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家有三寶的媽咪

日期

#Tag

2008年04月07日
公開
15

小心高鹽!幼兒牙餅 含鈉量偏高

幼兒吃的牙餅也有鹽份太高的疑慮嗎?按照英國標準來看,目前市面上的牙餅不少都超出每100公克納含量50毫克的標準,最高還有將近3倍量的,讓專家憂心,因為從小就「重口味」,而養成愛吃零食的習慣,最重要的對幼兒的腎臟也可能造成負擔,不過國內目前卻沒有訂定標準,家長恐怕只能自己把關。 咬完一口接一口,幫助口腔裡冒出的幾顆小牙,訓練咀嚼。民眾:「餅乾吃吃,ㄟ…好乖喔。」 民眾家裡各種牌子的牙餅都有,記者一包包檢視,發現像這一包,每一百公克574毫克的鈉,已經超出建議量;另一包每50公克就已經380毫克,更是1.5倍!民眾:「不知道這麼…這麼鹹。」記者:「之前都不知道?」民眾:「以後就不敢給他吃,對小孩子不好啊。」 家長都沒想到,給幼兒吃的食品,竟然會有高鹽的疑慮!市面上,甚至還有每50公克,鈉含量700毫克,是建議量將近3倍!這還是英國食品標準局的辨識標準,國內卻沒法管,小朋友可能因為吃牙餅,而養成愛吃零食的壞習慣。 台安醫院營養師陳曉蒨:「怕會影響到他(幼兒)的味覺,養成他以後重口味的習慣,1歲以下小朋友腎臟功能還沒完全,怕說『高鹽』造成腎臟功能負擔。」 專家建議,可以用烤麵包代替牙餅,即使要訓練咀嚼,也是「天然的尚好」!

2008年03月30日
公開
52

可怕的腸胃炎

連日來氣候變化劇烈,病毒性腸胃炎人數比2月增加了3倍。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近日發現1名8個月大的男嬰,就診時已出現脫水情況,頭頂處的前囟門嚴重凹陷,連續3天精神差,食量也減少一半,經點滴輸入水分才好轉。幼兒脫水很容易引發腎衰竭、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提醒家長要仔細觀察症狀,並趁早就醫治療。而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性腸胃炎可從糞便形狀來判別,前者的糞便有泡沫狀;後者則是血便多。 要分辨感染源 江伯倫醫師觀察到,要先辨別是病毒性腸胃炎還是細菌性腸胃炎,可從糞便的形狀來判別。病毒性腸胃炎的糞便會帶有泡沫或黃白色肥皂塊樣的物質,伴隨著酸臭味,還會有發燒和上呼吸道感染。而細菌性腸胃炎導致的腹瀉,則是以帶黏液的膿稠血便為表現。目前常見的病毒主要是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這波病毒性腸胃炎應是諾羅病毒所引起,和輪狀病毒不同的是,諾羅病毒嘔吐情況較嚴重,會伴隨輕微的發燒、腹瀉和肚子痛;而輪狀病毒是以水瀉為主要表現,嘔吐情況較少。 觀察脫水徵兆 小孩子嘔吐、腹瀉很容易導致脫水,若沒有即時救治,易引發腎衰竭、休克和死亡。小朋友尿液顏色若偏深黃、尿布更換次數減少,皮膚變乾或失去彈性、哭卻沒有眼淚和精神狀況差,這些都是脫水症狀。另外,1歲以下的嬰兒,頭頂上頭骨尚未癒合處稱為囟門,平常應是軟軟的,囟門若突然凹陷,也代表有脫水情況,趕緊補充電解質水,或將運動飲料與水以1比2的比例稀釋給小朋友喝。若症狀持續,趕快到醫院注射點滴溶液,加速補充缺乏的水分。

2008年03月30日
公開
45

易被誤認為感冒的嬰兒玫瑰疹

2007 / 5 / 18 玫瑰疹為病毒性感染,常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嬰幼兒,反覆的高燒為主要症狀。因此適度的給予退燒藥,可以減緩孩子發燒的不適之外,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多注意孩子的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即可。 玫瑰疹病原是最近發現的第六型與第七型人類泡疹病毒。病童出現攝氏39度以上的高燒,伴隨發生一些不明顯的呼吸道症狀與腹瀉,理學檢查大多只有喉嚨稍微發紅的表現。因為罹病年齡很小、體溫上升很高、沒有明顯的症狀與徵候,常會使人擔心有敗血症的可能。但是這些病童在用藥燒退以後,精神與活力大多很好,有經驗的醫師常常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事先就猜出可能是嬰兒玫瑰疹。發燒一般會持續2-5天,平均3天。燒退以後,在臉部與軀幹部出現紅斑或稍微鼓起的丘疹,四肢的疹子較少,大多不癢。除了年齡很小、燒很高、活力很好的特點以外,燒退以後才出現疹子也是診斷的要點,其他感染症的疹子則幾乎都是在燒到最高的時候出疹子。出疹子的時候,容易被誤以為是藥物過敏或其他病毒疹,必須根據上述的特點做綜合判斷。嬰兒玫瑰疹本身是一種良性的疾病,幾乎不會有什麼併發症與後遺症。只有在少數情形下,會引起抽搐的反應。 在平常繁忙的門診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嬰幼兒發燒,或皮膚出現各式各樣疹子的問題,困擾著父母親。而玫瑰疹這個特殊的疾病,剛好融合了這兩個常見卻又惱人的問題,總會讓心疼寶寶的家長煩惱個好幾天,心神不寧。 未發疹和發疹期 症狀迥異 玫瑰疹就是在身體上長出有著玫瑰般色澤的疹子。這個特殊疾病主要是影響到三歲以下的小朋友,而且絕大部分(大約95%)的玫瑰疹,都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左右的小嬰孩。一般而言,玫瑰疹主要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未發疹期和發疹期。 *未發疹期 在未發疹時,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發高燒。大部分的病童發燒時體溫會在38℃到40℃左右,平均會在39℃,反反覆覆的高燒是一個大特點。雖然少數病童會合併有哭鬧不安或厭食的情況,絕大部分的病童仍然可以正常玩耍,精神、活動力在高燒時仍然很好。少數病童會有些輕微的咳嗽或流鼻水的症狀,但是大部分的病童除了高燒之外,可以說完全沒有其他的症狀。 可是,就因為沒有其他的明顯症狀,更讓家長們摸不著頭緒而更加緊張;發燒本來就讓人擔心,原因不是很明顯的發燒更是讓人加倍的焦慮。更令人煩憂的是,一天好幾次的高燒,通常還得延續個三到五天,比較一般的感冒還多個兩、三天,另外體溫可能在第四天或第五天也還維持在40℃度左右。 *發疹期 在幾天來來去去的高燒之後,就進入了發疹期。特別的是,在一進入了發疹期時,之前的高燒也完全消失,體溫開始完全恢復正常,幾個小時後開始在身上出現玫瑰色的小疹子。通常會先在軀幹開始出現少數約0.2到0.5公分大小、輕微突起的粉紅色小疹子。爾後慢慢疹子增加,會在頸部和四肢也出現。 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也不會有水泡出現。原來個個界線分明的疹子隨著數目增多,會慢慢融合和慢慢消退。在一到三天的時間內,由少數疹子慢慢增加、融合再消退。有時候,在發疹期初期會合併有輕微的腹瀉。 試圖減緩發燒不適 整體而言,玫瑰疹可以說是個良性的疾病,幾乎所有的病童在經過幾天的發燒及出疹之後完全康復。雖然說有些病患在反覆的發燒中,會出現熱性痙攣的現象,也通常少有後遺症,所以說玫瑰疹本身不可怕,比較擔心的是類似玫瑰疹一樣發高燒的其他感染性疾病。 在診斷上,病童感染後進入發疹期之前,玫瑰疹的診斷常常很難證實,通常要等到確實發出了疹子之後,家長和醫師才能以比較輕鬆的心情面對。也由於有太多其他可能的疾病,和玫瑰疹起初的高燒有類似的表現,所以說面對一個只有發燒而沒有其他症狀的病童時,一定要和您的小兒專科醫師好好配合及追蹤,務必排除可能的其他感染,以免延誤治療的契機。 玫瑰疹是病毒性的感染,是一個良性的病程,在治療上採取的是支持性療法。適度的給予退燒藥,除了可以讓孩子減緩發燒的不適之外,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也要叮嚀家長的是,多注意孩子的精神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你和你的寶貝一定可以度過玫瑰疹的考驗的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玠模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64

夫妻性生活可不避孩子嗎?

夫妻的性生活應該回避孩子,不論孩子多大,哪怕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這是養育孩子的一個基本常識。 專家們經常會接到一些父母的諮詢,問:孩子與父母同一個房間,或睡在一張床上,夫妻倆在親熱時孩子突然醒來,驚訝地問父母:“你們在幹嘛?”這時,父母感到非常尷尬,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的提問。 其實,當兒童看到或聽到父母的做愛,對兒童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做愛的情景和聲音會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裏,這會喚醒兒童的性意識和性衝動,有的孩子就此開始有手淫的行為或加重手淫的行為,有的孩子會被當時的情景驚嚇,認為父親在對母親施加暴力,從此改變父親和母親在他心裏的形象。 佛洛德認為兒童看見父母做愛會認為那是一種帶有暴力和虐待的行為,會對兒童的性心理發展帶來影響。有的成年人在幼年的時候看見過父母做愛,他們承認這對他們一生都有不良的影響。所以,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小,不懂都什麼,即使孩子看到了也沒有什麼,這樣的認為是錯誤的。 專家認為,如果我們尊重我們的孩子,無論他的年齡有多小,我們都將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就不會在他面前做愛,一個懂得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的人是不會當著他人做夫妻之間才知道的事情的,因為有羞恥之心,還有對他人和對自己的尊重。 夫妻在孩子面前是可以表達愛的,但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達性!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42

O型腿,究竟有沒有關係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父母從安撫、餵奶、把屎把尿的每一種辛苦,都會在看到孩子的笑容、健康而找到回報。尤其在孩子開始會坐、會爬、邁開第一個步伐時,父母更會充滿了無比的欣慰!不過,當寶寶顫顫地扶站著時,如果發現他的腿好像呈O型,是否該帶寶寶去檢查呢?還是如同長輩所說的,孩子都是O 型腿,沒有關係!? 認識O型腿的成因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嬰幼兒,會發現他們的腿部多多少少都有一點O型的彎曲度,這跟孩子本身的成長,甚至可能罹患疾病都有關係。依照O型腿的成因,可以分成下列三種。 一、生理性O型腿 胎兒在母體內成長時,由於子宮空間有限,因此其腿部長期屈曲,使得孩子出生之後,在嬰幼兒時期小腿都自然仍呈內彎現象,這是正常的,無須擔心。你只要觀察自己的寶寶,其腿部若是兩腿呈內彎,甚至合併有內旋現象,只要是兩腿長度、角度都對稱、平均,就是正常的。 二、不對稱骨頭生長導致O型腿 由於現代人的營養不虞匱乏,因此已經極少有因為營養不足而出現骨骼發育異常的問題了。大多數會出現嬰幼兒腿部不對稱彎曲,都是因為疾病導致,例如布朗特氏症、骨頭感染、長腫瘤等,造成小腿或大腿骨頭的增生或生長障礙,產生局部腿骨不對稱生長,造成O型腿。 三、代謝疾病引起的O型腿 除了骨骼部位的疾病可能會導致孩子腿部不對稱的彎曲而出現O型腿,新陳代謝疾病也會導致骨骼發育問題。其中最明顯的是屬於先天鈣磷代謝異常的痀僂症,這種病除了會使孩子的腿部內彎非常明顯以外,在其胸部的肋軟骨交接處也會有許多隆起。 O型腿的鑑別與治療 大多數寶寶都是生理性O型腿,無須擔心! 在健兒門診中,或者一般小兒科裡,常有許多父母擔心地詢問醫師,想確定自己的寶寶是否真的沒有O型腿。其實,絕大多數的寶寶在兩歲以前都會有生理性的O型腿,也就是兩腿雖然呈內彎,但其角度都不致大得離譜,兩腿看起來也很對稱、平均,都無須擔心。 彎曲不對稱、角度過大,才需要診斷治療 如果發現寶寶兩腿有不對稱的彎曲,或者彎曲的角度過大,甚至合併出現胸部肋骨隆起、骨骼異常疼痛……等,就要就醫診察。必要時醫師會安排X光、血液、尿液等檢驗,以確定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幼兒骨骼的日常照護 1. 寶寶的成長要順其自然 有些父母才看著寶寶會爬,就急著要教他站立、走路;寶寶才五、六個月,就滿心歡喜地將之放在學步車。這些動作不但無法幫助寶寶早日學會站立、走路,甚至會因為寶寶的腿部支撐力還不夠,反而造成O型腿,那就得不償失了! 2. 飲食多攝取鈣質 維生素D跟鈣質都是能幫助骨骼正常發育的營養素,尤其是處於發育期的嬰幼兒,除了母奶或牛奶,副食品也可以依照年齡來適當給予含有鈣質的食物,如:小魚乾、豆類、芝麻粉、深色蔬菜等。 3. 有病理性O型腿,可以矯正鞋輔助 如果診斷出孩子有病理性O型腿,除了配合醫師的治療以外,也可向醫師諮詢,用合適的支架或矯正鞋來幫助矯正寶寶的O型腿。另外,家長也可以常常幫孩子按摩,都有助於症狀改善。 叮嚀 根據醫師的臨床觀察,絕大多數兩歲以下孩子的O型腿,都是生理性的,只要父母依照正規的照顧與營養給予,隨著孩子的肌肉與骨骼成長,就會有逐漸正常、好看的體態了! (轉貼於BABY DJ媽咪報報)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35

O型腿與X型腿 2005-02-24

您好: 我的寶寶現滿6個月,在我婆婆的一再催促下,我試著用湯匙來餵用骨頭湯煮的粥。可是寶寶完全不接受。我想請問可不可以再晚一些試用湯匙來喂?還有粥是否比麥粉有營養 我可不可以用麥粉來代替粥? 我的寶寶的小腿明顯有彎,可她常常試著自己獨立站立,扶著床沿走已經很輕鬆了。我試著不給她站,實在很難。一不注意她又站了。實在很擔心將來會不會變籮筐腿。說大了會慢慢好,請問會嗎? 每次用耳溫槍量體溫都偏低,都在35度左右。請問這個溫度是最正確的嗎?需要再加一些溫度嗎?謝謝! A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張文華回答: 妳好! 妳的寶寶已六個月大了,是應該讓他少用奶瓶及奶嘴。因為他現在已開始長牙,太多的吸吮動作可能會影響牙齒的成長,同時也應該漸漸的訓練他去咀嚼食物,以養成將來良好的飲食習慣。至於食物方面,麥粉、稀飯皆沒問題,重點是要儘何能給妳的寶寶多樣化的飲食,才能符合他成長所需。 小嬰兒剛出生時通常即帶有輕微的O型腿(Bow legs),正式的醫學名稱是膝內翻(Genu varum)。O型腿的造成和胎兒時期在子宮內特有的姿勢有關。這種O型腿的情形在小兒剛學走路會顯得特別明顯,之後絕大多數會自行慢慢變直,在兩歲大之前多已不太會有O型腿的情形。所以這種生理性的O型腿(Physiologic bow legs)會自行改善,不需醫療行為介入。但有少部份的病理性O型腿(Pathologic bow legs)則需特別注意,宜即早就醫檢查。這些不正常的O型腿至少會有如下幾個特徵之一: 1.滿二歲之後仍有明顯的O型腿。 2.只有單側腳有膝內翻的情形。 3.O型腿的嚴重度明顯比一般小孩子大,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4.伴有行動不便,或是局部疼痛的情形。 至於妳的小寶寶一直想站的問題,我想可以順其自然。每個小兒發展的里程並不太一致,我們反對給小兒學步車,或者強迫他站,這樣可能增加他未臻成熟的骨骼肌肉系統的負擔。不過如果你的小兒是自己想站,我想可以不用刻意去阻止他,這種自發性的行為是不太會使O型腿惡化的。 每次量耳溫都在35度左右,可能妳的耳溫鎗有問題,宜帶給廠商矯正。(2002/10/24) 小兒的生理性O型腿多在在兩歲之前會打直,之後反而會開始有點X型腿(Knock knees)、或叫做膝外翻(Genu valgus)的變化。這種X型腿到約3-4歲時最明顯,然後又再漸漸打直,到5-6歲的入小學前才發展成類似成人的自然腿型。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35

O型腿

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主任 何為斌 由於腿型和足部發展會直接反映在小朋友的步態、外觀,因此家長對此也非常在意。在門診中,家長詢問度最高的腿足問題分別為:O型腿、內八字、扁平足,究竟這些問題有何影響、是否需要矯正,孩子又有無「脫胎換骨」的可能呢?請見專家為您解答! 許多家長看到孩子有O型腿總是非常擔心,頻頻追問有無改善的辦法,但其實只要對孩子的生長多一點認識,就可以避免無謂的恐慌。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主任何為斌表示,正常的腿型變化約可分為三大階段: 年齡 腿型變化 0∼2歲半 O型腿 由於胎兒長時間在子宮內保持髖部、膝關節屈起、脛骨內轉的姿勢,所以寶寶出生後都看起來都是O型腿。O型腿一般皆為雙側性且彎曲的角度不嚴重,這個現象會一直持續2歲半左右。 2歲半∼7、8歲 X型腿 2歲半以後的孩子,因腿部的支撐力集中在膝蓋,連帶使雙腳向外,呈現X型腿的模樣。 7、8歲— 腿型逐漸變直 自7、8歲後,約有95﹪孩子的腿型會逐漸變直。 由此可知,大部分孩子的腿型會隨著年紀自動調整回來,自然不需刻意進行任何矯正。當然了,先天骨骼疾病所引起的O型腿雖然極為少見,但家長如果早期發現孩子雙腿彎曲角度不對稱、角度過大,腿型沒有按照正常發展,或合併其他異常,應請專科醫師仔細評估。因骨骼疾病所形成的O型腿一旦確診之後,都需立即接受手術治療,穿矯正器也無助於改變結果,家長可別搞混囉! 腿型問題出列∼內八! 孩子走路呈內八字有沒有問題?何為斌表示,蹠骨內展、脛骨內轉、股骨頸前傾角度過大是導致內八的三大主因,依其成因處理上亦不相同。 ★蹠骨內展:即前足大拇指處發生變形而朝內展,以致呈現內八的狀態。這類孩子一經發現、確診後,就需開始使用矯正器或石膏來改善問題。 ★脛骨內轉、股骨頸前傾角度過大:脛骨內轉同樣和胎兒在母體內的姿勢有關,也是造成生理性O型腿的主因。現代孩子在家裡常常以類似「W型」的姿勢跪坐在地上玩耍、看電視,因此容易有脛骨內轉、股骨頸前傾角度過大的情形發生,而這也是現代孩子內八比例增多的主因。脛骨內轉、股骨頸前傾角度過大引起的內八,就功能來說影響不大,一般只要要求孩子坐姿改為盤腿姿勢即可。 扁平足治療新解!! 關於扁平足的治療,目前有兩派說法:一派主張扁平足需接受矯正,常見的方法為選擇有足弓墊設計的矯正鞋,矯正時間多抓在8歲或以後,而另一派則主張順其自然。 穿著矯正鞋是否能讓足弓發育得比較好?平心而論,其效果難以預期。對於有扁平足的成人來說,為避免因久站而造成疼痛,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選用矯正鞋或植入足弓墊即可減緩不適症狀,故較具實用性,而在幼兒、兒童時期,扁平足幾乎沒有症狀,相對地矯正的必要性不大。此外,另有研究指出,如果父母本身為扁平足,或有家族史,矯正成功率通常較低。不過由於扁平足矯正鞋價錢都不算太高,而且坊間童鞋普遍都已採用足弓墊設計,因此家長接受度頗高。 Healthy Baby自然就是美∼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家長可以發現孩子腿型還是取決於其先天條件,除了蹠骨內展引起的內八可以透過醫療的介入而稍稍獲得矯正,其他能做的便是重視孩子的坐姿而已。其實只要孩子是健康的,相信上帝賜予他的條件,對他而言便是最完美的了,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