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oremi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轉貼∼5歲得糖尿病 小六生天天挨針

2007年12月03日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7.12.10 06:26 pm


「在我5歲那一年,因為不斷的感冒、發燒,後來症狀更嚴重了,我不停的喝水,半夜還會尿尿,一直吵著肚子餓,抽血檢查血糖值高達600多,被送到加護病房急救……」。

小學六年級的張絜綸昨天在糖尿病協會與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主辦的演講比賽,說出從小與針為伍的遭遇。

張絜綸說,剛發病時,他也不太瞭解這個巨大變化對他的影響,只是每次打針,總要哭鬧到心如刀割的媽媽也淚漣漣才能打好,持續好幾個月終於適應,「不管我願不願意,這個病找上門來,要當我一輩子的朋友。」

小時候都給媽媽打針,張絜綸到了小學四年級,練習自己打,一天要先在手指頭扎針4次測血糖值,然後飯前和睡前共打4針。

昨天陪兒子參加比賽的張爸爸心疼地說:「絜綸一天輪流在手、肚子、臀部和腳找地方打,這樣肌肉才不會有硬塊。」張爸爸透露,兒子現在偶爾還是會抱怨打針,只好用兒子最愛玩的魔術方塊引開注意力。

「周遭的朋友和同學看我吃飯前,都得打針,非常驚訝,覺得我好勇敢。」張絜綸說,但有時他受不了誘惑,吃了不該吃的食物,「那些人間美味簡直令我樂不可支」,但短暫的快樂常引起可怕的高血糖,讓他學會克制欲望。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宏達說,糖尿病分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一型常為自體免疫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童年就發病,又稱幼年型糖尿病;第二型常見於成人,但在肥胖者多的國家,發生在兒童機會增加。

林宏達指出,台灣曾有一項針對286萬名學童的研究,發現6到18歲孩子患第二型糖尿病機會,是第一型糖尿病的6倍,且八成五的兒童糖尿病是因肥胖導致。

英國曾有一名8歲重86公斤的男童,讓英國政府考慮取消家長監護權。林宏達也建議,家長不要覺得孩子「能吃就是福」,不應多吃不運動,否則幼年罹糖尿病,20年後正值青壯年,卻必須面臨種種糖尿病合併症。

【2007/12/1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