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若凡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北門~抺香鯨標本-全台第2大~

2012年04月08日
公開
5

在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的幕後「策劃」下,94年底在台南縣北門鄉王爺港汕海邊擱淺的「巨大抹香鯨」,將於7月24日正式「落腳」在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北門遊客中心」,可以讓無價之寶的「抹香鯨標本」真正「回歸」到北門地區,未來可以帶動北門地區觀光發展,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的努力以赴為地方生態環境、觀光旅遊打拚,的確是功不可沒! 這隻巨大的抹香鯨長約14公尺、重達50公噸,規模排名全台第2,全世界第4,從牙齒橫切面生成線與齒質所形成的明暗條紋數,可研判該抹香鯨年齡大約在30歲。 22日上午9時30分,包括北門鄉長洪明農、北門鄉民代表會主席許義雄、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洪東濤及遊憩課長丁玲俐、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生態研究組長黃永豐、總幹事蔡振賢、副總幹事李秋龍、北門鄉公所秘書曾進祥等人前往雲管處「北門遊客中心」,率先一睹為快已經裝置妥當的「抹香鯨標本」。 根據了解,94年12月29日在台南縣北門鄉永隆村王爺港汕海海邊,發現1隻擱淺的巨大抹香鯨,身長約14公尺、重約5萬公斤,因身軀龐大處理困難,加上不論是做研究或做成標本都要花不少錢,因此台南縣政府農業處、當地鄉民與保育團體合力,將其就地掩埋逾兩年。97年初,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獲悉「巨大抹香鯨」的製作標本過程,台南縣長蘇煥智已經簽署給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由台博館出資500萬元組裝費進行標本製作後,作為台博館100周年慶展示後作為永久典藏。 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與研究組長黃永豐獲悉後,認為屬於北門鄉甚至於台南縣的難得的資產「抹香鯨標本」,不應該流落到台北市,因此為北門地方機關策劃「鯨留北門」的專案,在幕後推動包括鄉公所與代表會、南鯤鯓代天府、村長、代表及民意代表、社區民眾等,「要求」縣府重視,務必「鯨留北門」,否則將聯合國內外保育團體群起阻撓挖掘處理的行動。 後來,在蘇煥智縣長曉以大義、尊重民意及輿情反映下,與地方及台博館等簽署契約,在完成標本製作後先行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百歲生日公開展示後,再由縣府安排永久典藏於北門鄉。 97年2月16日,由台灣博物館和台南縣政府籌組開挖與研究團體破土挖掘,著手鯨豚標本製作完成後,97年12月29日到98年2月8日在台博館大廳展出,由於雲管處的展覽館尚未完成,縣府先運回佳里蕭壟文化園區於98年2月28日起展出至98年12月間,始移轉到雲管處。 北門鄉長洪明農、北門鄉民代表會主席許義雄、雲管處處長洪東濤說,99年7月24日抹香鯨標本的永久保存地點將落腳在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未來將永久典藏於台南縣北門鄉「遊客中心」,不但讓「抹香鯨」真正「還鄉」,還可以增加北門觀光遊憩景點,促進地方觀光發展,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功不可沒!

學習時間管理就從寫功課開始

2012年04月05日
公開
12

學習時間管理就從寫功課開始 作者:selena洪淑青2012.03.12 這一期的《親子天下》(2012.03期)中有一大主題探討關於「教孩子時間管理」,這是我看得最認真的單元,因為我的兩個女兒正值小學低年級階段,是時間管理的學習初期,更是奠定時間管理能力的良好時機,我認為此階段的孩子在學習時間管理上,最基本的路徑應該就是從寫功課這件事開始! 學習時間管理就從寫功課開始 孩子進入小學後,那種鬆散自由的時光被添入了「固定並持續」的功課時,難免出現了慌張失神的狀態,孩子也許還把功課這件事當作是偶發事件,而非常態性工作,所以入學後暫時無法內化成「責任」的一部分,當他明白逃也逃不掉,必須天天寫功課時,就開始排斥做功課,和父母展開功課大戰。 也因此建立孩子寫功課是需要下點功夫,它可以當作是每日計畫,一個為期兩、三個小時的微短期計畫,如何計畫它?如何安排順序?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或是當計畫失敗時,如何彌補並善後?這些都是孩子得面對,得學習的。 孩子的注意力與自制力不比成人穩定,要建立固定並持續寫功課需要仰賴成人的經驗,等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父母還得適合放手,在學習過程中,讓孩子自己瞭解時間的長度、探索並感受時間感,會比成人「指派性的教導」來得有意義,畢竟寫功課是他長時間求學階段中必須天天面對的事情。 瞭解時間的長度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雖然時間一分一秒是固定的,但時間長度的感受每個人都不同,五分鐘對成人來說很足夠,對孩子來說很快就消逝,所以我們無法用自己的感覺衡量孩子的快慢。在「教孩子時間管理」這篇主題文章中,建議給學齡前孩子計時器及沙漏,讓他感覺時間的變化。女兒小的時候,我也用運用這樣的方式在遊戲中,沙漏是輪流玩玩具時最客觀的把關者,計時器是取代媽媽說「好了!時間到了」最好的鬧鐘,有了這兩樣小玩意輔助,許多爭執會減少許多。計時器一直到女兒小學階段都還在使用,寫功課時它成了警惕女兒「別分心、掌握時間」的最佳小老師。 寫功課吧!孩子 要孩子自動寫功課,最主要的觀念是要讓他知道「功課」是他的責任,如果沒完成功課,得自己去承擔後果,面對老師的處罰,所以我不會把孩子功課沒寫好、沒寫完看成是「父母沒教好」,但我會檢討自己沒協助孩子建立時間管理的能力。 所以告訴孩子「寫功課」是他每日必做的事,這是基本工作,就算逃避還是得完成,只要完成功課後,就可以無負擔、自在地做自己的事。我甚至告訴孩子,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書桌前,寧可拿來做更多趣味的事,除了閱讀外,我們可以運動、畫畫、創作作品、聽音樂,玩玩遊戲讓學習的狀態獲得舒緩。我告訴女兒:「與其坐著一直寫功課,不如走出去玩!所以抓準時間,好完成功課吧!」 孩子從學校或安親班回來後,不要馬上催促孩子寫功課,要讓孩子至少有二十分鐘的過渡時間,因為他需要時間消化在學校的情緒。我知道雙薪家庭下班後,夜間時間短得可憐,每分每秒都很寶貴,但對著剛下課後的孩子喊著:「趕快去做工作」反而造成孩子反彈,寫功課的效率跟著不高,不如讓孩子喘口氣,休息片刻後再進行,這樣會來得更有效率,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體貼的一面。而這段過渡時間,正是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互動的最佳時間,關心孩子學校的狀況,或是和同學、朋友間的互動……。 女兒開始寫功課時,我會建議她們先寫需要專注力集中的項目,因為精力會隨著時間增加而遞減,小項目的功課可以利用小時間完成(例如吃水果時間可以閱讀課外讀物,我還會在幫女兒吹乾頭髮時,請她背誦詩詞、九九乘法表這種小功課),有時女兒沒有動力寫功課,也會先選擇她有興趣的項目先寫。我們可以建議孩子先寫哪一份功課,但決定權在孩子,不要孩子遵照你的指示,要讓孩子學習規劃。 若孩子有多項功課,我會採取「下課制」,讓女兒每完成一項就可以下課十分鐘,除了讓眼睛有休息的時間外,主要是讓孩子知道適度的休息,也能增加效率。在「教孩子時間管理」這篇主題文章中提到,小學階段的孩子其維持高度專注力的時間大約只有三十分鐘,尤其是低年級的小朋友更是只能維持二十分鐘的專注力,所以強求這階段的孩子安安靜靜寫一、兩個小時的功課是不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也是沒有效率的。所以如果孩子寫功課前精神真的不好,就讓他睡個午覺或是休息一下吧!別勉強精神不濟的孩子寫功課,那只會錯誤連篇、拖延時間。 孩子若建立好寫功課模式後,對於這項責任自然就得心應手,未來面對更多事件,也能套用模式,做好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