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妞&寶 ㄟ馬米╭♡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9年11月03日
公開
1

新流感疫苗怎麼打?你不可不知的六件事

新流感疫苗怎麼打?你不可不知的六件事 Q1. 什麼時候該打疫苗?  疾管局已經排定疫苗接種順位及時程。以縣市衛生所及合約院所為主要施打點;幼兒的施打,會以明信片、電話通知家長。國小三年級以下學童(含小三)則將在學校意願調查,然後採集體施打。  若不能在開打日去打也沒關係,打電話預約補打即可。施打時,要攜帶健保IC卡及身分證件。 新流感疫苗怎麼打?你不可不知的六件事 天下雜誌第434期 2009-11-04  文�謝明玲 整理  Q2. 該打幾劑?中間要間隔嗎?  國小三年級以下(含小三)接種兩劑;小四以上(含小四)接種一劑;兩劑間的接種應間隔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幼兒,因無臨床試驗資料,不適宜接種。  Q3. 怎樣的人不該打疫苗?  發高燒中、或染上急性疾病的患者不適合打;六個月以下、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分過敏,或過去接種有不良反應的人,也不適合打。  Q4. 已經打了季節流感疫苗,還要打新流感疫苗嗎?  季節流感與新流感不同,因此仍需接種。不同疫苗只要接種在不同部位或間隔時間接種即可。  Q5. 得過新流感或者曾經快篩陽性,還要打疫苗嗎?  快篩陽性只能確定為A型流感,不一定是H1N1的病毒,因此還是建議施打;但若是疾管局或病毒合約實驗室檢驗確定感染H1N1病毒的人,則不用施打。  Q6. 接種疫苗後該注意什麼?多久會有效?  成人接種後三至四週後會產生保護效果。接種後四十八小時內可能出現發燒反應,很低比率的接種者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可以稍做休息三十分鐘,等身體狀況無異再離開。青少年偶爾會出現接種後短時間內突然昏厥的情形。  如果出現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等),應儘速就醫,並通報衛生局。  (資料來源:疾管局。謝明玲整理)

2009年03月11日
公開
1

小兒科常見用藥

小兒過敏氣喘科常用藥物 小兒腸胃科常用藥物 小兒血液科常用藥物  小兒過敏氣喘科常用藥物 編號 藥物名稱 藥物作用 1 Acetaminophen (Scanol、Panadol) 解熱鎮痛。 2 Amoxicillin 抗生素。 3 Augmentin(Amoxicillin Tpotassium Clavulanate) 抗生素。 4 Azithromycin 抗生素 5 Bisolven 祛痰 6 B.M 止痰 7 Bricanyl Turbular 支氣管擴張。 8 Cefspan Granule 第三帶頭孢菌素抗生素 9 Cough Mixture 止痰、化痰 10 Diametane 治療流鼻水、打噴嚏。 11 Intal-5 過敏性氣喘、預防性噴劑。 12 Intal (Eye Sdution ) 過敏性結膜炎。 13 Intal (Nasal Spruy) 預防性治療過敏性鼻炎。 14 Periactin 促進食慾、止癢、止流鼻水。 15 Polytar Emollient 外用潤膚止癢膏、治療牛皮癬、溼疹、搔癢、皮膚炎濕疹等。 16 Pulmicrot Nasal l 過敏性鼻炎及氣喘之類固醇預防性噴劑。 17 Rideron 過敏性及接觸性皮膚炎、濕疹等。 18 Rulid 抗生素。 19 Rotec 治療鼻塞。 17 Theolan 支氣管擴張。 18 Unitussin 鎮咳、化痰。 19 Ultralanum 主治過敏性與接觸性。 20 Voltaren Soppsite 解熱鎮痛抗炎。 21 Xidanef 過敏性疾病預防藥。 22 Zyrtec 第二代長效抗過敏。   小兒腸胃科常用藥物 編號 藥物名稱 藥物作用 1 Biofermin (消化劑) 益生菌、可整腸助消化。 2 Bismuth Subcarbonate (止瀉劑) 收斂、制酸、止瀉。 3 Buscopan 解除腸胃道。 4 Cisapride (消化劑) 促進腸胃道蠕動、排空。 5 Duspatalin (止瀉劑) 解除腸胃道痙攣。 6 Gascon 解除腸胃道氣體。 7 Gelusil (制酸劑) 中和胃酸、保護潰瘍。 8 Imdium (止瀉劑) 抑制腸胃過度蠕動、對腹瀉有效。 9 Kaopectin (止瀉劑) 收斂止瀉。 10 Lactital (瀉劑) 使大便軟化。 11 Lactulose (瀉劑) 使大便軟化之輕瀉劑。 11 Metronidazole (Flagl) 抗阿米巴及厭氧菌。 12 Periactin (抗組織胺) 促進食慾、止流鼻水。 13 Questran 吸收腸胃道毒素、降低膽鹽止瀉。 14 Senokot (瀉劑) 使腸胃蠕動、大便順暢。 15 Tagamet (制酸劑) 抑制胃酸分泌、對腸胃道出血有效。     小兒血液科常用藥物 編號 藥物名稱 藥物作用 1 Dexamethason 治療白血病及血小板低下症。 2 Frreo-Sanol (補血症) 用於缺鐵性貧血。 3 Folic Acid (補血劑) 治療惡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 4 Methotrexate 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5 Mycostatin 治療念珠菌感染之抗生素。 6 Prednisolone 治療白血病及血小板低下症。 7 Vit-E 治療地中海型貧血。 8 σ-Mercaptopurine 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2008年05月08日
公開
1

拒絕腸病毒的兩大觀察

以下節錄《學前教育》97年3月號 / 保健最前線 拒絕腸病毒的兩大觀察 ◎該怎麼觀察? 孩子出現以下症狀,請盡快送醫! 絕大部分感染腸病毒的病童都只有輕微症狀,只要就近就醫即可得到妥善的照料,但是若有下列症狀出現,最好到設備完善的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及觀察。 •不尋常的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2∼4天後出現。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  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 ◎拒絕擴大傳染6Tips •一歲以內持續的哺餵母奶,就是加強免疫力最好方式。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並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勤洗手,並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 •病毒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罹病學童症狀輕微者,請在家隔離,暫勿上課,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適當補充水份與電解質;   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尤其感染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 此外,要提醒準媽媽,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腸病毒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之可能,但仍必須避免感染,以免在生產前後將病毒感染給新生兒。 爸媽不可不知道腸病毒Q&A 腸病毒寄生在腸胃道,所以感染後一定會上吐下瀉? 很多人都誤以為腸病毒會造成上吐下瀉,其實不然;腸病毒家族從嘴或呼吸道進入人體後,會先在咽部及腸道複製繁殖,但是它反而不會侵犯腸胃道(除非重症,否 則沒有嘔吐、拉肚子、腹痛等症狀),它會把寄生的腸胃「照顧好」,卻放出毒素影 響其他的重要器官。  治療腸病毒有特效藥嗎? 每年都要為腸病毒緊張好幾個月,打個特效藥或預防針是不是就不會感染了嗎?但是腸病毒型別種類太多,且具變異性,目前只有引起神經病變、影響一生的小兒麻 痺疫苗可預防,併發症如心肌炎的發生機率很低,手口足症?疹性咽峽炎不會致死,所以醫界還是以支持性療法做症狀治療,讓身體產生抗體,把病毒殺死。 感染腸病毒之後,該看那一科? 「衛生署腸病毒重症審查委員會」近三年來調查發現,全台七成的腸病毒重症個案, 是因為在發病初期「看錯科」,看成耳鼻喉科,而非小兒專科,以致延誤治療。其實小兒科醫師是孩子生病第一線的篩檢關卡,往後的病程發展也能迅速掌握。到底如何在發病第一時間,發現症狀呢?只要是學齡前的孩童第一次發病,最好先尋求小兒科的診察與治療;但並不是耳鼻喉科醫師不夠好,而是對於小兒疾病最為專業訓練仍為小兒科醫師,建議爸媽找對醫師,才能順利掌握病情

2008年02月18日
公開
1

染綠膿桿菌 活潑嬰兒猝死 症狀似感冒 併發敗血症 死亡率5成

染綠膿桿菌 活潑嬰兒猝死 症狀似感冒 併發敗血症 死亡率5成 染綠膿桿菌 活潑嬰兒猝死 症狀似感冒 併發敗血症 死亡率5成 曾雪蒨、許佳惠╱連線報導】中部醫院發現,近來嬰幼兒感染綠膿桿菌重症個案異常增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近三個月連續接獲四起個案,其中一名六個月大女嬰,去年底因高燒、流鼻涕三天就醫,白天看診時還活蹦亂跳,晚上在家突然活動力遽降,再送急診已併發敗血性休克搶救不治,中國附醫兒科部副主任林鴻志呼籲,感染綠膿桿菌併重症死亡率高達三至五成,不得輕忽。 來勢洶洶 林鴻志指出,綠膿桿菌併發腸出血或敗血症重症,症狀和一般感冒相似,使病情惡化時常措手不及。他提醒家有一歲以下幼兒家長,「若孩子高燒兩天以上未退、活動力突然減弱,就算白天才送醫,一定要再立即送醫!」 中國附醫近三個月接獲三名男嬰及一名女嬰非院內感染的綠膿桿菌重症個案,年齡都在六到九個月間。林鴻志說,其中一名六個月大的女嬰,白天第一次就醫時活動力正常,返家後急速惡化,當晚再送家中附近醫院急救,已併發敗血性休克不治,是四例個案中唯一死亡的個案。 中部個案增多 林鴻志說,另一名七個月男嬰則是高燒不退,但鼻頭出現典型的壞死性濕疹,該院立即以治療綠膿桿菌的專用抗生素治療,總算搶回一命。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也說,該院近一年也接獲兩起綠膿桿菌重症病例,其中一名五個月大的嬰兒先感染輪狀病毒、引起續發性的綠膿桿菌感染,也併發敗血性休克,所幸都救回一命。 林鴻志及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都認為,近來中部個案較多,可能與近來嬰幼兒感冒流行有關,因嬰幼兒感冒常會腹瀉,若再使用抗生素治療又會殺光腸道細菌,導致綠膿桿菌變成腸內優勢細菌,因而穿透腸子造成敗血症。 用沸水泡牛奶 綠膿桿菌是環境及人體常見的細菌,健康成人接觸不會發病。陳伯彥指出,國內一份綠膿桿菌重症調查結果顯示,重症患者多是兩歲以下,到院時都已出現敗血性休克或腸壞死,推論「與嬰幼兒抗體不足、醫界濫用抗生素有關」。 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玉成也說,該院十四年來接獲四十多例,八成發生在一歲以下,症狀為發燒兩天、腹瀉、休克。 中國附醫感染科主任王任賢說:「喝生水是感染綠膿桿菌最常見的途徑。」他呼籲,「嬰幼兒絕對要用煮沸過的水泡牛奶,連礦泉水、包裝水都不行。」

2007年06月06日
公開
1

消除寶寶脖子上痱子的偏方

消除寶寶脖子上痱子的偏方 夏天很熱,許多寶寶都很怕熱常會在脖子或是皮膚皺摺處長痱子,父母們看到寶寶一直抓一定都很心疼,最近我家的寶寶脖子上也出現了一粒一粒紅紅的子疹子,baby會不停地抓,看得我好心急,於是上網找了一些偏方並把它們加以整理,希望也可以幫助目前也有這個困擾的媽咪們參考: 1.洗完澡先擦乾身體,再抹痱子粉,,尤其是容易長痱子的地方,很快就好了!還有注意不要穿太多喔! 2.貝恩的謢膚膏很好用哦!!我的寶寶之前屁屁有尿布診紅了一大片,改用了貝恩謢膚膏才二天就全好了,之後額上的溼診脖子的痱子我也都用貝恩謢膚膏也都蠻有效的!(只要塗薄薄的一層就好嘍~)還有洗完澡脖上的肉肉夾層一定要擦乾哦!! 3.洗澡水放入明星花露水數滴,洗完香噴噴的(有兒時的回憶),疹子第二天就退了前提是疹子發的不多啦~ 不是滿滿整個脖子都是,夏天時幫寶寶洗澡滴上兩三滴 4.衣服要穿大件一點+吹冷氣,讓寶寶可以沒事晾一下脖子 5.用菲蘇德美(醫院用的那種哦)幫bb洗澡 6.醫生開的"康可麗",每天擦三次...有時候擦四次,過幾天就好了 7.用熟苦瓜去煮水然後等苦瓜水涼後放在冰箱(只有水喔),等要用的時候用紗布沾溼,給bb敷在長痱子的地方,這樣他很快就會退了............最天然的治痱子方法 8.洗好澡後擦乾,再擦凡士林,因為可以隔離汗水,比痱子粉還好喔,異位性皮膚炎的人也可以用. 9.也可試一試老祖母的方法:放幾滴麻油於掌心.搓熱後按在皮膚上以隔離水份(汗水or奶水) 寶貝出痱子,燕麥粉泡澡刺激少 痱子由淺到深分為四種: 【晶狀痱子】發生於新生兒六至七天、曬傷後、高燒後,僅一至二公釐,有如透明小水珠,並不會發紅或發癢,一至二天就自行痊癒,好發於新生兒頭、頸、上半身。 【紅痱子】這是一般人最熟悉的痱子。在天熱、出汗、密封情形下最易形成,新生兒第十一至十五天是好發期,四肢彎曲側、脖子、腋下、鼠蹊、頭、前胸,都是好發處。整片皮膚布滿針頭般大小的紅色丘疹,刺癢難耐,摸起來粗粗的有如砂紙般。如果不再出汗,也需要一到二周時間,汗腺重新打通後才會好轉。 【膿包性痱子】膿包性痱子是紅痱子發炎較嚴重時的表現,由於發炎細胞湧入皮膚,死亡分解後形成膿包。膿包性痱子本身並非細菌感染,但因搔抓破皮,也可能導致續發性細菌感染,進而形成毛汗孔炎及汗腺膿瘍。 【深痱子】反覆痱子發作後,形成汗管於表皮及真皮交界處的阻塞,因阻塞位置較深,因此外觀呈現皮膚色突出,有如雞皮般,疹子可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大小,但局部因汗腺阻塞而排不出汗,可因此導致全身倦怠無力。 痱子的治療並無特殊有效方式,減少出汗、穿著寬鬆吸汗衣物、使用痱子膏、減少磨擦是基本的處理。只要不再出汗一、二周內會自行痊癒。蔡呈芳 醫師表示痱子發作時皮膚較為脆弱易受刺激,可給予燕麥粉泡澡,並避免使用一般肥皂。如果有大型膿腫形成,可予以切開排膿,或給予口服抗生素。 而在食物方面,蔡呈芳 醫師建議少吃高鹽食物,以減少汗中的鹽含量,但是否真有幫助值得懷疑。另外在六○年代,也流行每天口服維生素C一公克,來治療痱子。

2007年05月25日
公開
1

玩具清潔法

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健康滿分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很容易病從口入,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 材料工具 嬰兒油或綿羊油、酒精、牙刷、棉花棒、布、洗衣袋、漂白水。 消毒水diy 將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99,漂白水1,水99的量去稀釋,就可以將玩具清潔殺菌。 可水洗的 塑膠類 1 將沒有裝電池的塑膠玩具放進水中,倒入漂白水稀釋,浸泡約30分。 2 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部分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3 最後再用乾淨的布將玩具擦乾淨,再放進乾淨的玩具箱來存放。 小叮嚀 因為消毒水的濃度非常低,所以浸泡過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若是不喜歡消毒水的味道,則可多沖洗幾次。 布質類 1 洗滌前,把玩具放入1:99的稀釋漂白水中浸泡30分鐘。 2 再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地方刷洗乾淨。 3 將布質玩具放進洗衣袋中,再以一般洗衣程序進行即可。 小叮嚀 洗滌前一定要看清楚標示的洗滌說明,標示上載明可使用水洗者才能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入水後造成玩偶變形或產生起毛球的現象。 芭比類 1 娃娃的頭髮就跟人洗髮的程序相同,用洗髮精先洗髮再潤髮。 2 身體就以塑膠玩具的方式清潔即可。 不可泡洗 絨毛類 1 絨毛娃娃較不能水洗,但可用毛巾沾消毒水輕輕擦拭,再沾清水擦拭一遍。 2 拿至太陽底下曬曬陽光,也能趕走藏在毛絨絨娃娃裡的細菌。 3 送至洗衣店乾洗是不錯的選擇。 小叮嚀 家中若有會過敏的孩童,應避免絨毛玩具及容易發霉的布質玩具。若不得已就要照上述方法來清潔,並常拿出去曝曬,建議選擇不易沾灰塵,好清潔的玩具,如塑膠類。 木製類 可用嬰兒油或綿羊油來擦拭,或用稀釋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再用乾布擦拭一遍。 小叮嚀 ◎因木質材料的玩具容易潮濕生蛀蟲,所以不能水洗,除非選擇有上漆的木質玩具。若玩具表面上過浸泡漆,就可以水洗並陰乾即可。 ◎而好的木製玩具是比較耐玩也比較安全的玩具,保養上也不困難,長期擺放若讓木頭變黃,只要用磨砂紙磨一磨即可。 電子類 1 用布沾些酒精或以1:99的稀釋的漂白水來擦拭塑膠殼。 2 隙縫處可用棉花棒或牙刷來清潔,再以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一遍。 小叮嚀 ◎有裝電池的玩具,如會動的玩偶、玩具電子琴、音樂鈴等,這類玩具也不能泡水來清洗。 ◎若有外層布料,如衣物等,可先拆解下來。 維護保養 看說明 在使用說明中應標明維護保養或清潔的方法,如圖說明要以溫水30度來清洗玩具。嬰兒玩具應注意是否有清潔或消毒方法。 要檢查 3歲以下兒童的玩具,應要定期檢查,如螺絲釘是否鬆動;毛絨玩具上的小零件是否鬆脫;塑膠玩具的外殼有否破裂引起其他危險的產生等。 要清潔 乾電池用完應及時取出。童車應定期進行加潤滑油防等保養工作。絨毛玩具應定期乾洗或以擦拭方式再曬太陽,以減少細菌滋生等。 小撇步 沾有化妝水的化妝棉用完不要丟,也可利用內含少許的酒精成分,來隨手清潔擦拭塑膠玩具唷! 娃娃的布料外層衣物脫下後,可以洗衣程序方式進行,或用冷洗精浸泡來洗淨。 選購玩具注意事項 1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常因好奇心及口腔期等因素將玩具放入嘴巴,加上寶寶的肌膚細嫩及抵抗力較脆弱,所以在選購時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玩具上彩色漆料是否為無毒漆料,防止寶寶因長期咬食而造成漆的脫落。 ★是否可清潔或可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 ★玩具接合處是否平滑,避免割傷寶寶。 ★絨毛玩具之毛長是否過長,是否容易脫落,避免引起寶寶的呼吸問題及滋生細菌。 ★玩具的材質是否堅固,避免碎裂而割傷寶寶肌膚。 ★有音樂的玩具其分貝不宜過高或尖銳,而影響寶寶的耳膜及EQ的發展。 專家說 蔡淑美說, 除了定期清潔保養玩具,家長還可準備乾淨的收納箱來存放洗淨的玩具,避免與其他物品混雜或散落各地,才能更加延長玩具的壽命。她還建議家長,利用廢物來收納玩具,如塑膠盒、冰淇淋盒或鞋盒。父母親也可以在容器上貼上文字或圖片標籤,讓孩子很容易辨認,孩子同時學會了辨認圖片、文字還有分類整理及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2007年05月19日
公開
1

寶寶特殊時期~情緒不佳的長牙期

寶寶特殊時期~情緒不佳的長牙期 ◆特殊生理時期-長牙期 當家長們發現寶寶流口水的情形比以前增加,常常將手指或整隻手放入口中吸吮,或將抓到的東西放入口中咬,這時可就要懷疑寶寶可能正面臨著「長牙期」。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林炫沛表示,大多數的寶寶在六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寶寶在長牙期除了會發生以上的情況之外,在情緒上也可以明顯感覺到寶寶的脾氣變得比較暴躁、不易安撫、常常哭鬧、不安。如果您的寶寶已經進入長牙階段,您可以在要長出牙齒的牙肉上,感覺到有一個硬硬的小突起,同時牙肉上也會呈現一點點紅腫,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至於長牙期的寶寶會不會發燒或拉肚子呢?林炫沛醫師說,長牙期不一定會有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如果有這些症狀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應該與長牙無關。然而不可否認的,有些寶寶會因長牙的不適而影響情緒,甚至導致食慾不佳,此時幫助寶寶渡過不適的長牙期,則顯得十分重要。 長牙期的口腔保健 在寶寶長牙時期作好口腔保健,對日後牙齒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建議父母在寶寶一出生起,每次餵食完畢需用乾淨的溼紗布或手帕,將牙齦清洗乾淨;在長牙階段,因為初期只長前牙,父母可用指套牙刷輕輕刷牙齒表面,至於後面沒長牙齒的牙齦仍需用紗布清潔;到了後期就可以使用牙刷刷牙,並注意宜選擇小頭、軟毛的牙刷,以免傷害牙齦。 渡過長牙期的因應方法 給予適當「器具」 在長牙時期,一般寶寶會喜歡咬硬的東西,為防止寶寶亂抓亂咬,父母可以為他準備固齒器,如果沒有固齒器,可將胡蘿蔔、蘋果或稍有硬度的蔬果切成條狀,讓寶寶咬。值得一提的是,寶寶在咬蔬果時,父母須小心不要讓寶寶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寶寶拿到硬幣、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東西,以避免寶寶將它們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嚨。 按摩寶寶牙床 父母有時也可以用手指輕輕按摩一下寶寶紅腫的牙肉,如此可讓寶寶覺得較舒適。 準備冰凍、柔軟的食物 如果寶寶不願意吃東西、沒有胃口,則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較冰凍、柔軟的食物,如優格、布丁、起司……等。 適時的呵護與關懷 在剛開始長牙期間,寶寶更需要父母的呵護及關懷,如此可緩和寶寶的情緒,讓寶寶感覺溫暖與舒適。 定期作健齒檢查 林炫沛醫師建議,父母應該在寶寶長牙時期(約在寶寶六個月∼十二個月大之間)帶寶寶至兒童牙科看診,藉此除可了解寶寶長牙的情形與飲食的習慣,也能讓父母確知如何清潔寶寶的牙齒,必要時也可以替寶寶做專業的牙齒清潔。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2007年05月19日
公開
1

發育.清潔.固齒 寶寶長牙的必修3堂課

發育.清潔.固齒 寶寶長牙的必修3堂課 不知不覺中,寶寶已經從無「齒」變成有「齒」了!面對這些剛剛萌發的乳牙,新手父母應該如何幫寶寶照顧,才能讓他擁有一口健康的好牙呢?寶寶長牙的必修3堂課,正式開課囉! 最近是不是發現寶寶的食欲變差,或是咬到東西就不舒服的情況呢?身為寶寶守護者的爸媽,可得好好注意一下,因為寶寶可能已經進入長牙的階段了! Class 1 發育篇 6個月大開始長牙 平均來說,寶寶大約6個月大就開始長牙,直到2歲結束乳牙的生長期。碧礽牙科牙醫師曾鈺婷表示,寶寶牙齒的萌發,就像是幼苗從土壤裡面冒出來,所以在牙齒還沒有冒出來之前,首先會發現寶寶的牙齦出現鼓鼓的現象,再來牙齦會稍微有發炎的症狀,牙齦顏色會變得紅紅的。由於牙齒正在努力鑽出牙齦,難免會造成傷口,所以寶寶會有不適的感覺,有些較為敏感的寶寶,可能還會因此伴隨輕微的發燒。 2歲左右長滿20顆 寶寶牙齒生長的順序,最早開始長的是下排的2顆小門牙,再來是上排的4顆牙齒,接著是下排的2顆側門牙。通常寶寶在2歲左右,乳牙會全部長滿,也就是上下各10顆,總共20顆牙齒。一般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寶寶的牙齒長得整不整齊,會不會影響美觀,曾鈺婷醫師表示,寶寶牙齒的整齊、美觀程度,可分為2個部分: (1)先天因素:也就是遺傳所致,由父母的基因決定。 (2)後天因素:有些寶寶喜歡吸吮手指,這種行為容易造成牙齒和嘴巴之間咬合不良,上排的牙齒會凸出來,類似暴牙;而長期吃奶嘴的寶寶,嘴巴則會有點向上翹,正是牙齒凸出而導致,如此一來,牙齒自然無法整齊了。 課堂番外篇乳牙會影響恆牙發展嗎? 雖然寶寶長大後還會經歷換牙的過程,但乳牙絕對會影響日後恆牙的發展。曾鈺婷醫師表示,如果寶寶在乳牙階段就產生蛀牙,待蛀到神經處時,除了會感到不適之外,當神經被腐蝕之後,就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因為牙齒有向前傾的特性,所以一顆牙齒蛀掉後,跟它相連的牙齒就會往前推進,將會阻礙恆牙生長的空間。等到寶寶長大後,齒列會變得擁擠,也就不可能整齊,未來還必須因此矯正,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 Class 2 清潔篇 長牙前:漱口、紗布巾並用 想讓寶寶擁有一口好牙,口腔的清潔工作非常重要。曾鈺婷醫師認為,長牙時,牙齒鑽出已經使牙床上有傷口,如果又有食物殘渣停留在傷口上,將會讓發炎情況更加嚴重,因此父母一定要格外注重寶寶的牙齒保健。 寶寶6個月大、尚未長牙之前,家長可以使用漱口的方式清潔,想再清潔的更仔細一點,則可使用小紗布或小毛巾,套在食指上,伸入寶寶的嘴巴,清潔整個口腔。現在市面上也有套在大人手指上的指套型乳牙刷,能讓潔牙工作更方便,也是不錯的選擇。 長牙後:軟毛小牙刷輕輕刷 等到寶寶開始長牙,除了延用長牙前的清潔方式,也可以使用寶寶專用的軟毛牙刷,幫他清潔牙齒。不過家長要記得,使用牙刷時,力道一定要輕,因為再軟的刷毛,若是用力過度,還是會讓牙肉不舒服,所以在施力方面要特別留意。 另外,需不需要使用牙膏呢?曾鈺婷醫師認為,在寶寶還無法理解家長傳達的訊息前,最好先不要使用牙膏,用牙刷沾清水或開水輕刷即可。由於牙膏的成分中,多少含有氟或香料等化學物質,雖然對清潔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萬一寶寶不慎把牙膏吞進肚裡,反而不好。等到寶寶大一點,能夠理解「不要吞下去」的意思時,再讓他使用牙膏較佳。 課堂番外篇如何知道牙齒刷乾淨了沒呢? 一般而言,寶寶的各顆牙齒之間縫隙較大,比較不會藏污納垢,不過為了保持牙齒健康,最好在刷完牙之後,再幫他使用牙線,清潔齒縫。至於牙齒咬合面的部分,由於有溝紋,不容易用紗布或毛巾擦拭,就需要用小牙刷清潔了。寶寶的潔牙動作,大約必須來回清理潔5∼6次,曾鈺婷醫師表示,幫寶寶刷完牙後,可以先用小紗布或小毛巾,擦拭一下他的牙齒,確認牙齒表面上沒有白白、軟軟的附著物即可,如果還能擦出黃黃的牙垢,表示還沒有徹底清潔乾淨。 Class 3 固齒篇 定期檢查鞏固牙齒 當寶寶食欲變差,或咬到東西就不舒服的時候,爸媽可以注意一下,寶寶是不是開始長牙了,也要更注重牙齒的清潔。因為寶寶無法自行照顧牙齒,縱使有家長幫他清潔,也難免有死角,因此曾鈺婷醫師建議,從寶寶6個月大起,應該每3個月至牙科報到一次,請醫師觀察寶寶的口腔發育是否正常,再進行專業的清潔,是較為安全的做法。如果家長清潔得當,獲得牙醫認同,則可延長至6個月定期檢查一次。在長牙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異常的情形,像是牙肉腫成一個一個的水泡狀,曾鈺婷醫師認為,碰上這類情況,爸媽也不需要太緊張,只要趕快請牙醫檢查,並不會有何大礙。 慎選固齒器訓練咀嚼能力 寶寶在萌牙階段中,會喜歡咬東西,其實道理就跟小動物需要磨牙一樣,而固齒器不但可以訓練咀嚼能力,同時達到按摩牙齦的功用,並減少牙肉的不適。曾鈺婷醫師認為,在選擇固齒器時,只要有符合國家標準,經過安檢合格,大多都能安心購買,不過固齒器是讓寶寶放進嘴巴裡的玩具,所以必須注意顏色是否會脫落、邊緣是否平滑,以免寶寶誤吞了掉漆,或造成嘴巴割傷。為了避免寶寶吃進細菌,固齒器別忘了經常消毒,可以用酒精擦拭,或是浸泡在漱口水中,再用開水沖洗過,應該就能達到殺菌的效果。 課堂番外篇咬固齒器會使牙齒不整齊嗎? 寶寶愛吸手指、奶嘴或愛吐舌頭,會造成上排的牙齒凸出,下排的牙齒凹進,形成暴牙,所以這些習慣應該儘早改掉,最慢也要在3歲前戒除。同樣地,寶寶在使用固齒器時,也要注意他玩的方式。曾鈺婷醫師表示,若是正常的咬合,當然無妨,但如果是不當的吸吮或只用前面的牙齒咬動固齒器,將會影響日後牙齒的生長、咬合和美觀。家長們還是要隨時觀察,才能幫助寶寶長出漂亮的牙齒。 曾鈺婷醫師 現任碧礽牙科牙醫師 經歷國泰醫院牙醫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 媽媽寶寶-雜誌-YAHOO!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magazine/mombaby/index.html

2007年05月19日
公開
1

您不可不知的~寶寶長牙須知

※長牙是嬰兒生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通常過程很順利,但有些嬰兒長牙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如發燒、拉肚子、脫水現象、流口水、皮膚起疹及腸胃不適等。所以當嬰兒長第一顆牙的時候,父母親是既欣喜又擔憂。 寶寶長牙的居家護理 1. 多數的嬰兒在幼兒4個月-1歲間會萌發第一顆乳牙,但2-16個月開始長牙均是常見現象。 2. 早產兒的萌芽較晚。 3. 寶寶長牙時常伴隨不安、急躁、失去食慾或夜間哭鬧,通常會喜歡咬玩具,手指,口水特別多,甚至為清理喉嚨而咳嗽。 4. 長牙的局部區域,牙齦會腫脹,顏色較為藍紫色,這些症狀在長第一顆牙時最不舒服。 5. 減輕長牙帶來的不舒服,需常換圍兜,保持乾燥,避免皮膚起疹子,還要轉移其注意力。輕輕搖晃及擁抱他,或者拿固齒器讓他咬,都可以有效減輕不適的症狀。 6. 在長第一顆牙後就不可以使用固齒器,以防咬破後內部液體流出,應改用乾淨的冰毛巾之類的物品替代。 嬰兒牙床若有特別紅腫、局部發燙甚至化膿,則是感染徵兆,需及早就醫。 寶寶長牙的訊息: 一:口水成「災」 寶寶長牙時期也正逢學習咀嚼動作的時候,唾腺也逐漸開始發育,在吞嚥動作不成熟的情況下會使分泌唾液的量大於吞下去的量,再加上寶寶長牙所造成組織腫脹的疼痛感,會促使唾液分泌產生潤滑作用以降低牙痛不適感,因此這時期的寶寶常會有口水流不停的現象,家長便要注意勤加幫寶寶擦拭,也可以圍上圍兜,避免口水蔓延周圍的皮膚造成濕疹的情形。口水流多時也要記得替寶寶補充適當的水分。 二:牙床疼痛導致情緒及食慾問題 當牙齒要突破牙肉長出時,會因腫脹而感到疼痛,尤其在長第一顆牙時會最為明顯,因此寶寶容易哭鬧、睡眠中斷、情緒不安急躁、胃口降低,甚至抵抗力較弱而容易遭受感染。爸比媽咪可以用紗布沾冰水,幫寶寶擦拭、按摩紅腫的牙肉,以減輕他的不適,或是利用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胃口不佳時則可以準備一些如布丁、優格等較冰涼、容易入口的食物。不過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給予適當的關懷,多安撫寶寶的情緒,溫暖的呵護會是最好的良方。 三:亂咬東西 許多家長可能會發現長牙的寶寶突然變得很愛亂咬東西,拿在手上的東西經常往嘴裡送,為考量到衛生及安全的問題,爸爸媽媽可以替寶寶準備固齒器或是相似功能的玩具,也可以利用較硬的蔬果讓寶寶囓咬,但是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噎到的可能性,家長最好在一旁照護。而平常一些容易被寶寶誤食吞入的小東西,如鈕釦、堅果類果仁、銅板、小珠子、螺絲釘等等,都要安置在抽屜、高處等寶寶不易伸手拿到的地方,避免因哽到而窒息的情況發生。 發燒,也是長牙惹的禍?! 其實長牙和發燒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免疫力開始下降,一般來說會較容易感染,而長牙時期的寶寶因為磨牙緣故常會亂咬東西,如果接觸的東西較不衛生便有可能因而感染生病,才會產生發燒或是腹瀉的現象。因此當寶寶出現發燒的情況應儘快就醫,而不是歸咎於長牙而忽略它。 寶寶長牙也會拉肚子?!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時期的幼兒因為好奇心強,喜歡抓了東西就往嘴裡塞,再加上副食品的嘗試和增加,使得寶寶容易發生腹瀉的情形,此外,也由於唾液腺的發達,所以容易導致口水不停的直流。而六個月後的幼兒,因來自母親的抗體功能減弱,漸漸失去保護,進而容易受病菌感染後造成發燒,這些現象,常與「長牙」重疊,所以往往會被認為與「長牙」有關。 長牙時抵抗力會較弱嗎? 有些小孩長牙時很不舒服,最主要是因即將長出的牙齒,其周圍有大量的液體及壓力而造成牙床腫脹不適。除了有輕微發燒、拉肚子、口水多等現象之外,嬰兒因牙床不舒服而易哭鬧,影響正常睡眠以及胃口不佳、抵抗力因而減弱,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處理不適症狀的方式 對於長牙之不適,可依症狀給予適當的處置。對於牙床的腫脹可給予橡皮製成之玩具,讓嬰兒拿到口中咬,具有按摩牙床的功用,此外還有一種內裝有水的塑膠玩具 (Teething Ring),將此種玩具置於冰箱內冷卻後再給予嬰兒咬,可達到按摩及冰敷腫脹牙床的雙重功效,有助於症狀的緩解。另一種方式為用紗布沾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注意適量水份的補充,必要時依醫師指示給予不含阿斯匹靈類之鎮痛解熱劑。如症狀持續24小時以上,嬰兒就應帶給小兒科醫師檢查看,是否是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 長牙的順序 寶寶一般在6至8個月時就會開始長出乳牙,但有時還是因人而異,不需因較晚或較早而感到憂心;另外長牙雖然也有先後順序可循,但同樣也有不一定的情況發生,只要寶寶的牙齒發育正常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你可以參考下列長牙的階段: 1.上下排中乳門齒---四至六個月左右 2.上下排側乳門齒---六至八個月左右 3.上下4顆前乳臼齒---一歲左右 4.上下4顆乳犬齒---一歲半左右 5.上下四顆後乳臼齒---二歲左右 如果寶寶遲至一歲半都還未長牙,就有可能是異常現象,應儘快帶寶寶就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乳牙的萌發 乳牙總共有20顆,將口腔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區域,每一區域有5顆牙,亦即正中門齒、側門齒、大齒、第一臼齒、第二臼齒。一般第一顆乳牙大約是在4個月至1歲間會長出來,如超過13個月仍未長牙就應帶給牙醫檢查。 從6歲開始 乳齒開始鬆動脫落 換生恆齒 最早長出來的是第一大臼齒 因為大部分都在6歲時長出 所以俗稱為"六歲臼齒"或"六歲牙"其他恆齒也按照順序繼乳齒的脫落而長出 到13∼14歲時完成恆齒的生長 19∼30歲之間 上下智齒長出 32顆永久齒就完全長齊了[但也有人終身不長智齒] 通常超過1歲仍未長出第一顆乳牙,稱為「乳牙晚出」。 「乳牙晚出」常見的原因是患了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骨化不全症候群、維生素D缺乏、染色體疾病或腦下垂體疾病等。不過,通常這些寶寶除了牙齒之外,還會出現其他臨床現象。 所以,如果您的寶寶發育、發展正常,沒有特別的疾病,即使長牙晚些也不必擔心。 建議您: 平時讓寶寶多曬曬太陽,以促進鈣的吸收。還可以讓寶寶吃些較硬的食品,如餅乾、小薄餅,以刺激牙床而利於出牙。 此外,您可以帶寶寶到健兒門診做健康檢查,許多先天和後天影響牙齒發育的問題都可以跟醫師討論。 如果超過1歲半寶寶還是沒長牙,可以考慮照X光片,以明確牙床內有無牙胚,如果有牙胚,遲早會出牙,如果沒有牙胚,就要考慮無牙畸形的問題了。 也有極少數嬰兒一出生或出生數天內口腔中(尤其是下牙床)就長了白白的牙齒,這就是所謂的出生牙或新生牙,也就是俗稱的「鬼牙」。其實這大部份是「早產」的乳牙,亦即尚未發育完全就長出來了,所以這種牙齒往往在牙床上搖搖欲墜。發生這種情形時家長不必驚慌,只要將嬰兒帶去給牙醫檢查即可。如果出生牙或新生牙造成餵奶的不便(會弄傷舌頭或媽媽的奶頭),或擔心牙齒被嬰兒吸入時就必須將這顆牙拔掉,並且要有心理準備將來乳牙會缺牙。 乳牙健康TIPS 1.乳牙保護從孕期開始。 在乳牙釉質的鈣化期,即懷孕4個月到嬰兒出生後第一年,孕媽咪要注意補鈣,並拒絕吸煙或遠離二手煙。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咪經常吸煙或被動吸煙,會導致胎寶寶頜面部或口腔發育畸形,引發出很多牙齒問題和牙周疾病。此外,孕期一定要慎用藥物。很多藥物對胎寶寶的口腔和牙齒發育有害。 2.盡量採取母乳餵養。 寶寶有力吸吮母乳的動作,有利於頜面正常發育。人工餵養如果人造奶嘴使用不當,極易造成面部和牙頜異常,必須人工餵養時,應選擇模仿乳頭仿真設計的奶嘴。盡早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和碗筷進食,避免形成對奶瓶的依賴性。此外,母乳還可抑制細菌在牙齒上繁殖,防止牙齒腐爛。 3.媽咪應積極治療齲齒。 媽咪患齲齒,寶寶也易患齲齒。因為,齲齒是細菌感染,媽咪可能會通過給寶寶餵飯、餵水感染他們。 4.避免不正確的哺乳姿勢。 人工餵養時,寶寶吃奶的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對牙齒發育影響很大。媽咪一定要注意採取正確姿勢,使寶寶吮吸時下頜前伸運動近似於吮吸母乳,不影響下頜骨正常發育,避免引起寶寶牙頜畸形。 5.控制寶寶吃糖。 斷奶後,每天飲食中要有五穀雜糧、牛奶及奶製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盡量不加糖;多喝白開水,少喝糖分高的飲料。為寶寶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練習咀嚼,如蘋果、小紅蘿蔔、黃瓜、玉米等。尤其是新鮮水果,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會把牙齒清洗乾淨,同時增強咀嚼功能。 6.定期檢查,有問題及早治療。 避免寶寶經常做吮指、吮唇、吐舌等動作。尤其是4歲以後,一定要徹底糾正吸吮安撫奶嘴的習慣。寶寶出現小乳牙早失時,趕快帶到牙科做牙齒間隙保持,不然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和萌出,出現反頜、牙列擁擠、牙齒錯位等情況,也應及早去口腔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盡快矯正過來。總之,要經常檢查寶寶的牙齒,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盡早上醫院治療。 不管是長牙時期或是乳牙時期,口腔及牙齒的清潔保健也是奠定恆齒發展的基礎,因此在乳牙尚未萌發前,家長可在餵食完畢之後,以紗布或棉花棒等用溫開水沾濕,幫寶寶清潔口腔;而當寶寶乳齒開始萌出之後,便可以開始幫寶寶刷牙,等到孩子成長至2~3歲時,便可以開始教導他獨立刷牙,但由於其手部動作還不太靈活,家長起先可以從旁協助或是幫他再刷一遍,以免無法徹底刷淨口腔內的食物殘渣而造成蛀牙的情形。

2007年05月04日
公開
1

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8大理賠申請技巧

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8大理賠申請技巧 文◎Smart智富月刊提供 花錢買保險,當然是希望將來若不幸發生事故時,理賠金可以派上用場。但是保險的理賠爭議不斷,尤其是醫療險,並不是有保就有賠,不免讓民眾擔憂,繳了保費卻無法獲得保障。其實,只要建立基礎知識,搞懂常見的理賠爭議,就能夠據理力爭,不被保險公司「唬弄」。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醫療險爭議與爭取理賠金的技巧。 爭議1-住院理賠日額少1天 案例:阿潘因為車禍住院,第3天才出院休養,在申請日額型住院醫療險的理賠後,發現保險公司只理賠2天,保險公司的說法是阿潘只住院2個晚上,因此只理賠2天日額補償金。 威盛保經公司投資理財部經理賴慧珠表示,如果是投保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保險公司依照「醫療單據」來理賠,就不會出現上述爭議,日額型住院醫療險便常出現上述爭議。 保險公司的理賠依據是從「就醫診斷書」上醫生所撰寫的住院天數來給付,因此像阿潘的情況是第1、2天住院,第3天白天出院,若醫師診斷書上寫2天,就是理賠2天日額,除非可以跟醫師特別情商,寫成3天,或是標註從8月12日住院至月14日,保險公司才會理賠3天日額。 爭議2-到急診室吊點滴,卻不理賠急診津貼 案例:阿寶得了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到醫院急診室吊點滴,3、4個小時後才回家休息。向保險公司申請急診津貼理賠時,卻被以「不符合理賠條件」為由而拒賠。 一般保險公司對於「急診」的定義是指在急診室待超過6小時以上,才算符合申請急診津貼的條件;或是待超過12個小時以上,就算等同住院,可以請領住院日額津貼。以阿寶的情況來看,並不符合申請門檻。賴慧珠表示,這些相關說明都可以在保單條款中找到,如果想要請領這些保險津貼,就得「想辦法」在急診室待超過一定時數以上,然後請醫生開立診斷證明,敘述從幾點幾分入院,幾點幾分離院,才能申請相關給付。 爭議3-既有病史被列為理賠除外責任 案例:阿康有胃潰瘍,因此在投保時,被保險公司要求加費承保,條款上還把胃潰瘍與可能併發之疾病列為除外責任,阿康覺得很不公平,保險公司多收他3成保費,除外責任還一堆,那不如不保。 中國人壽理賠部經理蔡榮杰表示,阿康的情況很常見,但也不是從此就無翻身機會。只要在投保後的2年內,胃潰瘍都未復發,阿康可以主動到醫院做體健,由醫師判斷是否已經恢復健康,並開具診斷證明書。阿康只要拿這份診斷證明,並填寫契約變更申請書,便可以向保險公司要求把胃潰瘍與可能併發症的除外責任刪除。 爭議4-癌症併發症不予理賠 案例:阿美得了子宮頸癌,摘除子宮後,膀胱會下垂,必須定期作復健。但在申請相關費用時,保險公司卻以「癌症後遺症不予理賠」的理由拒賠。 一般民眾常誤以為,只要我得了癌症,所有跟癌症相關的治療,保險公司就應該賠,因此「防癌險理不理賠併發症或後遺症」也是常見的糾紛,這在保單條款中已解釋清楚,有些保單會賠,有些保單則規定必須是直接針對癌症的治療,保險公司才會理賠。因此民眾還是要看看自己的保單條款,是否將併發症或後遺症除外。 爭議5-先天疾病不理賠 案例:阿珠在孩子一出生後就幫他投保,孩子在3歲時因為疝氣而住院開刀,阿珠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卻因「該病屬於先天性疾病,不在理賠範圍中」,拒絕理賠。 由於阿珠的小孩是在3歲才發現有疝氣,因此在出生投保時,並不知道有此情形。因此,阿珠可以向醫院調閱小孩出生時的健康檢查表等相關證據,證明出生時並未檢查出與先天疾病相關症狀,阿珠也非惡意隱瞞小孩病情,向保險公司申訴,或向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申請調停,這樣便能提高理賠的成功率。 爭議6-走路意外扭到腳,意外醫療險卻不理賠 案例:阿亮習慣邊走路邊聽MP3,有天為了閃躲疾行而過的機車,不小心跌倒而扭傷腳踝。他跟保險公司申請意外醫療給付時,卻被拒絕,感到很不服氣。 台灣人壽商品企畫部專案經理王永才表示,意外險的理賠定義很明確,只要是外來、突發、非細菌感染而導致的意外,引起的醫療行為,均可申請醫療理賠。因此,以阿亮的情況來看,應該可以獲得理賠。 阿亮之所以被拒,原因就是診斷證明書上的措辭,被醫生寫成「扭傷」而非「挫扭傷」。在保險公司的認定中,扭傷屬於自力所造成的,而非外力,例如走路扭到或是閃到腰,並不符合意外險「外來、突發」的理賠條件,因此下次碰到類似狀況時,不管是否真的是外力所造成,診斷證明書上只要有「挫扭傷」的字眼,就能符合意外醫療險理賠條件。 爭議7-內視鏡切除膽囊,卻無法理賠手術金 案例:阿清前一陣子做了膽囊切除手術,由於現在醫學發達,因此只要做內視鏡清除處理,並不需要真的開刀。不過,保險公司卻不願理賠手術津貼,原因便是阿清「並未實際開刀手術治療」。 除了內視鏡治療外,雷射治療算不算手術?也是常見的爭議。內視鏡或是雷射治療是否算「手術」,可否申請理賠?保險公司間彼此見解不一。有的保險公司認為一定要動刀、要流血才叫手術;有的保險公司彈性較大,認為只要保戶申請理賠的頻率不高,也有治療之實,便可比照開刀手術給予理賠。 賴慧珠強調,民眾想要提高理賠勝算,關鍵就在於「診斷證明書的寫法」。民眾最好事前告知醫師未來有申請醫療險給付的需要,請醫師在診斷證明書上的描述字眼盡量「詳述」,例如將「內視鏡切除膽囊」,詳細描述成「以內視鏡處理手術做膽囊切除」,只要在診斷證明書上有寫到「手術」字眼,保險公司便比較沒有立場刁難你。 爭議8-被醫師證明罹患乳癌,保險公司卻要求保戶提出「病理切片」報告 案例:阿芬覺得胸部有不明硬塊,到醫院照了胸部超音波與相關檢驗後,證實是屬於惡性腫瘤,必須積極治療。阿芬在向保險公司申請初次罹癌保險金時,卻被保險公司要求要提出「病理組織切片」報告,才能核准理賠。 根據防癌險的保單條款,保戶在申請相關理賠時,都必須檢附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報告單,但隨著醫療進步,有些癌症已經可以透過精密的檢驗,即使不需病理組織切片檢查,也能確定為惡性腫瘤。此時,保戶可以主張「診斷證明書上確定罹癌」,即使不附上病理切片報告,也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還是沒辦法成功申請理賠。因為保險公司是依照「保單條款」行事,且認定保戶也認同保單條款上的相關說明而簽名、投保,因此如果阿芬不提出病理切片報告,保險公司可以不賠。 只不過,在實務上,罹癌後需要做相關的放射線治療,或定期回門診追蹤,嚴重者也要開刀切除病變組織,在治療的過程中,保單便會理賠相關醫療支出。 --------------------------------------------------------------------------------

2007年04月04日
公開
1

玫瑰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彭純芝

玫瑰疹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彭純芝     幼兒玫瑰疹是一歲左右小孩常見的感染的疾病,較好發於晚春及晚秋季節;發病時會突然發高燒三至五天,並出現厭食、焦躁不安等現象,高燒退去後會出現疹子,但通常不須用藥治療,等紅疹自行消失即可    也許,有許多家長對於所謂「玫瑰疹」會感到相當陌生;其實它是一項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相當於麻疹、德國麻疹等家喻戶曉的名詞,而「幼兒玫瑰疹」就顯得較沒有知名度了。當醫師碰到這類小病號時,其實心裡是蠻高興的,因為就像他美麗的名字「玫瑰」一樣,雖然帶有刺,但卻不太傷人。玫瑰疹雖然會讓小孩子有發燒現象,但不會帶給小孩不良的影響,且病後不留痕跡,也很少有後遺症發生;如果每個小孩都要生一次病,那麼得玫瑰疹的小孩也許是最幸運的了。   1.主要好發年齡和症狀   在秋末冬初的時候,常可發現許多嬰幼兒身上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紅疹,而且還有持續發燒、腹瀉、食慾不表的情形,然而到醫院經醫師診斷之後,大多是感染了所謂的玫瑰疹,其實家長們也不必太過於恐慌。玫瑰疹一年四季皆可以感染,不過比較起來以晚春以及晚秋兩季最為多見;多發生在五、六個月大至一歲左右的嬰幼兒,而三歲以內的兒童也會常見到。雖然也有年紀更大的孩童在這季節罹患此感染病,不過只能說是少數中的特例;一般而言,玫瑰疹的潛伏期通常是七至十七天。   幼兒玫瑰疹的病源大多數是由一種叫「人類庖疹病毒第六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的病毒傳染而來;如同許多的疾病一樣,它可以經由空氣、飛沫等傳染途徑,而在密閉的空間內是很容易被感染到的。 被感染的小病人,在潛伏期之後,會無緣無故、突然地發燒三至四天,而且體溫常會高達39度,甚至40度;幸運的是,即使如此高燒不斷,小寶寶並不會因此而有病懨懨的情形,精神、活動力也不致於太差,且一般不會有流鼻水、咳嗽、結膜炎等現象產生。   但是通常三至四天退燒之後,全身開始出現分開不成片的小紅疹子,呈現玫瑰樣的粉紅色;疹子大多自身體開始出現,手、頸部、臉、腳接著也會長,有時候滿臉長得像個大花臉。偶爾,門診中會遇到心急如焚的家長,二更半夜抱著全身長滿疹子的寶貝前來急診就醫;然而醫師總會很放心的安慰父母說:「放心吧!出了疹子、退了燒就會沒事了。」確實如此,玫瑰疹在出疹的同時,幾乎也會退燒了,而疹子在三天內會逐漸消失,不但不會脫屑且不留下任何疤痕,可說是「來無影、去無蹤」,病程就此過去。   2.可能併發症和注意事項   大部份的小病號其實都沒有什麼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偶爾有些小寶寶會有食慾不振、哭鬧不安、要人抱的情形出現,等醫師做完身體檢查後多無異常發現;有時也會見到有些嬰幼兒出現上眼皮浮腫、前囟門膨出、或是淋巴腺腫大等情況。嬰幼兒在未出疹子之前,若是有「前囟門膨出、哭鬧不安」,常讓醫師擔心是否為腦膜炎,此時小寶寶若無任何不舒服,醫師可能會請家長注意孩子身上是否會出現疹子;若小寶寶看起來較呈現病容,或家屬過於擔心,可能就要小心是否有腦膜炎了。   大部份的小病人在發病期間可以說都是很好的,並沒有任何併發症情形產生,若是出現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痙攣的發作,也就是出現抽痙的現象;這類痙攣發作大多數是屬於熱性痙攣,和體溫之急速上升有密切關係。這種熱痙攣也不是玫瑰疹特有的,因為許多會造成發燒的疾病也都會造成熱痙攣,一般來說,熱痙姅大多是六個月至五歲大的孩童身上出現;發作的時候,小寶寶會手腳抽動、眼睛上吊,有時嘴唇的顏色會呈現發黑的現象,持續的現象多在5分鐘之內。   但是家長們也無須過於擔心,因為這類熱痙攣一般都是良性的,癒後的情形很好;不過對於家長們而言,小寶寶在發作當時的表現,可能會很嚇人;除了熱痙攣的併發症之外,對於感染到玫瑰疹的小病人,只有極少數的特例,才會有腦部和肝病變的情況產生。其實玫瑰疹是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治療,一般只要症狀治療即可,大多數只需要準備一些退燒藥就可以了;若是有熱痙攣病史的小病人,當感染到了玫瑰疹時,家長可以為孩子預防一些抽痙的藥物來作準備一下。   切記,當孩子有痙攣發作的現象時,家長們不可太過於緊張而慌亂,首先應去注意小朋友嘴巴內的異物,勿併發異物吸入,確定之後再送去醫院給醫師診治即可。   3.稍加留意聽從醫師建議   只要得過一次玫瑰疹的嬰幼兒,通常都可以獲得終生免疫,偶爾會二次發作,可是玫瑰疹多為良性的。不過,有許多病毒感染,也會產生類似的病毒疹,只是發燒的長短病程不同,疹子也會稍有不同;許多病毒疹,也沒有特定的名稱,不像麻疹、德國麻疹,廣為大家所熟知。不管如何,大多數的病毒疹都是屬於良性的,家長們不用太過於恐慌,也無需過於擔心;而所謂幼兒玫瑰疹是一歲左右的嬰幼兒,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一般在高燒三天之後都會出一些密密麻麻的小紅疹子,疹子消退之後是不會留下痕跡。   此外,在整個病程中,小病號看起來大致良好,頂多出現食慾不振、愛哭鬧,但是孩子的活動力是不會受到影響的,作家長的不必驚慌。除須聽從醫師的建議,稍加留意外,也要注意幼兒是否有熱性痙,姅千萬不要給幼兒任意服用藥物,只要送醫診治即可。

2007年04月04日
公開
1

嬰幼兒玫瑰疹~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中明

嬰幼兒玫瑰疹 文�陳宇雙 採訪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中明 寶寶發燒,是許多父母最擔心的事。常見的嬰幼兒玫瑰疹,出疹子之前的高燒,常常讓父母心驚膽跳。只要寶寶安然度過高燒期,通常不需藥物治療就能痊癒。 @內:嬰幼兒玫瑰疹,經常讓許多父母手足無措,因為,突如其來的高燒,爸爸媽媽往往必須承受無法入睡的煎熬,一直要到疹子出現,寶寶才會退燒。 突如其來的高燒 嬰幼兒玫瑰疹常見於六至十八個月大的寶寶,典型臨床表現是突然出現的高燒,經常超過39℃,並且持續約三至五天,皮疹出現之後才逐漸退燒,皮疹約在三天左右就會消退,不會留下疤痕。疹子出現的部位以軀幹和頸部,逐漸擴散至臉部及四肢,是一種分散性、粉紅色或淡紅色(玫瑰紅)的斑塊,因此稱為玫瑰疹。 精神及食欲多半正常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陳中明主任表示,嬰幼兒玫瑰疹,除了突如其來的高燒及皮疹之外,一般來說,病童的健康情況良好,並不會伴隨其他特別症狀出現。有些病童雖然處於高燒期間,但精神仍然良好,食欲也多屬正常,這一點是嬰幼兒玫瑰疹的重要臨床診斷。 治療以控制高燒為主 由於發高燒是玫瑰疹的重要症狀,因此,玫瑰疹的治療是以控制高燒為主。不過,如果高燒又伴隨有抽搐現象發生,就必須視情況施以其他方式的治療,避免因抽搐對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一般來說,嬰幼兒玫瑰疹的預後情形良好,只有極少數會因為極度高燒及抽搐而導致寶寶神經系統出現後遺症。 醫師小提醒 ◆ 好發時間:六至十八個月。 ◆ 症狀: 1.發高燒到39至40℃。 2.沒有明顯呼吸道症狀、寶寶不會咳嗽、流鼻水,不過,會因為高燒造成喉嚨有一點點紅。 3.活動力好、食欲正常,每次燒退之後表現正常,會吃、會玩、也會睡。 4.高燒兩天仍然不退,醫師會驗尿以確定是否為尿道感染;有的寶寶前囟門會突起,醫師會先檢查是否為腦膜炎,有的寶寶則會因為高燒而抽筋。 ◆ 高燒時:家長若是帶寶寶去醫院診斷,大部分醫師會開立退燒藥;高燒三天之後,燒退了疹子出來,建議家長再帶寶寶去看醫生,由醫師確定是否為玫瑰疹。 ◆ 玫瑰色的「小斑丘疹」:從臉上開始往下發至全身,一天內會全部長出來,三天左右就會消退。 媽媽隨手記 ◆ 記錄體溫曲線圖:幫寶寶記錄每一次發燒的體溫變化狀況,體溫曲線圖除了可以幫助醫師判斷,也可以得知寶寶的發燒情形是否進入高峰期或已逐漸好轉。 1.每次發燒的間隔時間是否逐次拉長。 2.每次發燒的溫度是否逐次降低。 ◆ 記錄其他合併症狀:寶寶是否不安、食欲差,是否出現呼吸道症狀,若是出現抽筋情形,則必須馬上送醫治療。 ◆ 注意寶寶的精神狀況:觀察寶寶、逗弄他們看看是否有反應?是否出現嗜睡、手腳無力?是否呼吸急促,或是已嚴重到嘴唇發黑情形?

2007年03月22日
公開
1

寶寶7個月大了~寶寶的新焦慮

*逗小寶寶開心∼ 小寶寶一天比一天更活潑好動了。現在她已經會坐著了,這表示她可以用雙手盡情探索這個世界了。不管手上抓的是什麼東西,她都會把它直接塞到嘴吧裡去,然後用她那超敏銳的舌頭,仔細研究戰利品的味道與咬感。小寶寶對這個世界有很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呢,媽咪可要小心囉,這個小小的探險家,很快就會覺得坐著太無聊了,她很快就會找到可以四處亂動的方法。她會愈來愈好奇、活潑,不斷的想要找些有趣的東西來玩玩,而且很喜歡呀呀的和別人說話。她的人格特質一天比一天明顯了。但是,不久之後,媽咪就會感到十分驚訝,以前那個喜歡刺激,愛到處哈啦的小小社交高手,怎麼會突然變成看到陌生人就會害怕的膽小鬼! **寶寶的新焦慮 愈來愈認識這個世界∼ 當小寶寶逐漸擴大生活領域,對身邊的人有某程度的熟悉之後,便會開始出現一種焦慮感。雖然這是正常的成長階段,但是對爹地媽咪而言,卻是很傷腦筋的痛苦時期。小寶寶六個月大以後,便可能會開始害怕陌生人。以前那個活潑、充滿自信心的小寶寶,突然變成了愛哭、粘人的小討厭,而且這個突如其來的改變,仿佛只在一夜之間。但是,這只是小寶寶了解世界的必經之路。在這段時期,爹地媽咪要特別有耐性哦。給小寶寶多一點點的鼓勵,多一點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和陌生人。媽咪要注意哦,即使是見過好幾次面的叔叔阿姨,小寶寶還是會顯露出害怕的模樣,甚至啕啕大哭起來。現在,小寶寶看到人的時候,都會在她小小的內心世界中,對眼前這個人重新打分數。每當有人要來家裡做客時,媽咪應該先提醒他們哦,告訴他們因為小寶寶現在很怕生,所以等一下進門的時候,千萬不要馬上將她抱起來狂親,請他們給小寶寶一點時間,等到小寶寶有足夠的信心,願意向前靠近的時候,再和她熱情的打招呼吧。 **粘人的小寶寶∼ 小寶寶六個月大的時候,除了會出現討厭陌生人的現象外,在未來的六個月內,她還可能會特別的粘人哦。她每分每秒都要粘著你,當妳一走出房間,她馬上就會以高分貝的哭聲提出抗議。同樣的,這個現象並不會維持太久,也不是小寶寶的個性問題。這只是因為小寶寶把媽咪當作是她的安全基地,你給了她滿滿的勇氣,讓她可以跨步向前探索世界。她把你當成最信賴的人,所以她會很害怕和你分開。當你離開她的視線時,她無法確定媽咪到底還會不會回來。所以呢,她認為預防媽咪不見的最佳辦法,就是一直跟在媽咪後面,當一個粘人的跟屁蟲!試著以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吧,這會讓你更順利解決棘手的問題、熬過這個令父母感到挫折的痛苦時期。當你需要暫時離開一下有「分離焦慮」的小寶寶時,記得要用令她感到心安的語氣和她說話,雖然她不見得聽得懂每一句話,但是對於媽咪那沈靜、堅定的語氣,小寶寶是會做出正面回應的。還有哦,當她還沒有脫離這個時期時,如果你有事需要離開一下,記得將小寶寶交給她熟悉的人哦。 **如何讓小寶寶有個安全的居家環境 讓家成為安全保壘∼ 雖然你的小寶寶可能還不會到處亂爬,但是儘早做好準備是值得的。有些小寶寶在七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會在地上爬、或是拖著屁股移動身體。他們三不五時就會來一個驚險之舉,讓爹地媽咪疲於奔命,嚇得冷汗直流呢。所以,在這個小小龍捲風還沒有橫掃整個房子之前,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是值得的。以下有一些建議,你可以參考一下喔: - 將擺在地板上的電器、易碎物品、電線收好,放到小寶寶拿不到的地方。提醒你哦,雖然小寶寶還不會亂爬,但是她的小手手會到處亂抓東西,一刻也沒有閒過哦。 - 小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如果會一直亂翻身時,建議你在地板或床上舖一塊墊子,在那裡幫小寶寶換尿布,這樣一來,即使小寶寶亂翻滾,也不會有什麼危險。如果你還在用換片台幫小寶寶換尿布,那麼記得要一直用手扶住小寶寶。 - 將大型的布娃娃、枕頭及沒有鬆緊帶的被單拿走,不要放在小寶寶的嬰兒床裡,以免小寶寶將這些東西蓋在自己臉上。 **聽一聽迪特.沃克博士對小寶寶的居家安全有什麼其它建議吧。 小秘訣: 給小寶寶玩適齡的玩具,例如:小積木、一按或一拉就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或是用手敲打、擠壓、或放在地上滾來滾去會很好玩的東西。避免讓小寶寶玩會爆掉的汽球,以免她將碎片吃到肚子裡去。哥哥姐姐的玩具通常含有易斷裂的小零件,記得將它們擺得遠遠的。還有哦,雖然「分享」是孩子們要學習的功課,但是對於他們最愛的那一樣玩具,媽咪可別硬要他們拿出來一起玩,這可是會引爆一場激烈的玩具爭奪戰哦。 **如何處理肚子痛 肚子痛痛∼ 小孩常常會有輕微的腹痛問題。所以呢,媽咪一定要學習居家處理方式,才能縮短病程、減少掛病號甚至是住院的次數。小兒常見的問題是拉肚子-便便稀稀水水的,便便的外觀(稀實度和顏色)和排便次數,都會和平常很不一樣。懂得分辨便便是很要的,因為很多正常小寶寶的便便也會比較稀一點,尤其是喝母奶的小寶寶。大部份的感染性腹瀉是由病毒所引起,而夏天是最容易引起腹瀉的季節,但是其它季節也有發生的可能。沒有任何仙丹妙藥可以立即停止腹瀉,它通常會維持個幾天。當小寶寶生病或拉肚子的時候,爹地媽咪或褓姆一定要注意的事情呢,就是讓小寶寶的身體維持充足的水份。即使她的食慾並沒有那麼好,看起來也沒那麼的口渴,但是媽咪還是得為小寶寶補充大量流質的東西。牛奶或水是最好的補給品,避免果汁等其它會加速脫水的飲品。在一整天的時間裡,你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每隔一小段時間就餵小寶寶吃一點點含有膠質、纖維的清淡食物,米粥、香蕉、馬鈴薯泥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小寶寶的腹瀉情況很嚴重,便便很稀而且很頻繁,或是隔天仍然沒有好轉,你就要帶小寶寶去看醫生了。你可能需要讓小寶寶喝一些電解水。除非醫師開立處方箋,否則千萬不要亂給小寶寶服用成藥哦。亂吃止瀉藥是很危險的,可能會讓小寶寶嚴重排便困難或昏睡不醒。 **掛急診∼ 如果小寶寶出現下列症狀,你就要帶小寶寶去掛急診了: - 小寶寶嘴唇乾燥、哭的時候沒有眼淚、尿液顏色很深、昏睡而且看起來病得很重–這都是脫水的現象。 - 出現血便、膿便,或是顏色呈現黑色或綠色。 - 上吐下潟,持續時間超過八小時。 - 高燒不退或嚴重腹痛,同時有拉肚子的現象。 這裡有更多處理腹瀉、嘔吐及其它兒童常見病症的資訊哦。 **寶寶大餐 營養滿分∼ 現在,你可以在小寶寶的菜單裡,添加更多有趣、富變化的新菜色囉!將味道較強烈的水果及蔬菜,和肉類或魚類攪和在一起,小寶寶應該會很愛哦。還有呢,這時候可以讓小寶寶來點豆類食物了,例如小扁豆等。 **蔬菜湯∼ 將數種有趣的冬令蔬菜混在一起熬煮,會是一道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餐點哦。作法不但很簡單,而且等它變冷的時候,你還可以將它倒在製冰盒裡冷凍起來,輕輕鬆鬆將它分成好幾個小等份呢。 準備材料 250g 馬鈴薯 150g 紅蘿蔔 150g 防風草 150g蕪菁 1根韭蔥(大蔥),只取白色部位 1 顆洋蔥 2 瓣大蒜 1 湯匙的蔬菜湯粉(例如金草湯) 少許橄欖油 *作法: 1. 將所有的蔬菜去皮切碎。韭蔥先洗乾淨再切。 2. 將蔬菜湯粉倒入半公升的滾水中,調煮成蔬菜湯,然後放在一邊待用。 3. 將些許的橄欖油倒入油炸鍋加熱。 4. 加入馬鈴薯、紅蘿蔔、防風草及油菜,將鍋蓋蓋起來稍微煎一下,直到蔬菜變軟為止。 5. 加入洋蔥、韭蔥及大蒜,將鍋蓋蓋起來悶煮五分鐘,加熱時偶而攪拌一下。 6. 倒入蔬菜湯,煮滾後關成小火,繼續熬煮12分鐘,直到蔬菜完全變軟為止。 等到蔬菜湯沒那麼滾的時候,便可以倒入食物處理器攪拌一下。如果湯太稀的話,離火前再用大火加熱數分鐘。如果你想要讓小寶寶喝稀一點的湯,你可以在攪拌時,一邊倒入少許滾水,直到調成你想要的稀度為止。 **媽咪的困擾 找人談談吧∼ 媽媽會掛念著小寶寶,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媽咪覺得照顧小寶寶很累,很想要休息一下的話,那也是很正常的啦。但是呢,如果你一點也不樂在其中,或是妳隨時都在擔心小寶寶的狀況,那麼妳得找專業醫生談一談了。醫生會根據你所描述的情緒反應,給你適當的診療建議哦。 *給你的小叮嚀: 記得為你和親愛的老公安排固定的相處時間。爹地和媽咪如果一直是感情融洽、甜甜蜜蜜的話,會對小寶寶的情感發展有正面的直接影響哦。 **逗小寶寶開心 玩具和小遊戲∼ 七個月大的小寶寶需要很多的刺激。任何新的東西和遊戲,都提供小寶寶學習的機會-而這正是小寶寶現在最愛的事情呢。首先,讓小寶寶坐著,如果小寶寶沒有辦法坐正,媽咪可以用枕頭讓寶寶依靠著,重點是讓她的小手手可以靈活移動,盡情玩著小玩具。在這個階段,媽咪別急著砸錢買複雜的兒童玩具。即使是平凡無奇的小東西,像是小罐子啦、木頭湯匙啦、塑膠杯及其它安全的生活用品,都能讓小寶寶玩得很起勁哦。你可以將小寶寶放在毯子中間,並在毯子上擺幾樣小東西。(但不能擺太多樣哦,因為她會無法決定要選哪一樣,到最後反而失去玩的興趣。)然後媽咪可以隨意拿起其中兩樣東西,互相輕輕的撞擊,製造出一些聲音,或是用滑稽的聲音對著塑膠杯講話。小寶寶便會想馬上模仿媽咪的動作了。只要運用一點點的想像力,任何事情都可以變成非常有趣的學習經驗。比如:洗澎澎可以變成潑水大戰,或者你也可以一邊換尿布,一邊和她玩遮臉躲,或是讓她拿著一片乾淨的尿布,她會好奇的研究尿布的模樣,還有它那奇妙的觸感。還有,你也可以在用餐結束的時候,給她一根湯匙和一個空碗,讓她拿在手上玩一玩。提醒媽咪喔,千萬不要讓小寶寶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玩任何東西或玩具。除了考量安全因素之外,有了媽咪的陪伴,她會玩得更開心哦。 **和寶寶聯繫情感 媽咪抱抱∼ 媽咪和小寶寶分離一段時間後,不論時間是長或短,當小寶寶再度看到你的時候,她的心理其實是五味雜陳的。你可能會發現,當你踏進門時,寶寶會立刻露出開心的微笑來迎接你。但是在短短的五分鐘之後,她會突然變得焦燥、生氣,然後嚎啕大哭起來。你可能會將小寶寶的這種矛盾反應,解讀為寶寶對你離她而去的憤怒。但事實上,這種情緒的釋放,反應出孩子和媽咪強烈的情感連,這是一種正面的關係發展。這表示你的存在,會帶給小寶寶滿滿的安全感,她覺得現在媽咪回來了,她之前壓抑的不滿情緒,現在終於可以安心的完全發洩出來了。所以,在每次的分開重逢之後,媽咪要給小寶寶一點時間來調適情緒。用濃濃的母愛來安撫小寶寶,讓她感到非常的安心。就讓她哭一哭吧,當小寶寶將內心的負面情緒都清空了之後,媽咪可以找件事讓小寶寶做做,巧妙的轉移小寶寶的注意力: - 一起唸故事書 - 和她一起玩扮家家酒 - 和她說話、唱歌給她聽、或陪她玩她最愛的遊戲 不管媽咪做什麼都可以,但千萬別選擇一些她根本無法參與的鎖碎家事哦。現在是小寶寶和媽咪重新連繫情感的時間,你應該讓這段時間充滿歡笑。至於洗衣拖地等工作,就留到小寶寶入睡後吧。 **小小書蟲 小寶寶都很喜歡紙張的味道、翻動的聲音及觸感,所以色彩繽紛的故事書或雜誌,通常很能吸引小寶寶的注意力。雖然媽咪應該鼓勵小寶寶多多探索,但是這不包括讓小寶寶抓著故事書猛啃、嚐嚐它的味道哦!如果光用眼睛欣賞紙張上的圖案,已經無法滿足小寶寶的好奇心了,媽咪可能該去買一堆安全、耐咬的玩具書囉。

2007年01月09日
公開
1

{我不喜歡幫人打點滴 / 作者:黃建成醫師}

{我不喜歡幫人打點滴 / 作者:黃建成醫師} 提起點滴,很難不讓我想起多年前刻骨銘心的一次經驗。 它使我有能力反省並深思與打點滴相關的種種不合理的醫療現象,這也是往後我那麼不喜歡隨便幫人打點滴的主要背景因素。 當時我還在基隆海軍第三造船廠診療所服役,晚上則跑到火車站旁的一家綜合醫院兼差。 該醫院給值班醫師的待遇,除了固定的薪水之外,每為病人打一瓶點滴加五十元,收一個患者住院加兩佰元。 為了多賺點錢,每次上班總是盡量鼓勵患者住院和打點滴。 有一個晚上,看完一位發燒的小女孩已是零晨三點多了! 我躺在床上數數,又是一個豐收的夜,單是打點滴部份就有八百五十元呢! 兼差兩個晚上的收入比軍中一個月還多,不自覺的得意起來。 剛才那位小女孩不曉得搞定了沒有,我走回值班室的時候,她的父母正壓著她讓護土小姐打點滴。 這種年齡的小孩最麻煩了!打上了也必須將兩手緊緊的固定住,否則隨時都有可能把針頭拔掉或者動得太厲害也會漏射。 我勉強爬了起來,要跟護士小姐交待清楚,免得睡著了又被挖起來。 小女孩已經睡著了,睫毛間閃著淚水,在日光燈照射下,看起來很不安穩。 他的父母則趴在病床的兩旁守護著。 我沉重的躺了下來,腦海裡浮那一幕,心想: 她只是感冒發燒而已,我可以只給她栓劑或者打一支退燒針,她們就可以回家休息了!為什麼要開點滴呢?同時折磨三個人! 還有,今晚的十幾瓶點滴根本都不需要打嘛! 難道我竟然賺這種黑心的錢?想到這裡,內心恐慌不已。 為什麼不打點滴? 不必要的打點滴是一件很『勞民傷財』的事情,站在衛生工作者的立場本就應該教育民眾避免之! 筆者在大村衛生所看診每日平均一百多人,四年來打點滴不超過十個人次,比起一般醫院、診所的普遍現象,相差甚大! 這或許有矯枉過正的情形,但是我相信所不足的絕對是患者『心理安慰』的層面,而與生理或身體健康的維護無關。 點滴營養助元氣嗎? 大多數要求打點滴的民眾都以為點滴蠻營養的或者助元氣,可以使病體早日康復。其實不然! 如果喝得下、能吸收的話『最營養的點滴也比不上一杯牛奶』。 一般常見點滴不外是葡萄糖水、生理食鹽水、銨基酸水、白蛋白水等四種,它們的營養價值哪能跟舒跑或木瓜牛奶相比呢! 也許有人會以為用注射的效果比較好吧? 那又錯了!『用喝的比用注射的更健康』。 碰上一些打點滴迷,實在拗不過他們的時候,偶而我會開一、兩瓶點滴讓他們帶回去用喝的,因為用喝的較健康啊! 也有民眾反應說,別人的點滴是黃色的。 好吧!加點綜合維他命液或維大力飲料就是了。 曾經有一位醫療同業告訢我,他的點滴喜歡加進一些維他命B12液,看起來紅紅的有價值多了! 打了點滴就舒服多了嗎? 許多民眾告訢我,他發高燒、重感冒、頭暈或種種不適,打了點滴就舒服多了! 他們顯然把藥效的功勞歸給點滴,實在太離譜了! 打一瓶點滴跟喝一瓶舒跑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喝舒跑沒效而打點滴有奇效? 一定是護士小姐把解熱鎮痛藥或類固醇的針劑,或兩者一起來〈愈來愈流行〉加入點滴裡面吧! 其實針劑可以直接打,點滴不用打,也有同樣的效果。 醫生為什麼喜歡打點滴? 我有一位年輕的女病人,自從半年前打了一瓶點滴之後開始有心悸的症狀。 原來當時她因胃痛求醫,醫生建議她打點滴,她以為半小時內要趕去上班來不及了!於是一瓶點滴二十幾分鐘就打完了! 從此以後她常常覺得心悸,因為她想點滴打得那麼快,心臟一定受不了。 如果你打的點滴總共是幾佰元或者保險單加上幾佰元的話,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你打的是葡萄糖水或生理食鹽水, 這兩種點滴目前診所的進價是三十元左右。 照理說,一張勞、農保單二百二十元,打個三、四瓶還有賺頭呢! 於是有些年輕的醫師為了競爭市場便來個造勢操作─ 打點滴不加價,薄利多銷。 卻也打出一片天空! 在這方面表現較傑出的應屬屏東縣某個衛生所主任兼醫師,他的患者奇多,每看一百個大約打六十瓶點滴。 目前他已自行開業,據說壟斷當地的點滴市場。 有些醫師打點滴並不是為了賺錢,只是把它當作例行公事或是抱持『打了點滴才不會亂跑』的想法,這通常針對住院的病人。 三年多前,我的媽媽偶然間咳了兩口血,X光看起來左肺異常,於是我安排她住進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便進一步檢查。 沒想到當我外出再回來的時候,她已被打上點滴,無助的躺在床上。 我一看之下,憤怒不已,馬上叫護士小姐把點滴拔掉。 我的媽媽向來健康,住院只是為了作檢查,為什麼要打點滴? 打了點滴立刻被限制行動,連上廁所都有問題。 也有少數個案醫學上雖然沒有打點滴的條件,但是幫他們打上點滴可能是必要的。 譬如說不久前發生的一些大人物過度疲勞體力不支暈倒的情形,我們發現他們躺在病床上接受媒體訪問時總有點滴吊著。 其實既然診斷是過度疲勞,已經醒過來了,只要多休息、喝杯飲料就夠了,何必打點滴呢? 可是話又說回來,那麼重要的人物,如果不吊上點滴,也說不出一個病來,只是躺在病床上休養,媒體形象許可嗎? 這種情形雖然無可厚非,然而『風行草偃』,無形中鼓勵民眾勞累就要求打點滴的風氣。 住院病人不是都在打點滴嗎? 以為自己病得較重的人常會在門診要求打點滴,他們總是說:『醫師啊!注一支大筒的啦!看要加多少錢不要緊』。 我想這些民眾是不是多少受住院病人打點滴的影響? 如果是的話,那真是搞混了!絕大多數住院患者之所以打點滴,並不是因為點滴提供給他們營養或什麼藥效。 點滴通常是為了KeepIULine用的,也就是說為了加藥方便才打的。 一個危急的病人,隨時都可能有狀況發生而需要馬上打血管針以爭取時效。 有許多住院病人,醫師給他們的處方常是血管針一天三、四次或更多次,想想這樣子不是很受不了嗎? 更何況並不是每個護理人員的技術都是一流的。 於是打瓶點滴,慢慢滴,只要跟血管保持暢通就好了,針劑則可以從橡皮管注進去。 當然這樣各有利弊,點滴一打上行動自由就受限制了! 不過醫生總是喜歡如此。 一來住院的人本就應該好好休息,也不可亂跑免得要作檢查、問資料時找不到人。 二來不打點滴像在住院嗎? 我認識一些民眾,他們純粹是為了打點滴而住院的。 當他們到醫院看門診而要求打點滴時,醫生就說:『注大筒的要加錢哦!不然你就要辦住院。』 結果他們辦住院了! 且一住好幾天,真是莫名其妙! 相信在教學醫院〈有住院醫師的醫院〉或時常一床難求的醫院不會有這種情形。 **什麼情況下應該打點滴? 常見的需要打點滴的病況不外以下幾種: 一、短暫的無法進食或醫生吩咐不宜進食時, 如昏迷、心肌梗塞、腸胃道出血、才手術完畢、休克等。 二、進食後腸胃根本無法吸收時,如霍亂、腸胃道阻塞。 三、隨時可能加入血管針劑時,如各種病危患者。 四、一天需要打幾次血管針時,如細菌性肺炎、膽囊炎及其它重症感染。 五、藥物必須經由點滴輸入時,如腦膜炎療法、化學療法等。 以上的病況都已經達到應該住院的程度。 至於一般門診的患者我一時也想不出必須打點滴的情形。 結語 醫療是一種專業的工作,所面對的又是各種不同程度的民眾,所以醫生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自由揮灑。 同樣是衛生所的門診,每看一萬人可打一瓶點滴,也可打六千瓶點滴。 同樣痛風性關節炎可以只開兩、三天藥就解決了〈很少例外〉,也常聽說住院好幾天打十幾、二十瓶點滴的。 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孰是孰非?合理的標準又在那裡呢? 當你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你的『點滴』常識進步多了! 可是如果你是個醫生的話,有病人告訴你『注一支大筒的啦!要加多少錢不要緊』,你會拒絕嗎? 我深信教學醫院除外,一般基層醫院〈包括住院〉、診所的點滴至少有90%以上根本是不需要打的。 如果單就門診部份,保守的估計有99%以上是不需要打的。 換句話說,當你去看門診時,不要求打點滴,也斷然拒絕打點滴,有99%以上是妥當的。 理想的醫療應該是多方面的關心,除了病人的身體狀況之外,他的方便性、經濟情形、尊嚴、接受程度都應列入考量。

2007年01月09日
公開
1

增加幼兒抵抗力的10招

{增加幼兒抵抗力的10招} 據估計,幼兒每年傷風感冒的次數是6∼10次。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後,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免疫系統負責保衛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等傳染病原的侵害,可說是體內的保全人員。無須靠藥物或健康食品,以下10招便能捍衛孩子的免疫系統,使其發揮最佳功效。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80磅(約36公斤)以下的孩子,一天應喝的水量是每10磅體重對應250cc(也就是體重18公斤的孩子每天該喝1000cc的水)。 為了確保健康,應儘可能讓孩子理解喝水的重要。上學、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壺,車上隨時放一瓶水,規定吃晚飯時每個人都要喝水,讓喝水成為一個好習慣,而你也會發現水的另一個好處:即使不小心打翻,也不會弄髒衣物。 2.不必過於乾淨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乾淨,孩子沒有機會透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警告,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而美國醫學會也呼籲大眾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潔用品,因這些產品可能是抗藥性微生物的來源,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清潔的效果。 3.教孩子洗手 雖然太抗菌、乾淨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上廁所後把手洗乾淨,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4.足夠的睡眠 睡眠不良會讓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減少,生病的機率隨之增加。專家建議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時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片刻。 5.和孩子討論身體自我治療的能力 讓孩子了解身體具備的自癒力,當孩子感冒或擦傷,一起留意他復原的速度,如此孩子將學會相信自己的身體本能,不致過於依賴藥物。一項發表在2000年美國風濕病學年會的研究指出,慢性病童的父母如果經常和孩子討論疾病,強調他們的虛弱,將會讓他們更焦慮不安。 6.多和其他孩子接觸 根據2000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1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時即和較年長的手足,或托育機構裡的小朋友相處,日後罹患氣喘的機率減少一半。 研究主持人懷特博士指出,透過接觸其他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應,增強他的免疫系統,降低對過敏原起反應而引發氣喘的機會。 7.減糖 有些專家認為攝取糖分過高的飲食,會干擾白血球的免疫功能。 8.補充必需脂肪酸EFAs(essential fatty acids)。EFAs能提供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決定細胞膜的流動和彈性,對免疫細胞非常重要。人體無法自行合成EFAs,只能從天然食物包括海鮮、蔬果等攝取,如鮭魚、鯡魚、沙丁魚等深海魚;胡桃、杏仁等堅果;亞麻仁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內也含有EFAs,但要注意,某些油如亞麻仁油需避免高溫油炸,最好直接加在烹煮好的食物上。 9.減壓 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壓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導孩子放鬆的技巧,適當安排活動,別讓壓力壓垮孩子的免疫力。 10.多吃蔬果 現代孩子容易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肺和消化道黏膜變薄,抗體減少,影響人體防禦功能。 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增加噬菌細胞的數量;強化天生殺手細胞活力;建立和維護黏膜、膠原組織,以幫助傷口痊癒。 胡蘿蔔及其他深橘色蔬果如芒果、甘藷等富含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細胞及黏膜組織健全,減輕感染;提高抗體反應,促進白血球生成;並參與補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 其他可以滋養免疫系統的蔬果還包括蕃茄、十字花科蔬菜、大蒜、香菇等。 TOP> *教孩子正確的洗手步驟: a.先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b.抹上肥皂或洗手乳 c.依序從手背、手指、手掌再到手背仔細搓洗 d.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e.以清水洗淨 f.以紙巾擦乾或用烘手機烘乾 只要花15∼30秒洗手,就可消滅9成以上的細菌,當孩子放學回家或從朋友家回來時,記得提醒他要洗手。 (審稿專家:台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江伯倫)

2006年12月28日
公開
1

分享-長庚醫院 -小兒發燒.處理原則

分享-長庚醫院 -小兒發燒.處理原則 一、何謂『發燒』? 「發燒」是指體溫超過標準值(一般標準為37℃),通常腋溫超過37.5℃,口溫、耳溫或肛溫測量超過38℃時,就是發燒了。 二、基本概念 (一)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 (二)發燒對病人有保護作用,因為體溫上升時可對體內致病菌提供不利的 環境,且能加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 (三)小孩的發燒大部份是病毒或細菌感染,發燒本身不會影響腦部功能,因為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攝氏42度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一溫度,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大腦。除非某些引起腦部病變的發燒如腦炎、腦膜炎等情況。 (四)小兒發燒的可能原因:   1.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衣服穿著太多、水 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2.內在因素:感冒、氣管發炎、中耳炎、喉頭發炎或其他疾病…等 等。   3.其他:預防針注射,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等之反應。 (五)發燒時勿驚慌,勿濫服退燒藥。 三、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 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會因疾病的不同而異,除了需針對病因來治療外大致可依下列方法作初步理: (一)發燒的週期簡單分為先寒顫期及退熱期。寒顫期:四肢冰冷、發抖,予以保暖,如增加衣被、四肢熱敷、溫熱開水攝入;於寒顫期有頭 痛出現則可先使用冰枕,可減緩不適感。退熱期:四肢溫暖、流汗,可減少被蓋、使用冰枕及擦澡。 (二)另當四肢溫暖或流汗時,予以穿寬鬆衣服,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宜保持在24~26℃。(疑夏季熱時,室溫可再下降)。 (三)使用冰枕5~10分鐘仍需注意四肢是否溫熱,若冰冷則需再保暖,暫 停用冰枕,小於3個月的小孩建議用水枕不用冰枕。 (四)退熱期時洗溫水澡(水溫36-37℃,泡20-30分鐘),使皮膚微血管 擴張及藉由水蒸氣而達到散熱目的。 (五)補充足夠的水份(包括開水、果汁、運動飲料、水果等),依不同體重而調整,一般而言十公斤者至少一天至少應有1000c.c.,二十公斤者則至少應有1500c.c.,若天氣悶熱導致多汗,應再增加攝取量。 (六)體溫肛溫(耳溫)超過38.5℃,腋溫超過37.5℃以上時,應依醫師指示服退燒藥。 (七)請正確記錄發燒之天數,體溫度數及其他症狀提供醫師參考。 四、其他注意事項 (一)請依照醫師之囑咐按時服藥或使用退燒劑。 (二)如有下列情形時,請立即就醫: 發現小孩有抽搐、活動力不佳、異常哭鬧、持續性劇烈嘔吐、食慾不佳或持續3天以上發燒情形。 (三)有「熱痙攣」的小孩,為避免高燒引起「抽筋」,平時在家宜備有口服退燒藥及退熱栓劑,以便發燒使用,並且儘速就醫。而栓劑應冷藏保存。 (四)腹瀉患者儘量不使用肛門栓劑,因為可能刺激肛門而使腹瀉情況更為嚴重,且腹瀉時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 (五)罹患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猩紅熱病童雖未發燒,仍然需要 依照醫師之處方繼續服用抗生素,以確保達到治療效果。 五、諮詢服務電話 如有任何問題可聯絡:  台北院區(02)2713-5211轉小兒科病房  林口院區(03)328-1200轉小兒科病房  基隆院區(02)2431-3131轉小兒科病房 *嘉義院區(05)362-1000轉小兒科病房  高雄院區(07)731-7123轉小兒科病房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1

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健康滿分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很容易病從口入,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 報導╱劉詩翎  *材料工具 : 嬰兒油或綿羊油、酒精、牙刷、棉花棒、布、洗衣袋、漂白水。 *消毒水diy : 將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99,漂白水1,水99的量去稀釋,就可以將玩具清潔殺菌。 *可水洗的 塑膠類 1 將沒有裝電池的塑膠玩具放進水中,倒入漂白水稀釋,浸泡約30分。 2 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部分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3 最後再用乾淨的布將玩具擦乾淨,再放進乾淨的玩具箱來存放。 *小叮嚀 因為消毒水的濃度非常低,所以浸泡過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若是不喜歡消毒水的味道,則可多沖洗幾次。 布質類 1 洗滌前,把玩具放入1:99的稀釋漂白水中浸泡30分鐘。 2 再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地方刷洗乾淨。 3 將布質玩具放進洗衣袋中,再以一般洗衣程序進行即可。 小叮嚀 洗滌前一定要看清楚標示的洗滌說明,標示上載明可使用水洗者才能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入水後造成玩偶變形或產生起毛球的現象。 芭比類 1 娃娃的頭髮就跟人洗髮的程序相同,用洗髮精先洗髮再潤髮。 2 身體就以塑膠玩具的方式清潔即可。 不可泡洗 絨毛類 1 絨毛娃娃較不能水洗,但可用毛巾沾消毒水輕輕擦拭,再沾清水擦拭一遍。 2 拿至太陽底下曬曬陽光,也能趕走藏在毛絨絨娃娃裡的細菌。 3 送至洗衣店乾洗是不錯的選擇。 小叮嚀 家中若有會過敏的孩童,應避免絨毛玩具及容易發霉的布質玩具。若不得已就要照上述方法來清潔,並常拿出去曝曬,建議選擇不易沾灰塵,好清潔的玩具,如塑膠類。 木製類 可用嬰兒油或綿羊油來擦拭,或用稀釋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再用乾布擦拭一遍。 小叮嚀 ◎因木質材料的玩具容易潮濕生蛀蟲,所以不能水洗,除非選擇有上漆的木質玩具。若玩具表面上過浸泡漆,就可以水洗並陰乾即可。 ◎而好的木製玩具是比較耐玩也比較安全的玩具,保養上也不困難,長期擺放若讓木頭變黃,只要用磨砂紙磨一磨即可。 電子類 1 用布沾些酒精或以1:99的稀釋的漂白水來擦拭塑膠殼。 2 隙縫處可用棉花棒或牙刷來清潔,再以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一遍。 小叮嚀 ◎有裝電池的玩具,如會動的玩偶、玩具電子琴、音樂鈴等,這類玩具也不能泡水來清洗。 ◎若有外層布料,如衣物等,可先拆解下來。 維護保養 看說明 在使用說明中應標明維護保養或清潔的方法,如圖說明要以溫水30度來清洗玩具。嬰兒玩具應注意是否有清潔或消毒方法。 要檢查 3歲以下兒童的玩具,應要定期檢查,如螺絲釘是否鬆動;毛絨玩具上的小零件是否鬆脫;塑膠玩具的外殼有否破裂引起其他危險的產生等。 要清潔 乾電池用完應及時取出。童車應定期進行加潤滑油防等保養工作。絨毛玩具應定期乾洗或以擦拭方式再曬太陽,以減少細菌滋生等。 小撇步 沾有化妝水的化妝棉用完不要丟,也可利用內含少許的酒精成分,來隨手清潔擦拭塑膠玩具唷! 娃娃的布料外層衣物脫下後,可以洗衣程序方式進行,或用冷洗精浸泡來洗淨。 選購玩具注意事項 1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常因好奇心及口腔期等因素將玩具放入嘴巴,加上寶寶的肌膚細嫩及抵抗力較脆弱,所以在選購時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玩具上彩色漆料是否為無毒漆料,防止寶寶因長期咬食而造成漆的脫落。 ★是否可清潔或可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 ★玩具接合處是否平滑,避免割傷寶寶。 ★絨毛玩具之毛長是否過長,是否容易脫落,避免引起寶寶的呼吸問題及滋生細菌。 ★玩具的材質是否堅固,避免碎裂而割傷寶寶肌膚。 ★有音樂的玩具其分貝不宜過高或尖銳,而影響寶寶的耳膜及EQ的發展。 專家說 蔡淑美說, 除了定期清潔保養玩具,家長還可準備乾淨的收納箱來存放洗淨的玩具,避免與其他物品混雜或散落各地,才能更加延長玩具的壽命。她還建議家長,利用廢物來收納玩具,如塑膠盒、冰淇淋盒或鞋盒。父母親也可以在容器上貼上文字或圖片標籤,讓孩子很容易辨認,孩子同時學會了辨認圖片、文字還有分類整理及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1

輪狀病毒是什麼?

輪狀病毒是什麼? 會在兩歲以下的孩子身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我的孩子之前曾經得過輪狀病毒? 很擔心他以後會不會再次感染到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的腸胃殺手,具有高度傳染力,經由接觸即可相互傳染,不但一年四季都會發生感染,嚴重者甚至會致死!因其傳染路徑為糞口傳染。為了防堵病毒肆虐,民眾應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勤洗手、環境消毒、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施打疫苗,別讓病毒有機可趁! 1.勤洗手可以阻斷輪狀病毒感染嗎? 經糞口途徑傳染的輪狀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染力,輪狀病毒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環境當中,可透過人與人的傳播,也會透過接觸的物品如:玩具而感染。病毒可在固體表面存活數天,於室溫下在人的糞便中甚至可存活長達數月。 因此,公共環境的衛生與否、是否勤洗手等因素,確實能相對影響輪狀病毒的多寡,但是仍無法完全抵抗它的侵襲。尤其在病毒傳染的顛?季節時,喜歡到處走動摸索、拿到東西就往嘴裡塞的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引發急性腸胃炎的危險性更為大增,家長們務必提高警覺。 一般而言,有效的預防方法有: 1.勤洗手。 2.環境消毒。 3.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 4.接種疫苗。 2.只有小朋友會得到輪狀病毒感染嗎? 輪狀病毒是導致幼兒急性腸胃炎的重要病毒,幾乎所有5歲以下的幼兒,都曾經因為感染輪狀病毒而導致急性腸胃炎;不過除了小孩之外,成人也會得到輪狀病毒,因為其高度的傳染力,加上原有的抗體消失而受到感染。不過,幼兒患病的嚴重程度比成人要大得多了。 因感染輪狀病毒而住院者,以3個月到2歲以下的幼兒為主,大於兩歲之幼童約有25%較嚴重. 其症狀主要以腸胃道為主剛開始以嘔吐、發燒之後,緊接著發生頻繁的腹瀉、腹痛等,有些幼兒甚至吐到無法吃藥。一般發燒及吐在第二天後就會消失但腹瀉會持續約5-7天。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二大隱憂就是脫水、電解質不平衡(可能有抽筋現象),尤其幼兒體內的水分比例,比成人多得多,因此,幼兒較成人易有脫水的情況發生。 輪狀病毒症狀表現: ◆嘔吐─96% ◆腹瀉─每天10∼20次。 ◆發燒─77% ◆腹痛 ◆通常症狀維持3∼9天,但腹瀉會長達3週。 ◆「輪狀病毒」比其他感染引起的腹瀉更容易造成脫水。 3.只有在冬天才會得到輪狀病毒感染嗎? 輪狀病毒的感染,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以台灣為例,雖然發病的顛峰期在冬季的11月至隔年3月,以冬天和早春的病例最多,但是全年都有輪狀病毒的感染發生。溫帶地區的國家在冬季容易發生輪狀病毒感染,而熱帶地區其季節性則較不明顯。 4.輪狀病毒感染者須完全禁食嗎? 當幼兒因腸胃炎嘔吐不止或腹瀉時,家長經常會採取暫時禁食的方式,讓寶寶的腸胃「稍微休息一下」,但是急性腸胃炎的患者不應禁食太久,他建議患者補充脫水的部份後(約6∼8小時),即可恢復進食以避免營養缺乏,不過此時的飲食原則,應以口服電解液、補充清淡食物如:稀飯、白吐司、白饅頭為主,避免甜食、鮮奶、果汁等食物的攝取,並透過「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可或多或少補充水分和營養,對健康的恢復有所幫助。 至於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後,是否有後遺症? 多數患者在病情恢復後不會有嚴重後遺症,不過要注意的是,感染輪狀病毒的患者發生脫水、抽筋等嚴重症狀時,必須緊急給予適當處理,若延誤病情,可能會造成腎衰竭,或腦功能受損。 參考資料 看了媽媽寶寶雜誌4月號 2006-05-05 13:25:49 補充 醫師的小叮嚀 1.患者應適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若病情明顯好轉,即可停止電解質的攝取,避免高鹽分攝取,對腎臟造成負擔。 2.有腹瀉症狀的嬰幼兒,家長應小心呵護他的小屁屁,腹瀉後以清水清洗之,擦拭乾淨後,再塗上凡士林保護寶寶稚嫩的肌膚。 3.勤洗手。 4.家中幼兒若患病時,不要到學校去,造成傳染。 5.若症狀嚴重時趕緊就醫。 6.患者適量攝取營養,遵守飲食清淡的原則,嬰幼兒可暫停一般奶粉,改喝不含乳糖的腹瀉奶粉。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1

告別秋冬輪狀病毒腸胃炎 輪狀病毒疫苗年底報到

告別秋冬輪狀病毒腸胃炎 輪狀病毒疫苗年底報到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 黃高彬部長   剛滿4個月的張妹妹,一直以來都是健康寶寶,前一陣子卻因為輪狀病毒高燒不退,又嘔吐又腹瀉而住進醫院,前前後後在醫院待了4天,張妹妹才總算病情穩定出院。 *輪狀病毒進入秋冬高峰期   其實,每年秋冬都有許多像張妹妹一樣,因為輪狀病毒感染而住院的病例發生。輪狀病毒是造成全球2歲以下幼兒嚴重腹瀉最主要的原因,典型的症狀為嘔吐、腹瀉及發燒。感染後若照護不週,可能會因為腹瀉或嘔吐等症狀而造成嚴重脫水、甚至是休克。所幸,今年9月衛生署核准了輪狀病毒疫苗在台上市,家長有機會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對抗輪狀病毒。 *疫苗為對抗輪狀病毒感染最佳的預防方法   輪狀病毒疫苗最大的特色,便是能防範輪狀病毒引起的嚴重腸胃炎,減少幼兒住院的機會。以通過核准的只需2劑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為例,它是由人類輪狀病毒株經減毒而成的活性疫苗,能預防最常流行的輪狀病毒株G1、G3、G4及台灣新興的G9 (近年來,G1&G9在台灣的盛行率各為30%以上) ,此外,對於G2病毒株引起的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亦具有交叉保護的作用。因為疫苗獨特的廣泛保護效果,臨床研究證實,它對於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具有96%的保護力,並且可以減少所有(100%)因輪狀病毒腹瀉而住院的機會。另外也有需使用3劑的人牛重組的輪狀病毒疫苗。 *疫苗的口服時機   目前輪狀病毒疫苗是以6個月以下的寶寶為接種對象,至於疫苗的口服時機,以2劑輪狀病毒疫苗為例,建議在寶寶六個月前,口服兩次,它可與現行常規疫苗,如五合一或六合一等疫苗一併接種,讓寶寶在6個月至2歲的輪狀病毒高危險期來臨前,提供預防效果。 *我應該要讓寶寶接種嗎?   由於疫苗上市初期屬於自費疫苗,很多家長都會有究竟該不該讓寶寶接種的疑問。其實站在醫生立場,疫苗是預防疾病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傳染率高的輪狀病毒,一不小心便容易被別人傳染,而與感染後的照護費用相較,其實接種疫苗仍是較經濟的方式,亦可解除家長心理負擔的壓力。   提醒家長,所有疫苗均需依建議時程完成接種,才能提供給寶寶有效的防護,因此建議家長在選擇疫苗時,可考慮能讓寶寶(儘早完成)接種的疫苗,讓寶寶及早獲得保護力,免於病毒威脅。 *輪狀病毒疫苗的常見問題   自從媒體報導輪狀病毒疫苗即將於年底上市的新聞後,門診中就有許多家長詢問。以下就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整理如下: Q:輪狀病毒疫苗可以預防何種疾病?為什麼寶寶需要接種?   輪狀病毒疫苗顧名思義,可以預防病毒所引起的嘔吐、腹瀉與發燒等症狀。輪狀病毒的可怕處在於,它是造成 2歲以下小朋友腹瀉住院最主要的原因 ,2歲之前的感染率為60-76%,而且傳染率極高,根據調查,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每一位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   傳染率這麼高的輪狀病毒,即使常洗手也沒有辦法預防,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便是輪狀病毒疫苗,可以幫助寶寶免於輪狀病毒的威脅。 Q:接種疫苗後會不會有副作用?安全嗎?   每種疫苗上市前都經過大型的臨床實驗,證實其安全性與有效性無虞,輪狀病毒疫苗也不例外,它的參與受試幼兒高達6萬多名。實驗結果不只證實疫苗對於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具有高度的保護力,安全性沒有問題。大多數寶寶接種疫苗後亦不會有副作用,只有少數幼兒因體質關係,會產生煩躁、食慾不佳、疲倦、發燒等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均與安慰劑組相當,家長不用擔心。 Q:可以跟其它疫苗一起接種嗎?   輪狀病毒疫苗可以跟其他常規的疫苗一起接種,如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或六合一以及肺炎鏈球菌等等疫苗,並且不會影響這些疫苗抗原的免疫反應。 Q:如何接種?是自費嗎?   輪狀病毒疫苗目前有2種,分別為口服2劑 (人類減毒輪狀病毒疫苗)及3劑(人牛重組輪狀病毒疫苗),效果都達95%以上。以2劑疫苗為例,建議分別在寶寶2個月及4個月時接種,可在疾病高峰期之前(6-24個月之前)即早給予保護,疫苗上市初期仍是自費方式。以接種時程上來考量,口服2劑的疫苗可以提早(save time)獲得適當的保護,在價格上也會較佔優勢(earn money)。 更多資訊請參考甜蜜家庭疫苗網http://www.esweetfamily.com.tw/index.php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1

輪狀病毒腸炎的照顧

*輪狀病毒腸炎的照顧 往年好發於冬季的輪狀病毒感染,今年秋初到現在,已可見有些小兒為該病毒造成之腹瀉。輪狀病毒的感染是全世界兒童易罹患的疾病,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估計,每年約有1.5億名兒童受到感染,並造成一百萬兒童的死亡,在台灣或其它醫療衛生比較發達的國家地區包括美國,亦無法倖免於輪狀病毒腸炎造成的困擾。 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2-3天,嬰幼兒因抵抗力弱最容易受侵犯,以6月至3歲的嬰幼兒居多,在發病初期出現如感冒樣症狀,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1至2天後該病毒會造成腸黏膜發炎、絨毛萎縮,這時候會出現水瀉,有如蛋花湯般的水便,通常不帶血絲、黏液,病程約3-7天。由於年紀小,患兒很容易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而使病情惡化。 近年的研究發現及早以口服電解液補充腹瀉初期的脫水,可避免病情進一步的惡化,以及早期進食容易消化吸收的營養,可促進腸黏膜絨毛修復,加速身體康復。 有許多憂心如焚的家長常詢問醫師是否可給嬰幼兒飲用市售的運動飲料來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其實卻不然,因為在腹瀉期以適當的醣/鈉比例(約二比一)的電解質醣液可促進腸細胞對水份及電解質的吸收,可使水份及電解質吸收至血流循環。坊間所售的運動飲料、汽水等並不適合作為腹瀉時的口服液體,另因其含糖量過高,會增加腸管內滲透壓負擔;其含鈉量甚低,可能引起低血鈉的電解質不平衡。且糖與鈉之比值可高達十至十五比一,亦無法促使腸細胞發揮主動吸收的功能。 我們曾研究六十例急性腸炎的嬰幼兒,給予生理性濃度的口服電解質醣液作為病童的水份補充,發現效果良好,均能在短期間達到水份及電解質平衡的目的,一方面又能滿足幼兒想飲食些東西的希望,同時可由兒童的渴感來調節液體的攝取量。口服補充法簡便、便宜,幼兒易於接受,所以特別值得推廣,並應於腹瀉開始時及早給予口服電解質的補充,不要等到有脫水出現再行治療。 另外,傳統上治療腹瀉,常會讓腸胃「休息」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然而研究指出大部分嬰幼兒在腹瀉經補充足夠水份後,小腸仍有吸收各種養份的能力,此時應儘早給易於消化吸收的營養均衡的食品如母奶或腹瀉配方,維持進食或許會使糞便量略增,但不會加重病情,相反持久禁食或僅攝取米湯與營養不足的飲食會使絨毛修復延緩,導致慢性腹瀉及營養不良。 參考資料 臺北榮民總醫院小兒腸胃科吳子聰主任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1

輪狀病毒~臨床症狀

輪狀病毒~臨床症狀 輪狀病毒因其在電子顯微鏡上看起來像輪子而得名, 最喜歡在冷鋒或寒流過境後, 又乾又冷的天氣肆虐!潛伏期1-3天, 由飛沫或口糞傳染. 典型的發病, 初期覺得肚子脹痛, 裡急後重(想拉又拉不出來), 煩躁不安, 隨著腹脹加劇或有微燒或輕微腰酸背痛, 等拉得出來時就一瀉千里, 拉到頭昏眼花, 手軟腳軟, 此時腹部也脹到難以忍受,躺也不是, 坐也不是! 尤其病發當天若有吃雞蛋喝牛奶, 一定讓您腹部脹痛得刻骨銘心! 輪狀病毒在以牛奶為主食的病人如嬰幼兒, 常令家長與醫師傷透腦筋!因為輪狀病毒會讓牛奶中的乳糖無法消化,造成發酵而使腹脹腹瀉更加嚴重,甚至於上吐下瀉,嚴重脫水而死亡!然而4歲以下的小朋友大部份均以牛奶為主食, 建議馬上改吃醫瀉奶粉,待腹瀉痊癒約一週以後再換回原來的奶粉. 治療原則以止瀉為主消脹為輔, 若有脫水情形, 則必須補充電解質, 口服製劑市面上有醫療用發泡錠, 粉末或水劑. @藥物治療 一.止瀉藥 嬰幼兒送至醫療院所看病時,有時已拉了一個禮拜,而且也水瀉不止,此時最忌諱的就是給loperamide成份的止瀉藥, 一般應以吸附劑類止瀉藥為主!最常見的就是一種外觀乳白色的懸浮劑,它的主成份是高領土(Kaolin)及果膠(Pectin),本身並不會被吸收,但會吸附輪狀病毒其毒素而排出體外,達到止瀉作用!因此一定要空腹使用,而且服用前一定要搖勻,並且劑量一定要夠,止瀉效果才明顯. 另外一類細微顆粒狀的吸附劑,其價格比前者稍高,但效果也較好! 二.止痛藥 腹痛主要可分為絞痛及脹痛, 然而很多大小孩甚至大人都分不清楚為何種痛,只告訴醫師肚子很痛很不舒服,結果就誤給抗痙攣類的止痛藥,造成輪狀病毒的脹痛更加嚴重,一般市面上的胃散十之八九都含這種成份,不可隨便服用!正確的用藥應是給促進腸胃蠕動,消化酵素或含乳酸菌藥物才對!嬰幼兒因不大會喊痛,所以誤用情形較少! 三.殺菌劑 感染輪狀病毒時腸內產氣細菌伺機作大,造成所謂的發酵性腹瀉,此時若併用含Berberine成份的這類藥物,通常更易控制腹瀉,但是不可隨便服用康抗生素,除非醫師診斷為細菌性腸胃炎! 四.科學中藥 筆者執業的時後幾乎每年都感染到輪狀病毒,有一年氣候特別異常,輪狀病毒竟然全年無休地流行,那年我竟也感染了三次,於是花了不少時間研究輪狀病毒的中藥療法,其療效相當不錯,也明顯優於西藥. 中國大陸那邊學者也有用中藥針劑治療輪狀病毒的文獻報導! @注意事項: 輪狀病毒感染力很強,只要一個家庭有人傳染,其他的人也很難倖免,不過抵抗力強的人發病症狀較輕微,好的也較快,因此建議流行期間生活起居儘量正常,睡眠要充足,此外感染到輪狀病毒到痊癒後一週內,均不可吃油膩豆類蛋類牛奶等食物,或是茶咖啡辣椒等刺激性的東西,否則會拉個不停.有人不信邪,好了兩三天就開始吃上述時物,結果還是照拉不誤,因為輪狀病毒會破壞腸內消化乳糖的酵素,中國人的體質起碼要一週時間,酵素才會慢慢恢復正常!隨著氣溫逐漸下降,輪狀病毒也越猖獗,農曆新年將至,希望大家多留意!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1

輪狀病毒的治療/預防

認識輪狀病毒 1999/03/11 一、前言 前一陣子造成社會大眾重視的腸病毒才剛剛退燒,進入冬天後,另一種侵襲腸胃的病毒正開始蠢動,它就是「輪狀病毒」,雖然它不像腸病毒可怕,但是同樣也會造成許多家長及病童的困擾。輪狀病毒的治療和預防都較腸病毒容易,更值得社會大眾一起預防。 二、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 * 好發季節和年齡:這種病毒活動在秋冬季節,喜歡侵犯出生 * 6個月至3歲的兒童,及抵抗力弱的老人,不過若免疫力差,則不論任何年齡都有可能感染。 感染途徑:主要是由飲食或接觸傳染所引起,潛伏期 1~3天,傳染力極強,因此可在短期間內,造成普遍的流行現象,不得不防! 三、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症狀: 輪狀病毒主要侵襲腸胃道,所以症狀以嘔吐、腹瀉、發燒為主。在發病初期先出現嘔吐,在經過12至24小時後,轉變成為腹瀉和發燒,嚴重者腹瀉可持續一週!因此若照護處置不當,容易造成脫水、休克甚至於死亡!所以家中幼兒若有皮膚乾燥、活動量減低、小便量減少、無汗、眼眶凹陷、囟門凹陷、昏迷、嗜睡等,應緊急送醫,以防脫水、休克導致死亡。 四、輪狀病毒的治療 1. 一般來說,目前並沒有有效對抗病毒的藥物或疫苗,所以治療上以症狀治療為主,補充水分、電解質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幼兒持續嘔吐、嚴重腹瀉,最好改由注射點滴,以補充水分。 2. 在嘔吐階段最好不要餵食病童,因為愈餵愈吐,反而造成更嚴重的脫水現象。最好的方式是先禁食讓腸胃休息,待病童停止嘔吐或腹瀉後,從餵食少許開水開始,病況穩定了,再餵食清淡飲食。 3. 開始進食後,避免甜食及油膩食物。 4. 有些家長會認為小孩子若不進食,可以改餵食牛奶,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輪狀病毒會破壞腸胃道中的乳糖脢,導致小孩喝下牛奶後,無法吸收牛奶中的乳糖,造成乳糖不耐症,所以一但餵食牛奶,小孩會出現嚴重腹瀉的情形,最好約一週後,才可恢復正常的牛奶餵食。 (@輪狀病毒的治療) 現今醫學尚無有效抵抗輪狀病毒的藥或疫苗,僅能靠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作戰、產生抗體至痊癒。由於輪狀病毒易造成患者脫水,故輕度脫水者可藉由口服電解質液、嚴重者可藉由注射點滴液以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當腸胃炎嘔吐不止或腹瀉時,可暫時禁食讓腸胃休息,之後再恢復進食,以清淡食物如白稀飯、白吐司、白饅頭或無乳糖配方奶粉為主,而一般的牛奶、果汁、甜食或其他油膩的食物則應避免,約一週後才可恢復牛奶、油膩食物、豆類、蛋類與刺激性的茶、咖啡、辣椒等的食用,否則過度刺激腸道的結果還是會引起腹瀉。 到醫院就診時醫師可能會給予止瀉劑、止痛劑或殺菌劑,但眾所皆知藥物對身體是會有負作用的,若能給予適當的營養補充將有助於腸道蠕動正常化,改善腹瀉不適的問題 五、輪狀病毒的預防 1. 如前所述,輪狀病毒的傳染,多是經由接觸所致,因此在處理完病人排泄物時,一定要記得用肥皂洗手。 2. 飲食的清潔也是必須注意的重點,避免生食及不潔的食物。 3. 病人亦需適當的隔離,幼童暫時停止上學以防疫區擴大。 4. 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即強,在病童經常接觸的玩具上也可能有它的蹤跡,因此病童家長應定期清洗玩具,以維護衛生。 (@輪狀病毒的預防) 由於輪狀病毒是經接觸病人排泄物而傳染,因此應使用肥皂勤加洗手,患者應做適當的隔離措施,病童應暫時不上學,另外,可以補充均衡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C或大蒜萃取物以調節免疫力,減少被感染的機會,避免病發後一連串嘔吐、發燒、腹瀉的發生。 遠離輪狀病毒感染的小撇步 營養素 營養素的功能 腸道有益菌 應用於預防及輔助治療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兒、小孩腸炎; 泌尿生殖器感染; 腹瀉 Orv Hetil, 1998, 139(39):2313-2318. 食用保加利亞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有助於免疫系統的提昇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9, 63(3):474-479. 維生素C與蜜柑 蜜柑(Hesperidin)可以抑制輪狀病毒的作用,預防嬰幼兒因輪狀病毒感染而產生腹瀉的情況 Biol Pharm Bull., 2000, 23(3): 356-358. 維生素C可提升淋巴球增生及干擾素之製造,有助於抵抗病菌感染 大蒜萃取物 可同時對抗 1.黴菌:破壞黴菌細胞膜生合成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9, 33(9): 1641-1644. 2.細菌:廣效殺菌作用 Pharmatize 1987, 42(10): 687-688. 3.病毒:蒜精可破壞引起鼻咽癌、鼻竇炎、帶狀疹等病毒 Planta Med 1992, 58(5): 417-423. 均衡維生素礦物質 使用綜合維它命(100%RDA,並含較高維生素 A 及胡蘿蔔素)有助於: 有效提升免疫力 增加T細胞數量 患病率降低50%、病瘉時間縮短50% Lancet. 1992, 340(8828):1124-7. 維生素A、C、E、硒、類生物黃鹼素等綜合抗氧化營養素 類生物黃鹼素含特殊結構式,可清除自由基,有效抑制慢性或急性發炎 Farmaco, 1998, 53(6):421-424. 酵母硒能藉著加強淋巴球的免疫反應力,調節人體免疫力 AJCN1991, 53:1323-1328. 嚴重腸胃病患者通常缺乏硒 Scand. Jou. Of Gastroenterology, 1998 33: 1057-1061 維生素A對體內免疫與發炎反應上是有好處的 六、結語 輪狀病毒並不可怕,只要預防得宜,重視清潔及衛生習慣,病毒感染是容易控制的。  參考資料 http://angel.knjc.edu.tw/health/faq/ringvirus.html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1

10個照顧輪狀病毒寶寶的疑慮

{10個照顧輪狀病毒寶寶的疑慮} 秋冬季節是輪狀病毒的高峰期,寶寶一旦受到感染,家長總是心急如焚、手忙腳亂,其實只要掌握輪狀病毒的預防原則和感染後的照顧技巧,面對輪狀病毒不需過度恐慌。 看到寶寶一下吐、一下拉,整個人瘦了一圈,媽媽除了心疼外,往往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幫上忙,看了醫生,好像也沒開什麼特效藥,寶寶持續上吐下瀉,到底要不要住院打點滴?媽媽心中總有一連串的疑問,本篇報導特別針對媽媽常見的疑問做詳細解答,希望在寶寶生病時的照顧上能有所助益。    Q1:我的寶寶感染輪狀病毒,上吐下洩這麼嚴重,        為什麼醫師卻說不用讓他住院? A:不管是輪狀病毒、沙門氏菌、腺病毒或腸病毒,治療原則是一樣的,首先要避免脫水,屬於嚴重脫水才會考慮住院打點滴加以矯正。如果嚴重腹瀉時,當喝水、吃稀飯等進食清淡飲物,都無法緩解狂拉現象,就需考慮禁食,並給予必須的葡萄糖、電解質。點滴注射如同「高速鐵路」般,讓電解質直接進到血液,使腸胃得到完全休息。至於輕、中度脫水,則不需住院打點滴,家長可以給予口服電解液,其用意與點滴注射相同,屬於「口服點滴」,買回來後只要打開就可喝,不需再加水。要採取何種治療方式,必須由醫師評估再做選擇,多數病患其實都能在門診中進行追蹤治療,獲得病情的改善。    Q2:寶寶只需要補充電解質,這樣夠嗎? A:矯正脫水、飲食控制是輪狀病毒的最佳治療方法,家長總希望醫師能給予最快速有效的藥物,不過「再好的藥沒有比做好矯正脫水和飲食控制來得重要」,藥物只是輔助治療,而且不可能立即見效,尤其腹瀉時,若給予強效抑制腸蠕動的藥物,反而會導致嚴重腹脹,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    Q3:寶寶吐的嚴重,幾乎一吃就吐,該怎麼辦?        需要吃止吐藥? A:家長要先了解輪狀病毒感染後寶寶的飲食原則,依照這些原則進行後,若未見症狀改善,才需要醫師給予藥物。在飲食照顧上需注意: (一)避免吃乳製品(牛奶、起司、豆漿等)、甜食(糖果、巧克力、餅乾等)以及油炸或油膩的食物。 (二)盡量改吃清淡食物,如稀飯的醣類屬於大的澱粉類,是治療拉肚子相當好的食物,因此建議在經過禁食後先嘗試餵食稀飯湯加鹽,沒問題後再加入飯粒,配點海苔醬、花瓜等清淡食物(最好避免麵筋等太甜或太油的食物),之後再給予土司或白饅頭。此外,也可以餵食病患少許麵線。 (三)少量多餐。發炎時腸胃工作量比平時差,若一次給太多食物,超過胃腸消化吸收的負荷量,很容易上吐下瀉。 (四)避免脫水,適當補充電解質液。    Q4:寶寶本來就瘦,經過輪狀病毒感染後更明顯瘦了一        圈,該怎麼辦?事後如何彌補? A:這是輪狀病毒感染後一定會經歷的病程,寶寶恢復當中必須做好飲食控制,從稀飯湯、稀飯、白饅頭等清淡飲食開始進行,沒有問題後,可採少量漸進方式嘗試瘦肉、青菜等食物,等恢復正常飲食,營養、熱量的攝取也可以正常,但要記住在恢復過程中,甜食、油炸食物要在最後才能嘗試。此外,因病毒感染造成暫時性乳糖不耐症的寶寶,醫師會依症狀建議立即改用無乳糖配方奶,當寶寶恢復後,換回一般奶粉時必須採漸進式,如第一天一般奶粉與無乳糖奶粉比為1/3:2/3,第二天為2/3:1/3,都沒問題時到第三天就可以完全換回來。    Q5:為什麼我的寶寶一開始腹痛情形特別嚴重? A:腹痛情形來得又急又快,可能要懷疑有共同感染情形,臨床經驗中有同時遭到輪狀病毒和沙門氏菌感染的案例,患者有如受到「英美聯軍」共同侵襲般,出現的症狀比單獨感染嚴重許多,嚴重時出現如急性盲腸炎般的劇痛,剛開始解水便,之後大便呈現黏稠,並帶有血絲,且多半有高燒症狀。    Q6:寶寶感染輪狀病毒,為什麼有抽筋現象,該怎麼辦? A:臨床中觀察發現,感染輪狀病毒的小朋友即使檢查沒有電解質失衡情形,也可能有部分患者會出現抽筋現象,不過多屬良性,主要原因不明,可能是腦細胞中葡萄糖濃度急速下降所致。    Q7:寶寶還很小,要怎麼照顧? A:如果是6個月以下幼兒,由於尚未吃副食品,所以若是純餵母乳者,建議繼續哺餵。使用奶瓶餵母乳者,可先將母乳稀釋再餵食,這樣可以稀釋乳糖濃度。食用配方奶的嬰幼兒也可以採稀釋奶粉的作法,最多可稀釋成半奶(將奶粉量減半),輕者可泡2/3奶,同時配合電解質液的補充。 稀釋作法通常適用於輕度腹瀉,超過2、3天未改善,應就醫治療,仍解酸、臭便時,可經醫師診斷後使用無乳糖配方奶。超過6個月已經開始吃稀飯的幼兒,以稀釋奶或無乳糖奶粉,搭配稀飯、白吐司或白饅頭、蘋果泥和口服電解質液。    Q8:寶寶吐拉好幾天,到底感染多久症狀才能緩解?        寶寶不吐不拉之後,是不是就已經遠離病毒的威脅? A: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半天到1、2天,發病初期先出現嘔吐,經過12至24小時後,轉變成為腹瀉和發燒,病程約3到7天,一週後症狀會逐漸緩和。不過,家長要注意的是,寶寶好了之後,其實病毒會存在大便中一段時間,2週內都還有病毒存在,所以在寶寶恢復正常之後的2個月內,仍然要加強洗手,當然平時就需養成飯後、便後洗手的習慣,此外,輪狀病毒有7、8 種類型,所以即使寶寶痊癒後,仍有可能再度受到感染,必須要多留意。    Q9:如何從平時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 A:預防輪狀病毒的感染不外乎:(1)加強洗手。(2)注意飲食衛生習慣,如奶瓶的消毒,幼兒飯前和上廁所後要洗手,而這也是所有病毒的預防之道。    Q10:聽說輪狀病毒已研發出疫苗,將來寶寶接種疫苗        是否可以一勞永逸? A:幾年前輪狀病毒疫苗曾在美國上市,後因出現腸套疊的機率增加,美國FDA已下令下市,現在有新一代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目前已進展到第三階段,部分中南美國家如墨西哥甚至已經上市。 將來疫苗是否需要全面接種,可能在經濟效益、社會成本以及價格方面都要先做好評估。疫苗可以有效預防輪狀病毒,不過最重要還是從平時生活中遵循良好衛生習慣做起。 諮詢╱台安醫院小兒科 方旭彬主任 (轉載自2006年2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2006年12月24日
公開
1

漫談產後掉髮

漫談產後掉髮 —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蔡仁雨 --------------------------------------------------------------------- 產後掉髮是很多產婦經常困擾的問題之一,產後掉髮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六個月,不過有時候會延長到一年左右,病人常抱怨每天大量脫髮,擔心頭髮會全部掉光,事實上,產後掉髮是屬於典型的休止期禿髮,頭髮會一下子掉很多,但不會全部掉光。 @毛囊的生長週期 每一根頭髮是由毛囊最深層的毛囊基質製造,正在製造頭髮的毛囊稱為生長期毛囊,約三年後會進入休止期,約三個月後會重新進入生長期,開始製造頭髮。由生長期進入休止期中間有一段過渡時間,約三個禮拜稱為退化期。生長期→退化期→休止期→生長期……如此週而復始,直到此毛囊的生命結束,例如老化、遺傳、外傷等因素。 @休止期禿髮不必擔心 在正常情況下,整個頭皮約有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毛囊是處於休止期,所以,一天掉個一百到一百五十根頭髮算是正常的。如果突然間有大量毛囊進入休息狀態,臨床上便會發現大量毛髮脫落,此種現象稱為休止期禿髮。 @產後禿髮是屬於休止期禿髮,因此一般來說不會太嚴重,只是休止期毛囊增加,因此生長的頭髮較少,不需任何的治療,只要時間一到,頭髮自然會長出來。不過很多人還是不相信醫師的話,輕信一些誇張不實的生髮廣告,白白浪費一些冤枉錢來治療這種原本就會好的症狀。 --------------------------------------------------------------------- @產後禿髮的原因 --- 大部分學者認為產婦在懷孕時期,血液中高濃度的動情激素,會延長生長期毛囊的壽命,因此當生產後循環中動情激素驟減下,大量的生長期毛囊會進入休止期而造成大量掉髮,根據報告,此種休止期毛囊可高達65%,亦即嚴重時可以掉到2/3左右。 另一種解釋為產婦在懷孕早期,由於壓力會有一波休止期掉髮,之後在懷孕中後期出現較多的生長期毛囊,生產後有較高比例的毛囊進入休止期,產生掉髮現象。此外,生產所造成的壓力、出血及內分泌的變化等因素,皆可能使較多的生長期毛囊進入休息狀態,而產生休止期禿髮。 如果在懷孕過程有蛋白質缺乏,必須脂肪的缺乏或缺鐵性貧血皆會造成掉髮現象。另外,未懷孕婦女在服用避孕藥期間,停止使用後亦有可能產生掉髮情形。 總之,產婦掉髮無論是懷孕早期或生產後,皆屬於暫時性的休止期禿髮,只要經過醫師確認不需任何治療便可痊癒,就不要擔心頭髮或掉光,否則自己給自己壓力,只會加重掉髮的程度。

2006年12月18日
公開
1

大冷天,寶寶外出穿衣要點總匯

大冷天,寶寶外出穿衣要點總匯 ●一、一定要給寶寶穿上貼身衣褲   有的媽媽認為,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而忽略了寶寶的內衣。殊不知柔軟的棉內衣不僅可以吸汗,而且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因此阻斷了體熱遺失,寶寶不容易生病。不易使寶寶受涼生病;而不穿貼身內衣的寶寶由於體表熱量遺失得多,身上摸上去總是冰涼涼的,尤其是下半身,難怪容易感冒了。  ●二、穿衣要適量,不要因穿得太多而不停地出汗   如果穿得太多,寶寶一旦活動便會出汗不止,衣服被汗液濕透,由此著涼。判斷寶寶穿得多少是否合適,可經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腳,只要不冰涼就說明他們的身體是暖和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因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多,但身體產熱能力卻不足,所以外出寒冷時還是應該注意多穿衣。 ●三、給寶寶一件輕薄的小棉服     小棉服既擋風又保暖,要比多穿幾件厚衣服都御寒,而且活動靈巧方便。 ●四、絨衣絨褲不要貼身反穿     絨衣絨褲通常採用起絨針織布製作而成,反而柔軟、蓬鬆、保暖性很好,有的媽媽給寶寶反穿。然而,如果反面穿著,這些絨毛很快會因汗液和皮脂的緣故,變得粘結、發硬,若是洗滌時再用力搓揉,就會使這種情況更為加重,保暖作用因此而減弱。請記住;洗滌時應用雙手輕輕去除多餘水分,毛面向外晾曬,曬乾後用手輕輕揉一下,就會使毛面保持蓬鬆柔軟狀態,切不可用力去揉。  ●五、寶寶的毛衣要選購兒童專用毛線     因為寶寶的肌膚柔軟,小小的刺激也可引起皮膚過敏,所以在選購時毛線的時候最好選用專門為寶寶生產的毛線。媽媽還須注意,不要選擇含馬海毛的毛線,因為容易脫毛,吸入到寶寶氣管和肺內會引起疾病。  ●六、保持寶寶的襪子乾爽     如果襪子過於潮濕,大量的水分就會擠掉襪子纖維中的空氣,而空氣是一種極好的隔熱體,比水保暖性高20倍,因此襪子潮濕時就會使寶寶的腳底發涼,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易患上感冒。 ●七、鞋子面料要溫暖,大小要合適     如果鞋子太大,它就會與腳之間形成一個較大空隙,因此使得腳上的熱量大量散失;反之鞋子太小,由於腳與鞋之間沒有多少空隙,就會把鞋子和襪子的棉絮、纖維絨毛擠壓結實,從而影響了鞋內靜止空氣的儲存量而不能很好地保溫。正確做法:鞋子稍稍寬鬆一些,質地為全棉。穿起來很柔軟,這樣,鞋子裡就會儲留較多的靜止空氣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八、要給寶寶頭上戴帽子     戴上帽子可以維持體溫恆定,因為小嬰兒25%的熱量是由頭部散發的。帽子的厚度要隨氣溫降低而加厚,但不要給寶寶選用有毛邊的帽子,因為它會刺激寶寶皮膚。此外,患有奶癬(濕疹)的寶寶不要給戴毛絨帽子,以免引起皮炎,應該給戴軟布做成的帽子。  ●九、不要經常給寶寶戴口罩或用圍巾護口     經常這樣就會降低寶寶上呼吸道對冷空氣的適應性,缺乏對傷風、支氣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因圍巾多是羊毛或其他纖維製品,如果用它來護口,一是會使圍巾間隙中的病菌塵埃進入寶寶的上呼吸道,二為羊毛等纖維吸入體內,可以誘發過敏體質的寶寶發生哮喘病,而且還會因為圍巾厚、堵住寶寶的口鼻影響正常肺部換氣。  ★專家提醒   ☉ 不要給寶寶穿化纖衣服,因為皮膚在寒冷時處於收斂狀態,大部分血液貯存在皮膚深處的肌肉組織中,汗腺分泌減少,因而皮膚乾燥。而化纖衣服易產生靜電,它會加重皮膚的乾燥和不透感。  ☉不要給寶寶穿高領毛衣或絨衣,雖然它可抵抗風寒,但容易引起頸部瘙癢及蕁麻疹。  ☉不要給皮膚過敏的寶寶穿羽絨棉服,因它可誘發全身皮膚出現皮疹及支氣管痙攣。 點閱次數:2

2006年12月16日
公開
1

如何照顧輪狀病毒寶寶

如何照顧輪狀病毒寶寶.. {染輪狀病毒"勿過度止吐止瀉"} {運動飲料 白吐司 不宜 } 近來天氣越來越冷,門診中,已經出現了小兒感染輪狀病毒案例,預計今年1、2月會達到流行高峰。不過,許多醫師卻發現,父母們似乎不知道該如何照護被感染的小朋友,像是頻頻要求醫師開立止吐、止瀉劑。但其實這對病童來說,並沒有幫助,此外,在這段時間的飲食照顧,要特別注意,尤其是電解質與水份的補充時機非常重要。 {病毒黏附小腸} 輪狀病毒會使小腸絨毛上的代謝酶失去功能,導致無法消化代謝水份、電解質,像是鈣離子等、乳糖,營養素跑到腸腔內後隨著糞便排出,就變成水瀉,容易造成營養缺失。 {病童照護法} 輪狀病毒感染症狀是先發燒24小時,然後一吃東西就吐,約24到48小時,最後出現腹瀉約1到2天,有些人的病程會持續到1星期左右。一旦被診斷為輪狀病毒感染,通常只能給予支持性療法,所以飲食照護很重要,有以下重點作法。 1.補充電解質液 腹瀉情況嚴重會流失水分與電解質,但一般運動飲料電解質濃度對小朋友來說太高,可以在藥局或醫療用品店買幼兒專用的電解質液。 提醒:不要用運動飲料加水稀釋,因為電解質濃度變太低,反而會失去作用。 2.選對清淡食物吃 小朋友開始吐到腹瀉2到3天內,最好暫停吃油膩食物,只能喝米湯、吃稀飯等清淡食物。吃青菜等食物,應攪碎或弄成小塊,比較易吞嚥。 提醒:白吐司會添加奶油,對腸胃負擔大,可改吃法國吐司的麵包心,使較容易消化。 3.甜食暫停不吃 含糖份太高的食物會讓腹瀉加重,若要補充體力,可以將食物煮軟爛即可。 提醒:小朋友最愛的汽水在這段時間,同樣也不能給予,除了含糖量高之外,會增加腸管內滲透壓負擔,無助於腸細胞對水份吸收。 4.可選無乳糖奶粉 一般牛奶含乳糖,在腹瀉時腸胃道無法消化吸收,會加重腹瀉,可選無乳糖奶粉。 提醒:痊癒後,因小腸代謝酶正在修復中,應繼續喝無乳糖奶粉約1星期。1歲以上孩子,痊癒前暫停食用牛奶、乳製品,改吃其他食物補充營養。 {止吐止瀉反傷身} 過度使用止吐、止瀉劑反讓腸道蠕動變慢,延長病毒殘留,若能讓小朋友腹瀉、吐,禁食4到6小時,連水都不喝後,再吃清淡飲食,病毒較易排出,只要勤換尿布、用不含化學刺激物濕紙巾擦拭屁股即可。若真的吐得很厲害,也有一種處方藥止瀉劑,只吸附毒物不影響腸胃蠕動,可詢問醫師。 {醫師說} 大人是傳染途徑 5歲前感染輪狀病毒的機率較大,年紀越小、抵抗力越差,風險越高,而照顧者通常是父母、幼稚園的師長,在照顧病童後一定要洗手;而小朋友都應養成上完廁所或吃飯前都應洗手的好習慣。 這篇來自蘋果日報1/3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