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ery Haney

蔣明誠「明誠學院」:成長股入門必看

2022年10月26日

蔣明誠「明誠學院」:成長股入門必看

散戶在投資的過程中都有見過成長股這一概念,但有很多的散戶表示,不是非常了解成長股是什麼意思,那麼今天就通過蔣明誠老師之前在「明誠學院」的課程來給大家講解複習一下。

蔣明誠先生,從事股票投資二十多年,對於股票為代表的所有正規主流的投資品種都有深刻而且是獨到的認識,多年來未曾停下研究的腳步,研究其本質,不只參透了股票技術,也參透了其他的多空品種。

一、股票大致分為三類:成長股、週期股和價值股

股票可以分為很多行業,但類型大致分為三類:成長股、週期股和價值股。

所謂成長股,即在一個明顯持續的快速增長期內,企業營收與淨利潤增長率往往能維持在20%以上。在此之前和之後都很難再維持這樣的成長性。

成長股估值高的前提是未來業績增速也要高,用來消化估值。所以,一旦增長的增速被拉起,股價就會立刻下跌。

沒有一隻股票能永遠享有高估值。只能說明現在市場看好它未來的表現。但是未來的表現其實很難說,人的線性外推思維往往不准確。這是成長股投資的敗筆。

需要不斷跟進詳細的經營情況,或者說參透商業模式,利用商業模式做出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保證未來利潤的高增長。

前一種方法比較累,而且太細微,往往感覺不到邊際變化。後一種方法在參透,有著長期的使用價值,因此投資大師們都在研究商業模式。

週期股鐘擺不斷地從極端悲觀轉變到極端樂觀。悲觀的時候總覺得永遠跌,樂觀的時候總覺得永遠漲。其實是人性使然,歷史一次次的擺來擺去。

週期股的典型特徵是估值表現不穩定,大起大落,而股價往往提前走出預期,虧了就漲,賺大了就退出。最高現貨價格是一種方法,但更具決定性的力量是預期。 由於固定的生產能力,結合現貨價格,許多人可以很容易地計算出週期股的準確性能。頂價和現貨價格不同步,所以業績好算,但是人不可捉摸。這是周期股投資的敗筆。

價值往往是一個成熟企業的典型代表。它最大的優勢就是經過了歲月和市場的洗禮,但龍或虎已經決定了勝負。你很容易就能選出這個行業的龍頭。

但缺點也很明顯,因為是成熟的企業,已經過了高速增長的階段,沒有業績增長。股票的本質是“永續債券”,所以我們不僅要著眼於現在,更要著眼於未來。

一個沒有未來的企業,不值得留戀。任何企業都逃不過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而成熟期的企業往往預示著臨近衰退期。因為它飽受資本積累在冗餘,行業天花板的困擾,而且沒有成長和再投資能力,這樣的企業只能給予低估值。

綜合來看,相對於利潤拐點,股價拐點與營業收入拐點較為相關,並且大多數成長股的股價拐點滯後於營業收入拐點。納斯達克僅有3%左右的公司可以成長為新的藍籌,中小型公司靜態估值更高,如果盈利不達預期,向下調整的空間也會更大。

二、投資成長股真的有高收益嗎?

從蔣明誠先生的課程中,我們了解到成長股出色的表現。歷史上其中的出色表現大大鼓舞了投資者,他們認為幾乎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最近增長記錄良好並且預測能繼續下去,那麼他們公司的股票就可以按照相應的高PE放心購買。但實際上我們通過蔣明誠先生收集到的數據來看,事實與這一貌似可信的期望是不同的。蔣明誠先生用三項研究或者因素來說明這一點:

(1)在一篇《精選成長股組合的投資表現》文章中,作者對一本金融雜誌在1939,1940,1941,1945,以及1946年所推薦的5支成長股組合的投資結果每年都進行追踪,一直持續到1955年。結果就是,持有3年,持有5年的,都略贏道瓊斯指數,持有10年的,略輸給道瓊斯指數。到1955年年底,不同時段的平均總收益是,投資組合307%,道瓊斯工業指數為315%。

(2)Bohmfalk的文章給出了包括24個項目的“精選成長股票的11年(1946-1957年)記錄”,他們平均收益約為13%左右——標準普爾的425支工業股也在同一列表中列出,為13.4%。也就是說,這個數據,也是和指數的收益差不多的。

(3)Wiesenberger在《投資公司1961》中對“成長升值基金”的投資表現進行了單獨分析。從中可查看針對20支基金1951-1960年的結果,這些結果是建立在對證券利潤以及其他資本進行再投資基礎之上。 10年的總收益範圍為392%-127%,平均為289%,標準普爾500隻股票組合平均為322%。又是差不多是指數的水平。

在這裡必須表達一下個人對採用更為精準的數學計算來估值的由來已久的不信任。因為這根本上是建立於對未來業績本質上並不准確的猜測或者“猜測估算”。各位可以發現,作為多只所謂的成長股票的組合投資的話,其收益是和指數差不多的。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估值的問題,如果希望構建一個成長股組合,則必然組合的平均估值不會低。能有一家成長股估值進入低估擊球區間就很棒了,指望全部都在低位讓你買入那也太完美了,但完美的事往往不是真實的。現實中高成長的公司別人也能看見他的高業績成長,那麼散戶相比別人沒有任何信息優勢的情況下,如何能買到低估值的成長股?投資者之間的競價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你在高估值區間買入了成長股,那麼很有可能在高估值之下高成長已被充分預期,難以實現超額收益。

另一個原因就是對單個公司的預期容易實現模糊正確的定性,但對於一籃子成長股很難真正看懂每隻個股的未來成長預期,更加難以根據現實情況加以調整估值範圍。除非遇到極端情況,比如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的發生,但這種時候有錢大膽買就是了,挺過去了都能賺錢。如果將此時的買入視為投資體系的一部分,那麼這樣的投資體系可能難以複製和推廣。

專注於確定性低估值和尋找優秀的高估值公司是兩條背道而馳的路。在確定性低估的股票堆裡找,擁有足夠的估值折價的公司,只要通過前期深度分析加適度分散避免地雷,則稍微拉長時間來看很難虧損。唯一要考量的是估值修復到合理位置甚至高估時是否賣出的問題。

但對於尋找優秀高估值公司的投資者來說,這種模式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萬一未來增長速度不達預期甚至因為內外因素停止增長了會如何?這時高增長帶來的高估值必然坍塌,再輔之以淨利潤的下降,會導致市場雙殺,碰到這種情形一次重創可能就難以翻身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路徑錯了如果有好的結果,那是市場給予你慷慨赴死的獎勵!

在新的產品理念萌芽階段,投資者基於對未知事物的憧憬,往往產生過高的預期,導致股價達到市值率的巔峰。而在市場情緒發生變化、現實進一步證明此類概念時,會導致期望的破滅從而造成崩塌式下跌。成長股不是指此類幻想性上漲的股票,而是在股票期望破滅後在一片廢墟中真正成長起來的公司——他們承載著人類的夢想和希望,真正將新的技術和產品落到實處,推廣至千家萬戶。

想要超越市場平均值的收益,股票交易標的的選擇需要不盲從當時金融圈的主流意見,也不能只是為了反其道而行之,便排斥當時主流的觀點。相反,投資者應該擁有更多的知識,擁有更好的判斷力,透徹判定當時情形,並有勇氣,在你的判斷結果告訴你,你是對的時候,學會堅持。

成長股難尋,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尋找到低估值高成長的股票。一旦發現了這樣王子落難的機會,需要對於公司具有深刻見解,擁有區別於普通人的觀點,做出果斷的投資決策,從而戰勝市場。建議投資者根據可供篩選的股票池,重點關注處於低位的個股,同時關注產業與市場政策的變動,做出智慧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