分鐘。 2. 個人時間銳減 沒有孩子之前,可以享受一個人的美好、兩個人的甜蜜,隨心勾勒自己想要的生活,舉凡追完各種院線電影、閱讀書籍雜誌、泡澡、小酌、說走就走的旅行、與友人聚會、運動、各種成長進修課程……等,但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所有個人過往放鬆享受的時光,全部歸零! 直到今日,我們夫妻二人仍然得趁深夜孩子睡著後、清晨孩子未醒前,利用短暫的時間打起精神,才能好好看本書、寫些文字。 心法1:失守視為重組 回溯從懷孕至今的日子,面對角色的轉變,比起「失去自我」一詞,我更傾向用「自我重組」詮釋。儘管生活型態大幅改變、過往的部分自我已不復存在,但不可諱言,我發現自己似乎更柔軟、更堅強、生命更加豐厚;孩子的出現讓我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這樣的質變是自己未曾想過的…… 心法2:聚焦優質時光 若父母只視養育孩子為責任,那麼你便很難從中獲得樂趣,這樣的心態不僅影響自身情緒、也將大大影響教養品質。既然時間都花了,就試著投入其中、發揮創造力與幽默感,珍視親子時光中幸福有趣的瞬間吧!仍記得孩子八個月大時,某次驚見孩子陶醉望著自己雙手,緩慢轉動手臂手腕,像欣賞藝術品般,時而露出滿意的微笑。 孩子大大提醒了我:「專注當下、細細覺察,成為人在心也在的父母」 。 心法3:覺察接納情緒 對許多父母而言,最令人挫折的也許不是養育孩子,而是當我們發現:「自己並沒有享受當父母,相反地,父母的角色經常讓我們感到痛苦、疲倦、沮喪」這些真實的負面感受,更讓我們產生罪疚感並自我貶抑,彷彿為人父母就必須甘心樂意、吃苦當吃補,任何的抱怨都是不應該的?!請將「完美父母」這個不存在的標籤從身上撕除吧!下一次,當你覺察到自己充滿負能量時,試著練習自我對話:「任何感受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緒會來、也會慢慢的離開」、「情緒不等於我,情緒很差不代表我很差!」

新手爸媽共同煩惱的3大新生兒照護問題

2022年08月11日
公開
118

1.寶寶精神好,新手爸媽睡不飽百家樂 根據「Sleep Junkie」美國研究睡眠與床墊的公司指出,在孩子出生前,有68%的父母每晚能有7小時以上的睡眠,但孩子出生後,卻只有10%的父母辦得到。大多數的新手爸媽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每晚都比以前少了3小時的睡眠時間,甚至不是短期現象,可能持續到孩子六歲!而新手爸媽睡不飽的原因有許多,如寶寶半夜要喝奶,或因不舒服而醒來,而當寶寶睡著時,父母又想要滑滑手機、追追劇,因此都無法有充足的睡眠,針對這樣的困境,可以這樣做: 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可以使用透氣調溫的嬰兒床墊,材質採用最安全的醫療級泡棉,此外,因有透氣、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以避免寶寶半夜睡到滿頭大汗而醒來,也可搭配調溫抗菌被,在睡覺期間,有效將寶寶體溫的熱吸收於纖維中微膠囊,於凌晨氣溫下降時,在釋放出熱能,保持穩定舒適的溫度,有助寶寶一覺好眠! 妥善使用育兒幫手:在寶寶醒著的時候,照顧者可以使用背巾,背著寶寶,不僅可以使寶寶貼近照顧者,進而增加安全感,減少哭鬧外,爸爸媽媽也更有閒暇的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就不必再犧牲睡眠時間了! 2.常抱寶寶會寵壞他嗎? 在過去很多人的心中,會有過多的擔心寵壞嬰兒,但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的研究發現,嬰兒從出生至一歲半左右,是發展對人的基本信賴感的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父母就應該常常給他擁抱、親吻,回應孩子的眼神、聲音、和他說話,使孩子建立安全感。且根據研究顯示,當父母抱寶寶時,寶寶的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催產素」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會堅定一個人被信任、被支持的感覺。有助於未來情緒較穩定。當寶寶哭鬧時,要怎麼抱才能安撫他的情緒呢? 可以採用腕抱法: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並將寶寶的臉部,靠向左胸,聽見照顧者的心跳,讓寶寶彷彿還在媽媽肚子裡一樣,可以使他更加安心! 3.面對寶寶的分離焦慮 大約發生在寶寶6~8個月大時,分離焦慮定義是指當嬰兒與重要他人(通常是主要照顧者)分離時,產生焦慮不安、哭鬧抗拒等分離焦慮症狀,但分離焦慮並非全是不好的,它可是寶寶感官發展的指標之一,而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又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呢? 當照顧者要離開時,要明確告知孩子:千萬別因為害怕孩子會哭鬧,就選擇默默離開,因為寶寶遲早會發現照顧者不在身邊,若讓他發現不告而別,可能會使他更加沒安全感。此外,要離開時,也可以給一個簡單的「再見儀式」,如抱抱孩子等,並預告何時會回來,都可以減緩他們的焦慮感! 不批判孩子的情緒:絕不說 「不准哭、羞羞臉」 的批判性字眼,這樣會讓寶寶認為這種情緒不被允許存在,應該用同理心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讓他知道他的情緒是有被理解的!

新手爸媽時間管理祕笈,從調整心態出發

2022年08月06日
公開
96

新手爸媽好混亂.常面臨的挑戰與狀況        撲克牌     其實,從媽媽懷孕到寶寶出生,在將近10個月的時間,每個家庭的氛圍都不盡相同,夫妻也各自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有的充滿即將迎來寶寶的喜悅,有的開始擔心寶寶出生後即將面臨的問題,也有的是在未預期與未做任何心理準備下迎來寶寶。     兒福聯盟中區兒童照顧組組長黃楷晴表示,新手爸媽在寶寶報到後,除了需要面對因身分轉變而出現的自身情緒,育兒的重擔更真實且沉重地落在肩上,還有經濟上的問題,也成為許多新手爸媽的擔憂。     而初為人父人母,對於寶寶照顧技巧的不熟悉,更是煩惱的主要來源,為什麼孩子哄不睡?如何幫寶寶洗澡、換尿布?親餵母乳或使用配方奶?寶寶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幾乎讓新手爸媽喘不過氣,許多新手爸媽不熟悉抱寶寶的姿勢,加上緊張,擔心傷到寶寶,更出現手部僵硬、身體痠痛等問題。     此外,源於長輩親戚的問候與關懷也是無形的壓力,非常容易讓新手爸媽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而這份不安甚至會影響寶寶的情緒穩定度。 調適心情以接受挑戰     黃楷晴組長提到,新手爸媽面對寶寶出生後的各式挑戰,難免手忙腳亂,調適好心情是最艱難的一步,但也是新手爸媽最該面對的事。 懷孕過程中.提前做心理準備     在寶寶還未出生前,夫妻雙方就要有「生活即將有所改變」的心理準備,通常,準媽咪因體內孕育著小生命,較能明顯感受身分的轉變而有「母親自覺」,也會努力汲取知識,但準爸爸則多在寶寶出生後,才感受到自己多了爸爸的身分,因此,建議在孕期,夫妻兩人就可一起參加新手爸媽相關課程,為成為爸媽預作準備。     建議準爸媽應預先討論寶寶出生後的生活會出現哪些狀況,家務分工如何安排,透過正式溝通,才能減少寶寶出生後的忙亂與爭吵。     寶寶出生之後,尋求各式管道詢問育兒相關知識也能幫助新手爸媽較快進入狀況,例如:專業機構的電話諮詢、產後護理之家的專業人員或衛福部等公部門網站等。黃楷晴組長表示,網路上許多資訊的準確性有待商榷,有時,過於美化的照片與文字,也會為新手爸媽帶來無謂的壓力與比較。 沒有完美的爸媽.只做夠好的爸媽     有些新手爸媽自我要求高,期待自己能當一百分家長,一遇到寶寶有任何問題就過於緊張,黃楷晴組長表示,新手爸媽要調整心態,先求有60分,再漸漸做到更好。另外,也別拿寶寶和其他同齡寶寶比較,每個寶寶成長速度不同,只要確保在正常生長曲線內就不必過於擔心,過多的揣測與不切實際的幻想都會造成心理負擔。     她提醒,新手爸媽務必留意自身的情緒,雖然寶寶還不會表達,但從語調也能感受到爸媽的情緒,當家長出現緊張或感到不安時,寶寶也會有同樣的情緒表現,此時,寶寶便難以安撫!更要緊的是,新手爸媽若發現自己變得容易暴躁、甚至想哭泣等,或看網路笑話、影片卻不覺有趣,都是警訊!建議新手爸媽可安排放鬆心情的時間,並適時尋求另一半的協助,暫時離開寶寶,到戶外走走、透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