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Twins紘&倫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載:蜂蜜治咳嗽 效果比感冒藥好

2009年04月30日
公開
39

轉載mail裡相關蜂蜜的研究喔!^___^ ################################################################### 蜂蜜 咳嗽-蜂蜜 美國研究:蜂蜜治咳嗽 效果比感冒藥好 一湯匙的蜂蜜,就是止咳良藥!這是美國一份於3日發表的研究報告的結論,報告指出,蜂蜜治咳嗽的效果,比醫生開的止咳糖漿還要好。 賓州州立大學3日發表的這份報告作者保 羅博士說,實驗結果「非常明確,讓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說,蜂蜜(止咳效果)比止咳藥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或者不做任何治療還要好。」 右美沙芬是目前醫界普遍使用的止咳藥成分。 目前醫界對於普通感冒常出現的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咳嗽,還無法證明哪一種藥保證有效,即使右美沙芬也是如此,而且還會有副作用。 因此這份報告認為,蜂蜜這種民間治療咳嗽的偏方,可能可以當作替代咳嗽藥的一種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 研究人員對105名因為上呼? l道感染而有咳嗽狀況的兒童做實驗,分三組治療,分別是睡前給予蜂蜜,蜂蜜調味的右美沙芬咳嗽藥,以及不做任何治療。 結果發現,吃蜂蜜的那組,不管是頻率和咳嗽程度,止咳效果最好,睡眠品質也因此改善最多。 至於蜂蜜能夠止咳的原因,報告中指出,可能是蜂蜜的抗氧化成分和抗菌效果,以及其甜漿形態對喉嚨產生了消炎與保護作用。 研究中使用的蜂蜜份量類似於咳嗽藥建議的劑量:2歲到5歲孩童給予半茶匙,6到11歲的吃一茶匙,12歲以上給兩茶匙。 不過保羅也提醒,並不建議給予一歲以下的寶寶使用蜂蜜,因為可能會引起一種少見但是嚴重的肉毒桿菌中毒﹔至於一歲以上的小孩使用蜂蜜都是安全的。 這份報告3日在小兒與青少年醫學檔案期刊發表。

轉載] 在角落啜泣的孩子-幼兒園新生入學記

2009年03月04日
公開
41

今天媽媽在小小胖媽家看到這篇分享文章,覺得對幾個月後即將上學的紘&倫來說很受用,媽媽覺得紘跟倫算是那種"先天氣質"就是適應力比較慢,面對不熟悉的人事物都比較慢熟,總覺得到時候他們的分離焦慮症一定會蠻嚴重的,不過,真的覺得如果是大人突然被丟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一定也會有不安的感覺,更何況是那麼小的小孩?所以屆時一定得提前多給些心理建設,我想到時後參觀學校的時候真的該多跟校方及老師多聊聊,也可問問他們面對適應期的小朋友都是如何處理的,可以藉此了解校方的態度跟理念~~ 昨天開車載兩兄弟去超市買東西時, 經過幼稚園媽媽又趁機告訴他們有關上學的事, 跟他們說要帶他們去上學,媽媽送他們去, 讓他們待在那裡,媽媽先回家,晚一點才會去找他們好不好? 結果,紘竟然很爽快的回我"好!",最好到時候是這樣啦! 倫則是說"不要~~" ^^" ##################################################################### 轉載] 在角落啜泣的孩子-幼兒園新生入學記 文/ 楊婷舒 嬰幼兒教育專家 孩子上學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因為幼兒園有好玩的玩具,有同齡的玩伴,還有像公園一樣的溜滑梯。有的孩子放學還留連忘返,捨不得離開。但為什麼有不少的孩子哭著不肯上娃娃車,或是抱著媽媽不肯放,大喊:「我不要上學。」只見園長、老師都出來哄勸,安慰媽媽:「你走後5分鐘就沒事了。」可是真的沒事了嗎?媽媽在公司上班,耳裡卻仍響著孩子上學時的哭聲,想到明早還要重演這齣有如生離死別的戲,就好沉重。不禁懷疑的問:「老師說,過一陣子就好了,怎麼過了一過月卻愈演愈烈,孩子連作夢都會哭喊著不要上學呢?」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會不會學校真的有問題呢?媽媽免不了非常耽心。但我認為會告訴父母:「孩子都是這樣的,過一陣子適應就好了,你走後5分鐘它就不哭了。」等安慰話語的幼兒園確實有問題。孩子先天氣質不同,有的孩子確實適應力較差,也比較難接受新事物,但如果能處理得宜,孩子決不至於演變到「害怕上學」這個程度。相反的,即使是適應力很好、活潑外向的孩子,父母若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送孩子上學,開始把他『託在學校一整天』,孩子過了三天的新鮮期後一樣會想家。 我確實看過很多新生在媽媽走後,停止大聲哭鬧,那是因為他認清現實,只好接受。但這一天在學校,無聊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深摯老師在上團體課的時候,他都會想起媽媽,想著想就開始哭了。他有時不鬧了,因為知道鬧了也沒用,於是只靜靜的哭著,老師或許忙,或者認為他不鬧就好了,也或許認為這是一個適應必經的過程。總之,我看見一個對孩子將來與人互動的負向影響正在形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拒絕每一次的新改變,也可能會因為親人不在身邊而特別沒有安全感……。 這些都肇因於第一次的入學經驗、第一次與親人分離的經驗是這麼的害怕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哭泣表達新中的沒安全感。 媽媽,你真的不要我了嗎? 孩子進入幼兒園前,沒有任何團體學習的經驗,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事?什麼可以玩,什麼不可以玩?他不認識幼兒園裡的任何人,在幼兒園找不到屬於他自己的東西和地方,他甚至不知道要到哪裡喝水和上廁所,他忍不住尿濕褲子,還被同學笑。 他還聽到大家都在討論他和他的父母,老師說,爸爸媽媽都會為奶奶給他糖吃的事情吵架,老師還說,媽媽要照顧弟弟忙不過來,聽了這些話,孩子會以為:「都是我的錯!我太笨了,尿濕褲子讓老師麻煩;我愛吃糖,害爸爸媽媽吵架;我沒有幫忙照顧弟弟,害媽媽也不能照顧我……;因為我不乖,所以媽媽不要照顧我了,於是送我上學。」 學校和父母都應認真思考,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我們且不談學校環境與課 程及 老師態度的重要性,針對上學的適應來說,幼兒第一次入學的程序安排確實相當重要。 教你5個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妙方 1. 入學前,父母應安排帶孩子到學校去玩2-3次,拜訪老師、園所長、小兔子、小魚等,讓孩子對學校能有個初步的掌握。 2. 第一天上學不要超過半天,由孩子熟悉的人陪著,先把民生大事搞定,比如要向誰要水喝,請誰陪著上廁所等。 3. 第二天媽媽可以待在辦公室,讓孩子試試自己與老師、同學互動,但若有需要,可以隨時到辦公室找媽媽;如果孩子很少出來找媽媽,便可以把家中舊的小被子,牙杯等用具帶到學校,告訴他:「老師同學很希望他能留下來,和大家一起吃午餐睡五叫,媽媽上班也要一整天,等媽媽下班,你也下課,就可以一起回家。」 4. 留給孩子一樣屬於媽媽的私人物品,如鑰匙、手機等請孩子保管, 孩子想媽媽時,老師便可提醒他:「媽媽託你保管的東西呢?你要收好喔!媽媽下班會來接你,你再還給她。」如此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增強她對媽媽會來接他的信心。 5. 如果孩子難適應,主教(主要教導的)老師是唯一可以抱他的人,主教老師應該隨時牽他、抱他,使他在新環境中很快抓到一根浮木,覺得安心。 適應新環境對某些孩子來說有一點難,但瞭解孩子的發展速度、尊重他的先天氣質是唯一方法,絕不是讓他哭幾天就可以解決的事。 --------------------------------------------------------------------------------

小男生要怎麼敎?

2008年12月06日
公開
46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 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 其實,有些行為恰恰因為他是男孩。 讓我們讀懂我們的男孩子,然後你要做到: 多擁抱你的男孩 誤區: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事實: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誤區:男孩調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事實:中國人傳統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儘量保護他的安全,並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讓男孩走進集體 誤區: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於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裏來玩,也不願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實: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生活、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並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會處理團體中的關係,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係。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鬆、能給他任務、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中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執 誤區: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事實: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睪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接受事實後,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產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誤區: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事實: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誤區: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墻。於是你訓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事實:由於體內睪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睪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為。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該告訴他什麼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給男孩優秀的男性偶像 誤區:男孩的世界裏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麼? 事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為榜樣來效倣。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幫助男孩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誤區: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實: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麼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誤區:4歲的兒子做什麼事情都喜歡首當其衝。這孩子太莽撞了。 事實: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鬥中和諧友誼,可以為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準,並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告訴他這些小任務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現自我價值並實現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教男孩學會自律 誤區: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該狠狠教訓他。 事實: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他的自律。電視節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麼行為是好的。

「訓練小孩大小便,越晚總比越早好!」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45

這幾天讓他們不包尿布後,又有很多疑問 又找了之前在討論區看到的文章 也給最近想要幫寶貝們戒尿布的媽咪參考喔! ************************************************************** 「訓練小孩大小便,越晚總比越早好!」 親密育兒百科有一些相關的學術研究也曾顯示:「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若太早訓練孩子上廁所,可能會造成他在肛門時期心理上的不滿足,間接造成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後的人際關係及自信問題。」也有書上提到:「多數的孩子在二至三歲之間都已經準備開始邁出這關鍵的一步,平均年齡大約是兩歲八個月,但實際的年齡必須由你的孩子身心發展狀況而定」 孩子太早訓練可能導致壓力過大、亂發脾氣、尿濕褲子、大便弄髒衣物或地板、憋尿或憋大便、尿不出來或大不出來,這些行為又形成父母的壓力,更迫使父母採取強硬的態度。太早訓練可能會造成以後人格上的問題 例如:強迫症等。 不管是早或是晚,重要的是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感到輕鬆愉快且有成就感。最好是配合他對自己身體成熟器官的感知,加上他對於如廁動作的理解,兩者互相配合下,才能讓孩子在這學習過程中不至於感到沮喪與壓力。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生理和心理已逐漸成熟,是可以考慮開始嘗試訓練孩子的大小便了。但是在訓練之前,也要考慮孩子的膀胱控制能力(每隔3分鐘才尿一次)肯配合照顧者的抱姿與口語指示(如尿尿、嗯嗯),在觀察了解孩子的個別情緒後,才決定開始訓練的時間。父母該如何開始著手訓練呢? PART1 Baby,are you ready? 學習大小便自理,是發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雖然大小便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需求與本能,但就像訓練進食一樣,寶寶也需要在成人的指導下,經由不斷的練習,並在各種失敗中累積經驗,進而達到熟練與自理的能力。 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前提是生理與心理已達一定的成熟度,太早訓練只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或是親子間的緊張,以致徒勞無功。 生理層面的成熟 直腸括約肌: 在直腸括約肌發育得比較完全,能讓便便在直腸中停留較長的時間以後。 膀胱控制力: 膀胱發育得較成熟後,以膀胱擴約肌的力量來控制尿液的「存」與「放」。 腹部肌肉: 懂得擠壓腹部大肌肉,幫助便便排出。 能夠坐立與站立: 在寶寶能夠自己坐立時,可以先試著讓他習慣坐在小兒專用便盆上;當寶寶可以站立或是靈活的走路、蹲下、起立後,表示肌肉神經也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了,是訓練大小便的最佳時機。 心理層面的成熟 聽得懂父母的的指示: 當寶寶認知能力逐漸進步,即是指了解某些單字或語彙之後,才能聽得懂父母或照顧者對他所提出的口語指令,如「吃飯」、或「便便」、「噓噓」等日常生活中所必須的行為,並且願意配合。 能夠自己表達想上廁所: 由於父母或主要照顧者不可能24小時緊盯著寶寶,因此在他聽得懂大人在說什麼,也了解語彙與實際行為間的連結之後,在寶寶感受到膀胱盈滿或下腹脹脹想上廁所時,能立即向大人表達。 情緒穩定: 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可讓寶寶在溫暖的環境中培養自信心與穩定情緒,對於新事物或新的生活技能學習,抱持高度興趣,更有助於大小便的訓練。 這時後,你可以著手訓練囉! 當寶寶的身體與心智發展到某一程度,會表現出某些生理徵兆或特殊反應,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就可以著手準備訓練他大小便了。 對已經尿濕或便便的尿褲感到不快,要求你幫他換掉。 尿褲能保持2-3小時以上的乾爽。 喜歡跟著你一起進到廁所,看著你上廁所,表現出好奇、想模仿的樣子。 在遊戲中突然停下來,摸著自己的下腹部。 已能感覺出便意或尿意,來要求你帶他去廁所或是上他的專用便盆。 BOX:女寶寶比較聰明? 根據目前臨床上的研究或數據,都顯示出女寶寶較男寶寶能提早學會控制大小便,尿濕次數較少,訓練期間較短。 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寶寶的主要照顧者,無論是母親或保母、托兒所老師都以女性居多,女寶寶除了在大人的協助指示下自己學習外,也可經由模仿女性長輩上廁所的歷程,快速累積經驗,自然學得比男寶寶來得快。 PART2 訓練前的準備 作好心理準備 這是一場長期抗戰,為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要先作好心理準備,每個寶寶的身心發展速度不一,理解能力亦不同,因此寶寶需花多少的時間才能學會自己大小便,並沒有一個時間表。 在你教會寶寶一些如廁前的基本動作,如自己走到便盆前、脫下褲子、坐上便盆等,其實不需太多的時間,快則3、4天,慢則兩星期左右,寶寶便能連貫性的完成這些動作,困難的在於他能完全的靠自己的力量,熟練控制大小便。一般來說,至少需8-10個月,但也有些寶寶要到4、5歲才能學會。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只要切記用耐心與愛心教導,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讓寶寶感受到壓力或極大的挫折感,都只會造成反效果,學得更慢,甚至出現抗拒行為。 要準備哪些東西 除了訓練者自身先作好心理建設外,一些用具的準備,也能幫助你在訓練上更順利、得心應手。 寶寶專用便盆或小型廁板 褲型紙尿褲或可愛小褲褲 會喝水尿尿的娃娃 寶寶的心愛玩具 寶寶喜歡的小點心 好穿脫的褲子 寶寶抗拒怎麼辦? 在訓練初期,難免會碰上一些問題,最困擾的莫過於寶寶不肯配合,讓媽咪精疲力盡。有可能是時機未到,身心發展還不到一定程度,太早訓練只會徒勞無功;也有可能是生理的問題,如小兒常見的便秘,造成排便困難或是肛門疼痛而讓寶寶拒上廁所;也或許肇因於父母的不耐煩或責罵,讓寶寶產生抗拒心態。 碰到這段瓶頸期,千萬不要以責罵或懲罰讓寶寶心生畏懼,更加退縮或抗拒;若是因便祕所引起的抗拒,只要能治療好,問題便能迎刃而解;若是寶寶還未準備好,再給他一些時間,「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或態度嚴厲,只會造成反效果,及親子關係間的緊張,甚至影響寶寶日後的人格呢! 若是寶寶還是對便盆很排拒,不喜歡與便盆直接接觸,可以讓他包著尿褲,坐在便盆上解便或噓噓,但這段過渡期不宜過長。

雙胞胎同班?分班?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58

(原文刊登於 雙胞胎通訊 第四期,民國81年2月) (台北市雙胞胎協會 創會理事長、台大公共衛生所 副教授  張 玨)  對任何小孩來說,上小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父母和小孩都會很期待開學那天的到來。對雙胞胎母親來說尤其興奮,因為那代表家中白天少了二個頑皮、搗蛋的小傢伙,將會有較清靜、悠閒的日子了!不過,雙胞胎父母也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譬如,他們是否要唸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還是先讓他們先在一起,過一陣子再分開?在什麼時候分開較好呢? 雙胞胎在一起或分開上課,各有其優缺點,並沒有一個簡單且適用所有雙胞胎孩子們的答案,父母可以參考以下的說明,選擇適合自己雙胞胎最好的方式。 分開的好處 讓雙胞胎彼此分開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們較能發展各自的人格和能力,因為這減少他們之間互相比較的機會和彼此牽制的影響,而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 許多雙胞胎喜歡表現相同的行為和能力,如果他們在同班,可能較進步的一個會故意壓低自己的表現,儘量配合學習較慢的另一個,在這種情形下,讓他們在不同班,應該是較好的選擇。 雙胞胎如果同班,父母對他們表現的差異可能會有過度的反應,例如有一個小孩在功課方面一直領先,父母就會擔心另一個孩子怎麼都落後,也許會懷疑是否他智商有問題,或太不用心了,並試圖想加速他的學習,這會帶給那個較落後的小孩太大的壓力。實際上,父母的有些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速率和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也是一樣,千萬不要認為他們長的很像,就該有相同的表現;也不要以為功課較落後的那個孩子,就一定是失敗者或能力較差的。如果他們在不同班,他們之間的差異較不會那麼明顯,父母也不會太過擔心了。 有時雙胞胎中的一個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時,另一個可能就一點也不接觸那方面的事物,譬如一個是棒球隊中的佼佼者,另一個表現只是平平,那他可能會表現出對打棒球一點興趣也沒有。假若他們在不同班級或學校,那表現較平凡的小孩可能就會很樂意參與學校中的棒球活動,因為在那裡他不必擔心他的表現比他的雙胞胎手足差。由此看來,將他們分開在不同班級或學校,對他們人格及各方面健全的發展,都是有助益的。 另外值得考慮的是,學校生活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開始脫離父母、學習獨立的階段,有時候孩子會希望擁有自己的校生活,而不讓父母知道太多,如果雙胞胎在同一班,可能有一個回家後很喜歡說對方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而讓另一個小孩覺得沒有隱私,自己的小世界被侵犯了。 此外在人際關係上,因為二個人若常在一起,無形中減少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分班則可以各自交友,減少彼此的牽制。 分開的缺點 對一對完全沒有彼此分開經驗的雙胞胎而言,上學的第一天便要分開上學,可能會引發他們焦慮、不安的心情而影響上課的情緒,也會阻礙與同學間的交往,在這種情形下,可以先安排他們分別參加不同的活動,讓他們有分開的經驗,以減少彼此因分開所可能產生的焦慮、不安等情緒。 分開的時間 對沒有分開過或彼此很依賴的雙胞胎小孩,要讓他們分開上學,最好經過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妨在幼稚園大班後期,一開始讓他們坐在一起,後來安排他們分開坐,等他們可以適應了,再分派他們到不同活動小組去,這樣的分離對他們較不會產生太大的衝擊。至於每一個階段要多久時間,則要視二個孩子們的適應情況而定。此外,言詞上的溝通, 如告知他們將要去不同班、下課後可在那裡等待一起回家等,也是一種心準備。 上學前的準備 在上學之前,雙胞胎孩子們最好經歷過與母親及對方分開的經驗,這對適應學校生活是很有幫助的。一開始父母可以帶他們一起去附近的公園玩;下一次父母各照顧一個,一個帶去公園玩,一個留在家中;再下一次換另一個去公園玩 - - - 。這樣慢慢讓他們習慣暫時的分離,到了開學時,孩子們便不會有強烈的不安與抗拒了。 開始上學 如果雙胞胎一開始就分派到不同班級,最好有親友陪同媽媽帶他們上學,讓他們二人都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可以使他們安心。孩子們的二位老師也要特別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如果他們情緒一直不太穩定,最好讓他們在下課時間能聚一聚,或是一起吃中飯。 如果他們同班,父母則要想辦法讓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能辨認出他們二人(尤其是同卵雙胞胎) ,例如將他們梳不同的髮式,或是在制服繡上名字,都是很好的方法。 老師對待雙胞胎的態度 許多老師對即將有一對雙胞胎來到班上都是很歡迎的,老師會很渴望父母多說一些孩子們的情況,以便能給他們最好的教導。 有些老師對雙胞胎小孩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都是發展較慢、智商較低,或是相信雙胞胎的表現都該相同、能力是相當的,這些期待很可能阻礙了雙胞胎孩子學習,譬如老師可能會較少叫他們起來回答問題,或是要求功課較差的一個一定要趕上另一個,因為老師相信他們應該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跟老師充分溝通,一起討論對雙胞胎孩子們最好的教養方法。 而分開班級的老師有時也免不了相互比較那一個學習較快,這種行為是不恰當的,父母可適度地與老師溝通,協助老師了解雙胞胎同、異卵的特性,強調他們是二個獨立個體而不是「一模一樣」。 實證研究報導 1990年「雙胞胎研究」中報導澳洲的一份研究由Gleeson等人進行了解雙胞胎父母與老師對雙胞胎入學處置的調查,發現(表一)將雙胞胎分開取決於二人的依附關係、發展不同,或自己要求,以及擔心會限制二人發展等因素。此外,老師甚至強調將二人分開有助於老師對他們個人有更多了解,對其個體自我發展也更好。 另外,分班與不分班的雙胞胎比較彼此的合作性與嫉妒性,則發現(表二)有分開經驗者反而在報導合作度上高於未分班者(80%比67%),在嫉妒方面也較低於未分班者(8%比14%)。因此究竟需不需要強制分班,其實仍屬見仁見智,重點是父母與師長同觀察了解雙胞胎的需要,提供他們更有彈性的空間去成長、去發展。 分班的優點: 一、 他(她)們較少雙胞胎之間的競爭,也比較有機會發展自我的興趣和能力。 二、 每個雙胞胎都應該有他(她)自己的一些機會去交朋友,也可以讓比較依賴的那個雙胞胎,變得比較獨立一點。 三、 他(她)們的語言能力,也可藉由與別的孩子互動中間有所增進,而不單是他(她)們之間的baby-talk。 四、 有的時候雙胞胎會爭執,當他(她)們向父母告狀,容易會出現他(她)們之間的衝突。所以在同班的話,常常是酪講完,另一個就沒得好講,因此分開上學的話,他們可以有各自和爸爸媽媽分享的話題。 同班的優點: 一、 雙胞胎彼此有伴,可以互相照料,所以他(她)們會比較有安全感、學習狀況良好(可以互相監督)、較為活潑熱心,另外也比較容易適恐學校的生活,不會依賴父母親會較合群。 二、 老師教學進度一致,方便父母及彼此相互輔導,且父母較容易掌握孩子在校內的表現,回家後,可以告訴父母親對方在學校的情形,方便父母瞭解孩子。 三、 方便父母接送,小孩子集中一處,也比較容易照顧。 四、 雙胞胎彼此感情會很好,而且能相互模仿、互相合作。 分班的缺點: 一、 教學進度不同,輔導會比較困難。且常因課業之不同,容易搞亂家庭秩序。 二、 小孩子剛由同班轉成分班時,需要特別輔導溝通,不要讓兩人以為是不乖所致。 三、 不同的班級與導師,會影響他(她)們人格發展的不同。 四、 由於會有不同的課外活動,接送會比較不方便,也無法同時參加同時的活動,例如:家長會等。 五、 有事發生的話,彼此無法相互照應。 同班的缺點: 一、 最常發生的事就是被老師和同學認錯人。 二、 彼此競爭傷害,如在成績方面,或是當能力差異太大時,弱者會有自卑感。 三、 兩人彼此互相依賴、太黏,很少想到與其他同學交往,交友機會會減少,或者是一個比較主動,一個比較被動。 四、 老師容易拿兩人做比較,形成彼此的壓力。 五、 會愛說話、相互打小報告,也比較不專心讀書。 另外,在雙胞胎關係中間,有一個是比較獨立、攻擊性強的,由他(她)做領導者,另一位往往就會太過份依賴,而沒辦法表達他(她)自己。所以雙胞胎,假如都一直分班的話,好處是他(她)們比較能夠發展自己的獨特性,自己的認同(identity),他(她)們比較不會被籠統的說:「喔,就是雙胞胎!」。至於,他(她)們同班的話,因為他(她)們環境比較接近,是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生活。所以分班或合班並沒有絕對的好處或是壞處,最要的是老師、家長,雙胞胎和同儕之間的互動關係。 整體而言,雙胞胎不論關係多麼親密,他(她)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即使外表看起來非常相似,但他(她)們還是有其特異性。

分享~男生這樣教

2007年10月26日
公開
43

從偉偉媽家打包來的,很適合給家裡有小男生的馬麻看喔!我看了以後覺得很受用,因為最近這階段的紘&倫有很多行為都是文章裡面敘述的,我從這裡得到很多解答,再分享給大家喔! ############################################################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其實,有些行為恰恰因為他是男孩。讓我們讀懂我們的男孩子,然後你要做到: **多擁抱你的男孩** 誤區: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事實: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誤區:男孩調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事實:中國人傳統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幹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並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讓男孩走進集體** 誤區: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裏來玩,也不願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實: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生活、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並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會處理團體中的關系,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系。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松、能給他任務、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中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執** 誤區: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事實: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睾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接受事實後,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産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誤區: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事實: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誤區: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牆。于是你訓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事實:由于體內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爲。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該告訴他什麽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給男孩優秀的男性偶像** 誤區:男孩的世界裏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麼? 事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爲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幫助男孩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誤區: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實: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麽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誤區:4歲的兒子做什麽事情都喜歡首當其沖。這孩子太莽撞了。 事實: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鬥中和諧友誼,可以爲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准,並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告訴他這些小任務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現自我價值並實現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教男孩學會自律** 誤區: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該狠狠教訓他。 事實: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爲。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他的自律。電視節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麽行為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