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mily乖群媽咪

如何幫助孩子有禮貌?

2007年11月08日
在這一期的愛家電子報裡,看到這個提問,覺得心有戚戚焉∼

Q:當我帶五歲的女兒出門時,遇到鄰居或親朋好友,總要我提醒她打招呼,我要如何讓她自動打招呼呢?

忍不住放下手邊的工作,認真地研讀周玉筍老師的回答∼

A:
我想您和許多家長一樣,期待孩子擁有好的品格,對人有禮貌。然而,為什麼孩子不會主動跟人打招呼呢?

我們需要先了解「禮貌」真正的含義。

從事親職教育多年,我發現許多大人並不了解這些品格的真正意涵,而傾向於外在行為的要求。

我們誤以為向長輩打招呼就是有禮貌,卻忽略背後的核心價值是「內心對他人的關懷與尊重」。

更糟的是,有的大人常常採取魯莽的方式,或用權威以口號或指令,強迫孩子遵守。

品格是一種內在能力,不是透過命令要求,或是外在行為的糾正、調整就能具備的。

因此,我們必須先培養孩子對人的感受能力,他們才能對別人的感覺感同身受,產生體貼別人、尊重別人的想法。之後,才能形之於外,表現出合乎禮節的行為。

您的孩子無法主動打招呼的原因──或許是個性較為內向,或是對陌生人需要時間熟悉。

您的以身作則,讓孩子時時生活在體貼與尊重的環境裡,就是教導孩子有禮貌的最好教材。建議您可採用下列方式,讓孩子了解打招呼的禮貌。

1.事先說明:
先跟孩子說明可能會遇到哪些人,您想要介紹他們認識,並跟孩子說明「打招呼問好是與人見面時,表現關懷的一種方式」。

這樣一來,孩子便會理解打招呼這個動作的意義,當他想要關懷別人時,自然就會有禮貌的跟人打招呼了。

2.正式介紹並正向教導:
提供孩子一些訊息熟悉對方,並給孩子空間與時間去認識對方。您可以先示範,作為孩子跟親友之間的橋樑,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教導用詞。

3.給予增強:
當孩子表現有禮貌時,可用肢體或眼神鼓勵,強化其正向行為。(若對方直接稱讚孩子,亦是一種很好的增強,可以請孩子回應「謝謝」。)

4.分享與回饋:
回家後,與孩子分享這樣行為帶給他的感受及意義。透過跟孩子真誠的對話過程,讓他了解禮貌是建立在尊重別人的基礎上。過程中,您適時的讚美,可幫助他自然形成對禮貌的認知與實踐。

5.注意小改變:
教導孩子禮貌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平時多留意孩子小的改變或正向行為,並給予鼓勵,將有助於這個品格的養成。

6.避免數落:在孩子品格養成的過程裡,當面批評與指責孩子的錯誤,是最不好的方式。

相信因著您能同理孩子的心情,體貼他們的內心感受,尊重他們的想法,並透過與孩子對話,可幫助他們思考及釐清「禮貌」的價值。

孩子有了被尊重與被體貼的認知與經驗,就會自然而然地展現禮貌了。



讀者若有婚姻或親子方面的問題,可郵寄、傳真或電子信件來本會,經過斟酌挑選後,將請專家回答,並刊登在本專欄中。
方式:【1】郵寄11653台北市文山區萬和街6號4樓之一【2】傳真02-2230-0372【3】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或電子郵箱與通訊地址。

(按這裡去看看原文出處及更多精采的好文章)