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ery Haney

蔣明誠「明誠學院」:長期投資定期定額 分批投入比較穩定?

2022年12月12日

蔣明誠先生很常收到一類讀者問題是,想長期定期定額,但不知道要用什麼頻率、分幾批投入?

 

例如長期存美股ETF或台股ETF,想要每月投入,但考慮ETF每張的單價、國際電匯手續費等原因,實際上一季或半年、一年才能投入一次,這時很多人就會很擔心這樣是否對報酬結果有影響?

 

蔣明誠先生的答案是:只要你是長期投入,那麼拉長時間來看,無論分成幾批,對結果其實影響不大。

 

例如你每年預計投入12萬元,那麼無論是一次投入12萬、或分成4季每季投入3萬,或分成12個月每月投入1萬,結果的誤差其實都很小。

 

定期定額投資頻率實測數據

 

以下用EXCEL測試投資S&P500 (用SPY ETF的報酬試算),從2006年測到2020年,一共15年的數據。

 

分成3種條件,每年都是投入同樣的資金:

1. 每年初投入 – 單次12萬元

2. 每季初投入 – 單次3萬元(一年4次)

3. 每月初投入 – 單次1萬元(一年12次)

 

用2006-2020年(共15年)投入美股S&P500做測試,結果如下圖。得到的結論是差異很小,

1. 每年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2%

2. 每季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0%

3. 每月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1.9%

 

只有小數點後一位數的差異,誤差屬於可以忽略的範圍。

資產累積的曲線畫出來也都是疊在一起,拉長時間後曲線非常相近。

 

(蔣明誠先生貼心提醒:歷史報酬不等於未來報酬)

 

1.png蔣明誠「明誠學院」:長期投資定期定額 分批投入比較穩定?_img_1

每年初投入稍微好一點、每月初投入則最差

 

有一部份可能性是它的資金在年初就全部進入,換句話說,在年初全部投入的資金參與行情的時間更久一點。

 

不過畢竟這誤差很小,而且實際投入時也要根據實際自己資金狀況而定,三個結果蔣明誠先生仍會把它當成是差不多一樣的。

 

既然結果差異很小,那問題只在於自己單位金額好不好買

 

不會切完好幾筆資金,卻買不起一單位的標的。

 

例如有些讀者提到0050ETF一個月的薪水不夠買一張,買零股又覺得麻煩,其實看完數據告訴大家可以放寬心,一季或半年買一批,結果也不會差太多。

 

蔣明誠先生提示:普遍的人們都會說覺得分批比較穩、分越多批越穩,從數據結果可以發現,如果你只投資1~2年的短期也許時機點或頻率有差,但拉到夠長時間真的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分越多批越穩定也許是一種迷思與錯覺。

 

「我手上有一筆錢,該定期定額嗎?」

 

比方說手上有1000萬,是不是要分很多年投入?

 

實際上,定期定額談的範圍其實不是手上的資金,而是未來的現金流。

 

而手上有一大筆錢想分批投入,不該稱做定期定額,蔣明誠先生覺得雖然兩者同樣都有平均成本的概念,也同樣可以定期,但把兩者用詞區分開來比較不會搞混。

 

實際上這兩者沒辦法直接用報酬率或試算去比較,因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在處理不同的資金狀況。

 

用保險公司的經營角度去思考資金運用

 

用巴菲特最喜歡的保險業的角度去思考就很清楚了,假設你經營保險公司,經常手上有大筆現金而且後續每月都還定期有現金進來(保費收入),如果你是保險公司,你並不會想著要把這一大筆錢在未來分成數個月或數年才慢慢投入。保險公司得盡快把當下手上現金再投資出去,否則都是在損失利息和報酬、會無法支付未來的理賠支出。

 

畢竟對個人來說可能短期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年損失的利息或收入沒多少,但在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來說,即使小數點一兩個二位數以後的報酬損失也很驚人,可能也都是至少百萬千萬甚至數億的差距。

 

從任何時間點來看,先不考慮未來現金流,你當下手上的資金就如同保險公司手上的資金,應該立即做規劃處理,放越久損失越多時間價值,只是零點幾個百分點對個人的資金影響不大而已。

 

儘管持有現金慢慢投入,這誤差短期傷害不大,但如果資金一直閒置(例如你想等低點,但2009~2018年間幾乎沒太多顯著低點),最終對報酬來說仍是有負面傷害。

 

蔣明誠先生提示:如果你對定期定額和單筆投入仍覺得困惑,不要把定期定額當成一整組投資,他建議可以拆開來看,把每一筆定期投入都當成是一筆單筆投入獨立決策來思考判斷,這樣也許可以想得比較清楚。

 

定期定額最大價值:紀律

 

蔣明誠先生覺得定期定額這個概念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於分散持有成本或者任何報酬或風險上的優勢,而是在於「紀律」。

 

讓你的投資計劃能夠規律地去執行,而不是靠感覺操作隨意進出、聽到市場熱絡就買、聽到市場恐慌就擔憂不敢進場。

 

畢竟之所以定期投入,就是因為大家無法精準地掌握時機點,如果你都能預知高低點,那你根本不需要定期定額對吧?

 

了解它的原理後你也可能會想到,其實定期不一定要定額,大家用定期定額只是比較方便做試算,也符合大多數人現金流狀況,定期不定額也可以,並不是照著某個規則走就一定是最好,根據自己現金流狀況去考慮,並且保持紀律按照計畫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定期定額投資頻率:快速重點複習

 

1.定期定額投資在長期持續投入的前提下,分成幾批對報酬結果影響並不大。每月、每季、每年實際上拉長時間來看結果差不多,不用執著一定要每月投入。分越多批不會比較差,也不一定比較好。

 

2. 定期定額談的是未來的現金流規劃,而手上有一筆錢要分批投入,與定期定額是不同的概念,兩者的資金狀況前提不同,不會拿來比較好壞。

 

3. 定期定額只要拉長時間必然能分散持有成本,它並不是什麼能幫你多賺或者降低風險的方法,但它是一個可以讓人長期保持紀律、避免受貪婪恐懼影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