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Twins紘&倫媽

「訓練小孩大小便,越晚總比越早好!」

2008年04月18日
這幾天讓他們不包尿布後,又有很多疑問
又找了之前在討論區看到的文章
也給最近想要幫寶貝們戒尿布的媽咪參考喔!
**************************************************************

「訓練小孩大小便,越晚總比越早好!」
親密育兒百科有一些相關的學術研究也曾顯示:「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若太早訓練孩子上廁所,可能會造成他在肛門時期心理上的不滿足,間接造成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後的人際關係及自信問題。」也有書上提到:「多數的孩子在二至三歲之間都已經準備開始邁出這關鍵的一步,平均年齡大約是兩歲八個月,但實際的年齡必須由你的孩子身心發展狀況而定」
孩子太早訓練可能導致壓力過大、亂發脾氣、尿濕褲子、大便弄髒衣物或地板、憋尿或憋大便、尿不出來或大不出來,這些行為又形成父母的壓力,更迫使父母採取強硬的態度。太早訓練可能會造成以後人格上的問題 例如:強迫症等。
不管是早或是晚,重要的是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感到輕鬆愉快且有成就感。最好是配合他對自己身體成熟器官的感知,加上他對於如廁動作的理解,兩者互相配合下,才能讓孩子在這學習過程中不至於感到沮喪與壓力。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生理和心理已逐漸成熟,是可以考慮開始嘗試訓練孩子的大小便了。但是在訓練之前,也要考慮孩子的膀胱控制能力(每隔3分鐘才尿一次)肯配合照顧者的抱姿與口語指示(如尿尿、嗯嗯),在觀察了解孩子的個別情緒後,才決定開始訓練的時間。父母該如何開始著手訓練呢?

PART1 Baby,are you ready?

學習大小便自理,是發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雖然大小便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需求與本能,但就像訓練進食一樣,寶寶也需要在成人的指導下,經由不斷的練習,並在各種失敗中累積經驗,進而達到熟練與自理的能力。

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前提是生理與心理已達一定的成熟度,太早訓練只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或是親子間的緊張,以致徒勞無功。

生理層面的成熟

直腸括約肌:
在直腸括約肌發育得比較完全,能讓便便在直腸中停留較長的時間以後。

膀胱控制力:
膀胱發育得較成熟後,以膀胱擴約肌的力量來控制尿液的「存」與「放」。

腹部肌肉:
懂得擠壓腹部大肌肉,幫助便便排出。

能夠坐立與站立:
在寶寶能夠自己坐立時,可以先試著讓他習慣坐在小兒專用便盆上;當寶寶可以站立或是靈活的走路、蹲下、起立後,表示肌肉神經也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了,是訓練大小便的最佳時機。

心理層面的成熟

聽得懂父母的的指示:
當寶寶認知能力逐漸進步,即是指了解某些單字或語彙之後,才能聽得懂父母或照顧者對他所提出的口語指令,如「吃飯」、或「便便」、「噓噓」等日常生活中所必須的行為,並且願意配合。

能夠自己表達想上廁所:
由於父母或主要照顧者不可能24小時緊盯著寶寶,因此在他聽得懂大人在說什麼,也了解語彙與實際行為間的連結之後,在寶寶感受到膀胱盈滿或下腹脹脹想上廁所時,能立即向大人表達。

情緒穩定:
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可讓寶寶在溫暖的環境中培養自信心與穩定情緒,對於新事物或新的生活技能學習,抱持高度興趣,更有助於大小便的訓練。

這時後,你可以著手訓練囉!
當寶寶的身體與心智發展到某一程度,會表現出某些生理徵兆或特殊反應,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就可以著手準備訓練他大小便了。
對已經尿濕或便便的尿褲感到不快,要求你幫他換掉。
尿褲能保持2-3小時以上的乾爽。
喜歡跟著你一起進到廁所,看著你上廁所,表現出好奇、想模仿的樣子。
在遊戲中突然停下來,摸著自己的下腹部。
已能感覺出便意或尿意,來要求你帶他去廁所或是上他的專用便盆。

BOX:女寶寶比較聰明?
根據目前臨床上的研究或數據,都顯示出女寶寶較男寶寶能提早學會控制大小便,尿濕次數較少,訓練期間較短。

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寶寶的主要照顧者,無論是母親或保母、托兒所老師都以女性居多,女寶寶除了在大人的協助指示下自己學習外,也可經由模仿女性長輩上廁所的歷程,快速累積經驗,自然學得比男寶寶來得快。

PART2 訓練前的準備

作好心理準備 這是一場長期抗戰,為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要先作好心理準備,每個寶寶的身心發展速度不一,理解能力亦不同,因此寶寶需花多少的時間才能學會自己大小便,並沒有一個時間表。

在你教會寶寶一些如廁前的基本動作,如自己走到便盆前、脫下褲子、坐上便盆等,其實不需太多的時間,快則3、4天,慢則兩星期左右,寶寶便能連貫性的完成這些動作,困難的在於他能完全的靠自己的力量,熟練控制大小便。一般來說,至少需8-10個月,但也有些寶寶要到4、5歲才能學會。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只要切記用耐心與愛心教導,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讓寶寶感受到壓力或極大的挫折感,都只會造成反效果,學得更慢,甚至出現抗拒行為。

要準備哪些東西

除了訓練者自身先作好心理建設外,一些用具的準備,也能幫助你在訓練上更順利、得心應手。

寶寶專用便盆或小型廁板

褲型紙尿褲或可愛小褲褲

會喝水尿尿的娃娃

寶寶的心愛玩具

寶寶喜歡的小點心

好穿脫的褲子

寶寶抗拒怎麼辦?
在訓練初期,難免會碰上一些問題,最困擾的莫過於寶寶不肯配合,讓媽咪精疲力盡。有可能是時機未到,身心發展還不到一定程度,太早訓練只會徒勞無功;也有可能是生理的問題,如小兒常見的便秘,造成排便困難或是肛門疼痛而讓寶寶拒上廁所;也或許肇因於父母的不耐煩或責罵,讓寶寶產生抗拒心態。

碰到這段瓶頸期,千萬不要以責罵或懲罰讓寶寶心生畏懼,更加退縮或抗拒;若是因便祕所引起的抗拒,只要能治療好,問題便能迎刃而解;若是寶寶還未準備好,再給他一些時間,「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或態度嚴厲,只會造成反效果,及親子關係間的緊張,甚至影響寶寶日後的人格呢!

若是寶寶還是對便盆很排拒,不喜歡與便盆直接接觸,可以讓他包著尿褲,坐在便盆上解便或噓噓,但這段過渡期不宜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