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三寶貓豆媽咪 ^++^

轉貼網路 希望大家看了可以盡量不再吃~吻仔魚~了

2009年04月14日
作者:游登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課長)

  住在海島台灣的同胞應該都吃過吻仔魚(台語發音),吻仔魚炒蛋是上乘美味佳餚,用吻仔魚醃製的各式小魚乾,更是稀飯早餐常見的必備佐菜。早期捕吻仔魚只要在河口或在沿岸拋下細細的網目便可像舀水般一勺勺的撈捕,甚至用張破蚊帳也會有很好的收獲,是台灣物資缺乏時同胞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當時吻仔魚在市場上被歸類為物美價廉的下雜魚,有時產量滯銷而被漁民當飼料餵雞鴨。曾幾何時吻仔魚成了昂貴的水產品,一公斤上等吻仔魚達上千元的高價。雖然同樣都是小小的吻仔魚,不同的時空「身」價卻有天壤之別,令人不可思議。

  大家都知道吻仔魚的價格節節上漲,可是我們卻不瞭解吻仔魚變少的原因。「有人怪罪漁民過度撈捕,可是我們世代都在捕撈吻仔魚,以前沒有變少過,現在少了,一定是其它環節出了問題,怎麼能把罪責全都怪到我們頭上呢?」陪我們到來作吻仔魚調查的漁民,世居秀姑巒溪口靜浦阿美部落,目前擔任秀姑巒溪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的何老眉激動的說。 ...
  
  學術上稱吻仔魚為仔稚魚,泛指所有剛出生不久的小魚,包括淡水、海水、及河海洄游的種類。被撈捕食用的吻仔魚大多是河海洄游的小蝦虎魚,在海邊被捕獲時體型尚小,全身不具色素而呈透明,當洄游到河流被捕獲時則體型較大,身上已有明顯的色素斑而呈黑褐色。這些吻仔魚除了包括日本禿頭鯊、褐吻蝦虎魚、大吻蝦虎魚、曙首厚唇鯊等被稱作小蝦虎魚的魚類之外,還有湯鯉、溪鱧、鱸鰻及白鰻等也都會伴隨小蝦虎魚一起作河海洄游。據估算從秀姑巒溪口上溯的小蝦虎魚一天的最大量可達四千萬尾以上,其中以本省東部特有種的大吻蝦虎魚數量最多,日本禿頭鯊次之,兩者數量合計佔了99%以上,是秀姑巒溪最重要的洄游性吻仔魚。

鮭魚與蝦虎魚的溯河洄游都是非常有趣的生態行為。北國母鮭魚的歷經千辛萬苦溯河產卵後力竭而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常識,但對代表亞熱帶台灣的吻仔魚小蝦虎魚在幼小年紀便得過關斬將奮力溯河回鄉繁衍後代,卻是少有人知的學術知識。以一種又叫和尚魚的日本禿頭鯊為例,小蝦虎魚在身形只有2到4公分的幼小年紀便開始從海裡溯游回到出生的淡水溪流,一邊努力上溯一邊覓食成長,同時也一路失敗或犧牲,最後僅剩極少數能夠回到家園並交配繁衍下一代。俗稱狗甘仔的褐吻蝦虎魚則更有趣,有一部份是終生生活在河川中而不洄游,但另有一部份則如日本禿頭鯊一樣具有洄游習性,至於如何決定誰該下海洄游誰又該留在河裡成長至今仍不明。 ...

這些在河海交會口的吻仔魚必須歷經各種關卡與險阻才得以回到出生的河流上游,包括天然的障礙、生物的捕食、人類的捕捉與設施的阻隔。上溯時首先必須面對的是河海不同的鹽份梯度,所以吻仔魚會在河口停留一段時間,以適應淡水的滲透壓,同時也會在身上發育具有保護色的色素斑。當這些吻仔魚在河口徘徊時,早已吸引許多捕食者等著牠們當佳餚!海鷗成群盤旋於河口上空並不時俯衝而下,白鷺鷥涉水駐足靜待著魚兒游近,鷸行科鳥類或跑或跳的急急點頭啄食,還有人類……。

  吻仔魚適應了淡水滲透壓之後,便立刻動身展開與激流水瀑搏鬥的艱困返鄉旅程。結伴同行以分散天敵捕食是吻仔魚一路上溯必須遵守的家規,當有一隻小吻仔魚動身帶頭尋路,其它的小吻仔魚便會緊緊尾隨在後,形成聲勢壯大的行軍縱隊,集結數量有時多到在河岸邊形成如一條不停蠕動的巨蚺,常令許多捕食者望而生畏。

小吻仔魚們返回家園的使命往往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把被捕食的個體犧牲當作全體為分攤天敵風險所應付出的利息,其餘的小吻仔魚仍會前仆後繼的努力上溯。鳥類的捕食對以量取勝的吻仔魚而言,僅是自然食物鏈的一環,並不會影響牠們的族群生態,真正會危害牠們生存的應是人類種種不當設施,如設置攔沙壩阻隔了小蝦虎魚上溯,或污染水體造成小吻仔魚死亡,當然過度撈捕也會影響吻仔魚的繁衍。...

  眼看吻仔魚的市場價格節節上升,河口撈捕吻仔魚的網具更加精緻,參與捕魚的人數有增無減,而傳統阿美族人設陷阱捕吻仔魚的傳統技藝雖逐漸式微淍零,但其一網打盡對吻仔魚保育極具殺傷力卻是不爭的事實。在生態保育與阿美傳統維護的兩難爭扎下,有必要深入去了解阿美族漁民們的漁獲情形,擬定輔導漁民永續漁獲的觀念,或可以將具殺傷力的魚陷阱改設為溪流洄游生物的野外觀察站,作為鄉土環境教育的場所。另外對部分溪流設置攔沙壩,阻絕吻仔魚上溯及切斷其賴以維生的水源,則應積極進行魚道的規劃與設置,或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考慮生態維護放水措施,設置可供魚類溯爬的魚道。

吃吻仔魚並不代表罪惡,重要的是不要去鼓勵竭澤而漁的撈捕行為,只要有永續收穫的觀念,以小蝦虎魚為主的吻仔魚仍會年復一年的在河海間洄游著,只是吻仔魚價格飛漲的利誘促使更多的漁人前來撈捕,多抓一尾,吻仔魚返回家園的希望便少了一分,明年吻仔魚的族群量便可能少了幾十萬尾。事實上對吻仔魚保育影響最嚴重的應是河川整治工程的攔沙壩,完全阻斷了吻仔魚上溯的機會,葬送一整條溪的吻仔魚的永續生產,這才是令人扼腕的罪過。

吻仔魚雖不是多麼重要的經濟魚類,不過想想若是少了牠們,吃清粥小菜當早餐時,吻仔魚還真是會令人懷念呢!當你一口吃下數十條吻仔魚時,可別忘了牠們可是還未長大的「娃娃」魚,也想一下台灣的溪流保育人人有責!!


自九十七年元旦起,全面禁捕「吻仔魚」,其影響將是你我都能受惠〔按:俺想找的,即為劉內閣推翻此頁政令的新聞〕

...最近我常在知識庫搜尋有關吻仔魚的文章,竟然發現有很多民眾也強烈反對全面禁捕吻仔魚,他們的說詞多半是說吻仔魚含有豐富的鈣質,且無骨無刺,是一項好吃經濟又營養的食品,適合幼小孩童食用,實在不應該禁捕,更有人說,政府常常拿虛假的數據欺騙大眾,說(吻仔魚是多種魚種的魚苗)是騙人的..........
我實在不解,人類的食物何其多,為何非"吻仔魚"不可呢?人體一天所能吸收的鈣質是很有限的,攝取多了是浪費,況且能攝取鈣質的食物何其廣泛,為何非"吻仔魚"不能呢...?
說政府及專家學者騙人?那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就因為斷了這些人的口腹之慾就說人妖言惑眾嗎?真是一群愚民....................

禁捕後對漁業的影響
吻仔魚全面禁補後,小魚苗能有機會成長為大魚,成魚數量增加,漁民出海捕魚不再是慘淡的漁獲量,魚獲量大增,漁民不用再鋌而走險觸犯漁業法,且無須離岸太遠就有相當的漁獲量,船不用開太遠就有魚捕又能省油錢,魚販有魚賣,魚獲量多,魚獲單價便宜,單價便宜消費者受惠,這樣不是皆大歡喜嗎!

禁補後對釣魚界的影響
食物鏈低層的小魚增加了,對於回游性魚類的影響甚大,以後回游性魚種不再是有如"過路客"一般一晃便走,增加回游性魚類停留近海(岸邊)的機率! 對象魚的幼苗存活率增加了,簡單的說,你我以後所能釣到的魚就多了,不再是出門一趟只有1隻的"戰績"....

因為禁捕,魚苗能更有機會存活,......但是我憂心,根據台灣人的"草根性"來看,我害怕這"草根性"會使其政令收回,再觀政府的(執行力),我實在憂心,以這些年的"選票導向"來看,收回或暫緩執行全面禁捕是不無可能,而我們都知道有種叫做(漁會)的組織,在釣魚人看來是一種"邪惡團體",其力量不容小覷,觀看我們這幾年(港口禁釣)政令"朝令夕改"就不難發現,實在憂心............

現階段的台灣海洋生態保育過程,宣導教育遠比禁止捕殺食用來得重要與有效。許多生物(如鯨鯊)在世界上已列入稀有生物,但在台灣卻還進行野蠻的捕食。而農委會在「影響漁民生計」的大帽子下,海洋生物保育政策的制定,畏縮不前。另在現實情況下,如未經宣導教育即禁止捕食,目前政府在此方面執法能力薄弱之下,反而炒高黑市行情,這是生態保育的無奈。

  但是搶救幾尾鯨鯊、海豚,對整個台灣海洋生態並無多大幫助。譬如保育海豚是否考慮到其食物來源的完整?也就是中小型魚的數量是否充足,甚至其淘汰系統(大型鯊魚或擱淺淘汰)是否健全?單一少數物種的保育,很容易造成海洋生態失去平衡,正確的方向應著重在食物鏈較底層生物的保育,如此整個海洋生態才會健康。目前台灣海洋生態最大危機是小魚族群大量減少,其罪魁禍首是拖網船在沿岸濫捕小魚,而其中更以吻仔雙拖網對生態的破壞最為嚴重。

  吻仔魚是海洋生物多樣化的指標與資源,其地位遠比鯨豚重要且影響更廣泛,吻仔魚中混獲二百多種魚類仔稚魚外,而其中主要鮆科魚類(鱙)是轉換浮游生物為經濟魚種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沿岸各類生物最重要的餌料魚,故其在食物鏈的地位應該是給魚吃的,而不是給人吃的,海洋生態系統少了牠,很多物種將走向滅絕之路。

捕撈仔稚魚作為食物,是落後地區人民的行為,與吃虎肉、犀牛角同樣的野蠻。

  在一九七七年吻仔魚雙拖網引進台灣後,在其超細網目(○.一六公分以下)及高漁獲率的摧殘下,加上一般拖網船也常在三浬內以細網目濫捕小魚,台灣沿海的生物族群逐年減少甚至枯竭,而農委會至今仍不能制定有效的保育政策,致使海洋生態面臨空前未有的浩劫。

  有足夠的小魚(吻仔魚)才能支持大魚(鯨豚)的存活,台灣的海洋生態保育,應該是以保護小魚為當務之急,「大家不吃吻仔魚」,才能保護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