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nabell lin burgess

分享:工作讓孩子變好

2008年07月29日
我們想傳遞的是您的想法與思維,獲益最大者;孩子,請思索!!!!!
令人困擾的孩子變好了,並絕不是大人的說教或管教所帶來的,而是孩子自己的選擇,透過工作產生注意力集中,孩子的內在感受到深刻的充實感及自信心,因此從心理逐漸蛻變而成的,蒙特梭利觀察孩子的轉變都會經歷下面的過程:
分享:工作讓孩子變好_img_1
孩子自由選擇→反覆練習→注意力集中→完成時的成就感、充實感。

孩子一旦自己選擇了工作,或是透過老師的引導,而找到他有興趣點的工作,他就會義不容辭的全心全力投入,不斷的重複再重複的練習,而且無暇顧及旁人,不受到旁邊孩子的嬉笑聲、音感鐘的悅耳聲所干擾,甚至每天做一樣的工作,持續一段時間後,終於有一天他停下來了,因為他的內在已經得到滿足了。

蒙特梭利把這樣活動的過程稱為活動週期或工作的循環,當孩子自己踏入這樣的「工作的循環」的過程時,孩子的內在會開始穩定起來,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偏差行為,如:毛燥不安.不受控制.缺乏自信.消極等。都會逐一的改善,所以說要達到正常化,都必須經過這樣的步驟。經過這一連串工作的結果,孩子變得穩定、積極、並呈現良善的一面。

大人工作是為了造就環境,讓生活過的更好,孩子卻利用環境、透過工作來建構自己,這就是大人與小孩在工作的著眼點上最大的不同。孩子如果沒有工作,他的人格就不能組織完成,所以矯正孩子偏差的行為,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工作。當孩子投入工作時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不會半途而廢而且會全力以赴,就連很小的孩子都會如此,當孩子累積多次這樣的經驗,那麼孩子內在就會產生力量。蒙特梭利發現到;當孩子遵循著這樣的成長過程時,將呈現孩子正常且真實的資質,這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目的所在,這樣的教育體制是幫助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模範.

當我們知道孩子專注的重要性後,成人就需要提醒自己,在叫孩子之前先看他們在做什麼事,或許孩子正在做的是不合乎成人所認為合宜之事,但對孩子本身來說可能他已做到忘我之境界,而他們所做之事能深及他們的內在,使之心靈寧靜和滿足,於是脫軌、偏差的行為自動消失,集中注意力的條件有分內在及外在,內在即孩子的敏感期、個性、身心發展階段,外在即有一個準備好的環境,使孩子藉由和環境的運作而達到正常化,所以一個有規劃過的環境,孩子在其中運作才會有秩序.

每位孩子皆有運動敏感期也很樂於動手幫忙,所以在家時成人請孩子做家事要放手讓孩子去做,越放手孩子就能獲得越多,若讓孩子參與目的不明的活動時,孩子會浪費大量的能量,使他變成粗暴無所事事,變成沒有自我控制的力量,許多偏差行為就會慢慢地浮現。若成人示範些有目的的活動讓孩子去學習,孩子便會專注投入其中,且當他滿足後神情都會不同,如班上有些活動力較強的孩子,請他們在入教室前先在戶外跑步,或老師先示範如何掃落葉,再請他們幫忙清掃落葉,他們就會靜下來專注地把落葉清理乾淨,進入教室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些日常生活的工作,之後再帶他們做其他工作時學習狀況就比較好。
(參考書目:二次啟蒙—新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