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ery Haney

蔣明誠「明誠學院」:投資就像踩鋼索,平衡力是關鍵

2022年11月03日

能源價格高漲、供應鏈瓶頸遲未抒解,與疫後需求大漲,通膨三箭一箭又一箭射出美國6月份CPI年增率高達9.1%,與聯準會堅定持續升息的路線。下半年投資走勢起伏多變正左右每一個投資人的盈虧程度,展望未來如何調整投資佈局? 

通膨居高不下侵蝕著消費者投資信心與生活水平,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湧現、金融市場創下多年來最差表現,全球經濟可能放緩至低於趨勢水平、整體政策處於快速收緊的環境。壞消息一波一波,焦慮使得投資人聚焦於風險。然而市場波動下,謹慎選股擇債仍是大有所為。蔣明誠先生在最近的股票課程上分析了目前市場劇烈震盪的現狀以及應對策略,我自己覺得非常有參考價值,值得和大家分享。

股債平衡策略 締造正報酬

蔣明誠先生表示,今年來股債資產皆遭遇賣壓,連高品質的政府公債也未能倖免,高通膨下這更應該分散收益來源以妥善管理風險。

今年以來股市疲軟,七月、八月雖因經濟數字優於預期而有所反彈,但在通膨數據真正呈現下降趨勢之前,恐怕都還不能掉以輕心。而在這種經濟「尚不見完全轉好」、「亦不見顯著惡化」的情況下,股市短期很可能會呈現「區間整理」的橫盤走勢。

橫盤走勢中,類股輪動會更為明顯,不時會有明星落難、好股票遭錯殺的情況。雖然經濟局勢還不明朗,但體質良好的企業,不僅在困境中具有更堅韌的獲利能力,在景氣復甦時也有最亮麗的漲幅。投資人可以趁機逢低佈局優質的龍頭股、大型股,或者前景看好的成長股。

在這裡,蔣明誠先生為大家介紹了一種方法,是一種很形象的比喻。

1974年,法國的菲利浦佩帝在美國紐約達成一項壯舉:在沒有安全繩索的保護下,在紐約雙子星大樓間一千三百五十英呎的高空,踩著只有一英吋寬的鋼索來回行走。面對強風帶來的晃動、重力帶來的恐懼,他唯一的武器就是手上的平衡桿。今年的投資市場,恐怕就像是一條高空上的狹窄鋼索,讓投資人舉步維艱;投資人若想找出順利走過這險惡投資環境的最佳策略,不妨先嘗試「股債平衡」。

此外,不同來源的收益有助於提高收息穩定度,此時的投資組合應該混合包含高股利、債息及權利金的混合資產,以透過平衡策略持續在2022下半年締造最佳收益正報酬。

高股利為側重高股利與股利持續成長的優質標的,根據統計,長期而言投資股票的總報酬當中有一半是來自股利收入,而且高股利股票長期表現明顯優於大盤或是成長股,尤其在市場下跌時期,高股利股表現打敗大盤的機率高達八成以上,此外,就美國企業而言,過去約十年來股利複合年均成長有近9%,長期而言高於通膨漲幅。

而高債息則以低存續期的優質非投資級債搭配較長存續期的投資級債為主,除了收益機會,高評等債在股市下跌或危機時期總能表現抗跌或甚至逆勢上漲,利用股利與債息一起搭配,不僅能增加收益機會,也有效降低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此外,兼具股債特性的特別股及透過賣出選擇權收取權利金的股權連結商品等混合型資產,除了可提升收益,也更增加投資標的的選擇空間,以科技股為例,股利低甚至不配發股利,藉由賣出選擇權收取權利金的靈活策略,既可參與優質科技股的長期成長前景更能同時爭取極佳的收益機會,一舉兩得。

拉長投資報酬時期,更需重視股債平衡

蔣明誠先生說:當前經濟前景不明,投資人需要有耐心地將預期獲利時間拉長。畢竟,不論經濟是否正式進入衰退、不論走入衰退的經濟需要多久時間恢復,復甦終究會到來。從長期看來,此時股價低迷的優質股將有迷人的漲幅、此時殖利率偏高的長天期投資等級債將有機會獲豐碩的息收。投資人如果要追求穩定且出色的回報率,此時更需平衡優質股債。

不過,對於多數投資人來說,同時持有股票跟債券,實在很難管理。如果想分散投資、又想輕鬆管理,不妨考慮股債平衡型基金。相對於債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更有機會賺到資本利得,不僅「退可守」,更是「進可攻」。

機會伴隨風險而生  掌握多源收益創造獲利機會

蔣明誠先生認為,危機通常也伴隨獲利機會。在高通膨與高波動的環境下,投資人可以留意三大機會:

1.通膨高漲,股利漲幅優於股價漲幅

根據歷史經驗,當消費者物價指數高於5%,股利漲幅機率多數會高於股價漲幅,其中通膨介於6%~7%時,股利漲幅與股價漲幅差異最大達16個百分點;此外,股利成長股與高股利股表現也分別優於大盤7至10個百分點。

就股票市場而言,許多資產價格大幅折價,也增添了更多的投資機會與選擇。目前看好基礎建設及公用事業產業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及通膨轉嫁的防禦優勢標的。

2.投資級與非投資級債殖利率誘人

升息前景帶動利率大幅波動後,凸顯高品質、且較長存續期債券的投資價值,目前殖利率水準已較6~9個月前大幅攀升;以美國投資級債為例,從去年底約2.3%升至近5%,而非投資等級債也自4%升至近9%,兩者皆高於過去20年平均4.1%與7.8%的水準,這是非常誘人的收益機會。

蔣明誠先生指出,經濟成長減速及全球不確定性升高抵銷了債券長期評價面偏貴與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投資級債不僅殖利率表現具吸引力,更有潛在多元分散的優勢,相較於股票,可提供合理且長期回報的機會。

此外,非投資級債部分,企業基本面仍健康,現今殖利率水準尤具吸引力,在市場波動加大與利差擴大下,更看好當中較高評級的標的。

3.善用特別股與選擇權權利金的收益機會

除了股票股利與債券債息之外,特別股優於普通股的股利機會及賣出選擇權的權利金收入也是創造收益的重要來源。

目前如美國公用事業特別股的股利來到6~8%左右,而如金融、能源、醫療及科技等選擇權權利金收入也有高達9~12%之多,放在投資組合中,可作為增加受益的彈性來源。

蔣明誠先生強調,抑制通膨高漲過程勢必也需承擔經濟減緩的調整時刻,善用平衡投資策略避險,與多源資產組合獲益,逆風中將能不受外在環境衝擊,持續穩健前行。

握緊平衡桿,鋼索的終點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